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人教版特约 最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242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人教版特约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人教版特约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人教版特约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人教版特约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人教版特约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人教版特约 最新.docx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人教版特约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人教版特约 最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人教版特约 最新.docx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人教版特约最新

第十七单元 英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

17~18世纪)

一、阶段特征:

总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和封建制度衰落。

1、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国内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发展冲击着封建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商业资本占据着主导地位,重商主义仍然是西欧国家奉行的经济政策。

2、政治:

·西方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社会重要矛盾表现为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但资本主义制度只在少数国家确立,封建势力仍然强大·革命的本质特征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人治向法治过渡,代议制度开始确立。

3、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殖民扩张,欧洲殖民国家增多,殖民区域不断扩大·本时期的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主要目标。

4、国际关系:

·英国成为殖民霸主·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帝国的战争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交锋。

5、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政治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推行法治、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思想转化为物质力量,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6、国际工运:

产业尚未形成,工人斗争处于自发斗争阶段,斗争目标服从中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

7、解放运动:

·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中心在美洲。

二、基础知识:

1、三大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1830年)

原因

①经济:

资义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的建立;圈地运动;海外贸易的发展。

②阶级基础:

新兴资阶与新贵族的形成。

③政治统治:

都铎王朝统治的作用。

削弱旧贵族,建立国教,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西班牙。

④直接原因:

斯王朝阻资义发展。

君权神授,君主专制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

①资义发展,资阶壮大;②根本原因:

英殖民主义阻资义发展。

③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启蒙思想的传播;

①资义发展,资阶壮大;波旁王朝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原因、根本原因)②社会阶级等级对立尖锐:

三个等级③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④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⑤财政危机的加剧:

⑥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1775—1783)

导火线

1638苏格兰人民起义

1773年冬波士顿倾茶事件

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对象

斯图亚特王朝

英国殖民主义

波旁王朝

进程

①开始:

40开议会:

征税法案;限制王权。

②内战:

查讨议会,克查纳西比、马斯顿③处死查,建共和国;④克军事独裁统治;对内,在政治上以武力维持统治,镇压了许多持不同意见的势力;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

对外,征爱尔兰;进行第一次“英荷战争”。

护国公。

⑤斯王朝复辟,开始形成辉格党和托利党。

⑥完成:

光荣革命。

辉托妥协,邀威赶詹。

①开始:

来克星顿枪声;②建军:

第二届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③建国:

1776.7.4《独立宣言》发表;④转折:

萨拉托加大捷;⑤胜利:

约克镇大捷;⑥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①开始: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建立第一共和国;

②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

③波旁王朝复辟;

④1830,七月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

见下图示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本质:

资产阶级革命

兼有:

民族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理论

启 蒙 思 想

领导者

资产阶级、新贵族

资产阶级、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主力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

领导人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拿破仑)

立法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

意义

①国内: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②世界:

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到来。

①政治:

②经济:

③世界:

①规模:

恢宏②人民作用:

③政治:

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④世界:

打击了封建制度。

革命的进程。

阶段

时间

机构

力量

措施

评价

君主立宪派

1789~1792

制宪会议(最高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立法会议

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

在政治上,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包括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在经济上,没收教会和逃亡贵族财产,取消关卡,规定一切公民和财产都应纳税,这使得大批属于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土地,都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颁布《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法律上,《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作用:

基本实现了革命目标。

·局限:

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土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由于他们反对共和制,维护君主制而被赶下台。

吉伦特派

1792~1793

立法会议→国民公会

工商业资产阶级

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的残余。

第一,进一步扩大公民权。

实行“普选制”;第二,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

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第三,进一步摧毁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废除君主制、创建共和国、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农民的封建义务。

但在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不能暂时地限制和牺牲自身的利益,结果招致人民的唾弃,遭到垮台的命运。

雅各宾派

1793~1794

中小资产阶级

其一,颁布法令,摧毁封建制度。

将逃亡贵族的地产分成小块出售,地价10年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

颁布土地法令,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权利。

其二,实行恐怖政策。

其三,发布总动员令,击败干涉军。

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挽救共和国,拯救革命,保卫了革命果实。

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但恐怖政策直接导致被颠覆

热月党人

1794~1799

督政府~执政府

大资产阶级

政策上的摇摆不定(历史上称其为“秋千政策”)。

对内不能镇压王党势力的叛乱,稳定政局;对外不能击败第二次反法同盟的武装侵略,使得法国革命又面临危机。

资产阶级又希望建立更强有力的政权来巩固革命成果。

拿破仑

1804~1814

执政府

·政治:

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

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法律:

《民法典》(也称《拿破仑法典》)公布;·文化教育:

重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

对外战争,粉碎了第二次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

摆脱了困境,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得到调整和振兴。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然而,是凭武力和专制独裁取得的,反映了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

2、欧洲的启蒙运动〔17~18世纪〕:

⑴背景:

①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其发展障碍。

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迫切要求结束旧制度,所以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做好革命的准备;②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

例如,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③文艺复兴时期的反神学,要求现世幸福的思想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

⑵指导思想(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强调人的思考和判断。

由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是继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⑶特征(内容):

①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②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③号召打倒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④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一套政治构想。

⑷主要学说:

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以人权对抗王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共性是以宣传理性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以抵抗封建的王权、神权、特权,实现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但关于政体的构想有区别。

⑸代表人物(还有美国2人中国3人)

国家

人物

主要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英国(兴起)

霍布斯

《利维坦》

代表资产阶级上层,提出最基本启蒙思想,但有落后封建色彩。

提出社会契约,反对君权神授。

不反对君主专制,反对神与宗教,但认为其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洛克

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保护私有财产。

主张君主立宪制,主张立法、行政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分属议会和君主的三权分立思想。

法国(高潮)

伏尔泰

反对教权,抨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希望开明专制,倡导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卢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重视公众意志。

主张推翻践踏公众意志的政府。

狄德罗

主编《百科全书》

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反狂热,反宗教迫害,反专制,反社会不平。

⑹启蒙运动的影响(对法国、对欧美、对亚洲):

①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②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起了推动作用;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封建专制君主借助“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④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鼓励了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3、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⑴原因:

①殖民统治: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拉美殖民地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是建立在奴隶和农奴劳动基础上的封建大地产制、种植园经济和单一经济作物制。

这种落后的经济结构构成严重束缚拉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

②经济:

拉美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摆脱宗主国的经济动因。

③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统治者之间民族矛盾的激化。

④思想动力:

启蒙思想的传播,大大推动了拉美人民民主和民族意识日益增长;⑤外部原因:

·法国大革命的推动;·葡萄牙西班牙的衰落。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大大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为拉美独立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和推动。

⑵过程:

地区

宗主国

概况

特点与意义

阶段

中心

国家

领导人

法属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法国

1791—1804

海地

卢维杜尔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掀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

1804年独立。

西属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西班牙

第一阶段1810—1815

墨西哥与中美洲

墨西哥

伊达尔哥

更具群众性。

起义领导人大多为贫困农民和下级教士,使运动具有民族解放和反封建性质。

第二阶段1816—1826

南美洲

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

玻利瓦尔

提出明确的革命目标和纲领,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打破地区界限,相互配合支援,赢得最终胜利。

智利、秘鲁、阿根廷

圣马丁

葡属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葡萄牙

1826

巴西

1822年独立。

因资产阶级力量弱,革命阵营不强大,独立运动没有转化成大规模的革命战争。

运动后期,葡萄牙王室和大地产主掌握了领导权,使独立后大地产制和奴隶制没有发生变化。

⑶评价:

①性质:

既是民族独立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但以民族独立为主。

②作用(主要成果):

彻底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一系列新兴国家,进入历史发展新时期,奠定了今天拉美的政治格局;除巴西外,独立各国在形式上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统治,配合了欧洲的革命运动;运动同时也反对封建剥削制度和种植园奴隶制,打破了工商业的殖民垄断制度,为各国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局限:

没能够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政治上保留了考迪罗制度,民主制度大多流于形式;经济上保留了大地产制度,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对外受到英美资本的渗透。

三、知识整合:

1、基本线索:

17~18世纪资本主义以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资产阶级革命冲击着封建统治。

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的时代。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这种特征通过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通过封建改革体现出来。

①以英、美、法三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表明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②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发动的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启蒙思想家从反封建出发,提出了新思想,这种新思想化为物质力量,到处起着动摇封建统治的作用(法、美、拉美革命较明显),并且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了一套政治纲领、政治构想,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③以美国和拉美为代表的民族解放运动打击了英、西、葡的殖民统治。

2、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⑴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革命。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旧上层建筑的阻碍资产阶级革命

解放社会生产力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资本主义上层建筑

⑵背景分析:

①经济根源(生产力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动因,②政治原因:

旧的上层建筑的反动统治(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阶级关系的变动与社会矛盾的激化:

(革命的对象、领导阶级、革命动力)。

④思想因素:

启蒙思想的指导作用。

⑤外部因素:

受其他国家革命的影响。

⑥导火线:

(直接原因)。

⑦其他因素:

如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手工工场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①性质:

②范围:

③方式:

④指导思想:

革命的理论武器是启蒙思想。

启蒙思想传播决定了民众参与革命的程度。

⑤对象、动力、领导阶级:

革命的领导者大多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社会下层的人民群众是其同盟军。

因为资产阶级具备了经济和政治思想方面的力量,能够制定反封建的纲领,提出明确的斗争口号,他们的反封建斗争既体现了自身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此时的人民群众拥护并服从资产阶级的领导,还没有明确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

革命不带有解放人民的使命,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虽然在少数发达国家已开始,但资本主义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然是手工工场,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没有明显分开,由金融资产阶级控制着工业生产。

因此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通常是经济实力强、政治上较为成熟的大资产阶级(金融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

⑥目的与任务:

推翻旧的上层建筑,建立资产阶级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革命的任务只是推翻封建统治,解决资产阶级掌权问题。

只能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⑦进程:

前进性与曲折性(反复性)的辨证统一。

资产阶级革命要推翻的是千年封建王国,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加上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因此革命过程中充满了错综复杂的斗争。

如英国革命就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曲折斗争,在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封建王朝复辟不能简单地视为倒退。

⑧人民群众的作用:

⑨激进的革命措施最终被取消,保留的一般是符合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成果。

革命在真正成熟的社会基点上稳定下来。

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了以种植园主为主体的与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法国则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⑩它们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

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完成了这一使命,革命的目标就达到了,这是衡量一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

因此只能以反封建的标准去衡量或评价革命的进程以及它的纲领、立法及所创建的制度,而不应将当时劳动人民的愿望是否得到满足或其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当作标准

⑷结果与影响分析:

①结果:

以立法的形式肯定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确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②意义:

国内意义;世界意义。

③局限:

革命彻底的程度;资产阶级民主的阶级性。

四、能力拓展: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分析:

⑴经济方面(生产力因素):

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①工业方面,手工工场的迅速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便利了海外活动,大大刺激了资本主义发展。

殖民掠夺的过程中,扩大市场,掠夺原料,开拓海外贸易,使得被称为英国“民族工业”的传统部门:

制呢业迅速发展,出现了以资本为中心进行经营的手工工场,并影响了采煤、炼铁、造船等部门。

手工工场的发展影响到农村,出现了“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是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使土地关系发生改变,产生资本主义农场、牧场。

②农业方面,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和牧场,是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标志。

即地主或承包大片土地的商人,他们雇佣农业工人耕作或放牧,生产用于市场销售的农牧业产品。

⑵阶级基础(生产关系变化):

通过海外掠夺、海外贸易、“圈地运动”,英国积累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

形成了资产阶级[以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为主]、新贵族[为牧场主和农场主]。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⑶直接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和宗教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上层建筑的阻碍作用)。

①相信“君权神授”,强行征税;任命亲信把持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控制着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厉行君主专制和宗教迫害,尤其是迫害清教徒。

⑷历史条件:

都铎王朝的改革。

①削弱旧贵族,加强专制统治。

②进行宗教改革,建立国教教会。

③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增强英国实力。

16世纪末击败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

客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⑸清教徒运动,清教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是由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所决定的。

①中世纪的欧洲,政教合一,意识形态主要依靠“宗教神学”。

17世纪的英国,民众的宗教情感依然十分浓厚,信仰清教的不仅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有手工业者、工人、农民和平民。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利用清教来号召、发动和组织群众。

②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他们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在理论上还不能明确提出非宗教的政治纲领,在组织上还未形成自己的政党,因而也需要采用宗教异端的方式。

③加尔文教的主张符合资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信仰和传播清教在英国成为一场非常广泛的社会思想运动。

⑹导火线: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斯图亚特王室虽然统治着苏格兰和英国两部分,但两国并未合并。

1637年,查理一世命令苏格兰必须采用英国国教,苏格兰人为了保护本国的独立性和保护自己的信仰,举行了起义。

严重地威胁着查理一世的统治。

2、对圈地运动在英国历史上作用的评价

圈地运动是英国农业所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

①它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摧毁了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由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又使土地的经营方式有了改变,租用土地的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农业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农民的贵族转化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农民则成了受雇佣的农业工人,农村资本主义化。

②圈地运动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新贵族充当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

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成为工业资本主义得以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③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失去了赖以养家糊口的土地,倾家荡产,从这个角度来讲,圈地运动是一场“羊吃人”的运动。

总之,圈地运动以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它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积累了资本,并为资本家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

3、早期的共和国必然出现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的原因:

①共和制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封建君主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批判,旧势力没有被铲除;②内战期间,英国经济受到一定损失。

③国内外局势非常紧张。

内战后,阶级矛盾并未结束,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未停止。

在国外,荷兰乘机抢走许多海外贸易。

爱尔兰还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为王,称查理二世,苏格兰也支持查理二世;④克伦威尔本人也逐渐擅权专断,好大喜功,1653年他被宣布为“护国公”,并先后多次解散议会,成为了军事独裁者。

⑤评价:

形式落后,实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对“光荣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评价:

1688年政变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妥协的结果,但这种妥协是必要的、有分寸的。

因为当时詹姆士二世以恢复天主教和亲法政策为核心的倒行逆施,已激化了英国的社会矛盾,并且严重危及了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所取得的成果,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惟有果断地结束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才能维护革命的基本成果。

“光荣革命”迅速、顺利地结束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应该说是一种明智的、可行的选择。

从当时的形势看,新的人民革命已在酝酿之中,一旦出现新的人民革命,虽然可以解决詹姆士二世统治的问题,但将会导致新的社会冲突和动荡,不仅会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对其他阶级、阶层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也都没有什么益处可言。

因此,用政变的方式,解决复辟王朝、避免动荡,是符合英国国情的明智之举

从客观上看,“光荣革命”在英国史上开始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为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资本有联系的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掌握政权后,大力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发展。

议会通过圈地法,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圈地运动,同时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扩大市场和原料的来源。

这些政策、措施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另外,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不断的调节中,避免了激烈的社会革命,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不断扫除资本主义的障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5、专制主义在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作用:

⑴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

宗教改革削弱和限制了旧的封建势力;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不仅加强了英国的实力,而且对资本主义萌芽,特别是资本原始积累起了保护作用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

⑵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一方面资产阶级特别是新贵族的财富日益增加,经济力量日益强大,他们不甘心受专制政府的任意支配而开始进行斗争,其目的是夺取政权,以便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专制王权毕竟是封建贵族专政的政权,君主是封建势力的最高代表和体现,他目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壮大,日益威胁封建统治,于是便开始镇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抗。

因此,专制政府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占主要地位。

这时的封建王权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社会前进的障碍。

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厉行专制:

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任命亲信把持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等;宗教上严厉对待“非国教徒”,特别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

这些措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造成斯图亚特王朝在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并最终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意义

⑴特点:

①革命前资本主义深入农村(圈地运动);②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盟,构成了领导阶级;③革命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影响披上宗教外衣,带有宗教色彩(清教)。

④革命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