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558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全套教案.docx

《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全套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全套教案.docx

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全套教案

第四课《“布衣总统”孙中山》

学前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学习目标:

1、掌握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凸显人物丰满个性的创作方法。

2、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字眼在理清文章层次后把握文章主要脉络。

3、通过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熏陶升华学生情感。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主要脉络,丰富学生人文体验。

2、布衣与总统的关系,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讨论、演绎、归纳等综合运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对于孙中山总统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但对于孙中山总统又被称为“布衣总统”,同学们是否也有所理解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就是——《“布衣总统”孙中山》。

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陈廷一一起解读“布衣总统”孙中山,了解其来历,了解其布衣特色。

(板书:

标题和作者,同时让同学们阅读全文。

二、分析和讨论——理解层

整体分析

从标题出发,结合全文,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理解文章内容。

板书

“布衣总统”孙中山

同位结构

——————

偏正结构

由标题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要给我们介绍的传主是孙中山,而孙中山的地位是总统,而且被称为布衣总统,是具有布衣特色的总统,来自于布衣,又具有布衣品德的总统。

因而,我们主要通过三个大问题理解全文:

⒈对于孙中山你了解多少(目的为补充了解下传主的基本生平)⒉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⒊从何体现“布衣特色”。

而后大问题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作为切入点。

主要由“衣食住行”四方面体现

提问:

孙中山总统甘于淡泊的精神在如今竞争的社会里对青少年还具有教育意义吗?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Ⅰ对孙中山你了解多少?

(通过提问同学解决)

◆出生地:

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

◆名字“中山”的来历:

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因此得名。

◆基本政治主张: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领导过的重大革命: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其实不在国内但是其之前的思想主张、方针政策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Ⅱ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

◆何谓“布衣”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

用麻织出来的是“布”,而相对用丝织出的是“帛”。

布与帛相比,前者质粗而价低,后者质精而价高。

由于古代贵族穿帛衣服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孩子能穿布,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

后来也多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除外,还有一种“短褐”是用粗毛或粗麻织成的,为穷人所穿。

◆“布衣”与总统的辨证关系?

对“布衣总统”的理解有二:

其一,指总统出身于布衣,源于“布衣”;其二,指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备“布衣”的品德。

◆称呼的由来?

(主要理解课文1—4段)

文中青年孙中山的有趣故事——与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交往故事:

平凡为一介布衣却怀有“傲王侯”的大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Ⅲ从何体现“布衣”特色?

(因同学已预习过,所以先提问)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⒉字词句段分析

Ⅰ字:

(通过幻灯片或课件展示)

Ⅱ词:

(通过幻灯片或课件展示)

推崇:

十分推重崇敬。

一介:

一个。

不知天高地厚:

形容见识浅薄,狂妄自大。

血气方刚: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不通:

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流不出去。

甘于淡泊:

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Ⅲ句或段(通过幻灯片或课件展示问题,在同学回答后再揭示答案,答案允许多元,只做参考)

①读3、4段,理解:

●拜见两广总督,名片上只印有姓名、籍贯,说明孙中山早年就具有怎样的思想?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具有怎样的品性?

而张之洞的态

度转变又说明了什么?

 

②“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③“为避免惊扰群众,他总是悄悄出巡,不声不响”这句中,“总是”能否去掉?

为什么?

 

④“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

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剪辫”在当时象征着什么?

 

⑤“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同学们有听说过“睡狮”的来历吗?

 

(说明孙中山早年便有一种强烈的民主意识,不讲究身份,做事低调。

(孙:

早怀大志——傲王侯;不卑不亢。

张:

虽摆高官架子,但也善识人才。

(“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

不能。

“总是”是频率副词,强调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已形成一定的习惯,突出不事张扬行事低调的优秀品质。

说明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争着走出专制统治的束缚。

《孝经》上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

”明代以前,汉族人都留满发,不剪也不剃。

1644年满清王朝取代了明朝,要求汉人一律剃发留辫。

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

因而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

剪辫子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

比拟和比喻。

睡狮的来历:

拿破仑说“狮子睡着了。

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惊。

用睡狮来比喻中国有两层含义:

其一,中国本质是一只狮子,是强大的,无论任何时候都具有爆发的潜力;其二,中国在沉睡中还未觉醒,因而要暂时承受着被欺凌。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学习以小见大的传记写法——运用层

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南征北战,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很多,影响深远的也不少,但作者——著名的传记文学家却没有从中做文章,通过其大辉煌大事件来介绍孙中山,来突出其伟大和不朽,恰恰相反,作者着眼于日常生活细节(衣食住行)通过这些使得传主的个性更加丰满而鲜活,同时,这些日常生活所显示的孙中山的个性又与他的政治理念(平等民主博爱)和人生理想方向相一致,从而有力地凸现了传主的基本思想特征,体现了“布衣总统”不同于一般总统的独特性。

从中,我们可以目睹“以小见大”写法的魅力,因而我们也要学以致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要善于运用“以小见大”写法。

但是要注意的是:

“小”要小得精,小而集中有力体现主题,不能小而杂乱,大要大得具体丰满独特。

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要同学们多多学习体会,在单元结束前的表达交流活动中我们就

有机会一睹同学们的风采了,看同学们是否扎扎实实地掌握了这种方法,并能运用自如。

二、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布衣总统”孙中山》又什么感想呢,对孙中山身为一介总统却怀有布衣的品格是否大为惊讶?

而对其身为布衣却不卑不亢早有“傲王侯”的大志深感佩服?

这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心态去迎接挑战?

而当有了一定的成功后,我们又还需要一种怎样的精神去接受它并不为之所迷惑?

同学们我们敬爱的孙中山总统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随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籍贯(  )       ②儒生(  )

③菜肴(  )④踊跃(  )

⑤奢侈(  )⑥卤水(  )

(2)多音字

①兴兴奋  兴趣  ②创创新  创伤  

③强勉强  强大  ④几茶几  几何  

⑤仆公仆  前仆后继  ⑥朴简朴  朴刀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崇   祟   

(2)帜   炽   

(3)幅   辐   (4)暄   喧 渲   

(5)辫   辩   辨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1)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花八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兄道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天高地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熟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肃然起敬。

(  )

(2)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养颜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  )

(3)刚进宿舍,他就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帮我拿行李、铺床,不到半天,我俩便称兄道弟了。

(  )

(4)他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无证驾驶,肇事打人,寻衅滋事,其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

(  )

辨词填空

(1)推重•推崇

“推重”指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以很高的评价。

“推崇”指十分推重,含有崇信之意,可以指人或物,程度较重。

①王教授知识渊博,和蔼可亲,同学们都十分________他。

②杜甫诗作深受后人的________。

(2)俭朴•简朴

“俭朴”指俭省朴素,重在节俭。

“简朴”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强调量少。

①室内陈设________,清雅洁净。

②家中收入极少,他们生活________,节余了一部分存款。

随堂检测答案解析:

一、

1.

(1)①jí ②rú ③yáo ④yǒnɡ ⑤shēchǐ ⑥lǔ

(2)①xīnɡ xìnɡ ②chuànɡ chuānɡ ③qiǎnɡ qiánɡ

④jī jǐ ⑤pú pū ⑥pǔ pō

2.

(1)崇高 鬼鬼祟祟 

(2)旗帜 炽热 (3)条幅 辐射

(4)寒暄 喧闹 渲染 (5)辫子 辩论 辨认

二、

理解运用

(1)形容看到、听到或想到某一动人事迹后而出现的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

(2)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3)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错点提醒 含贬义,常错用为褒义词。

(4)形容见识短浅,狂妄自大。

错点提醒 容易错误理解为知识缺乏。

对点小测 

(1)× 用错了对象。

(2)√ (3)× 感情色彩不当。

(4)√

辨词填空

(1)①推重 ②推崇 

(2)①简朴 ②俭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