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直机关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234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直机关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市直机关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市直机关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市直机关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市直机关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直机关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docx

《xx市直机关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直机关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直机关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docx

xx市直机关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

2008年度杭州市市直单位创新创优目标

完成情况自评公示

2008年度创新创优目标绩效考核----

杭州创新指数研究

自评报告

市科技局

(2009年1月5日)

 

近年来,杭州市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为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根据杭州市委、市政府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以及市委常委会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发布2007年‘杭州创新指数’”与市政府2008年工作报告提出的“以‘杭州创新指数’为导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以及蔡奇市长关于“建立创新指数以强化工作导向”、“使杭州创新指数成为立足杭州、面向全省的风向标”的指示精神,市科技局将“杭州创新指数”研究工作列入了2008年的重点计划项目和创新创优考核目标,组织进行了“杭州创新指数”的研究与发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创新创优目标工作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2006年以来,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加大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的工作力度,实现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全市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取得新进展。

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核心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为此,需要在科学论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简称“杭州创新指数”),来评价全市自主创新发展的现状、水平与差距,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创新理论日趋成熟,许多国家加强了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产生并形成了一些国际公认的创新度量标准,如欧盟的各种创新指数、英国《经济学家》智库的创新指数、日本的科学技术综合指标和区域科技创新指标等。

国际上创新评价的实践,为杭州开展创新评价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上海、北京、济南、宁波等地都已经开展创新指数或创新评价体系研究。

上海市统计局推出张江创新指数;北京推出中关村创新指数;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中国31省市区创新指数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组织了“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科学评价”研究;厦门开展了“科技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

运用创新指数评价城市创新能力已成为一种共识。

近年来,杭州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创”总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不断加大对科技、教育和人才的投入,发展态势良好。

但也清醒地意识到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存在不足,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通过建立杭州创新指数,发挥其导向作用,发挥风向标的功能,引导全市进一步关注科技进步,对于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二、组织领导和主要工作

1.组织领导

抓好创新创优工作领导。

市科技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优目标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楼健人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徐植任副组长,并成立了研究课题组,局长助理吴庆标负责研究工作。

研究课题组由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大学、省科技厅和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多年从事创新和评价研究的学者,以及市统计局等专家组成。

2.主要工作

(1)确立创优目标。

抓好创新创优工作落实。

2008年年初,蔡奇市长在《杭州市科技局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上批示:

“市科技局工作本身具有创新性。

下步要抓紧推出杭州创新指数,有针对性加强科技各项工作,促进整体水平提高。

”对此,市科技局高度重视,楼健人局长亲自抓这项工作,并将杭州创新指数列入科技局重点工作。

此项工作也纳入了经市委市政府备案的科技局2008年度“创新创优工作目标”。

(2)开展调研分析。

2008年1月,根据蔡奇市长关于推出杭州创新指数的要求,市科技局和市信息院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研,制订杭州创新指数研究课题方案。

2008年2月,课题组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研究分析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地的国际创新评价体系,研究分析了国家科技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等影响较大的全国性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及北京中关村指数、上海张江指数等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评价体系,在分析研究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工作方案和指标框架。

蔡奇市长和沈坚副市长对方案做了重要批示。

2008年3月,市科技局立即组织了浙江省内包括浙江大学、省委党校、省科技厅、省科协等单位的知名创新学者专家,对创新指数工作方案和框架进行了初步论证和咨询,确定了杭州创新指数的思路、原则、重点和构想,专家提出了众多具有建设性的思路建议,保证了杭州创新指数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引领性。

向市政府汇报后,蔡奇市长和沈坚副市长又做了重要批示。

(3)构建评价体系。

2008年4月,在认真消化吸收专家咨询会意见的基础上,市科技局和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组织课题组对创新指数进行深入研究、专题研讨和专家咨询,并委托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和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开展国外创新评价的专题研究。

到月底,初步形成了杭州创新指数评价体系。

在指标体系初步成型之后,与市统计局进行了协商、沟通和完善。

上报市政府后,蔡奇市长和沈坚副市长分别又做了重要批示:

“原则同意”。

2008年5月,在创新指数指标体系获得市领导原则认可之后,市科技局与市统计局进行了有关指标的商讨修订,并进行了数据预测算,形成了“杭州创新指数”(征求意见稿)。

(4)专家咨询论证。

2008年6月,为了进一步提高杭州创新指数初步研究成果的质量,在金溪山庄组织召开了“杭州创新指数”专家咨询会。

我国著名创新理论家、中国工程院许庆瑞院士,浙江大学陈劲教授、魏江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项浙学教授、孙毅教授,省委党校盛世豪教授等1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对杭州创新指数的初步研究成果给予了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论证和点评,提出了宝贵意见。

之后,课题组根据专家咨询会的意见,又作了修完善并上报市政府。

蔡奇市长又作了重要批示:

很好,同意。

沈坚副市长也作了重要批示:

成绩可喜可贺。

(5)课题评审发布。

2008年7月,在北京邀请国家科技部及国内著名专家召开评审会,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杭州创新指数。

三、目标实现情况

⒈研究创新理论,建立研究模型,奠定杭州创新指数理论基础

推出杭州创新指数是一项严谨、科学的研究工作。

杭州市科技局在接受任务之初,就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课题组通过对熊彼特、弗里德曼等学者的创新理论,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OECD)组织等机构提出的创新概念,以及OECD与欧盟统计署联合出版的创新评价指导手册《奥斯陆手册》中的创新定义进行剖析研究,提出了创新指数研究的概念模型。

通过概念模型的构建,明确了杭州创新指数研究需要考察创新主体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需要衡量整体创新环境。

据此,课题组提出了杭州创新指数包含三个基本维度,即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

并以概念模型为基础,进一步导出了杭州创新指数的研究模型,基本确定了杭州创新指数研究的指标体系框架,使杭州创新指数的产生有了严谨、科学的理论支撑和依据。

⒉广泛收集国内外创新评价指标,提供创新评价实证指导

杭州创新指数是一项立足杭州、放眼世界的创新评价工作,要以全球的眼光来衡量和推进这项工作。

杭州发展要向世界一流城市看齐,杭州创新评价要融入更多的全球性元素。

课题组广泛收集世界著名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为杭州创新指数提供实证指导。

具体包括欧盟创新指数(EIS2007Indicators)、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创新能力指数2005、英国著名智库罗伯特·哈金斯协会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2004、波特的国家创新能力指数2003、日本的科学技术综合指标2007和日本的区域科技创新指标2005等。

这些世界著名的创新评价指标,为杭州创新指数指标的形成提供了实证指导。

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核心指标,实现与创新评价主流接轨

在收集到众多国际著名创新评价指标之后,课题组又从实践的角度,借鉴美国商务部支持的一项“创新测度指标研究”的工作框架机制,对所收集的13个重要国际创新指标体系的指标分布进行了分类统计,发现诸如R&D投入、人力资源、专利产出以及高技术产业等指标是被国际公认的创新活动核心指标,作为杭州创新指数指标选择的依据之一。

在对国际创新指标运用统计方法遴选出核心指标之后,课题组又对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11个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和杭州政府部门有关规划中提出的创新类指标,进行汇总整理,进一步寻找核心指标。

在去除重复后,共涉及283个三级指标。

经统计分析,找出了42个共性度较高的指标。

为杭州创新指数具体指标的确定,提供了选择框架,也保证了杭州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与国际、国内主流创新评价接轨,具有通用性。

⒋组织高层次专家论证咨询会,确保杭州创新指数研究成果

杭州创新指数的形成始终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与杭州著名创新学者及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2008年6月,市科技局邀请了中国工程院许庆瑞院士,浙江大学陈劲教授、魏江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项浙学教授,省委党校盛世豪教授等10位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对初步成形的杭州创新指数进行论证,得到了与会院士专家的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意见。

2008年7月,市科技局在北京召开了杭州创新指数评审会,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课题组马俊如教授、孔德涌教授、王玉民研究员、胡钰博士等专家的指导与帮助。

专家学者参与杭州创新指数的研究,对于提高杭州创新指数的研究成果的水平和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⒌进行模拟测算验证现实性,确保杭州创新指数实事求是

杭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形成初稿之后,市科技局和市统计局紧密合作,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精确采集,进行模拟测算,形成了杭州创新指数的估算值,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认可,认为这个数值能够较好的表达杭州当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既有现实性,又有指导性。

⒍争取市领导的帮助与指导,力求体现杭州发展战略与导向

杭州创新指数研究起源于市领导的重要指示,在推进杭州创新指数的过程中,市科技局多次向市领导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指导,使得杭州创新指数作为风向标和工作导向,能够从战略的角度体现杭州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未来导向,引导和推进杭州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⒎隆重发布杭州创新指数,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经过市科技局课题组认真、严谨和科学的研究,经过著名院士、专家和学者的多次论证评审,经过杭州市政府的正式确认,2008年7月,国内首个以城市名义发布的创新指数“杭州创新指数”正式对外发布。

杭州市长蔡奇发表了重要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坚代表杭州市政府发布了2007年杭州创新指数。

杭州创新指数发布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等,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地方科技门户网站,《科技日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进行了报道。

成都、苏州等地政府闻讯杭州推出创新指数之后,纷纷前来取经,学习相关经验。

杭州创新指数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四、工作难度与创新点

1.工作难度

(1)从创新理论导出杭州创新指数研究模型理论性强,难度大。

创新理论研究是当前管理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

但是,以创新理论为依托,推出杭州创新指数的研究模型,这就涉及到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城市创新体系)、创新型城市内涵和评价等,涉及面广,理论模型构建复杂,难度大。

课题组严格以经典创新理论为基础,进行演绎推导,结合杭州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杭州创新指数的研究模型,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2)从众多创新指标体系中选择核心指标头绪纷繁,工作量大。

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表面上看,都是一些常见的指标。

但是,如何从几百个创新评价指标中筛选出核心指标、权威指标,这是一项既有技术又有难度的工作。

在杭州创新指数研究中,课题组在研究模型的指导下,借鉴国外研究工作机制,对国际、国内的著名创新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了归类统计,从国内外数百个指标中,筛选出了核心指标,最终确定了核心指标的范围。

(3)提出科学、前瞻的杭州创新指数要综合分析,考虑多重因素。

国内创新评价指数最后的成果一般是相对值,国际的创新评价指数很多时候是一份报告,诸如《硅谷指数》。

杭州创新指数要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最终发布的成果就必须是一个相对值。

这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如何客观评价杭州创新能力的现状,怎样的值才算合适;创新指数要体现引领性,对于杭州的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要体现风向标的作用;杭州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和科技工作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杭州创新指数如何体现,这就需要引入具有杭州区域特征的引领性指标。

课题组在这方面进行了反复比较研究,做得比较成功。

(4)聘请国内外创新评价专家需要做大量工作。

聘请本地的专家学者有迹可寻,但是寻求国内甚至世界一流的创新评价专家进行指导,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课题组充分挖掘团队潜力,发挥有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国外留学工作经历成员的作用,邀请了联合国马斯特里赫特创新与技术经济研究所(UNU-MERIT)高级研究员、第四次欧盟创新调查(CIS4)问卷设计的首席专家安东尼·阿隆多(AnthonyArundel);邀请了国内从事创新评价研究的著名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帮助,使杭州创新指数在体现国际性和开放性方面有了突破。

(5)在国内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提出创新指数具有开创性难度。

杭州创新指数是国内副省级城市中首个推出创新评价指数的城市,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参照,需要从理论开始进行推导,确保科学性、公开性、透明性,具有开创新的难度。

市科技局在市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充分依托杭州、北京等地的院士和专家的资源,充分发挥课题组成员的智慧和热情,圆满地完成了杭州创新指数的研究和发布工作,形成广泛的社会反响,对杭州发展起到了导向和引领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2.特点和创新点

研究形成的杭州创新指数具有下列特点和创新点:

(1)紧紧把握建设创新型城市这个中心目标。

在“创新基础”中充分考虑了科技和教育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

在“创新环境”中突出了创业环境,同时兼顾了经济社会综合环境等。

(2)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

在指标体系中选择了国内与国际2个发明专利授权量指标,以及国家级、省级名牌和驰名(著名)商标数,以反映自主创新的成果,充分体现科技工作总方针。

(3)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指标体系特别重视贯彻科学发展观,将“万元GDP综合能耗”和“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纳入其中,这在以往的科技考核指标体系中比较少见。

同时,在“创新绩效”中共包括了5个指标,使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较全面的集中反映。

(4)突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

指标体系23个指标中涉及反映企业创新的指标共有11个,使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得到了明确的表达。

(5)提出具有杭州区域特征的引领性指标。

杭州人杰地灵但资源匮乏,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是杭州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己成为杭州特色。

指标体系中不仅有3个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标,同时纳入了“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等具有杭州特色的引领性指标。

(6)与国际接轨,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依据。

指标体系中有欧美日三方发明专利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带有国际背景的指标,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尺度。

五、工作成效及成果评价

1.市领导对“杭州创新指数”的批示及评价

----2008年2月,对市科技局《关于开展杭州创新指数研究的报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作了重要批示:

“同意”。

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作了重要批示:

“赞成建立创新指数以强化工作导向”。

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坚也作了重要批示:

“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举,转变发展方式就要依靠科技创新,原则同意,建议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力求指标体系更全面、更科学、更易评价”。

----同月,蔡奇市长在《杭州市科技局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上批示:

“市科技局工作本身具有创新性。

下步要抓紧推出杭州创新指数,有针对性加强科技各项工作,促进整体水平提高。

----2008年3月,市科技局制订了创新指数研究工作方案和框架向市政府汇报后,蔡奇市长又作了批示:

“很好,注意指数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同月,沈坚副市长对市科技局《杭州创新指数研究工作进展汇报》上批示:

“很好,科技局抓这项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今后杭州创新指数要做到:

看得懂、易考核、能比较、强指导”。

----2008年4月,蔡奇市长和沈坚副市长分别在市科技局《杭州创新指数研究阶段进展汇报》上批示:

“原则同意”。

----2008年6月,在市科技局《杭州创新指数专家咨询会情况报告》和《杭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修订情况报告》上,蔡奇市长又作了重要批示:

“很好,同意”。

沈坚副市长也作了重要批示:

“成绩可喜可贺,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使杭州创新指数在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杭州创新指数”的点评

----我国著名创新理论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许庆瑞在杭州创新指数专家咨询会上说:

“杭州创新指数很好,很及时,工作做得很全面,是研究了大量国内外创新指标体系基础上形成的,测算结果也符合杭州实际。

建议适当调整,使杭州创新指数中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浙江省科协“浙江创造”课题组组长、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项浙学说:

“杭州市领导对创新指数研究如此重视和多次跟踪批示,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这是一项有远见的工作。

研究提出的指标体系考虑得比较全面,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是一致的,能起到较好的导向和风向标的作用,为最后推出创新指数打下了札实的基础,在全国会有较大的影响”。

----专门从事创新研究的浙江大学陈劲教授、魏江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孙毅教授等专家提出:

“杭州创新指数中己有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指标这很好,具有创新性和引导性”。

----“杭州创新指数”课题组将杭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送交欧盟创新评价专家安东尼·阿隆多(AnthonyArundel)高级研究员征求意见。

阿隆多高级研究员作为联合国马斯特里赫特创新与技术经济研究所(UNU-MERIT)高级研究员,第4次欧盟创新调查(CIS4)问卷设计的首席专家,是世界创新评价领域的著名专家。

他在回信中,用了两个“good”对杭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进行了肯定:

第一,整体非常好(itisverygood.);第二,包含了能耗指标,非常棒(Includingenergyintensityisaverygoodidea)。

3.国家科技部专家评审意见

为了进一步听取国家科技部有关专家的意见,提升杭州创新指数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杭州市科技局于2008年7月10日,在北京友谊宾馆组织召开了“杭州创新指数评审会”。

参加评审会的专家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国家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课题组组长马俊如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技部高新区专咨委主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孔德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原副校长、中科院原副秘书长、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玉民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科技日报》评论部主任、全国科教兴市研究会副秘书长胡钰教授等专家。

评审组听取了课题组做的“关于杭州创新指数的研究情况汇报”,审读了“杭州创新指数研究报告”,对创新指数的理论依据、构建过程、指标特点及测算结果进行了讨论,通过了评审。

评审意见如下:

(1)选题意义重大,具有明确的引导功能。

课题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较好地贯彻落实了科技工作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杭州创新指数以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虑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关要素,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具有明确、直接的引导功能。

(2)研究过程严谨,学术水平较高。

课题组通过梳理国内外创新理论建立概念模型,进一步提出研究模型,并据此提出杭州创新指数的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过程严谨,推理科学,数据可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3)指标体系具有创新性和杭州特色。

杭州创新指数坚持科学发展观,引入了能耗和环保指标;而且采用欧美日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指标突出国际可比性;同时将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具有杭州特点的引领性指标,突出了杭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生活品质之城的区域特征,具有创新性和杭州特色。

(4)对国内同类城市创新评价研究具有示范作用。

杭州作为副省级城市推出创新指数,经过了科学研究论证,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风向标和测度器,对国内同类城市开展类似研究也可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评审结论为,杭州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研究推出了创新指数,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4.新闻报道反馈

发布会后,各媒体对“杭州创新指数”作了有力度的密集报道,新华社、科技日报、工人日报、浙江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均在头版和显著位置按要闻规格作报道,新华每日电讯,杭州日报、青年时报、今日早报、每日商报、宁波日报、温州日报、台州日报,省外的海南日报、贵阳日报、银川晚报等均做了报道。

国家级媒体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中国广播网、中国网,浙江在线、南方网,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均做了报道。

以及浙江、广州、宁波、武汉、厦门、河北、四川、内蒙古等地科技网站均作了报道。

7月17日用Google输入关键词“杭州创新指数”检索,查到全球相关报道达123万篇之多。

成都、苏州、宁波、金华等地科技部门来调研学习和索取资料,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六、结束语

杭州创新指数其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指导性,是杭州市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的“标杆”,对我市正在进行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自杭州创新指数推出以来,在2008年市委常委会主要工作、王国平书记在市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蔡奇市长在市政府务虚会上的讲话等文件和主要领导讲话中多次对杭州创新指数表示肯定,一些兄弟城市也前来学习调研。

为此,市科技局将在市政府领导下进一步推广应用杭州创新指数,号召作为创新主体的广大企业,以及作为创新主力军的广大科技人员,重视和关注杭州创新指数,运用杭州创新指数,跟踪指标的波动发展情况,从动态的数据变化中,看到成绩鼓舞斗志,看到差距努力赶超,寻找亮点发扬光大,发现短腿改进工作,从而使杭州全市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为早日建成创新型城市和生活品质之城贡献力量。

2009年上半年,我局还将组识开展杭州创新指数的后续研究:

(1)以创新指数为导向形成杭州创新指数工作机制的研究;

(2)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的创新水平评价和赶超指数研究;(3)整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或专著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