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360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docx

《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docx

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

河北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定。

这块青山毓秀、沃野千里的美丽土地,不仅哺育出代代勤劳、勇敢的人民,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洗礼,使古老的保定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遍布着美丽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同时这里曾因吸引着无数有志青年来寻求富民强国之道而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地。

今天我就先带大家去参观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

  我们眼前这座典型的清末时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就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它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保定市育德中学旧址上修建的。

1992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1994年9月,纪念馆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一部分:

运动的由来

  五四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旅法中国人士提倡并组织的留法俭学,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工人工余求学,以及欧战期间旅法华工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近代留学活动初兴于19世纪70年代,容闳是中国最早的出国留学第一人,在他的提议下,清政府向美国选派了第一批12至16岁留美幼童。

  1912年初,李石曾和吴稚晖、蔡元培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

其目的是鼓励青年学生以低廉的费用和节俭苦学的精神赴法留学,从而把西方的文明输入国内,以改良中国社会。

后来遭到袁世凯政府的破坏,留法俭学会因李石曾、蔡元培等人被迫流亡法国而停止活动。

  这张照片是1913年5月俭学会第三班俭学生赴法前合影,站立者右三为李石曾。

李石曾,祖籍河北省高阳县,是清末大学士、军机大臣李鸿章的儿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

1902年他到法国留学,因为对大豆研究非常的成功,遂把中国的豆制品技术引入了法国,1908在法国巴黎西郊创办了一所"巴黎中国豆腐工厂",豆腐工厂里的工人都是他的家乡高阳县一带没有文化的农民。

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劳动力,李石曾在厂内成立了一所夜校,工人们白天做工,晚上学习(主要学习一些国文和法语)。

经过几年的"以工兼学"实践,夜校里提出了"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的宗旨,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勤工俭学的由来。

在李石曾等人的组织下,"勤工俭学会"于1915年在法国巴黎成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受严重的战火侵袭,中国向法国派遣了十几万战地华工,这些华工到法国以后,给法国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中法教育界人士认为有必要对这些华工进行教育,于是在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人的组织下,1916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华法教育会",并创办了华工学校,蔡元培任中方会长,欧乐任法方会长,李石曾任书记,吴玉章任会计。

  第二部分:

运动的兴起

  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法前,需要在国内进行必要的预备,学习一些法语、西俗和一般工艺技能,以便赴法后的交流、做工和学习。

  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被迫流亡海外的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相继回国,开始在国内大张旗鼓地宣传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

经过艰苦的努力,留法预备学校和预备班在全国先后建起了20余所。

  这张照片上的是1917年在保定高阳县布里村成立的第一所留法工艺学校。

学校设有实习工厂,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人之一蔡和森就毕业于此校。

  1917年秋天在保定育德中学附设了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该班教学质量之高,教学设备之良,赴法人数之多,是其他学校不能与之相比的。

革命前辈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湖南学生就先后毕业于此班。

1918年还在北京、长辛店设立了高等法文专修馆,赵世炎、何长工等就毕业于此馆。

  何长工,原名何坤,因为他曾在长辛店留法班做过工,后来毛泽东诙谐地说:

原来你是长辛店的工人啊!

从此,何坤改名叫何长工。

他曾骄傲地说:

"我的名字是毛主席给起的。

"

  第三部分:

运动的热潮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勃然兴起之时,正值新思想、新文化在国内广泛传播,有志青年迫切要求去法国寻求救国之道,留法勤工俭学适应了这一需要,加之各地政府、社会贤达的大力扶持,留法勤工俭学在五四运动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热潮。

  毛泽东就是为了联系留法勤工俭学事宜,才走出湖南、奔向北京,从而走上革命道路的。

他虽然没有赴法,但他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始终抱以极大的热情和支持。

  这张照片是保定育德留法预备班的湖南学生贺果(又名贺培真)。

他在日记里详细记载了毛泽东等人专程从北京到保定看望在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学习的湖南学生。

  四川的留法勤工俭学生人数最多。

赵世炎、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均是四川籍的学生。

  留法勤工俭学生经过在国内的预备学习之后,于1919年开始分批赴法。

  这是第一批学生赴法前在上海的留影。

后排右一为专程到上海欢送学生的毛泽东。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15日不到两年的时间,共有20批学生赴法,约计2000多人。

  勤工俭学生们在赴法航行途中生活非常艰苦,因为这些贫家子弟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乘坐的多是没有等级的舱位,有的甚至和牛、马同舱。

他们一般从上海起程,途经香港、西贡、新加坡、科伦坡、亚丁入红海,穿苏伊士运河,经赛得港进入地中海到达法国港口马赛或绕道英国伦敦,再到法国的首都巴黎。

他们一路颠簸劳累,上岸后如患一场大病。

但他们很快振作精神,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与学习中去。

  第四部分:

勤工俭学生在法国的工学实践

  大批勤工俭学生抵达法国后,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有的进学校,有的进工厂,在55万平方公里的法国全境几乎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

  "蒙达尼"是巴黎南部的一座小城,这里的文化教育事业非常发达,是勤工俭学生的主要聚集地。

  这张照片上的是蒙达尼的一座女校。

向警予、蔡畅、葛健豪等女生都曾在此校学习,以李维汉、李富春为中心的"工学世界社"就在这里成立,留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大都集中在这里,蒙达尼一度成为留法学生学习、宣传共产主义学说的中心。

  枫丹白露位于巴黎和蒙达尼之间,是法国的旅游胜地,先后在此公学学习的勤工俭学生就达160余人。

这张照片上的是施乃德钢铁机器联合工厂,它是当时法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在这里做工的勤工俭学生多达150多人,赵世炎、李立三、邓小平等均在此做工。

  1920年10月以后,由于经济萧条,失业风潮遍及整个法国,勤工俭学生陷入了求工不得,欲学不能,生活无靠的困境,从而迫使他们向中法当局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无工可做的勤工俭学生们聚集在巴黎华侨协社,每天靠华法教育会借贷的五法郎维持生活,因长期营养不良又无钱看病,两年内病死60余人。

在这危机关头,蔡和森、向警予等人组织了400多名骨干于1921年2月28日向中国驻法公使馆发起了一场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的斗争。

这次斗争虽遭到法国警察的阻拦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也引起法国政府的重视,答应勤工俭学生继续发放每人每月150法郎生活维持费。

这就是有名的"二八"运动。

  1921年夏,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向法国政府秘密借款五亿法郎,用于买军火打内战。

条件是用滇渝铁路的建筑权和全国印花税等作抵押。

这个消息泄露以后,遭到广大勤工俭学生的强烈反对,在周恩来、赵世炎、陈毅、李立三等人的领导下,又掀起了一场反对中法秘密借款的斗争,并终于取得了胜利。

  拒款斗争的胜利,妨碍了法国的远东利益,法国政府决定于1921年9月15日起停发留法勤工俭学生生活维持费,企图置勤工俭学生于死地。

然而,经过两次斗争考验的勤工俭学生们,更加坚定斗志,联合起来,又掀起了争回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

里昂中法大学,原本是以解决勤工俭学生名义,利用庚子赔款的余额和国内的一些捐款兴建起来的,学校当局却把勤工俭学生们拒之于门外,另从国内招收了一批官费生。

消息传出以后,被逼到绝境的勤工俭学生们在赵世炎、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人的带领下于9月21日占领了里昂中法大学。

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把这批学生囚禁在兵营,并没收了他们的居留证。

驻法公使馆不但不保护这批学生,反而还同意了法国政府遣送回国的决定。

就这样104名留法勤工俭学生带着满腔的怒火,于10月14日被法国警察强行押上法国邮轮"宝勒加"号,踏上了东归的航程。

  留在法国的勤工俭学生继续矢志勤工俭学,由于经济原因,部分学生转赴比利时、德国学习。

  第五部分:

运动的新篇章

  勤工俭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抱着振兴中华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注重学习马列主义,牢固地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使它们克服了分歧,实现了共产主义目标下的大联合。

  早在1920年5月9日,蔡和森给远在国内的毛泽东接连写了三封长信,其中信中提到最多的是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主张和办法,他认为在中国必须成立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保持一致的党。

同年12月1日,毛泽东在给蔡和森回信中写到"于和森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

"

  蔡和森的这些意见,对国内建党活动以及在留法勤工俭学生和华工中建立共产主义团体,都提供了理论和组织上的准备,因此他在建党方面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1922年6月初在巴黎西郊布隆涅森林召开了旅欧青年团成立大会,出席者有旅法、德、比等国代表18人,决定将新建立的团组织定名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大会选举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为宣传委员,李维汉为组织委员,三人组成了中央执行委员会。

  这是1923年2月,旅欧"少共"在巴黎西郊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决定加入国内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少共"改名"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选举执行委员5人,周恩来任书记。

  旅欧共产主义组织成立后,为了适应理论战线斗争的需要,于1922年8月1日出版了《少年》机关刊物,《少年》这本刊物理论性和战斗性很强,论证了中国走共产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肯定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从1924年2月1日起,《少年》改为《赤光》,为半月刊,并以崭新的姿态承担了新的战斗使命。

1923年3月,邓小平受共青团的指示,来到周恩来的身边,从事党团刊物的编辑发行工作,由于他字刻写的秀美,油印清楚漂亮,同志们送了他一个"油印博士"的雅号。

就是从这时起,邓小平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为了配合国内国共两党合作,1923年,周恩来协助国民党左派王京岐筹建国民党旅法支部。

  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大批留法勤工俭学生陆续转赴苏联学习,部分同志直接回国投身于革命的洪流。

周恩来于1924年7月底奉调回国,后任广州黄浦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7年底在法国的留法勤工俭学生就不多了。

至此,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接近尾声。

  第六部分:

历史的功绩

  历时10年之久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最大功绩是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回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至今几十年的历史,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之所以为世人瞩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批优秀干部,并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之奋斗终生,至今风范犹存,功绩不灭。

他们的名字几乎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重大时间相连,如早已献身革命的我党早期革命家蔡和森、赵世炎、向警予、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刘伯坚、熊雄、李慰农、张昆弟、罗学瓒、傅烈、郭隆真、高风、傅汝林、佘立亚、穆清、冉钧、周文楷、戴坤忠、李林、孙炳文、马志远、林修杰、袁庆云、萧朴生、秦青川、张增益等等。

还有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李维汉、李立 三、何长工、蔡畅、欧阳钦、傅钟、徐特立以及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们大多是从留法期间开始投身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来的。

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代表了这一运动的主流,而他们也是在运动中成长成熟起来,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结束。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还为中国革命建设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他们抱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目的,始终坚持勤工俭学,埋头苦读,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科学家、教授、工程师。

他们回到祖国,为在贫穷落后的中国发展科学技术和民族工业,艰苦的创业开拓,为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各位朋友,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就参观到这里了,我想大家一定都和我一样有这样的体会:

五四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建立与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以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输入,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宣传学习以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陈毅、聂荣臻、王若飞、傅钟、蔡畅、何长工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的光辉业绩,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振兴中华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好了,各位朋友,请大家上车,下面我将带大家到古城保定其它著名旅游景点,去品味这座千年古城的内涵和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