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100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docx

《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docx

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

2018-2019学年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选择题专练)

化学2018.7

本试卷共4页,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过滤C.二氧化碳验满D.稀释浓硫酸

2.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3.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B.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一种有毒气体

C.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可能来自工厂排放的气体

D.任何情况下,空气的成分都是固定不变的

4.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

A.稳定性B.滑腻感C.还原性D.导电性

5.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河上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7.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的燃烧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氧化性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化学性质稳定

D.氮气用作保护气——没有颜色

9.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1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拉瓦锡  

D.牛顿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B.CO与C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也相同

C.H2O2与H2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具有不同的中子数

13.活性炭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A.难溶性B.稳定性C.吸附性D.可燃性

1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霓虹灯发出彩色的光B.液氮做致冷剂

C.氧气供给呼吸D.熄灭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

15.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A.大于(a+b)克B.小于(a+b)克

C.等于(a+b)克D.小于或等于(a+b)克

16.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

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

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钢铁不易生锈;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

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

17.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种类不同

D.原子数目不同

1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铜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9.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  )

A.密度B.颜色C.气味D.熔点

20.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氧气B.二氧化碳

C.氮气D.水蒸气

21.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AB.BC.CD.D

2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用途

性质

A

金刚石用于钻探机钻头

硬度大

B

石墨用于制作铅笔芯

质软,深灰色

C

N2用作保护气

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

CO2用作气体肥料

参与光合作用

 

A.AB.BC.CD.D

23.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分别加入蒸馏水

2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很硬,所以石墨也很硬

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26.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探究分子运动B.探究燃烧的条件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7.人时刻离不开空气,空气中性质不活泼且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8.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

“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A.猜想或假设B.提出问题C.制定计划D.结论

29.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水B.炭层C.澄清石灰水D.灼热的氧化铜

30.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

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

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设计实验D.反思评价

31.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A.食盐水B.水C.澄清石灰水D.空气

32.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A.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B.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

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D.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强热

3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活性炭吸附色素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今后还可能会有其他碳的单质被发现

34.有关碳和碳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D.用煤火取暖是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5.关于H2O和H2O2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氢、氧元素

B.都由氢、氧原子构成,结构相同

C.一定条件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

D.H2O是常见的溶剂,H2O2溶液可用于医疗消毒

36.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放热反应

B.反应③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C.反应⑦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⑤⑥的反应可用酚酞溶液验证

37.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是学习化学一种有效的方法。

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氧化反应只能有一种物质生成D.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肯定有氧气

38.仔细观察在煤炉中燃烧的煤,你会发现有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请你指出在图中蓝色火焰处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O2

CO2

B.2C+O2

2CO

C.2CO+O2

2CO

D.CO2+C

2CO

39.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量取液体读数B.测定空气成分

C.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D.证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40.下列各实验的现象主要不是由压力差造成的是(  )

A.AB.BC.CD.D

41.如图所示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B.

食醋

C.

碳酸饮料D.

矿泉水

42.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

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

被同行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43.区别下列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空气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C.二氧化碳和氮气﹣﹣石灰水

D.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44.把w克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x克。

若先将w克CO2经过:

CO2→CO→CO2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y克。

则x与y的关系是()

A.x=yB.x>yC.x

45.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间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底部

C.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

D.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46.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相似B.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属于同种物质D.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47.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大气污染物B.都能与水反应

C.都能还原氧化铜D.都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制得

48.图中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49.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体现了学习化学的许多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关注物质的性质

B.关注物质的变化

C.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现象

D.关注探究活动设计和实验报告的格式

5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Fe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滴加液体,滴管应悬空竖直,以免污染滴管,故A错误;B、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故B错误;C、二氧化碳验满,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口,若熄灭证明已满,故C正确;D、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浓硫酸稀释,放热,应把浓硫酸倒入水中,以免意外事故发生,故D错误。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2.B

【解析】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C

【解析】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是因为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等造成的。

解:

A、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占78%,氧气体积分数约占21%,原说法不准确,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一种有毒气体,说法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没有毒,故选项错误;

C、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是因为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故选项正确;

D、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也可能因污染而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4.C

【解析】石墨电刷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电刷在运动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摩擦,利用到滑腻感,同时互相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要求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C。

5.B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氧气能做助燃剂,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正确;B、空气中氧气过多会加快物质的氧化,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错误;C、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大,均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C、植物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B。

6.C

【解析】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选项说法正确.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

7.D

【解析】

试题分析:

A、蜡烛的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考点: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

8.A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正确;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错误;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错误;D、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错误。

故选A。

9.A

【解析】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含碳物质和含氧物质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有物质种类改变,都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既有含碳化合物的转化即碳循环,又涉及含氧物质的转化即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正确,选A

10.D

【解析】A选项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不产生白雾;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能使发生燃烧;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黑色变红色;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11.C

【解析】

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错误;B、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错误;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正确;D、牛顿发现了力学定律,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错误;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相同,1个一氧化碳分子比1个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它们分子的结构不同,错误;C、H2O2与H2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分子构成不同,错误;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可能具有不同的中子数,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异味。

选C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A.霓虹灯发出彩色的光没有通过化学变化;B.液氮做致冷剂没有通过化学变化;C.氧气供给呼吸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D.熄灭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故选择C

考点:

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15.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若a克木炭和b克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a+b)克,若木炭或氧气有剩余,或未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a+b)克。

故选:

D。

16.A

【解析】

【详解】

火星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氮气和氢气,由此可知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①正确;火星大气的成分为95%的二氧化碳、少量的氮气和氢气,而地球大气的成分为78%的氮气、21%的氧气、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二者成分并不相似,②错误;钢铁生锈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的化学反应,火星的大气中并没有氧气,因此火星上钢铁不易生锈,③正确;火星的大气中不含氧气,但是人类的生存需要氧气供给呼吸,人类离不开氧气,所以火星环境不适宜人类生存,④错误;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时易引起温室效应,⑤正确。

故选A。

17.A

【解析】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A。

18.B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B、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故反应的现象是铝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正确。

故选B。

19.A

【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故选A。

20.B

【解析】

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B.

【点评】我们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能否支持燃烧来验证二氧化碳.因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除去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氮气.

21.C

【解析】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但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使所有不可燃不助燃气体的共性,不能用于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常用于验证二氧化碳。

选C

22.C

【解析】A、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头,正确;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错误;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用作气体肥料,正确。

故选C。

23.C

【解析】

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难以鉴别气体是空气和氧气.方案不可行;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木条在空气和二氧化碳中都有可能熄灭,现象不明显,方案不可行;

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

D、分别加入蒸馏水,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无法完成鉴别.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24.A

【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正确;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错误;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错误;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

故选A。

25.A

【解析】

A.干冰易升华,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故A正确;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有可能是氮气,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装置示意图及其中仪器(如上图中的标号a、b等)的名称、注意事项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填写或评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或者画出、选配、评价装置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等等。

26.D

【解析】

答案:

D

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反应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现生成的氢气排入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7.B

【解析】

A.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化学性质活泼;B.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化学性质稳定;C.稀有气体占空气的0.94%,化学性质稳定;D、二氧化碳占0.03%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故选B。

28.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

“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猜想或假设。

故选A.

考点:

探究的过程

29.C

【解析】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但溶解量很少,不能全部将杂质除去,错误;B、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错误;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