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第10课 短文三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232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第10课 短文三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第10课 短文三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第10课 短文三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第10课 短文三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第10课 短文三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第10课 短文三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第10课 短文三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第10课 短文三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第10课 短文三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随笔杂文第10课短文三篇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课时作业10 短文三篇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条:

信守的准则。

信步:

随意走动;散步。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瞬息即逝:

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消失。

B.赏玩:

欣赏玩味(景物、艺术品等)。

赏格:

悬赏所定的报酬数。

背道而驰:

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C.通达:

明白(人情事理)。

通才:

兼备多种才能的人。

噤若寒蝉:

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形容不敢做声。

不寒而栗:

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D.弥补:

把不够的部分填足。

弥望:

充满视野。

信马由缰:

相信马能识途,紧随其后。

通风报信:

向别人暗中透露消息,多指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知另一方。

解析:

“信马由缰”中“信”应是“随”的意思。

答案:

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事业的成功与否,与创业者选择的经营项目的商业前景有不可分割的________。

②据说,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

他家境贫苦,对别人无法忍受的生活,他却能________,自得其乐。

③近年来,房价节节攀升,________2011年底,许多城市的房价仍然是每平方米超过万元的高价。

A.关系  安之若素  截至

B.关联  随遇而安  截止

C.关系  随遇而安  截至

D.关联  安之若素  截止

解析:

关联:

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关系:

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

此处应用“关系”。

安之若素:

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随遇而安:

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此处应用“安之若素”。

截止:

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

截止到某个时候。

前者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完结,后面不能接宾语,一般只出现在句尾;后者不强调事情的完结,强调的是计时点上的事态,后面要接宾语。

此处应用“截至”。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B.“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C.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D.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

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解析:

B.句号应在后引号之内;C.“有如一个质点”后的逗号应为分号;D.“即”后的冒号应去掉。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诵。

B.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燥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C.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D.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滩子。

解析:

A.称诵—称颂;B.燥动—躁动;D.一滩子—一摊子。

答案:

C

5.下面四副对联分别对应的行业店面是(  )

①瓶中色映葡萄紫 瓮里香浮竹叶青

②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③入门尽是弹冠客 去后应无搔首人

④天涯雁寄回纹纸 水国鱼传尺素书

A.①茶馆  ②酒店  ③文具店 ④理发店

B.①酒店  ②茶馆  ③理发店 ④文具店

C.①文具店 ②酒店  ③茶馆  ④理发店

D.①理发店 ②文具店 ③酒店  ④茶馆

解析:

看句中的提示词,如①中“竹叶青”是酒名,②中“茗”就是茶,④中“尺素”是书信。

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句话真可谓难得的空谷足音,它不仅生动地说明了人的脆弱性,还揭示了人不同于苇草的最重要的本质——能思想。

B.假如一个人什么情绪都没有,对任何人和事都泰然处之,或都能忍之、远之,这是麻木,或这人是胆小鬼、糊涂虫。

C.国庆期间,各大城市的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款式新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众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D.蒙田的《热爱生命》一文,既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华美的语言,读后却能使人如坐春风,从而明白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解析:

如坐春风:

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使用恰当。

A.空谷足音: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与句中的“难得”重复,使用不当。

B.泰然处之:

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

使用不当。

C.慷慨解囊:

不吝啬地解开钱袋拿出钱来。

形容豪爽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或者进行捐献。

此处的消费者拿钱购买服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使用不当。

答案:

D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与别的咖啡馆不同的是,不仅这家咖啡馆的业主陈雁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德阳女孩,更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

B.正如天赋发展的诸多例子所示:

上帝让人们在某个方面不尽如人意,他就一定会别的方面给予补偿。

C.在一组西沙守礁女兵的照片中,年轻的女兵一个个不施脂粉、素面朝天却英姿飒爽,被称为“最美的女兵”。

D.事实上,科幻电影往往在无意间增强着军事科技的发展,那些似乎很遥远的武器,如今正在变为现实。

解析:

A.语序不当。

应将“不仅”放在“业主陈雁翎”之后。

B.成分残缺。

应在“别的方面”前加“在”。

D.搭配不当。

应将“增强”改为“推进”。

答案:

C

8.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对麦家的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

著名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

性命。

优秀的人有两条命:

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有三条命:

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A.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

B.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

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

D.“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

解析:

语段重在强调了优秀的人和卓越的人两种人,强调人的生活和责任。

A项,“贪生怕死”理解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D项,不符合麦家强调的重点。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9~12题。

热爱生命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

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

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

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9.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

(1)生之本质在于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第三段文字中的两个富有哲理性的名句,需要结合文本内容用心体会。

“生之本质在于死”的意思是说,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人总归要死亡,死亡是从来都不能避免的。

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是指“生活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珍惜生命、关爱生活是使生命乐趣增加的最佳方式。

答案:

(1)作者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来于自然又必当回归自然,“生之本质在于死”的意思是“回归自然”。

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2)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乐趣就很大,如作者“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如果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很小甚至没有。

10.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者将对待“坏日子”和“好日子”的不同态度作对比,启示人们要乐观地看待生活,忘掉烦恼,珍惜幸福。

通过“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的对比,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

答案:

对比。

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种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种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

然后,将对两种不同日子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作对比,对于“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对于“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生命,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11.作者说:

“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一般的人“享受生活”的方法与作者有什么不同?

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旨在启示我们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如何“享受生活”,可以说,这是我们学习本文的目的所在。

答案:

蒙田享受生活的方式是:

靠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以此来使生命“过得丰盈饱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

但是,一般的人想的大多是物质上的享受,想着怎么吃好、穿好、玩好,很少去想如何在精神层面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过得更有意义。

12.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三段中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三段。

通读第三段可知,作者认为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就会更加珍惜此生。

做到了此生无憾,对于告别人生也就没有什么惋惜了。

作答时,结合这些内容和文本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因为作者认为:

生之本质在于死,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所以作者在“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之时,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并认为“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也就是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

做到了此生无憾,对于告别人生也就没有什么惋惜了。

三、语言表达

13.下面一段话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一书中的《爱的理论》一章里的一节,顺序已被打乱,请你重新调整。

(只填序号)

①“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并不是因为“给予”是丧失、舍弃,而是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是在于给予的行为。

②“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

③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不是意味着“牺牲”“放弃”。

④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力。

⑤我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勇于奉献,充满活力,因此也欢欣愉悦。

⑥这种增强了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③提出问题,②明确提出观点,④⑥⑤进行论证,①总结。

答案:

③②④⑥⑤①

14.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

(要求:

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②一定要写出作者)

示例 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理由:

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示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会不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

它鼓励师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它告诉师生,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激励师生要勇攀高峰,不断进取。

15.《短文三篇》属议论性随笔体裁,作者抓住“感”点,有“感”而发,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请运用这种方法对下面这则报道发表看法。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态度鲜明。

据《扬子晚报》5月12日报道:

还有20多天,又是一年高考时。

5月7日、8日、9日、10日,漯河市第一、二、四、五高中和实验高中由校方负责人带队,纷纷到被誉为“文宗字祖”“许夫子”“文曲星”的许慎文化园祭拜,祈祷在今年的高考中能“金榜题名”,2013年即将高考的1100多名尖子生代表陆续参加。

(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或同意或反对,态度要鲜明,并能以理服人。

答案:

示例:

(同意)学生祭拜许慎,一来可以缅怀圣人,二来可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这种做法可行。

(反对)这种行为太天真、大错特错。

提高成绩还是得靠自己扎扎实实地学习,祭拜只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而已,不能把高考寄托于神灵,高考要看考生的实际能力及现场发挥的水平。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赋予  富裕  付与  垂暮之年

B.嘉宾  佳作  枯躁  燥动不安

C.称诵  朗颂  流逝  稍纵即失

D.推衍  推延  推演  风合日丽

解析:

C.称诵—称颂,朗颂—朗诵,稍纵即失—稍纵即逝。

A.没有错别字;B.枯躁—枯燥,燥动不安—躁动不安;D.风合日丽—风和日丽。

答案:

C

2.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国内发生过若干起航空维权事件,其中________有乘客不愿下飞机的情况,________有乘客不愿登机的现象,更有乘客怒不可遏地冲上机场跑道拦飞机事件。

虽然乘客维权多数因飞机延误、机场________不当,但不得不说,以上种种________公共安全的维权行为,与这些人________社会公德,缺乏法治意识有关。

A.不是……而是…… 处置  妨害  忽视

B.既……也…… 处治 妨碍 藐视

C.不是……就是…… 处治 妨碍 忽视

D.既……也……处置妨害藐视

解析:

“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既……也……”表示有关的几件事或事物的几个方面,或同时进行的动作。

根据句意应该选“既……也……”。

“处治”指处分,惩治;“处置”,①表示处理,②指发落、惩治,在这个意义上比“处治”要轻。

根据句意应该选“处置”。

“妨碍”侧重于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妨害”有害于,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

句中强调行为对公共安全的损害,应该选用“妨害”。

“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藐视”指轻视,小看。

根据后句的“缺乏”二字,应选用“藐视”。

答案:

D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解析:

B.“敝”是称呼自己的谦辞,“敝校”意为“我们学校”,色彩上是谦辞,但因为交际对象是校方,所以在本句中运用不当,可以改为“母校”。

“躬”意为“亲自”,“躬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不能躬临”可以改为“不能参加”。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热爱生命》的第三段,作者谈到生命的“孪生兄弟”:

死亡,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B.经过四百余年的考验,历史证明了蒙田与莎士比亚、苏格拉底、米开朗琪罗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随笔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

C.偶然间,我在我的书柜上发现了一本发黄的书,它就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

我深深地为帕斯卡尔对思想的颂扬而感到震惊、感到震撼。

D.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的《信条》,是一篇文字简朴敦厚、内容显而不浅的短文。

这篇文章全面而周详地讲述了人类生活乃至社会管理的信条,可谓“深人无浅语,慧心无直笔”。

解析:

A.应把第一个“死亡”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B.应把引号内的句号移到引号外。

C.并列短语作谓语,应把句中的最后一个顿号改为逗号。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学习先烈们高风亮节的精神。

②事业的成功靠多方面的条件,不能得陇望蜀,把一切功劳全归自己。

③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可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

④近几年来,电视节目主持人撰写出版自传屡见不鲜,始作俑者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

⑤今年因天气影响,双季槐遇到成穗少、大面积减产等问题。

雷茂端为此惨淡经营,正在积极寻求科技突破。

⑥为官很难,因为要想干好事业就要殚精竭虑、倾注心血,甚至“5+2”“白+黑”地加班加点,日夜操劳。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①②③D.③⑤⑥

解析:

①高风亮节:

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

名词,不能修饰“精神”。

②得陇望蜀:

贪心太大,永不满足。

不合语境。

这里应用“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③无与伦比:

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形容特别突出。

④始作俑者:

指坏风气的开创者。

贬义词,不合语境。

⑤惨淡经营:

是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⑥殚精竭虑:

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

答案:

D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虽然只活到39岁,但他却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

解析:

A.动词“表现”与宾语“故事”搭配不当;B.句式杂糅,一种表达为“但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另一种表达为“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C.“在世界主要国家……欢迎”的主语是前面的“我国”,原意应该是“汉语受欢迎”而不是“我国”。

可在“在世界主要国家”前加上“让汉语”或“使汉语”。

答案:

D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9题。

大师何以诞生

李海默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会不会诞生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大师呢?

乐观论者言,这只是时间问题,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自然会诞生。

悲观论者言,现今与中西学术传统的原典路径皆割裂太深,隔阂太巨,无以为继。

笔者日来苦思此“问题”,发现其中实有一大悖论,此悖论不解决,这一“问题”终究是个伪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为什么今天的中国需要大师?

在笔者看来,呼唤“大师”的焦灼正来源于公众与社会的一种普遍认知:

既然中国已如此发达,学术文化领域“大师”的缺失就是明显不合理与不匹配的,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大师诞生。

这么想本无可非议,但这种想法一旦成为一种强烈的呼唤乃至吁求,人们就不会再去关注另一个更加切要的问题:

大师一般应循何种路径产生?

或者说,怎样的社会机制才是孕育大师的温床?

诚然,社会需要出现作为“符号”意义存在的大师,这样的大师最好能够拥有一切中西文化的荣誉头衔,而一旦拥有,社会会希望他怎么自处呢?

自然是以永远保持这一“符号”的中立态度而存在,做社会的“大师”,而不是大师自身成长轨迹里不断嬗变的那个具体的人。

因此,再进一步说,我们这个社会已渐不知究竟何为真正的大师,而只知需要一些合乎公众心愿的大师形象。

既然我们这个社会已渐不知究竟何为真正的大师,那么反复追问开篇那个问题,难道不正构成一种内在的悖论吗?

只有那种深切浸润在学术传统中,并能结合眼前的世道人心做新的发掘与变革,引领风气迁转,却又深知“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人物,才可能是真正的大师,比如王阳明,比如章太炎,比如胡适之。

真正的大师降临,往往是会让侪辈与后来人都齐声发出“世间原未有斯人”的感叹的。

真正的大师往往期待用自身的新知为社会做些什么,大师与社会之间是两相“熟悉”的,而我们这个社会所呼唤的“大师”却定格在一个静止的形象上,人们只期待他能越来越“大”,更“大”,超“大”,无敌“大”,成为中国崛起的一个绝佳佐证。

汉娜·阿伦特曾在《纽约书评》上发表了《纪念马丁·海德格尔的八十华诞》一文,描述她那一代人对海德格尔的仰慕,其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海德格尔的传说很简单:

思想又复活了;人们认为已死的昔日的文化瑰宝又获得了言说,在此过程中,人们发现这些瑰宝所呈现的事物完全不是人们先前认为的那样无足轻重。

终于有了这样一位教师,人们也许能够从他那里学会思考。

”阿伦特此语难免有过当之处,但所谓“真正的大师”恐怕就是这个气派,生当衰世时能激荡风雷,唤醒“万马”,生逢盛世时则洞悉世运,扭转乾坤,将社会引向新的增长点。

大师何以诞生?

他(她)总是诞生在那些渐渐明白何为真正的大师的时代与社会中,它可以是盛世,也可以是衰世,这不是决定性的条件,关键或许在于:

整个社会充满了对人性的理解与对知识的尊重。

(有删改)

7.下列关于“真正的大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真正的大师”拥有一切中西文化的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