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
《18版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版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版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考点四 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深入你的心,摄住你的魂
一切艺术首先都是同情感打交道的。
——美国作家康拉德
一、理解、领悟思想感情的四种主要途径:
题材、意象、景物、典故
(一)根据题材,把握思想感情
古诗的思想感情与诗歌的题材有密切关系,相同的题材,其情感也有共同之处。
因此,从题材入手对思想感情的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具体内容详见本章专题一Ⅱ)
(二)分析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注]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
沈郎:
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答:
诗歌总要具体描绘形象的,在描绘出的形神兼备的形象(意象)中寄寓作者的主观情感,间接地表情达意。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景、物是诗人情感的最好载体。
把握古诗中的形象(意象),就能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
(具体内容见本专题考点一)
(三)透过景物,把握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绣岭宫①词
李洞②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③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注
①绣岭宫: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修建的一座行宫,是唐代中期皇帝东巡的行宫之一。
②李洞:
唐末诗人,字才江,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③野棠:
棠梨,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园”(因广栽梨树而得名)培训乐队。
玄宗临幸华清宫,乐队居绣岭,也曾想于此广栽梨树,但梨树必须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因于绣岭种棠梨。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写道:
“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请赏析本诗一、二句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注]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谩:
徒然、空自。
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
试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说明。
答:
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
写景,抒情。
而且感情绝大多数是借助景物表达出来。
抓住描写的景物,分析蕴藏的感情,是读诗的关键,是高考的重点,更是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该如何分析景物中的情感呢?
①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如“江风引雨入舟凉”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
②从景物色彩中揣摩。
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
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
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
景物也有时令色彩。
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③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
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
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四)抓住典故,把握思想感情
4.(2014·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奉陪郑附马韦曲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
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
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一)
刘辰翁①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
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②改。
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注
①刘辰翁:
南宋末年词人,入元后不仕,词近稼轩。
②华风:
绚丽的风格。
“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引用了哪个著名的典故?
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
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
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能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
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又如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时将典故所涉及的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
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意积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牢固记忆这些典故的含义。
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
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
古诗常见典故的含义
红豆——爱情或相思 梦蝶——做梦、梦幻 鹊——传信的使者 阳关——古关名,后指送别之曲 商女——歌女,代指统治者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
投笔——弃文从武 桑榆——暮年 碧血——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 黍离——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 折腰——屈身事人 采薇——隐居避世 班马——惜别之情 折桂——科举及第 烂柯——离家年久
高山流水——知音或高雅的乐曲
古诗常抒的八类感情
①忧国忧民之情:
体验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制度的腐朽和统治者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
②建功立业之情: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赤诚献身的心声等。
③思乡怀人之情:
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革命战友的思念,难舍难分的惜别。
④寄情山水之情: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⑤感时伤逝之情:
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与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寂寞的思念。
⑥热情赞美:
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
⑦人生梦幻之感:
抒发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
⑧吟唱自然:
自然的美妙,大地景观的美等等。
二、理解、领悟思想感情的要诀:
抓住显隐“情语”(感情语言)
(一)抓住显性“情语”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语”。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尽
韩偓①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②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
①韩偓:
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
此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
②断云:
片片云朵。
颈联中有一个字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请找出这个字,并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
(二)抓住隐性“情语”
3.找出下列诗句(或画线句子)中的隐性“情语”。
(1)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
(2)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注:
经历)岁月频。
(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 )
(3)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4)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
(5)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
4.找出画线诗句的隐性“情语”,并据此分析其蕴含的情感。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
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
对于考生来说,能抓住并品读“情语”,是准确、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径,也是一种“看家本领”。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情语”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当然它首先指“诗眼”,抓住“诗眼”,事半功倍。
(具体内容详见本专题考点二“题点突破”)其他如含有“愁”“怨”“愤”“恨”“忧”“凄”
“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显性“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情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语”。
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
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情语”。
弄清楚隐性“情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如何抓住“情语”呢?
显性“情语”一般会在标题、正文中的首句(联)及尾句(联)中出现,一定要盯住这些“情感”部位。
隐性“情语”一般藏在正文描写景物等的文字中,多在中间部位。
有时也会在注释里出现,所以寻找要特别细心。
边练边悟
请找出下面这首宋诗中的显、隐性“情语”,并结合“情语”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 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显性“情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隐性“情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想感情:
一、审题:
两看一定
“两看”,一看所给语言材料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词、句、联、片等),二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
整体型指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几个局部(层次)来看;局部型指分析词、句、联、片的情感,它更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分析。
“一定”指定题型,明确是概括题还是分析题、评价题、比较题。
二、答题:
因题而异,用好术语
1.感情概括题(要求直接说出所表达的感情)答题模式
要概括的感情=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
示例: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014·新课标全国Ⅱ)
答: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
中的
;
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
的
。
“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
“情由(情境)”是出于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2.感情分析题(要求分析感情)答题模式
①分析+概括:
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
②概括+分析:
先概括出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
这里的“分析”,就是要结合语言,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
分析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同时,要抓住具体的词句、意象分析,不可笼统空泛。
必要时,还要结合情感表现手法分析。
3.答题要用感情术语
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感情术语,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感情术语,总让人觉得别扭。
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
因此,最好使用感情术语。
常用的感情术语有:
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
边练边悟
1.(201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
2.(2015·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
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答:
高考古诗感情题的四种类型及其对策
类型一:
感情变化类
在古典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往往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某种时空条件发生了变化,其感情在诗歌的前后文中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包括由喜转悲、由悲伤转为豁达释然等。
高考考查诗歌情感,正是针对这一点设题。
像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含山店梦觉作》、2014年江苏卷《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包括下面的2016年山东卷《水仙子·舟中》,都属此类。
1.(2016·山东)《水仙子·舟中》(原曲见本专题考点三Ⅰ)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答这类情感题,要将阅读的重点放在读明白诗歌情感前后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原因上;组织答案时最好按照“先表达了……(感情),再转到……(感情),最后表达了……(感情)”,一定要把感情基调及其变化原因写进去。
类型二:
感情丰富类
在古典诗歌中,诗人表达感情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某种情绪(多为喜、乐、怒、忧、惧、愁等)为主导,很多既相近又相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诗人没有相互矛盾的情绪,他(她)或喜或愁,或忧或惧,但这种情绪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动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多重感情,多个答题要点,这是高考古诗感情题的主要类型。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建康作
赵鼎[注]
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
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
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
注
赵鼎(1085—1147),山西闻喜县人,南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
全词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因为这类情感的要点不止一个,要答全情感要点,就要从不同方面、角度、层次充分开掘出情感要点:
(1)细分层次
情感把握题要求概括分析的材料有:
一两个词语、一两个句子、一联或两联、上片或下片,乃至全篇。
不同的层级,包含的情感要点不同,如两句(一联),情感要点有两个,两句都要分析,如果只分析其中一句,就有可能要点不全。
至于两联、上下片乃至全篇,更是如此。
为此,要区分层次、划分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
(2)联系全篇
有的词句,单看其身,自然能概括分析出。
可是如果把它与全篇联起来看,它还有一层情感要点。
所以,我们有时不能忘记把它放在上下文中看,放在全篇中看,这样才能不少答情感要点。
(3)注意“双向”
有不少古诗,古诗中有不少词语,它们的情感自身具有“双向性”,作答时不能只答出“一向”。
①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十分明显。
咏物诗的情感一关乎“物”,一关乎“志”,回答情感时要“物志兼有”;怀古诗的情感一关乎“古”,一关乎“今”(己),回答情感时要“古今兼有”。
②闺怨诗有的有寄托,有的没有。
如有,则情感一关乎“闺”,一关乎“寄”。
③诗中的“风雨”“春天”等词语一般都有单向性,但也有双关义(象征义)。
如有双关(象征),随之而来的情感可能“双向”。
(4)内外关联
有的情感题目所给的语言材料如从诗的内部看当然有情感内涵,如果与诗外的写作背景、诗人生平联系起来看,则另有一层情感内涵。
因此,我们有时“内”“外”联起来看,才能全面把握。
如2016年全国甲卷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一诗,通篇赞扬了曹霸的画技。
如果与作者联系起来看,诗中何止是赞美,其情感内涵要丰富多了。
类型三:
矛盾统一类
这类诗歌,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由两种或多种差别较大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因为诗人的某种特殊境遇,或诗人所面对事物较为复杂,对此,诗人产生了既悲又喜或既失落又充满希望等矛盾的心态,但这种矛盾情感又有机地统一于诗人的情绪中。
“矛盾统一”类感情因其丰富性和复杂性,为高考卷尤其是课标卷所青睐。
如2015年全国卷Ⅰ、Ⅱ都涉及此类,尤其以2016年全国乙卷《金陵望汉江》最为典型。
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就是典型的矛盾统一:
一方面欣喜天下一统、国运昌盛、政治清明;一方面为无法、无处实现自己的理想,立下不世之功而落寞。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避地寒食
韩 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①便息机②。
注
①当年:
壮年。
②息机:
息灭机心。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答:
答“矛盾统一类”情感题,关键在于理清诗人两种差别较大的情感内涵,并能明白诗人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表述答案时可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形式,一定要答明“矛盾性”。
类型四:
感情单一类
所谓“感情单一”类,首先,其思想感情是相对固定的,前后没有变化,也没有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其次,感情内涵相对单一或固定。
在浩瀚的诗歌宝库中,这类诗歌的总体数量要远远大于其他三种类型的诗歌。
但在高考中,这类感情题考得并不多,因为它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缀古诗怀家
晁补之
二月已破三月来,蝴蝶忽然满芳草。
正是归时君不归,及至君来花又少。
诗的后两句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怀家”之情的?
请简要赏析。
答:
答这类题,要特别注意命题人命题设置的特点,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这种把感情与表达技巧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曲线”方式,无论是审题还是答题,都要格外留心。
答案精析
Ⅰ 一、
1.表达了词人凄凉孤寂、思乡的感情。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不闻鸿雁信”表达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鹧鸪啼”常有凄切思念之意,也勾起词人的故旧之思;“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2.第一句描写阳春风和日丽、满眼新绿,实际上写的是绣岭宫的荒芜。
第二句,唐玄宗命人栽的棠梨再无人管,“野”“尽”“飘”三字极力渲染了御地无主、梨园零散后的荒凉。
景语中寄托了诗人对大唐衰朽的无限惋惜与感慨,讽刺统治者荒政误国。
3.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
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4.要点一:
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
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
要点二:
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5.苏武牧羊。
这一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词作内容,表现了作者从容面对风雪,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的高尚襟怀。
二、
1.
(1)愁
(2)独 (3)冷、凉(暗含冷寂) (4)孤、独(暗含孤傲) (5)丝(谐音“思”)、泪 (6)愁、泪
2.“恨”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
“恨”字统摄全诗。
前两联写的是春尽的惜春之恨。
颈联第一句点出“闲”的无所作为、空度年华之恨,第二句又写出地处偏远、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之恨。
尾联则是借流莺的厚意含蓄表达出内心无法排遣之恨。
3.
(1)空
(2)似、空 (3)独、偏 (4)送、埋 (5)桃花(用典)
4.“但有”,只要有,表明“故人供禄米”是自己一家生存下去的根本条件。
“更何求”中的“更”,是“再”“复”“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
尾联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
边练边悟
(1)愁 独 客 离恨
(2)惟 更 咽 冻不流
(3)“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Ⅱ 边练边悟
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题点突破 古诗鉴赏4
1.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
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2.孤独(凄凉)之感,寂寞思乡之情,忧郁(忧愁)茫然之意。
3.一方面感慨为功名所累,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壮年就息灭机心的不甘。
4.诗人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自己的怀家之情。
同时,用错过赏花时节的遗憾来表达家人对自己归家的期盼,从而表达诗人怀家心情的热切,情感深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