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鸟的天堂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066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鸟的天堂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鸟的天堂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鸟的天堂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鸟的天堂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鸟的天堂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鸟的天堂1.docx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鸟的天堂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鸟的天堂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鸟的天堂1.docx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鸟的天堂1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认“桨、榕、纠、暇”等4个字,会写“桨、纠、逼、禁、暇、抛”等6个生字。

掌握“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等词语。

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文字、图片、音像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谈话: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

(板书:

天堂)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

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小鸟生活的乐园)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查找了有关资料,关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

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

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

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鸟的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

[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

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

4.是啊,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

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

谁能来介绍作者巴金?

[对作者巴金的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认读生字:

桨、纠、逼、禁、暇、抛

(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也可以读字组词)

②认读词语:

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你对鸟的天堂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初步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回答可能不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信心。

]

2.那么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

分别在什么时候?

看到了什么怎样的景象?

3.汇报,交流。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4.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部分,那么在见到“鸟的天堂”之前和之后作者又写了哪些内容呢?

(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很容易理清文章的脉络,划分段落不再困难。

第一部分(1~4):

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部分(5~9):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3):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部分(14):

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经过时

第二次再次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吗?

3.是的,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

现在也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

(课件出示)“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3.指导朗读。

学习5—9自然段

过渡:

“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

“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继续学习。

1.仔细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2)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呢?

你是通过哪些语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

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呢?

(4)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记下来。

(让学生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去体会。

把你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不太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发言选择学习)

问题

(1)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的。

问题

(2)榕树大而美。

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美:

(出示挂图,生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再感情朗读。

●“一部分树枝才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句话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

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问题(3)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

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汇报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多让学生说,让学生读。

如果学生还有不太理解的句子,就让学生再去读,再去感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最后再谈自己的体会。

]

4.感情朗读5—9自然段。

三、课堂总结,置留问题

这样一棵又大又美的榕树,真是鸟儿生活的好地方,当作者再次看到大榕树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来学习。

四、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榕树    独木成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走进了“鸟的天堂”,还记得那棵美丽的南国的树吗?

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促进了知识的消化,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这一次作者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这一次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呢?

走进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10—13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动笔画出重点的语句,然后理解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1)这是第二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

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2)鸟儿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

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

这么快乐?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问题

(1)作者看到了很多鸟。

鸟的特点是:

多、欢

鸟多:

(课件出示)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应接不暇”说明鸟儿多得看不过来。

鸟欢:

(课件出示)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写出了鸟的天堂里鸟儿欢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问题

(2)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教育学生保护自然环境,这样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3.指导朗读。

学习14自然段

1.齐读。

2.(课件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思考:

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朋友的话,指的是大榕树。

听了朋友的话,起先作者还有些疑惑,看到“到处都是鸟影”,作者才信服了,不由得发出赞叹:

“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里的“鸟的天堂”是“适合鸟儿生活的理想环境”的意思。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留恋和赞美之情,同时在篇末点题。

三、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1.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议读,评读。

(3)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

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

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2.“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五、布置作业

1.摘抄:

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3.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树:

大、美

鸟的天堂喜爱赞美

鸟:

多、欢

课堂练习

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2)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2.根据课文填空。

(1)课文写了作者()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所以只看到了(),没有看到();第二次是在(),看到了(),所以他赞叹说()。

(2)从“在一个地方”、“渐渐逼近榕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从()到()的顺序写大榕树的。

作者写出了榕树的“大”和“茂盛”:

“大”可从()等词语看出来,“茂盛”可从()等词语看出来。

这部分是写榕树的静态的,是从榕树的干、枝、叶的()、()、()等方面写的。

(3)从()、()、()等词语看出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鸟的天堂的。

这里写出了榕树上“鸟多”,可从()等词语看出来;还写出了“鸟乐”,可从()等词看出来。

这部分写的是榕树上的动态,是从鸟的()()等方面写的。

(4)课文结尾一句里前边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是因为()。

3.抄写文中带有“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的句子,体会这些词语的用法,试着用这些词语分别写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