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451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罪与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罪与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罪与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罪与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罪与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罪与罚.docx

《罪与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罪与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罪与罚.docx

罪与罚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善与恶之间的挣扎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Subject:

Thestrugglebetweengoodandevil

-Dostoevsky"crimeandpunishment"incollegestudents'crimepsychologyanalysis

 

教学单位_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__

姓名______何梦婕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年级______2008级_________

专业____汉语言文学_______

指导教师___李欧

职称___教授

 

2012年05月01日

善与恶之间的挣扎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摘要】:

拉斯柯尔尼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在善与恶之间挣扎,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本文从犯罪心理情境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心理变化,全面探究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善恶间如何抉择,并透过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的现象探究他犯罪的原因,及其著作《罪与罚》的社会意义及文化内涵。

论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简述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过程,其实质就是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善与恶之间的心理对话;第二章从犯罪心理情境角度分析拉斯科尔尼斯科夫在犯罪过程中的不同心理状态:

合理化、比拟、投射、恐惧、紧张、焦虑心理等;第三章从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方面重新审视《罪与罚》,从社会、贫困两方面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的原因,从宗教角度出发,引出东正教才是适合俄国的本土教义,这也正是著作《罪与罚》最终要表达给读者的精神内涵;联系当今社会,思考对于有弊病的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

拉斯柯尔尼科夫大学生犯罪心理情境

Abstract:

Raskolnikov,Dostoevsky'sainsultedandbeimpaired,hisstrugglebetweengoodandevil,andfinallytothewayofcrime.ThisarticlefromthecrimepsychologicalsituationAngle,in-depthanalysisoftheRaskolnikovincrime,crime,crimebeforethepsychologicalchange,comprehensiveexploreRaskolnikovinthestrugglebetweengoodandevil,andthroughRaskolnikovcrimephenomenonexplorehethecauseofthecrime,andthebook"crimeandpunishment,socialsignificanceandtheculturalconnotation.Paperfromthreeaspects:

thefirstchapterbrieflyRaskolnikovcrimementalprocess,itsessenceisRaskolnikovbetweengoodandevilpsychologicaldialogue;ThesecondchapterfromthecrimepsychologicalsituationperspectiveRusscoleradiointheprocessofcrimeinnicedifferentpsychologicalstate:

rationalization,thematch,projection,fear,tensionandanxiety,etc.;Inthethirdchapterfromsocialsignificanceandculturalconnotationinreviewing"crimeandpunishment",fromthesociety,poortwoaspectsanalyzesRaskolnikovthecauseofthecrime,fromareligiousAngle,outoftheRussianorthodoxchurchisthesuitablenativedoctrine,thisisbook"crimeandpunishment,ultimatelytoexpressthereader'sspiritconnotation;Contacttoday'ssociety,thinkingforthesocialills,howweshoulddealwithit.

Keyword:

RaskolnikovundergraduateCrimepsychologicalsituation

 

引言…………………………………………………………………………………………………………………4

第一章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过程……………………………………………………….5

第二章从犯罪心理学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8

第一节犯罪前的心理………………………………………………………………………………….8

第二节犯罪过程中的心理………………………………………………………………………..10

第三节犯罪后的心理……………………………………………………………………………….11

第三章作为个案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14

第一节作为个案的大学生犯罪的原因……………………………………………………..15

第二节小说《罪与罚》对当时社会的意义………………………………………………….16

第三节小说《罪与罚》对当代社会的意义…………………………………………………17

结语……………………………………………………………………………………………………………….19

参考文献………………………………………………………………………………………………………..20

致谢……………………………………………………………………………………………………………….21

 

引言: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下简称“陀氏”)的《罪与罚》(1866年)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小说,因此对它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学者们主要从四种角度切入。

其一,从社会历史观点切入。

作品发表的次年,1867年俄国批评家皮萨列夫就指出作品表现了“生存竞争”。

20世纪苏联的学术研究中依然注重这部小说对当时社会历史的深刻描写,“家庭联系的崩溃,堕落,犯罪,卖淫,野蛮,酗酒,凶杀,告密,对人的尊严的各种形式的压制和侮辱,这一切在陀氏的这部长篇小说中,是作为盛行着‘人对人像豺狼一样’的法则的社会生活的必然表现来加以反映的”。

美国学者也关注《罪与罚》所反映的当时俄国的现实危机,如酗酒、卖淫、犯罪、贫困、新一代的观念、城市等问题。

中国学者也有从这个角度来概括《罪与罚》的主题的,如刘翘、彭克巽等。

其二,以作家传记为基础来研究该作品,如格罗斯曼的《陀氏传》。

其三,从宗教文化学的角度切入,德国学者劳德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罪与罚》,中国学者也多有从这个角度切入的,如何云波、赵桂莲、王志耕等。

其四,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切入,关注《罪与罚》中包含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等问题,如马·琼斯的《巴赫金之后的陀氏》。

这些研究无疑直指作品要旨,富有启发性,但是《罪与罚》犹如富矿藏,它依然诱使学者携着新的工具走近它,去发掘它的新的层面。

我从犯罪心理学方面分析《罪与罚》的主人翁拉斯柯尔尼科夫,从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心理变化全面探究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善与恶之间的挣扎。

他是被侮辱、被损害的贫穷阶级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大学生,他有着良好的教育和知识素养,却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着自己的理论,并且尝试着用行动验证自己理论的正确性。

他一直处于矛盾冲突中,不知怎样才能走出来,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第一章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心理过程

拉斯柯尔尼科夫本是善良的化身,他曾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帮助过一位患肺病的穷苦同学,还照料这位同学年老多病的父亲,并为老人料理后事。

还曾从一套已经着火的房间里抢出两个小孩,自己反倒烧伤了。

当自己也吃不饱的时候,把身上仅剩的二十戈比给了警察,让他送喝醉的少女回家。

又把母亲高利贷借来的二十卢布给了卡杰琳娜料理丈夫的后事。

他同情所有苦难的民众,做了很多好事,但是同时,他也是一个杀人犯。

在漆匠承认自己杀了人之后,拉斯柯尔尼科夫完全可以逃走,但是他明白:

即使逃了,他也永远逃不出良心的拷问。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因为贫困上不能继续学业,因为自己的眼高手低不愿为学生补课赚取少额的生活费,也不愿跟别人打交道,只喜欢把自己关在“棺材”一样的房间里胡思乱想。

他一次次地计划自己的“伟大事业”,并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聪明的罪犯总是让人觉得可怕,回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过程,他走的每一步都是有计划的,而有的时候又带有随机性。

他首先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胡思乱想。

“嗯……对呀,事在人为嘛,只因为他胆小就错失了时机……这是一条无可置疑的真理……我很想知道,人们最害怕的是什么?

他们最害怕的是新措施、新言论……可是我废话太多。

因为我金说废话,所以我什么也不干;但是话又得说回来,或许正因为我什么也不干,所以我尽说废话。

我是在这一个月里学会说废话的,因为我整天价躺在这间斗室里胡思乱想……甚至想到远古时代。

现在我去干什么啊?

难道我能干这样的事吗?

难道这不是开玩笑?

完全是开玩笑;那么我是为了逗自己开心而想入非非;这是轻而易举的事!

对,这或许是轻而易举的事吧!

文中的“这样的事”便是代指的“杀死老太婆的事”。

两个声音在他的耳边争论,而这两个声音一个出自“善”,一个出自“恶”。

最终,“恶”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占了上风。

他开始行动了。

“他不必走很多路;他甚至知道,从他的房子大门口到那儿有多少部路:

总共七百三十步。

有一次,他在胡思乱想中,竟把这段路一步一步地数了一遍。

当时,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些幻想有变为现实的可能,只是这些幻想中那个荒唐的但却富于魅力的大胆行为打动了他的心。

现在隔了一个月,他开始有新的看法,尽管他独个儿自言自语着,嘲笑自己的无能和缺乏决心;但他不知怎的甚至已经不由得习惯于把这个“荒唐”的幻想当作自己的一个计划,虽然他还是缺乏自信。

现在他甚至要去试试这个计划,他越往前走,心里越发慌。

”①

这次试探让他进一步熟悉了环境,也让读者跟循主人翁看到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丑恶嘴脸。

从老太婆那里出来后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不断地谴责自己。

“天哪!

这是多么可恶啊!

难道我……不,这是胡说八道,真是荒唐透顶!

”“难道我会有这么可怕的念头?

我的良心竟能干这种坏事!

这到底是卑鄙下流的,可恶!

可恶!

……我足足有一个月……”②

他挣扎着,做还是不做?

面对现在这样有着坏念头的自己,拉斯柯尔尼科夫厌恶至极。

母亲寄来的信是他最终采取行动的导火索,他进行了激烈的心里对话。

为了他,妹妹要牺牲自己一辈子的幸福。

而他却没有能力没有财力改变这一切。

他觉得自己无路可走了,在找寻出路。

“他忽然怔了一下:

也是昨天的一个念头又在他的脑海里闪过,但他不是因为伸过这个念头而发怔。

他知道,他预感到这个念头一定要“闪过”,它果然闪过了。

这个念头根本不是昨天产生的。

但区别在于,一个月前,甚至还在昨天,这只是个空想,可是现在……现在它忽然不是一个空想,而具有某种新的、可怕的、他从未见过的形式了,他自己也忽然意识到这点……他头上被猛击了一下,眼前出现一片昏暗。

”③(38)

到现在为止,他已经确定自己要采取行动了,因为他需要钱来把妹妹从卢仁的手中抢回来。

犯罪前所梦到的一匹小驽马被主人和几个醉酒青年因取乐而鞭打至死,而年幼的他痛苦的看着这一切,却无力去拯救它。

这个梦乍一看去,像是在说拉什科尔尼科夫对驽马的同情,实际上却是他对自己即将杀人的一次梦中演习,那逼真的血淋淋的场面,不正是血腥的老太婆被杀的场面;那米尔科夫一直强调的“这是我的马!

”不正是拉什科尔尼科夫心中那个罪恶的声音:

“这是我的理论,我的哲学,我的权力!

”他将自己罪恶的不能对人言的意念通过伪装在梦中显现出来,正表现出此时内心矛盾紧张痛苦的挣扎,也正因如此,梦境也显得病态的异常清晰。

此时的他,心里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他烦躁,找不到出口。

四处走着,漫无目的,却不知怎地走到了干草广场。

“他知道了,他突然出乎意外地,完全出乎意外地知道了明晚七点整,丽扎韦塔,老太婆的妹子,她那独一无二的伴侣将不在家里,那么晚上七点整只有老太婆独个儿在家里。

”⑤

作者为主人翁创设了太多偶然的犯罪机遇。

“在这件事情上,他看到了一种仿佛是奇怪而又神秘的东西,好像其中存在着一些特别的作用和巧合”①意外的知道了老太婆家的地址,又在小吃店里听到了一个大学生和军官谈论老太婆的种种情况,并扬言说“我真想杀死这个该死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我向你保证,我不会感到良心谴责的”“把她杀死,拿走她的钱,为的是往后利用她的钱来为全人类服务,为大众谋福利。

你觉得怎样,一桩轻微的罪行不是办成了几千件好事吗?

牺牲一条性命,就可以使几千条性命免于疾病和离散。

”②这场酒桌上的谈话却对拉斯柯尔尼科夫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给了他指引,更使他坚定了决心。

在还没有完全计划好每一个环节的时候他便开始行动了,他认为重要的只是他的决心,而实际的困难只是次要的东西。

他杀死了老太婆,其实杀死的是他自己,他验证了自己的理论。

他把自己定位为“非凡的人”,像拿破仑一样的,杀人是为了“伟大的事业”的人。

所以,在他这儿,他并没有犯罪,他只是杀了一只“虱子”,一个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人渣。

但是他的内心在与他的理论做对抗,他后悔了,但后悔的只是杀死了无辜的丽扎韦塔(老太婆的妹妹)。

他杀人过后发病了,昏厥中,他唯一关注的便是关于老太婆那儿的消息,他变态的心理还让他一次次地向警官发起挑战,甚至向人承认自己是凶手。

而在小市民简单直接地对他说:

“凶手!

”时,他却又战栗了,他害怕别人真正确定自己是罪人。

而另一方面,他乐于与警官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他很痛苦,但是很享受那种与人较量却总能逃脱的成就感。

他矛盾的心理昭示着他的病态。

对于他的这种病态心理,我们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来进行分析。

 

第二章从犯罪心理学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

主人翁拉斯柯尔尼科夫,他是以一副病态的姿态出现的,“他应付给女房东的钱都没有付,因此怕见她的面。

他不是胆小怕事,他压根儿不是这样的人;但是从某个时候开始,他动不动就发火,情绪紧张,仿佛患了忧郁症。

他常常深思得出神,爱孤独,甚至怕见任何人,不仅仅是怕见女房东。

贫困逼得他透不过气来;可是近来连这种贫困的境况他也不觉得苦恼了。

他再也不做自己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事务,他没有心思做了。

其实,他毫不害怕女房东,不管她想出什么主意来对付他。

”①他的矛盾心理,“既怕又不怕”,还处于“忧郁”的状态,“深思得出神”。

这无疑向读者昭示着他已经处于一种身体和心理的病态状态中。

从犯罪情境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第一节犯罪前的心理

犯罪前的心理是指个体产生了明确的反应和犯罪预案心理以后到犯罪实施前的一段心理。

1、自我辩解的心理。

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犯罪人内心充满了矛盾冲突。

为了克服内心冲突,减轻心里紧张,犯罪人往往会采取各种形式为自己将要实施的犯罪行为进行自我辩解。

犯罪人在犯罪前所采取的自我辩解方式主要有合理化、比拟、投射、补偿等。

合理化

犯罪人在即将进行犯罪活动时,常常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来粉饰自己的不光彩行为,以求的内心平静。

拉斯柯尔尼科夫也同样在寻找这样的合理化,偶遇的大学生和军官的谈话正是他一直苦苦寻找的理论的支撑点。

“一方面是一个愚蠢的、不中用的、卑微的、凶恶的和患病的老太婆,谁也不需要她,相反地,她对大家都有害”“成百上千件好事和倡议可以利用老太婆往后捐助修道院的钱来举办和整顿!

成千上万的人都可以走上正路,几十个家庭可以免于穷困、离散、死亡、堕落和染上花柳病——利用她的钱来办这一切事情。

”②

虽说这是无意中听到的谈话,可确实助长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合理化意识。

这才使得他心安理得地去犯罪。

比拟

比拟就是犯罪人把自己的犯罪行为与社会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价值或有名的人或团体的行为相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以便从容的、理直气壮的实施犯罪行为。

而文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寻找那么一个比拟,他找到的是“人类的立法者们和人类社会的建立者,从远古的时代起,到后来的里库尔果斯,梭伦,穆罕默德和拿破仑等”(223),他承认他们是罪犯,但是他们对人类的发展起了了不起的贡献,所以,他找到的这些比拟是他所崇拜的人,他们犯罪了,可是无悔,因为他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拉斯柯尔尼科夫以为自己也是和他们一样的人,他的犯罪行为是为社会除害,为社会的变革做贡献。

投射

投射是指犯罪人将自己的观点、欲望、态度、性格等特点反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与自己一样,也就是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犯罪前去过老太婆的家里,他以为他父亲留下来的表能押很多钱,而老太婆只给他“一个半卢布”。

在内心里,他把他的犯罪也归之于老太婆的吝啬、丑恶。

2、犯罪决意状态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往往都要经过激烈的动机斗争。

在确立了犯罪的目的之后,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考虑采取何种犯罪方式,准备何种作案工具等,同时还要在心理上为自己树立作案成功的信心,这就是犯罪决意状态。

形成犯罪决意,一般是在犯罪动机产生之后,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一段时间。

犯罪决意持续的时间长短,计划的周密程度,不同的犯罪者存在个别差异。

预谋型犯罪人犯罪前常常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准备,其犯罪决意的时间较长;机遇型犯罪人的犯罪决意与犯罪机遇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因此时间较短,没有预谋犯那样完整周密的计划;冲动型犯罪人犯罪决意的时间更短,在强烈的外界刺激作用下,行为人情绪难以自控,意识范围狭窄,根本不可能有太长时间考虑,因此他们的犯罪决意是由外界强烈刺激和内部强烈情绪体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罪与罚》中的犯罪人拉斯柯尔尼科夫显然属于第一类,即预谋型犯罪人。

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计划、探访、观察准备,但同时他又不专心于这些准备工作,他醉心于那种神秘的命运的安排,好似“顺其自然”的一种心态。

3、等待犯罪时机的焦虑状态

犯罪决意形成后,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待犯罪时机的到来。

在等待中,犯罪人往往有一种焦虑心态,担心自己的计划是否会暴露,担心实施犯罪过程中是否会遇到麻烦,担心目的事都能够达到等等。

此时,犯罪人常常出现一些异常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初犯尤为明显。

拉斯柯尔尼科夫,初犯。

“一个月来,他苦思焦虑,忧闷不乐,情绪紧张,以致精疲力竭。

他很想去换一下无聊怎么样的环境透口气,哪怕时间很短也好……”①“他一夜睡得很不安稳,第二天很迟才醒来,但睡眠并没有使他精神恢复。

他醒来后,肝火旺盛,变得暴躁而又凶恶”②

他还做了小驽马被鞭挞死的噩梦。

这些都证明他处于这种等待犯罪时机的焦虑状态。

他确实是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到来,可他同时又是矛盾的,他不断谴责自己的内心。

“现在我去干什么啊?

难道我能干这样的事吗?

难道这不是开玩笑?

完全是开玩笑;那么我是为了逗自己开心而想入非非;这是轻而易举的事!

对,这或许是轻而易举的事吧!

”③,“天哪!

这是多么可恶啊!

难道我……不,这是胡说八道,真是荒唐透顶!

”“难道我会有这么可怕的念头?

我的良心竟能干这种坏事!

这到底是卑鄙下流的,可恶!

可恶!

……我足足有一个月……”④、“假如人,一般的人,就是说,全人类当真不是卑鄙的东西,那么其他一切都是偏见,只不过是心造成的恐慌,任何阻碍都不存在,而那是理所当然的!

……”⑤、“我知道,自己不能干这种事,那么为什么我直到目前还让自己苦恼着呢?

还在昨天,就是昨天,我久违这个目的而……去试探过,昨天我不是完全明白了,我会受不了的……为什么我现在又……为什么我到现在还疑惑不决呢?

”“‘上帝!

’他祈祷起来,‘给我指点一条路吧,我抛弃这个该死的……我的梦想!

’”⑥

他不停地反问自己,对自己的犯罪预谋进行否定或肯定的争论,但却又不能彻底消除自己的犯罪思想,反反复复,折磨着自己。

第二节犯罪过程中的心理

犯罪情境对于个体而言,其客观刺激最清晰、最持久、最宽泛的莫过于真个个犯罪现场的“自然心理干预”。

尤其是在初入现场获现场感觉良好的态势下,个体心理浪潮涌动,翻腾异常突出,不由得在心里产生出种种变化。

因此,犯罪行为人在进行犯罪行为过程中,心情不可能完全平静、坦然,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兴奋、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各样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尤其大。

1、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由于危险情景所引起的应急状态,他是一种潜在的自我保护心理反应。

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怕被发现获当场抓获而受处罚,因而自始至终都存在着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使行为人作案动作慌忙,并在忙乱中设法尽快逃离现场,这就难免在犯罪现场留下作案痕迹,逃离时如遇到阻碍,感到逃离无望时,便会孤注一掷,施加暴力残害对方。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过程也伴随着恐惧心理,尤其是在老太婆的妹妹丽扎韦塔突然出现后,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了她。

“拉斯柯尔尼科夫慌得厉害,夺下了他的包裹,又把它扔下,往前室跑去”,这个时候出现的丽扎韦塔是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行为进行的障碍,他别无他选,于是杀害了无辜的丽扎韦塔。

“他越来越恐惧,特别是在完全出乎意外地杀死了第二个人以后。

”①,再一次的障碍出现了,有人来找老太婆了,而这次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恐惧中多了些镇定,“他侧耳谛听着”,“拉斯柯尔尼科夫恐惧地望着在铁环里跳动着的门钩,他不之所措地恐惧地等待着:

门钩马上就要跳出来了。

”②“拉斯柯尔尼科夫紧紧握住斧头站着,他仿佛在做梦。

”③。

2、紧张心理

紧张心理是个体进入现场后的一种普遍心理。

尤其是对于初犯,无论他作案前准备如何地充分,进入犯罪现场这一特定情境后,都会使其产生心跳过快、手忙脚乱等表现。

当特定情境与自己原先想象和预测出入比较大时,便会加剧恐惧心理,促使其紧张感强化,紧张又反过来增强了恐惧感,紧张心理的产生使得行为人有时畏缩不前,犹豫不决,有时又会仓促作案,手足无措。

拉斯柯尔尼科夫一进入老太婆的家门,紧张心理就伴随着他。

“‘您好,阿廖娜·伊凡诺夫娜’,他尽力用随便的口吻说起话来,可是声音却违背了他的意志结结巴巴地发抖了。

‘我给您……带来一件东西……咱们最好到这边……有光亮的地方去……’他撇下她,未经邀请,就走进屋子里去了”④他在与老太婆的交谈中一直都吞吞吐吐,杀死老太婆之后他还处于紧张状态,以至他多疑地以为老太婆没死,又走近查看……在杀死丽扎韦塔之后,“但他渐渐地感到神思恍惚,甚至仿佛陷入了沉思中:

有一会儿工夫,他仿佛把一切都抛到九霄云外了,或者不如说他忘记了主要的事情,而念念不忘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紧张和恐惧伴随着作案的全过程。

3、焦虑心理

这是个体在犯罪时面临的困难较多,作案成功把握不大而又有败露危险的情况下,由忧虑、恐惧等心理活动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焦虑心理的指向是不具体的,他表现为内心的严重不安。

焦虑会给犯罪人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使其出现血管扩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肢体发抖等生理现象。

焦虑感受也会使人动作杂乱,不能自控,甚至急于逃离现场。

“他站在房间当中踌躇不决。

他心理出现了一个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