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374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docx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docx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实习名称:

工程测量实习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实习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0年7月26日

目录

实习目的-4-

实习任务-4-

实习安排及仪器领用-4-

工程概况-5-

1.1桥梁概况-5-

1.2施工方法-5-

1.2.1平面控制测量-5-

1.2.2高层控制测量-5-

1.2.3施工放样-6-

1.3已知点和控制点数据-6-

测量内容及重要技术依据-6-

2.1测量内容-6-

2.1.1平面控制测量-6-

2.1.2高程控制测量-7-

2.1.3桥梁墩台中心的测设-7-

平面控制测量-7-

3.1测量方案-7-

3.1.1导线形式-7-

3.1.2导线等级-7-

3.1.3技术要求-8-

3.1.4仪器选用-8-

3.1.5仪器检核-8-

3.1.6人员安排-8-

3.1.7测量计划-8-

3.2方案的实施-9-

3.2.1选点-9-

3.2.2数据统计-9-

高层控制测量-10-

4.1测量方案-10-

4.1.1技术要求-10-

4.1.2仪器选用-11-

4.1.3仪器的检较-11-

4.1.4人员安排-11-

4.1.5测量计划-11-

4.1.6仪器管理-11-

4.2方案的实施:

-12-

4.2.1水准仪的检较数据-12-

4.2.2四等水准高程控制测量的观测方法:

-12-

4.2.3测量数据-12-

4.2.4数据计算方法-12-

桥梁施工测量-12-

5.1测量方案-12-

5.1.1技术条件-12-

5.1.2测量方法-13-

5.1.3测量步骤-13-

5.1.3.1数据准备:

-13-

5.1.3.2具体步骤-13-

5.1.3.3检验-13-

5.2方案的实施:

-14-

5.2.1放样数据的计算-14-

5.2.2精度检验-14-

5.2.3结论-14-

6.1.9安全管理-14-

6.1人员安全-14-

6.2仪器安全-15-

测量技术总结-15-

9.1控制网布设-15-

9.2施工放样-15-

9.3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15-

9.4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6-

个人总结及实习心得-16-

附表-18-

附表1导线坐标计算表-18-

附表2全站仪工测数据-18-

附表3高层改正计算-19-

附表3桥墩测设数据表-20-

附表4放样桥墩数据表-20-

附表5水准仪、经纬仪检验校正记录表-20-

参考资料-21-

实习目的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工程测量实习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工程测量实习,使学生得到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训练,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诚实自信、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为今后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实习,熟悉导线的测设,四等水准高程的测设,实地施工放样的坐标计算和放样;熟练水准仪和经纬仪的用法,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提升铁道工程测量的综合能力。

实习任务

每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具体测量工作的每一流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规定的测量任务,最后交付测量成果。

实习安排及仪器领用

序号

实习内容

天数(3周)

1

布置实习任务、借领仪器

0.5

2

仪器检校、资料和工具准备

1

3

测量规范学习,踏勘、选点

0.5

4

平面控制测量(导线测量外业)

3.5

5

高程控制测量(四等水准外业)

3

6

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内业计算

2

7

施工放样

2

8

资料整理、实习总结编写

1

9

成果验收,归还仪器

0.5

10

机动

1

 

合计

15

表1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备注

1

水准仪

1

附:

脚架

2

水准尺

2

附:

尺垫2个

3

测钎

5

4

垂球

2

表2本组仪器领用

工程概况

1.1桥梁概况

为了方便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广大师生及周边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对峨眉校区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将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明湖修建大型桥梁。

该桥梁结构为简支梁曲线桥,总跨度为200m,其中每间隔1米设一个桥墩,共201个桥墩,2个桥台,半径R=1015米,缓和曲线长度为100米。

此桥横跨明湖,地基比较稳定,周围房屋建筑较多,鉴于该期间该河流段正处于洪水期,因此放样工作将由离河流两岸最近(0.5--1.5m)的桥墩开始。

1.2施工方法

1.2.1平面控制测量

在平面控制测量中,采用附合导线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成果应满足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其中水平角的观测采用测回法,每个水平角测两个测回,每个测回用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在满足精度要求后,取两个测回的平均角值;距离的测量则用全站仪往返测,在满足精度要求后取平均值。

1.2.2高层控制测量

在高程控制测量中,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建立高程控制网,应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测量成果应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各项技术要求。

1.2.3施工放样

在施工放样中,采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放样出桥梁的墩台中心位置。

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两个控制点的坐标和桥墩的坐标反算出桥墩附近的一个控制点到另一个控制点方向的方位角,桥墩附近控制点到桥墩方向的方位角,根据两个方位角算出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再根据坐标算出控制点与桥墩之间的距离;通过测设夹角和距离来定出桥墩的实地位置。

1.3已知点和控制点数据

点号

X

Y

圆曲线半径

里程

缓和曲线长度

QD

3273491.904

470871.456

1015.1

12500

100

JD

3272971.916

470961.096

 

 

 

ZD

3272591.120

470764.589

 

 

 

表12已知点坐标表

点号

X

Y

H

H02

 

 

500.000

H07

3272750.503

470866.830

 

H09

3272839.894

470915.913

 

H20

 

 

504.699

H22

3273447.900

470204.111

 

H21

3273339.465

470309.070

 

表13控制点坐标高层

测量内容及重要技术依据

2.1测量内容

2.1.1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地形条件及测量要求,适宜选用一级附合导线法来建立平面控制网。

经纬仪测角,全站仪测距。

2.1.2高程控制测量

根据测量的精度要求,适宜选用四等附合水准测量来建立高程控制网,选用DS3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来完成控制点高程测量。

2.1.3桥梁墩台中心的测设

基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墩台中心的放样可以选用极坐标法和方向交会法。

但是由于该桥梁附近建筑物密集,植被覆盖率较大,且多为高大的树木,容易遮挡视线,也不便于直线方向的确定,再加之所选控制点的限制,更加不便于方向交会法,因此在桥梁墩台中心的放样时,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和算出的测设数据,应用极坐标法将墩台中心定位。

 

平面控制测量

3.1测量方案

由于桥梁附近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周围有马路通过,便于沿着马路在马路边沿选定控制点,既便于测边,又便于测角。

因此平面控制测量适于采用导线法。

3.1.1导线形式

由于控制点是沿着马路选定,适于采用附合导线形式。

3.1.2导线等级

为了便于测边、测角,并满足施工的精度要求,采用一级导线。

3.1.3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

长度

(Km)

平均

边长

(Km)

测距中误差

(mm)

测距相对中误差(mm)

测回数

测角中误差

(”)

方位角闭合差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级

4

0.5

15

1/30000

2

5

10

表17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3.1.4仪器选用

一级附合导线测量选用的仪器如下:

经纬仪1台(附脚架)

全站仪1台(附棱镜1个、脚架1个)

测钎5根

垂球2个

钢尺1把

3.1.5仪器检核

见附表。

3.1.6人员安排

导线测量由本组但强强、李知融、申伟、杨云杰负责,其中观察员为但强强,记录员为申伟,李知融和杨云杰负责架设垂球和棱镜。

3.1.7测量计划

于7月14日上午选定控制点,于7月14日和15日进行导线的角度测量,于7月16日上午拿到全站仪,进行边长测量,7月17号开始进行导线内业计算。

3.2方案的实施

3.2.1选点

本组于7月14日上午开始选定控制点,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沿线在马路边沿和桥梁附近一共选定了12个控制点,编号为T1501至T1512,加上4个已知点,共16个平面控制点。

导线的选点原则是:

便于导线本身的测边、测角,并满足各项精度要求。

选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为便于测角,相邻导线点之间必须通视良好。

、为便于测边,应考虑各种测量方法的要求。

如使用测距仪,测距边应通视良好,测线离地面1.3米以上,并避开发热体和强电磁的干扰;如用钢尺,测距边应平坦而无障碍。

、为便于测绘地形,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

、导线边的边长应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相邻边长不要相差悬殊。

、导线点应选在便于观测且点位不易被破坏的地方,导线点的密度适宜,点位均匀,便于保存和寻找。

3.2.2数据统计

边长:

附表

坐标计算:

附表

 

图1平面控制点位置示意图

高层控制测量

4.1测量方案

高程控制测量宜选用四等附合水准测量方法。

4.1.1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测量应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视线长度

(m)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每个测站视距差(m)

累积视距差(m)

黑、红面读数较差(mm)

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四等

0.2

100

DS3

双面

5

10

3.0

5.0

表18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4.1.2仪器选用

四等水准高程控制测量选用的仪器如下:

水准仪(附脚架)1台:

型号为DS3

水准尺1对:

尺面常数分别为k1=4.687和k2=4.787。

尺垫2个

4.1.3仪器的检较

见附表。

4.1.4人员安排

四等水准高程控制测量由贺威、李世甫、胡奇光负责,其中观察员为贺威,记录和计算员为李世甫,立尺员为胡奇光。

4.1.5测量计划

于7月13日下午进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核;14日到16日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的外业测量,得出测量数据;17日开始根据已知数据进行高程控制的内业计算和检核。

4.1.6仪器管理

测量时,水准仪由观察员和记录员共同管理,水准尺则由立尺员管理,要求做到仪器不离人,以保护仪器安全和位置的稳定,从而保证实习的进度和精度;测量中止时,仪器由测量人员清理并装好后带回寝室,所有仪器放在同一个寝室,放置于安全的地方。

4.2方案的实施:

4.2.1水准仪的检较数据

见附表7

4.2.2四等水准高程控制测量的观测方法:

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1)、

(2)、(3);

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4);

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

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8)。

4.2.3测量数据

见附表3

4.2.4数据计算方法

见附表4

桥梁施工测量

5.1测量方案

5.1.1技术条件

附近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基比较稳定,周围房屋建筑较多,植被覆盖率较大,容易遮挡测量视线,有公路通过该地区,车辆和人口较为密集;在本组选定的12个控制点中,其中T1510、T1511、T1509三个控制点分布于桥梁附近,但其中T1510控制点能够架设全站仪放样出桥墩的墩台中心位置。

5.1.2测量方法

在施工放样中,由于附近的控制点受限制,且视线容易被树木遮挡,不适宜选用方向交会法,故采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放样出桥梁墩台中心位置。

5.1.3测量步骤

5.1.3.1数据准备:

控制点坐标计算

桥梁曲线要素、主点里程、桥墩里程的计算

桥梁中线上桥墩坐标、桥墩偏距后的坐标的计算

控制点与桥墩之间的距离的计算

测设的夹角的计算

桥墩的切线方位角和法线方位角的计算

以上数据及计算方法见附表。

5.1.3.2具体步骤

在控制点T1510架设全站仪,后视控制点T1511的棱镜,将全站仪角度置零。

将全站仪照准部转动反算出的夹角

,定出方向。

根据反算出的控制点T1510与桥墩中心之间的距离D将桥墩中心初步定位。

在初步定位的桥墩中心架设棱镜,对中整平,用全站仪精确测量初步定的夹角,测量2个测回,满足限差要求后取平均值,得出实测角度

计算出实测夹角与计算出的夹角的理论值之间的角度差

,再计算出垂距

采用垂距改正方法将桥墩中心精确定位。

5.1.3.3检验

在已知点H13上架设全站仪,根据反算出的数据再次放样出桥墩中心的位置,比较两次放样的点位差值,满足限差要求则取两点的中点作为桥墩中心的精确位置。

5.2方案的实施:

5.2.1放样数据的计算

曲线资料的计算

坐标计算

测设数据计算

以上数据见附表6

5.2.2精度检验

在已知点H13上架设全站仪,根据反算出的数据再次放样出桥墩中心的位置,比较两次放样的点位差值,满足限差要求则取两点的中点作为桥墩中心的精确位置。

5.2.3结论

经过老师的检验,本组的墩台中心测设数据计算正确,由于平面控制测量的误差,实际放样数的桥墩位置与正确位置有一定偏差,但在精度限差以内,桥墩中心的切线和法线方向定位正确,因此本组的桥墩放样附合要求。

6.1.9安全管理

6.1人员安全

由于测量的地区有马路通过,车辆和人流较为密集,在测量时必须注意交通安全,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各组员之间要相互提醒,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由于最近天气炎热,温度较高,本组人员早上开始测量的时间较早,而在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的时候则尽量不进行测量,下午一般都选择在3点以后开始测量,在天黑之前,光线较暗时,利用外界光源进行仪器的对中整平和读数记录。

这样既避免了人员中暑,同时也保证了测量的进度和精度。

6.2仪器安全

测量时应做到仪器不离人,时刻看守好仪器,防止仪器被摔倒损坏;测量后应将仪器清点清楚,装好,带回寝室,放在安全的位置,离开寝室时应锁好寝室门,防止仪器的丢失;避免在温度过高,光线太强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测量时,应给仪器打伞,防止仪器暴晒,防止仪器因聚光和高温损坏;在下雨天不进行测量工作,在测量时,随时带好雨伞,以防止在测量过程中突然落雨,防止仪器进水。

测量技术总结

9.1控制网布设

导线测量是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适用于平坦,隐蔽的地区和城镇建筑密集的地区。

结合施工环境,我们认为测量线路较为平坦,视野开阔度良好,且该地区有些狭长,于是本组采用了附合导线的形式。

测量完成情况发现效果良好,证明方案不错。

9.2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时,本组先采用经纬仪,通过方向交会法大致定出桥墩所在位置,接着再通过精确定位找到桥墩墩台中心。

其间,我们还使用了精密测角的方法,对定位出的点进行了改正。

最后还是使用经纬仪做了检验。

9.3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

通过放样,我们学习掌握了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和精确定位桥梁墩台中心的方法,应用了许多书本上介绍的方法,比如精密测角的方法等等。

再者,我们学习使用了新的一种仪器——全站仪。

其使用方法简便,精度高,多用于现在的实地工程测量中。

9.4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综观此次测量过程,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对理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仪器操作还不娴熟;二、对内业计算还没达到信手拈来的地步,并且计算能力有待提高;三、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人、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测量成果中都带有误差。

个人总结及实习心得

土木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学科,其性质决定了我们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作为土木人必须拥有的一项基本功,因此是我们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在校就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大二即将结束的七月,我们在土木系的精心组织下,在王化光、梁明学、钟赟和杨友涛等几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在校内开展了为期三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实习。

此次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大家能得到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训练,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为今后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然而回想这半个月,对我们真的是一种考验,期间有苦有累,有困难有快乐,我们组总结了一句话,特能表达我们的感受——痛并快乐着!

我们这次实习的任务是为虚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定出其中的两个桥墩墩台中心位置。

对专业人员来说只要步步都做好相关工作,可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但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学完测量的还未真正接触过实际施工放样的大二学生来说,一听到任务,心中就充满了疑惑,到底该如何下手、如何放样,诸多的问题困扰住了我们。

但在老师的点拨以及全组人员的集思广益下,我们的心中已经有了蓝图。

就这样,我们的测量实习生活起航了。

实习,实习,顾名思义就要接触新的东西,并且还要模拟真正的施工环境,每天的工作计划是什么,这些都要详细制定出来,可贵的是我们全组人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同心同力,为计划的顺利施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观实习全过程,我们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源在于大家平时的努力学习是这次实习基本保证。

起初的一两天大家干的都是比较轻松的活,领仪器,检校仪器,初步制定方案以及踏勘选点。

虽然相比比较轻松,但我们依然不敢怠慢,细节决定成败,对水准仪出现的情况我们几经校正,等符合要求了我们才放下心来。

待我们把方案定下来之后,就开始了我们的外业工作了。

最开始的两天大家还没觉得什么,可是到了第三天、第四天,大家有了牢骚。

可是谁不想把测量任务完成好,于是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们听不到大家的牢骚,只是偶尔天气热的不行了大家会说两句,很荣幸自己是这个组的一名成员。

大家每天辛苦地干着,力求以最好的成绩回报自己。

当验收完我们的成果时,紧张的心才平静了下来。

然而我们马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一心把测量的最后工作做好。

其实这些所谓的“苦”都不算什么,毕竟我们实习的真正目的是学习新东西,动手实践,以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

测量期间,我们针对事先预定的方案做出过调整,对测量时出现的问题也做出了快速的应变,校核,校核不出的果断进行重测。

经过一次次的错误,一次次的重测,一次次的计算,我们对仪器的操作水平得到进一步得提高,测量的速度也在愈来愈快,数据的准确性越来越高。

这也多亏了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地重整旗鼓,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熟能生巧嘛。

同时,失败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越挫越勇。

但实践毕竟是实践,总能发现许多问题。

首先,我认为在于我们对仪器的使用上,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对仪器使用并不娴熟,好在多次使用,大家都长进不少。

其次,对于测量过程中反应出的问题,比如在误差的控制、对规范的熟悉上都发现也说明了我们的经验还欠缺。

再次,发现内业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毕竟测量工作复杂,数据众多,数字繁杂,这更要求我们细心、耐心,还要有良好的计算能力,甚至是计算机编程能力。

通过本次的测量实习,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在于将书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的测量很好的结合了起来。

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地的测量的开展,让我们更直观接触到了土木工程测量这个学科,也为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测量工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从实习我们体会到团队协作与个人独立和严谨的工作能力及实干精神的重要性,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怕苦和累的精神都显得是多么的重要。

这里还不得不感谢学校,尤其是感谢两位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和旁征博引,使我们的测量能较为顺利地完成。

实习虽然结束了,有很多值得我们总结的地方,好好利用假期再回味一下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

总之,土木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做一名优秀的土木工程师而奋斗!

附表

附表1导线坐标计算表

附表2全站仪工测数据

全站仪观测数据

测站

测点

平距

(m)

平均值(m)

H21

H22

 

 

T1501

63.748

63.748

T1501

H21

63.748

T1502

145.088

145.088

T1502

T1501

145.087

T1503

69.7505

69.752

T1503

T1502

69.7545

T1504

45.5275

45.528

T1504

T1503

45.5285

T1505

66.021

66.020

T1505

T1504

66.020

T1506

72.3405

72.341

T1506

T1505

72.342

T1507

62.373

62.370

T1507

T1506

62.366

T1508

110.344

110.344

T1508

T1507

110.345

T1509

105.548

105.548

T1509

T1508

105.548

T1510

62.410

62.410

T1510

T1509

62.411

T1511

60.862

60.862

T1511

T1510

60.862

T1512

162.134

162.134

T1512

T1511

162.134

H09

126.616

126.616

H09

T1512

126.616

H07

 

 

附表3高层改正计算

点号

高差(m)

改正数(mm)

改后高差(m)

高程(m)

备注

H20

 

 

504.6987

已知

-2.762

+0.2

-2.7618

B1501

501.9369

 

-2.948

+0.2

-2.9478

B1502

498.9891

 

-1.034

+0.2

-1.0338

B1503

497.9553

 

-8.880

+0.2

-8.8798

B1504

489.0755

 

+12.000

+0.2

+12.0002

B1505

5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