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312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2015-2016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

“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项梁起东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乃谏项梁曰: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

沛公、项羽相与谋曰:

“今项梁军破,士卒恐。

”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

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漳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毋妄言,族矣族:

一族人

B.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竟:

努力,加倍

C.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

暗中

D.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冠:

超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C.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D.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4、以下各组都能说明项籍“智勇过人”的一组是(  )

①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日:

“彼可取而代之也。

③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④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

⑤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⑥籍为裨将,徇下县。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项梁感到项籍很不一般的原因是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

B.项羽家世代都是楚国的大将,他的父亲被秦国将领王翦杀害,为了报仇,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和舞剑,而是喜欢兵法。

C.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识字、学剑术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半途而废。

但他性格直率,少怀壮志,抱负不凡。

D.成语“破釜沉舟”就出自以上文段。

项羽的具体做法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屋子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

现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6.翻译下面句子。

(10分)

(1)吾入关,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分)

 

(2)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潼关

【南宋】汪元量

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度关来。

绿芜径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杯。

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莫上望乡台。

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注】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

本诗为作者送南宋被俘的皇帝到甘州出家后,返回大都,路过潼关时所作。

邮亭为古时的驿站。

7、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诗歌前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8、简要分析诗歌后两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6分)

 

(三)名篇名句填空(8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8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     。

(2)《荆轲刺秦王》中在燕太子和宾客给荆轲送行时,荆轲唱起悲壮的长歌:

,。

(3)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描绘康河里的水草的两句诗是:

     ,      。

(4)真的猛士,      ,      。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5分)

铁血柔情林觉民

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

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

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

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

男儿有志不在年高。

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儿。

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

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决绝,更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

陈意映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

林觉民与陈意映可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当时,他们的家非常清贫,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

但是陈意映并不在意,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做夫君,她心满意足。

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开个头,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

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

林觉民对远离陈意映一直心怀歉意。

留学日本后,他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写道:

“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

”从中可以看到林觉民对妻子的怜爱之情。

1911年春天,当林觉民以学校正在放樱花假为名,风尘仆仆从日本归来时,陈意映又惊又喜。

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

那些日子,林觉民异常忙碌,根本不能如陈意映所期望的那样朝夕相对。

陈意映虽有不悦,可是并无怨言。

对她来说,有理想有追求的林觉民才是她最爱的丈夫。

革命起义需要武器弹药,没有财政补贴,如何是好?

林觉民就在西禅寺召集人马自己动手制造炸药。

炸药准备妥当的时候,运输又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林觉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把炸药装进棺材,然后找一个女人装成寡妇护送棺材去香港。

林觉民本想要自己的妻子来完成这一任务,可是当时陈意映已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无法成行。

1911年4月的一天,林觉民对妻子说:

“我去趟香港就回来。

”陈意映料想不到,这一次的分离竟成永别。

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深夜,万籁俱寂。

在临近江边的一栋小楼里,林觉民想到尚未成功的革命,想到家中牵挂自己的妻儿和父亲,眼泪突然落了下来——他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他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于是提笔在两块方巾上写下了著名的《禀父书》和《与妻书》。

林觉民写写停停,伤情处,曾几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方巾上的字眼见越来越小,都小到蝇头了,林觉民还是不想停下来,他满腔的爱此时已浓稠到了极点。

那一刻,林觉民非常希望手里的方巾大得没边儿,让他能够淋漓尽致地向陈意映表达他绵延不绝的爱。

24岁的林觉民在月光下辗转难眠,不知不觉写到天已破晓,他把方巾折叠包好交给朋友,郑重嘱托道:

“我死,幸为转达。

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惊见一个剪了短发的美少年“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这个美少年就是林觉民。

林觉民说到痛处,难以遏制激动的情绪,把身上的镣铐挥得哐哐作响。

李准被打动了,命人把镣铐解开,允以纸笔。

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

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惜哉!

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

”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

死亡来临时,林觉民面容平静,甚至没有多眨一下眼睛,“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

他用坚定的信念为革命殉情,豪气干云。

相关链接:

①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摘自林觉民《与妻书》)

②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摘自孙中山《<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通过对林觉民革命经历及情感生活的叙述,把一个铁血柔情、豪气干云的革命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B.为了让林觉民能仕途腾达、光宗耀祖,林孝颖送子参加科举考试,并给儿子迎娶了满意的妻子,这足见其爱子之心。

C.林觉民婚后两年便加入同盟会,随后远赴日本寻找革命真理,这期间,他未忘心爱的妻子,写文章思念赞美妻子。

D.起义前三天的那夜,林觉民彻夜未眠,在方巾上写下给父亲和妻子的信,并准备以此作为临上战场前与亲人的诀别之言。

E.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行文详略得当,感情饱满,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

11.林觉民为什么被称为“铁血”男儿?

请联系全文,分点回答。

(6分)

答:

 

12.最后一段写林觉民受审就义的情景,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3.有人认为,林觉民以微弱的力量对抗清政府,不仅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家人的幸福,也没给天下人带来福利。

他的牺牲,意义不大,死不足惜。

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文章和相关链接,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8分)

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还说是请我做客,这么多的人排着队来与我作对,我现在可是四面楚歌,这分明就是给我设的鸿门宴嘛!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真可谓汗牛充栋。

C.诗人在乘船离开英国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深切感受。

D.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起家庭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父亲的专断和母亲的溺爱所致,但进一步思考,其实孩子自己也存在诸多问题。

B.在企业信贷合同条款设计方面,和大银行相比,不但小银行更具灵活性和弹性,而且能平衡双方合作的成本与收益,控制潜在的利益冲突。

C.今年9月17日,智利西部近海发生8.3级地震,已经导致10余人遇难,他是这些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D.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得比法国稍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着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整个发展过程。

①更注重构件的装饰性

②喜欢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

③虽然在结构上采取了法国的技术

④通过不断扩建使建筑群落向纵向或各个方向延伸

⑤但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特征

⑥也不囿于法国哥特式建筑集中统一的空间观念

A.③①⑤②④⑥B.③⑤①⑥②④

C.⑥②①⑤④③D.⑥③⑤①②④

17.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3分)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

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少年科学院第三届小院士表彰大会上,徐芳硕等来自全国的50位小院士受到表彰。

这是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全国少儿中开展体验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活动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是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为引导和鼓励少年儿童学习科学家精神,热爱科学,参与科普实践活动而设立的最高荣誉称号。

小院士表彰活动作为2015年国家“科技活动周”的重点活动,在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的同时,重在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8.修改下面两个加线的句子,使之与所给的上联或下联构成两副完整的对联。

(4分)

(1)上联:

心中塞外,依山楼榭尽白日;

下联:

在睡梦里游江南,临绿水的轩斋点染轻轻烟雾。

(2)上联:

晋阳湖,碧波粼光闪烁,碧绿的湖水荡漾;

下联:

天龙山,峻岭绵绵,青山起伏。

19.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5分)

汉字经历了①两大发展阶段。

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汉字,②。

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

汉代通用的字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③,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汉字。

如果细分一下,古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汉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林先生傍晚在环锦绣湖跑步,他看见大家都从右绕湖跑,平时习惯从左绕湖跑的他也随大家,从右绕湖跑。

环锦绣湖跑完一圈,林先生看见锦绣广场上围着很多人。

林先生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为一患白血病的小男孩举行募捐活动。

围观人员纷纷捐款,林先生想了想,也把口袋里的一百元捐了出去。

捐完款,林先生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回家。

在一个正亮着红灯的路口,原来有不少人在等待。

此时,有一人见没车,就不顾红灯横过马路,接着其他人也接二连三违规穿行而过。

林先生处在人群中,也随大家违规穿行。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悟联想或经历,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2016年度上期“四地六校”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1、C(A族:

灭族;B竟:

完毕;D冠:

居于……之首)

2、A都表被动,和“所”组成被动句式(B用/因;C向/在;D于是、就/竟)

3、A4、B5、C

6、

(1)我进入关中,登记官吏、人民,封存府库的财产,来等待将军。

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啊!

(5分,“籍”“所以”“出入”“非常”各一分,句意通顺一分)

(2)打了胜仗,如果将领骄傲,士卒怠惰,那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

如今士卒有点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心啊!

(5分,“将骄卒惰”“少”“日益”“为”各一分,句意通顺一分)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

“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

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

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

项籍说:

“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

“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

”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在大泽中起义。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

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

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

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

“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

”众人听了都很敬服。

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项梁自东阿出发西进,等来到定陶时,已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因此更加轻视秦军,渐渐显露出骄傲的神态。

宋义于是规谏项梁说:

“打了胜仗,如果将领骄傲,士卒怠惰,那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

如今士卒有点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心啊!

”项梁不听。

秦朝果然发动了全部兵力来增援章邯,攻击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

沛公、项羽离开外黄去攻打陈留,陈留坚守,攻不下来。

沛公和项羽一块儿商量说:

“现在项梁的军队被打败了,士卒都很恐惧。

”就和吕臣的军队一起向东撤退。

吕臣的军队驻扎在彭城东边,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彭城西边,沛公的军队驻扎在砀县。

项羽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7、(5分)本诗的前两联借景抒情(1分),抒发了诗人压抑、凄楚、伤感的离别之情(1分)。

乌云蔽日写出了天地的阴沉昏暗,绿芜和黄叶写出了杂草丛生、叶已枯黄的萧条衰败之景,同时通过“拨不开”“昏昏勒马”“人千里”“酒一杯”等抒情之笔写出了诗人的愁苦心情(3分)。

8、(6分)后两联刻画了一位思念家国却报国无门、对南宋国君出家在外深表担忧的诗人形象。

(2分)五六句说的是大势已去,难尽忠心,只剩一点眼泪而已;思乡之情很浓,不敢登望乡台去远望。

七八句说的是塞外秋风吹天寒,看不到也照顾不了沙漠那边凄凉的山寺中出家的南宋国君,沙场上的鬼也不禁哀哭。

描绘出了一个面对国破家亡的局面悲痛感伤的诗人形象。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9.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10.(5分)答BC,答对一项得三分(B项“给儿子迎娶了满意的妻子”并非为了让林觉民能仕途腾达、光宗耀祖;C项加入同盟会是在去日本之后,“随后”的表述不准确)

11.(6分)①追求进步、立志革命强国之决绝执着:

厌恶科举,阅读进步书刊,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

②投身革命工作义无反顾:

为了理想,自费前往日本留学;为了革命,舍弃亲人与爱妻,参加广州起义;③面对牺牲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面对敌人的审讯,他信念坚定,从容赴死。

(每点2分,共6分。

语意相近即可)

12.(6分)①正面突显了林觉民心怀壮志、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大形象。

②用张鸣岐和李准在审讯林觉民时的言行态度,侧面表现了林觉民的才华和精神,使之高大形象更加丰满;③表达了作者对林觉民的崇敬、惋惜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每点2分,共6分,语意相近即可)

13.(8分)观点明确,且结合文本论述清楚,6分,表达简洁流畅2分。

参考示例:

观点:

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利,无私无畏,壮烈牺牲,鼓舞了后来的革命者,意义重大。

理由:

①林觉民以天下为己任,牺牲了自我的幸福,为天下人谋福利,精神可贵。

②林觉民追求革命理想,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其勇敢的精神让人敬佩。

③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林觉民这些烈士的精神,鼓舞了民众,为辛亥革命的最后成功做出了贡献。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4.(3分)答案A(A鸿门宴:

指加害客人的宴会;B汗牛充栋:

指书多得堆满屋子,用车运走时,牛马累得出汗;C信手拈来:

指随手拿来,写文章得心应手;D指点江山:

指评点国家大事。

15.(3分)答案D.(A句式杂糅,“根本原因”与“所致”保留其一;B应为“小银行不但更具灵活性和弹性,而且能平衡双方合作的成本与收益,控制潜在的利益冲突。

”C自相矛盾,“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16.(3分)答案B(从所给文字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这段文字要将英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