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456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9年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一)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下方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类型细菌,并获得了该未知细菌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所以繁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B.该细菌无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C.该细菌环状DNA中也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其遗传特征主要由DNA决定

D.与酵母菌相比,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该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2.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

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D.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3.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黏着素和分离酶的相关作用。

研究发现S蛋白可以抑制分离酶的活性。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黏着素存在时,基因重组仍可发生^

B.S蛋白可能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

C.S蛋白在细胞分裂间期合成,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降解

D.过程1表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2表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4.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选择育种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B.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C.人工诱变育种可定向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D.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间的转移,迅速培育出前所未有的生物新品种

5.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

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

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B.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

C.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

6.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磷酸腺苷)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公式:

能荷=(ATP+1/2ADP)/(ATP+ADP+AMP)。

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中只有ATP和ADP之间可相互转化B.AMP可作为合成DNA分子的原料

C.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能荷较高D.—般情况下活细胞中能荷数值小于1

二、非选择题:

29.图1是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的曲线;图2表示将甲植物放在C02浓度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图1的a点表示,在c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图2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2)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内的葡萄糖先在(填细胞结构)中脱氢,生成。

(3)图1中,如果甲、乙两种植物较长时间处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在晴转阴瞬间,叶肉细胞中C5化合物相对量的变化趋势。

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乙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差值为mgCO2/(100cm2·h)。

30.图1表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部分神经联系;图2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中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刺激①处,②轴突末梢处有抗利尿激素释放。

这属于反射吗?

请说明理由。

该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2)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图2中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最可能来自哪一种细胞器?

(3)某人因基因突变导致受体结构改变,不能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那么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较正常人(填“高”或“低”)。

高温条件下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大量出汗而未补充水分时,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将以维持水平衡。

(4)为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豚鼠进行了实验,按下表做①〜③处理:

①向豚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

②7天后,分别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

③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

(注:

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组别一

材料准备

数量(只)

培养液中血红蛋

白的相对含量

手术损毁

下丘脑前部

12

0.20

正常组

12

0.40

向豚鼠皮下注入的SRBC,在免疫学上可称为。

从实验中可看出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

为使实验更科学严密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

做穿刺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

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3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生态系统。

水体中有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腐生细菌等,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

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过程示意图。

据图分析:

(1)要维持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一定要将装置放在适宜温度和有的地方。

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

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有水平。

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其基础是。

(2)若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2.0×l08kJ,藻类中1/2被水蚤捕食,1/2被鲤鱼捕食,则鲤鱼所获得的能量最少为kJ。

(3)图2中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藻类植物,图2中的丙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

(4)图2的甲→丁中碳的流动形式是,乙和丙之间的关系为。

(5)图2中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

(用格式“××→××”表示)。

32.近几年某类型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兴趣小组对患有该病的某个家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绘制出以下遗传系谱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遗传系谱图初步分析可知,该家族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可能是遗传,理由是。

(2)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不良的阅读习惯会引发近视或加剧近视程度,由此说明该病的发生、发展还与

因素有关。

为了确定该病具有遗传倾向,调查方法需选择(填序号)。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③在该病患者较多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

(4)查阅资料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关基因用a表示),则Ⅲ3和Ⅲ4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Ⅲ14与一个其父母正常、但弟弟患有该病的正常女子结婚,则他们所生的子女是该病患者的概率为。

37.[生物——选修1]苹果干腐病是一种名为茶藤子葡萄座腔菌的真菌引起的疾病,病菌通常由枝条伤口入侵感染,在伤口处形成溃疡。

某中学的科研小组计划分离出该真菌,并进行药物防治实验,为苹果干腐病的防治提供合理的建议。

经过查阅资料,确定了分离时所用的PDA培养基配方,如下表所示:

物质

马钤薯

葡萄糖

自来水

氯霉素

含量

200g

20g

1000mL

0.3g

该真菌在上述PDA培养基上生长时有特定的形态特征:

辐射状白色匍匐菌丝,绒毛状。

(1)要获得菌落,则上表中还应添加的成分是。

氯霉素的作用是。

培养基的制备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

等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以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

(2)用剪刀从染病枝条溃疡处剪取l×lcm2的患病组织,并用0.1%的升汞进行消毒,置于培养基中心,在合适条件下进行培养,共培养五组。

待菌落形态特征稳定后,用法将该致病菌分别转移至含有等量0.5%苦水碱剂、40%福美砷、清水的上述PDA培养基中进行抗药性实验,并每隔24h记录一次最后划线区域的菌落数目。

①选取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数目。

②记录结果如下:

小组

0.5%苦水碱剂

40%福美砷

清水

菌落数目

2

8

17

从结果分析可知,能很好地抑制该真菌的生长,适合防治苹果干腐病。

38.[生物——选修3]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

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

其技术流程如图:

请回答:

(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

(2)ES细胞除来源于早期胚胎外,还可来源于,它在形态上的特性;在功能上的特性是。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Rag2基因的表达载体。

可以根据Rag2基因的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

用HmdⅢ和PstⅠ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

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中的,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生物参考答案

1—6DDCCCD

29.

(1)甲的呼吸速率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低高

(2)细胞质基质丙酮酸

(3)甲植物减少6

30.

(1)传出突触前膜外负内正

(2)持续重复收缩增强2、4、5

(3)①能够抑制(神经一肌肉)突触的形成

②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

31.

(1)光照(或阳光或散射光)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

(2)l.l×l07

(3)甲鲤鱼

(4)(含碳)有机物捕食和竞争

(5)甲→环境中的C02

37.

(1)琼脂(或凝固剂)抑制细菌等杂菌的生长灭菌倒置

(2)平板划线①菌落数目稳定②0.5%苦水碱剂

38.

(1)细胞核

(2)原始性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3)核苷酸序列HindⅢ和PstⅠ限制酶

(4)蛋白质

赠送试卷:

2019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1.下列与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肽链合成所需的酶常附着在生物膜上

C.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在生物膜上进行D.细菌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定义的含义,必须是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二是明确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特别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用分泌蛋白的实例解读生物膜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详解】生物膜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肽链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肽链合成所需的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其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不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史中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包括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每一个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详解】A.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B正确;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C错误;

D.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顶端优势的理解,需要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

5.5.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

海拔

(m)

土壤含

水量(%)

光照(%)

物种数目

灌木

草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50

29.8

20.9

3.1

3

5

16

1140

34.1

34.6

5.9

2

17

6

1160

7.9

28.3

15.8

1

9

20

1160

9.4

15.4

0.5

2

3

6

 

A.调査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

B.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C.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①研究对象:

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②研究问题:

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详解】统计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B错误;据表格数据可知乔木层的丰富度为(3+2+1+2)/4=2;灌木层的丰富度为(5+17+9+3)/4=8.5;草本层的丰富度为(16+6+20+6)/4=12。

因此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分布的对象是群落而不是种群,而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的分布对象是种群,因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为素材,考查了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影响群落物种数目的因素、群落的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6.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时,常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B.三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

C.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若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柱头上,四倍体植株(44条)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22条染色体,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11)结合,形成含有22+11=33条染色体的合子。

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理论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

【详解】利用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A正确;由分析可知,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33条染色体,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含有66条染色体,而不是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因为是无性繁殖,还可以保持三倍体无籽西瓜的优良性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课后的练习题的变式应用,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精选的一些习题,甚至一些高考题就是课后练习题的一个变形,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课后习题精研、吃透。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多倍体育种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7.7.下图为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某双链核酸分子的一小段核苷酸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一个核苷酸。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合成该类核酸的场所有__________。

有些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性。

(3)假设该核酸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

将其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则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个G。

(4)若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__________;判断图示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

(2).4、2和3(3).细胞核、线粒体(4).核孔(5).选择(6).1200(7).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8).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分为两大类: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G、C、T,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为核糖,碱基为A、G、C、U。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核苷酸链中含有的碱基是A、T、C、G,说明其是脱氧核苷酸链的一部分,即组成该链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含有的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4(磷酸)、一分子2(五碳糖)、一分子3(含氮碱基)构成。

(2)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及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核酸,但人体无叶绿体,因此核酸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

mRNA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核膜上的核孔转运到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比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中,而细胞核中的DNA则不能通过核孔。

(3)由题意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40%,则C+G占60%,C+G=1000×60%=600个,则C=G=30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

其中第二次复制完成后,产生4个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完成后,产生8个DNA分子,从第二次复制完成到第三次复制完成,增加了4个DNA分子,因此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G碱基为300×4=1200个。

(4)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由于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因此通过观察颜色判断DNA及RNA在细胞内的分布。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对于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识记核酸的组成及核苷酸组成、种类及水解产物。

8.8.人体在平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0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

人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02浓度升高,通过刺激相关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产生兴奋,进而使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加速C02的排出。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C02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以________方式排出细胞。

排出细胞的C02可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