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222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

《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

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2013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成长的故事

单元目标:

1、会认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体验。

4、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5、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理解新词,联系背景来领会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教育他们从小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图片、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

教学点:

1、感情读。

2、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积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

4、小组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并汇报。

5、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理解课题。

二、初步读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练习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指名读全文,正音。

学生评议,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指名逐段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章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落实教学点】

(教师疏导归纳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

第一次是过渡句: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

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四、练习写字,掌握字形、强调难写、易错的字。

1、学生说说每个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师作示范和指点。

2、重点指导书写:

“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3、学生练习把生字每个写三遍,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研读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落实教学点】

1、自由读第一部分,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你有何感受?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

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

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并谈感受。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

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部分,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

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分角色表演。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沉痛、悲伤)

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

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扣点练习】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

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

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六、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从小立志

 周恩来→报效祖国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文过程中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作文对作者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圣陶爷爷对年轻一代的关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点:

1、背诵。

2、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谈话:

  

(1) 我们前面学过《爬山虎的脚》那篇课文,还记得那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叶圣陶)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肖复兴)怎么知道的?

(从叶圣陶的批语中知道的)想知道肖复兴是什么人吗?

放投影片,介绍肖复兴。

  

(2) 看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这位作家笔下的爬山虎是否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一样;这篇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一些什么情况……)

2、导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写状物的文章吗?

(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播放动画朗读,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

(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落实教学点】

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

(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找出来读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

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

2、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

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

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

(指名读)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

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

为什么?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会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

1、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句话点明了题目。

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

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3)连线:

(大黑板)【扣点练习】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

(1)要求:

作品是怎么写的?

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

作家是怎样做的?

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

(竞赛形式)

(2)交流:

(作品:

一丝不苟;作家:

平易近人)造句:

堪称楷模

(3)引入:

“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

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

(示投影)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落实教学点】

(1)大字报出示:

《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

肖复兴呢?

引读:

“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

......曲线。

(3)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

(突出:

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

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4)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5)引读54页《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第二节:

(读──改──读)

(6)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

肖复兴呢?

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理解。

(一丝不苟:

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

大气候:

大成就。

两大收获:

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

(7)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

比我们收获大?

(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

(8)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

”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

画出句子读读并理解。

(1、意外;2、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谈融洽。

(2)交流:

这次谈话使“我”─────。

(投影片)

(3)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读11小节。

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

(出示书《日子的回忆》,他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文汇报.笔会》,《今夜无法入睡》。

三、作业:

1、造句:

受益匪浅堪称楷模

2、修改《一张画像》第5小节,再次同叶先生赛一赛。

(出示投影片)

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26、那绿绿的爬山虎一丝不苟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

 

27*乌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过程与方法:

朗读、默读课文内容,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学习德国小姑娘自主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点:

1、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

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

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7课。

(板书课题)

二、播放动画朗读,质疑问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合作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并补充。

【落实教学点】

(1)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你赞成吗?

为什么?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五、作业。

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教学反思之七: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

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给学生充分默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然后让学生抓住文中自己最感动的事或句子反复朗读,细细体会,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从中明白了一个人的自立的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最后给学生这样的一个问题:

“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给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文,让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树立正确认识自我的认知观。

教学重难点:

了解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树立正确认识自我的认知观。

教学点:

1、感情读,明白道理。

能正确对待他人与自己。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

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

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

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他是怎样想的?

3.讨论:

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

会对张国强说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

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自读自悟。

1.自读回信,思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理解信中句子的含义。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

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落实教学点】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扣点练习】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

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

信的主要部分。

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

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

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

可写在署名后,也可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四、总结。

 

1、质疑解惑: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1) 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

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

他会打算怎么做?

假如你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五、小练笔: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

他会打算怎么做?

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倾诉、消除误会等。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讨教:

作文获奖——嫉妒、寂寞

回复:

从自身上找原因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书信格式:

1、题目:

给××的一封信

2、称呼:

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

3、正文:

信的主要部分。

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4、结尾:

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5、署名和日期:

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另起一行

教学反思之八:

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张国强为什么要写信给柯岩?

二、柯岩是如何分析这一问题的?

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因为学生已对自己的长、短处有了充分地认识,所以在交流中,能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习书信的格式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去发现,去归纳书信的几大要素。

结合本单元的习作布置了一道作业:

认真阅读王虹同学给知心姐姐的信,想想信中提出的问题,给她写一封回信。

注意书信的格式。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5、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过程与方法:

1、熟记词语并理解。

2、学生在学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口语交际。

3、课外搜集名人名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成长的经历,了解中国的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惜时。

教学重点:

给王虹出主意写回信。

教学难点:

整理“成长的故事”的有关资料,选择恰当方法给同学们展示。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志向、惜时方面的名言。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要点:

进行口语交际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

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又搜集了不少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收获吧!

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二、阅读口语交际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三、学生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强调:

在故事中最好有自己的收获或教训……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四、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五、全班交流。

六、师生评议、补充。

1、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2、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要点:

指导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1、学生读写作提示。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指导: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①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或教训要写具体。

②“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

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

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

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

《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③强调写回信应注意格式: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

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

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