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087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word文档.docx

《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word文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word文档.docx

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word文档

2019-2018学年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成》中档难度提升题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B.淀粉C.食盐D.蔗糖

2.将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B.面粉C.白糖D.汽油

3.下列物质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石灰石C.氯化铵D.食用油

4.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B.蒸馏水C.牛奶D.豆浆

5.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泥土B.汽油C.面粉D.高锰酸钾

6.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酒精B.食盐C.氯化氢气体D.冰块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

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油脂和汽油能形成溶液;③用洗发水洗去头发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汽油B.面粉C.硝酸钾D.二氧化锰

9.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

A.淀粉B.辣酱C.香油D.蔗糖

10.下列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判断正确的是()A.石灰水:

生石灰B.碘酒:

酒精C.生理盐水:

氯化钠D.茶水:

茶叶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焊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熔点

B.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C.向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会产生大量的泡沫

D.生煤火炉时,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12.属于乳浊液的是()

A.牛奶B.泥水C.石灰乳D.石灰水

13.下列哪种洗油污的原理与另外三种不同()

A.汽油B.洗洁精C.沐浴露D.洗发露

14.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淀粉C.面粉D.蔗糖

1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食盐B.橄榄油C.硫酸铜D.牛奶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置换反应不一定在溶液中进行

C.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该物质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防止生锈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17.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若在楼房内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站立姿势快速跑离火场B.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用黄油涂在自行车链条上C.内衣沾有油污,用厨房洗涤剂清洗

D.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将水煮沸

18.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面粉C.花生酱D.菜油

19.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体现乳化作用的是()A.用汽油洗手上的油污B.用洗涤剂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衣服上沾有的碘D.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

20.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B.石灰乳C.矿泉水D.牛奶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根据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生活中常用方法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3)在洗碗时常加入洗涤剂,利用了洗涤剂的作用。

(4)水是由元素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22.不小心将植物油洒到衣服上,除可以用洗洁精清洗外,还有另外一种清洗方法,用清洗衣服上的油滴.两者原理上的不同之处为.

23.走进生活,走进化学

(1)周末小雅妈妈用“加铁酱油”做了“红烧肉”,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饭后她用洗洁精清洗了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作用;

(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3)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洗漱时发现卫生间内铁质的置物架生锈了,铁生锈与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填一点)。

2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洗涤剂能洗净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洗涤剂具有功能。

(2)硬水给生活、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5.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

(2)家用净水器中含有大量活性炭,其作用是.

(3)建筑需要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2)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26.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用化学式表示)溶液名称溶质溶液名称溶质

碳酸

硝酸钾溶液

酒精

硫酸亚铁溶液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钙溶液

氯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27.下列物质与水混合搅拌后,能形成溶液但不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硫酸铜B.酒精C.碳酸钙D..

28.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少量的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纯碱C.冰糖

(2)净水时,常用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4)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2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你所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方式来降低水的硬度.

(2)用加入洗洁精的水能轻松洗净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作用.

(3)炒菜的铁锅、使用后为防止生锈采取的措施是,铁生锈的条件是.

30.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冰块B.干冰C.食盐D.酒精

(2)生活中常用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3)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A.无色无味B.能够燃烧C.支持燃烧D.易溶于水.

2019-2018学年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

液的形成》中档难度提升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B.淀粉C.食盐D.蔗糖

【解答】解:

A、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淀粉不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正确;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

B。

2.将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B.面粉C.白糖D.汽油

【解答】解:

A、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汽油不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

C。

3.下列物质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石灰石C.氯化铵D.食用油

【解答】解:

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A错;B、石灰石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B错;

C、氯化铵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

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错。

故选:

C。

4.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B.蒸馏水C.牛奶D.豆浆

【解答】解:

A、汽水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B、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C、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C错;D、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D错。

故选:

A。

5.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泥土B.汽油C.面粉D.高锰酸钾

【解答】解:

A、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错;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D、高锰酸钾易溶于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

D。

6.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酒精B.食盐C.氯化氢气体D.冰块

【解答】解:

A.酒精放入水中,则形成的是酒精溶液,不合题意;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合题意;C.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合题意;D.冰块是固态的水,加入水中,溶解后只有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

D。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

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油脂和汽油能形成溶液;③用

洗发水洗去头发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其中错误

的是()

A.①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答】解: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油脂能溶于汽油能形成溶液;用洗发水洗去头发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溶液不一定无色。

故选:

B。

8.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汽油B.面粉C.硝酸钾D.二氧化锰

【解答】解: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A、汽油不能溶于水,把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所以错误。

B、面粉不能溶于水,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所以错误。

C、硝酸钾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D、二氧化锰不能溶于水,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所以错误。

故选:

C。

9.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

A.淀粉B.辣酱C.香油D.蔗糖

【解答】解:

A、淀粉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有沉淀产生,属于悬浊液,故错误;B、辣酱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有沉淀产生,故错误;C、香油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分层,属于乳浊液,故错误;

D、蔗糖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也是均一、稳定的,故正确;

故选:

D。

10.下列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判断正确的是()A.石灰水:

生石灰B.碘酒:

酒精C.生理盐水:

氯化钠D.茶水:

茶叶

【解答】解:

A、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故错误;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错误;C、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故正确;D、茶水是茶叶的浸泡液,其溶质不是茶叶,故错误。

故选:

C。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焊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熔点B.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C.向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会产生大量的泡沫D.生煤火炉时,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解答】解:

A、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焊锡,主要目的是降低熔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形成的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馏水属于软水,往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会产生较多的泡沫,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12.属于乳浊液的是()

A.牛奶B.泥水C.石灰乳D.石灰水

【解答】解:

A、牛奶是不溶性的液体小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属于乳浊液;故

选项正确。

B、泥水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C、石灰乳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3.下列哪种洗油污的原理与另外三种不同()

A.汽油B.洗洁精C.沐浴露D.洗发露

【解答】解:

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洗洁精、沐浴露、洗发露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故选:

A。

14.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淀粉C.面粉D.蔗糖

【解答】解:

A、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A错;B、淀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错;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C错;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

D。

1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食盐B.橄榄油C.硫酸铜D.牛奶

【解答】解:

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无色溶液,故A

正确;

B、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错;C、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蓝色溶液,故C错;D、牛奶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

A。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置换反应不一定在溶液中进行

C.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该物质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防止生锈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解答】解:

A、凡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故A错;B、置换反应不一定在溶液中进行,只要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就行,故B正确;C、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1.8g×

=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

和=1.2g+0.2g=1.4g,1.4g<3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3g﹣1.4g=1.6g,则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C错。

D、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防止生锈,故D错。

故选:

B。

17.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若在楼房内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站立姿势快速跑离火场B.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用黄油涂在自行车链条上C.内衣沾有油污,用厨房洗涤剂清洗

D.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将水煮沸

【解答】解:

A、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距离着火区;故错误;B、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用黄油涂在自行车链条上,故正确;C、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能将油污变成细小的油滴,从而形成乳浊液而被洗去,故正确;

D、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加热煮沸,故正确。

故选:

A。

18.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面粉C.花生酱D.菜油

【解答】解:

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均一、稳定,所以属于溶液,故A

正确;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错;C、花生酱与水混合不均一、不稳定,形成的是悬浊液,故C错;D、菜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

A。

19.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体现乳化作用的是()A.用汽油洗手上的油污B.用洗涤剂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衣服上沾有的碘D.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

【解答】解:

A、用汽油洗清洗手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易溶于汽油,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用洗涤剂洗去抽油烟机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用酒精洗衣服上沾有的碘,属于溶解,与乳化无关;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利用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性质,与乳化无关;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0.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B.石灰乳C.矿泉水D.牛奶

【解答】解:

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石灰乳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C、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错。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根据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方法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3)在洗碗时常加入洗涤剂,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4)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H2↑+O2↑。

【解答】解:

(1)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答案为:

肥皂水;

(2)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故答案为:

加热煮沸;

(3)洗涤剂对油脂具有乳化作用。

因此洗涤剂除去油渍,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故答案为:

乳化;

(4)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此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

氢、氧;2H2O

2H2↑+O2↑。

22.不小心将植物油洒到衣服上,除可以用洗洁精清洗外,还有另外一种清洗方法,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滴.两者原理上的不同之处为用洗洁精是利用了乳化作用,用汽油是利用了溶解原理.

【解答】解:

不小心将植物油洒到衣服上,除可以用洗洁精清洗外,还有另外一种清洗方法,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滴,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利用的是乳化作用.故答案为:

汽油;用洗洁精是利用了乳化作用,用汽油是利用了溶解原理.

23.走进生活,走进化学

(1)周末小雅妈妈用“加铁酱油”做了“红烧肉”,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元素(填“元素”或“原子”),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饭后她用洗洁精清洗了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3)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洗漱时发现卫生间内铁质的置物架生锈了,铁生锈与水和氧气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刷油漆(填一点)。

【解答】解:

(1)加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撤离可燃物;使用洗洁精轻松除去了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2)活性炭由于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3)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4)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可以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

故答案为:

(1)元素;清除可燃物;乳化;

(2)吸附;(3)煮沸;(4)水和氧气;刷油漆。

2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洗涤剂能洗净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2)硬水给生活、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解答】解:

(1)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是洗涤剂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溶于水的钙、镁

化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从而降低硬度;

故答案为:

(1)乳化;

(2)肥皂水;煮沸。

25.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

(2)家用净水器中含有大量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建筑需要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2)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

【解答】解:

(1)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乳化功能;

故填:

乳化;

(2)家用净水器中含有大量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故填:

3CO+Fe2O32Fe+3CO2.

26.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用化学式表示)

溶液名称

溶质

溶液名称

溶质

碳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