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060111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047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06011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06011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06011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06011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06011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0601117.docx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06011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060111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0601117.docx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0601117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

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重现历史事实的态度与方法。

下表文献史料所涉的相关事件,可以作为秦统一六国条件的是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边(左)图为出土文物“商鞅铜方升”,左壁刻有“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考古学家还在方升底部发现了铭文,铭文即为众所周知的“秦始皇廿六年(前221年)诏铭”(见下右图)。

下列相关解读,不准确的是

A.“方升”为商鞅任“大良造”时所颁发的标准量器

B.刻在底部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的字体是小篆体

C.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官府重新制定了度量衡的标准

D.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3.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史记》知道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故事,又通过杜牧的《阿房宫赋》了解到阿房宫恢宏的气势。

但2002-2004年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却提出阿房宫并不存在的结论。

上述现象说明

A.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结论会有所改变

B.《史记》对阿房宫存在与否缺乏严谨的史

学考证态度

C.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因为主观色彩而不足为信

D.当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性使历史真实的考证结果更可信

4.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他完善科举制,从而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下列言论体

现唐代科举制及其影响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②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③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唐初均田制规定:

丁男及中男每丁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

口分田在农民死后要归还国家,由国家另行分配;永业田则永远归农民所有,可以传给子孙,也可以自由买卖。

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施的前提是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B.属于土地私有制,全部受田可以自由买卖

C.受田农民必须缴纳租税,承担徭役和兵役D.往往随天灾人祸、土地兼并而不得不废驰

6.“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惟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

这是唐太宗对其在位时发生的某件事给予的高度评价。

唐太宗评价的是

A.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求通婚B.外国商人到中国定居、做官并且通婚

C.日本遣唐使、僧侣来中国学习D.玄奘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7.下列诗词分别记述了康熙在位时,为巩固国家统一和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4次重大斗争(前3首为康熙帝所作,后1首为全祖望所写)。

诗词描述的斗争,按发生前后排列正确的是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敢

云黄屋重?

辛苦事亲征。

藐雅库,极朔汉。

层冰千尺经三伏,鼢鼠千斤穿绝谷。

……岁贡貂,称恭肃,乃遭吞噬一何酷。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8.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十分重视边疆问题,较好地处理了各民

族之间的关系。

下列史实,属于康熙帝在这一方面所做的贡献应是

①设立木兰围场,处理民族事务②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③在西南废除土司改为流官统治④在蒙藏地区册封了若干活佛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康熙帝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从而维护了中俄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这一条约的签订地点“尼布楚”位于右图中的

A.①B.②

C.①D.④

10.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作为中国古代三位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帝王,他们的身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下列属于三位帝王共同之处的是

A.文治武功,民族融合B.清除异己,总揽大权

C.开科取士,崇儒尊孔D.友好开放,兼收并蓄

11.以下是一战爆发前,三个欧洲国家不同的心态:

甲国——仍然无法忘记在1870-1871年那场战争中所受的耻辱;乙国——对德国支持奥国这一点深感不安;丙国——怀疑任何一个可能会威胁到欧洲大陆权力平衡的国家。

据此判断,甲、乙、丙对应的国家是

A.普、俄、英B.法、意、俄

C.德、英、法D.法、俄、英

12.一战期间,为打破战场沉闷的局面,英国军队首次动用了马克Ⅰ型(“母亲号”)坦克。

这是一种附有履带的装甲车辆,它能冲过带刺的铁丝网,越过堑壕,闯进机枪群,使德军极为惊恐。

该情形所涉战役是图中的

A.①B.

C.③D.④

13.有学者指出,1917年,成为一战至关重要的一年。

也是这一年,一些极具戏剧性的事件相继发生。

下列不属于这一年发生的“戏剧性的事件”是

A.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C.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D.俄国爆发革命后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14.他(陈独秀)把西方国家划分为帝国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国家,而自由民主的典范就是法国,他认为欧战是正宗欧洲文明——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军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陈独秀说:

“德意志以军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除此军国主义之怪物。

”这一认识

A.看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B.将政体特色与战争性质联系了起来

C.极口赞赏法国革命的历史作用D.带有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的倾向

15.《凡尔赛和约》有一著名的“战争罪”条款,条款指出这场战争是“由于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而强加到协约国身上的”。

根据这项条款,德国应毫不含糊地对协约国由于战争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负有责任”。

此“条款”的写入,主要目的是要证明“和约”下列哪一规定的正确性

A.重新划定德国疆界B.处置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C.严格限制德国军备D.协约国向德国索取赔款

16.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英德之间的军备竞赛促使了一战的爆发,因此制止战争必须要裁军,特别是进攻性的海军,但是华盛顿会议上的努力并没有消除竞争。

华盛顿会议在这方面“并没有消除竞争”主要表现为

A.规定德国不得拥有潜水艇但允许德海军拥有轻型战艇

B.没有明确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

C.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量末做任何限制

D.美英继续在靠近日本水域拥有有效的作战基地的权利

17.国际联盟盟约指出,前同盟国的殖民地和领土是“在现代世界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自己无法生存的民族所居住的区域”,因此“对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他们能最好地承担这一责任。

”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委任统治B.民族自决C.集体安全D.严守中立

18.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斯穆特—霍利税法》,把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提高到了过高的水平,其他

几十个国家的政府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加以抵制。

这些做法

①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②直接导致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④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在二战全面爆发前的一次演讲中,丘吉尔曾指出:

“不要认为这件事会从此结束,这不过是

算帐的第一步;这不过是以后每年还要递给我们的苦杯的第一口,第一次尝尝味道罢了。

”丘吉尔演讲针对的“事件”

A.使德国法西斯得到了“向西进军”的鼓励B.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

C.使欧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D.使德军暂时摆脱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20.R.R.帕尔默著的《世界现代史》说:

“历史似乎在以一种模糊的、不真实的方式在重演。

(1940年),德国人控制的地理区域几乎正好是19世纪初拿破仑控制的地方。

”为论证该观点,你选择的依据应该是

①德军攻占北欧的丹麦、挪威②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

③匈、罗、保加入三国军事同盟④德军进攻法国,法国投降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1.下图(左)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幅宣传画。

苏联的严寒天气,让德国法西斯吃尽了苦头。

此宣传画描绘的情形,最有可能出现于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库尔斯克战役D.攻克柏林战役

22.上图(右)是一幅与二战有关的漫画作品。

漫画中的“雪茄”代表丘吉尔,“长烟嘴”代表罗斯福,“烟斗”喻指斯大林。

对该漫画的理解,有误的是

A.反映了英美苏三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史实

B.英美苏三国联合行动始于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

C.歌颂了反法西斯联盟领袖对二战所作的贡献

D.“V”的意思是最后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3.观察下列四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场形势图。

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②④③

B.③④

②C.④③②

D.④②③

[]

24.二战后期,美、苏、英三个同盟国家参加的某次会议,尽管存在着分岐,但至少在形式上还是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协议,如波兰与东欧问题,德国的前途问题,亚洲的战争问题,以及计划成立战后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的问题。

这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非选择题部分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第25小题12分,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20分)

25.(12分)唐太宗和康熙帝作为中国两位不同时期的著名帝王,都十分推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一时,败之亦足。

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意指借鉴)。

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浅薄也。

……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摘自唐太宗《贞观政要》

材料二康熙十七年(1678),曾开“博学鸿儒科”,由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在外各地督抚,保荐有一定才学和声望的知识分子,直接进行殿试,只考诗赋,不考八股,一经录取,即授翰林院官职。

这一次“特科”,罗致了汉族知识分子中的“名儒”如朱彝尊、汤斌、毛奇龄等143人。

——据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中古时代·清时期(上册)》等改编

(1)材料一中唐太宗自称好“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依据材料概括唐太宗之所以这样

做的原因。

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为此而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

(5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康熙帝“十分推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表现。

对于康熙帝的这一行为,有人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但也有人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对此进行评价,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你更赞同哪一种态度?

请简要说明理由。

(注:

只有选择,没有理由,不得分)(7分)

26.(20分)一战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这样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

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

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美国总统。

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

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改编自(美)R.R.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下,1870年起)

材料二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列强之间的关系。

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

义在亚洲发展成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

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

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

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

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

合本国的传统。

……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

战争的结果,修正了人们对殖民世界和新殖民世界里政治认同的理解。

……也正是在这些观

点和理论指导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据(美)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等改编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民主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

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

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

(结果)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

——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整理

(1)阅读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8分)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结束后“亚洲领导者”所利用的“欧洲思想体系”。

结合所学,列举“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的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

(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6分)[

27.(20分)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不同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发言之前,请大家先看一样东西。

入会场的时候,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得在中国山东省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

……

牧野男爵愤怒了!

他真的愤怒了!

估且就算我偷了牧野男爵的金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中国的一个山东省,山东省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

四万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

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偷窃?

……刚才牧野先生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这是无视最起码的事实。

……因此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讨论中国山东省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合法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完整,否则亚洲将会有无数灵魂在哭泣,世界将不会得到安宁。

但最让中国代表团无法相信的是,尊敬的各位代表居然作出了如此让人无法接受的决定。

——据影片《我的一九一九》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台词改编

材料二在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被西方称之为“东亚病夫”,但到1940年情况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一方面,到1940年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已抗击日本的侵略达十年之久;另一方面,号称世界陆军大国、拥有牢不可破“马其诺防线”的法国,在德国的疯狂侵略面前只一个多月便拱手称臣了;号称世界海上强国英国的远征军,在德军的进攻面前仓皇撤回本土。

两者相较,人们不能不重新估价中国的实力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能力;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的国际作用,给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以应有的地位;不能不考虑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重组时,注意中国的作用和影响。

——据杨成竹的《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确立及其思考》改编

(1)材料一顾维钧先生在演讲中提到的“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中国的一个山东省”具体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概述顾维钧先生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这是无视最起码的事实”的历史依据。

(4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巴黎和会上美英等国围绕山东问题作出了怎样的让中国人“无法接受的决定”?

指出这一“决定”引发的直接结果,简述巴黎和会遗留的“山东问题”最后解决的结果。

(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战场“1940年情况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的两次战役名称。

以1942至1945年间至少4个典型的事例,论证材料二中国际社会“给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以应有的地位;不能不考虑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重组时,注意中国的作用和影响”的观点。

(10分)

2019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考试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A

D

B

D

B

C

A

A

D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B

D

C

A

D

A

C

A

B

D

C

25.

(1)原因:

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认为采用法家学说的朝代往往不长久,而以儒家仁

义治国者则能长治久安。

(3分)措施:

主张以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地位;以儒学经义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2分,写出其中2点即可得2分)

(2)表现:

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或祭拜孔子);崇尚儒家文化,

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或开科取士)。

(2分)

持非常肯定的态度:

无论拜祭孔子还是开科取士,尊重和保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肯定。

尤其是作为满族人,学习汉文化无疑是一种进步,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5分)

持基本否定态度:

这些文化政策以发展封建文化为目标,没有把国外的先进文化作为参照物。

在西方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形势下,应该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革新。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步伐。

(5分)

26.

(1)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扩大;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8分)

(2)思想:

和平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3分)运动:

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反帝爱国五四运动、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分)

(3)德国纳粹党利用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希特勒被任命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英、法选民的反战心理,浓厚的和平主义情绪,促使英、法领导人实行对法西斯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最终导致凡

尔赛体系瓦解。

(6分)

27.

(1)史实:

一战期间,日本先占领德国在山

东的租借地,后又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2分)依据: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并作出牺牲。

(2分)

(2)决定:

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2分)结果:

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五四”随即爆发;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分)解决:

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同意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给中国。

(2分)

(3)战役:

枣宜会战、百团大战。

(2分)论证: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重要成员国之一;收回“治外法权”,废除领事

裁判权;发表《开罗宣言》,宣告日本所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始国之一;参与联合国的筹建和组织工作,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

(8分,每点2分,要求“史论结合”,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