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003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

中国古代史;考试时间:

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1.(2020·百校联盟TOP20全国Ⅱ卷高三9月联考·2)商代方国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方国首领只需臣服于商王,仍是其部落首领。

而西周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这种变化说明西周(  )

A.确立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B.国家结构相对紧密

C.王室始终确定诸侯王人选                    D.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2020·清华大学高三1月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4)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与神沟通则依赖于乐,所谓“乐以致神”;到了西周,周公在“制礼”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

这些现象说明“乐”(  )

A.具有强大的辅政功能                            B.使王权充满神秘色彩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成为商周联系的纽带

3.(2019·山东济南二模·25)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4.(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1)明堂,最早在传说时代出现,专门用来祭祀,西周时“明堂”一般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明正教之堂”,是为“天子之庙”,利用祭天的手段来辅佐君王统治。

西周设立“明堂”的意义在于(  )

A.王权披上神圣外衣                                B.借助神权巩固皇权

C.表明天子至高无上的的权威                D.彰显周天子的“天下大宗”地位

5.(2020·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24省高三1月联考·25)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

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

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

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                        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

6.(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汉朝时期逐渐形成宫省制度,中央政府官员分成中朝官(也称宫中官)、省内官(也称禁省官)和外朝官(也称外廷官)三大系统,汉武帝开始,宫中官、禁省官较多参与机要,这一变化(  )

A.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B.强调集体议决以防止大臣专权

C.揭示出解决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        D.有利于中枢权力体系的日趋完备

7.(2019·河南顶级名校高三10月联考·4)宋代,宰相向皇帝“进呈”并商议与政务相关的各类文书,然后向皇帝请示处置意见,即“取旨”。

就此,宰相吕蒙说:

“今陛下躬决万机,臣下止于奉行圣旨。

”这反映了宋代(  )

A.相权被进一步分割                                B.宰相职权形同虚设

C.决策机制日益完善                                D.宰相职权受到限制

8.(2020·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体”高三第二次考试·7)明代规定:

凡内陶下达的诏旨以及经内阁票拟、皇帝批红的奏章,必须先抄送给監察部门的给事中,若内容有不恰当的,给事中则要求相应部门进行改正。

此规定旨在(  )

A.削弱内阁权力    B.加强皇权专制     C.防止篡改诏令    D.避免决策失误

9.(2020·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体”高三第二次考试·3)《盐铁论》记载:

“汉初未伐胡、越之时,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行则服轭(驾车时套在性口路子上的曲木),止则就犁。

”据此可知,汉初(  )

A.社会经济走向调敝                                B.犁耕技术得到普及

C.耕牛数量急剧减少                                D.畜力农业得到发展

10.(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8)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

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

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D.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11.(2017·全国Ⅰ卷高考猜题卷一·25)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的统计表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上述变化的最大影响是(  )

A.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B.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

C.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                D.有利于克服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

12.(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5)浙江是青瓷的故乡,鼎盛于宋元的龙泉窑青瓷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省太仓市樊村泾遗址的最新成果,出土了数以吨计的元代中晚期龙泉窑瓷器。

这说明(  )

A.龙泉窑瓷器精美,深受当地百姓喜爱B.当地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C.太仓成为了专门的商业市镇                D.宋元时期是龙泉窑瓷器的高峰期

13.(2020·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24省高三1月联考·26)宋代茶馆大多招雇“茶博士”主持日常营业管理。

“茶博士”精通烹茶技艺,是城市中职业化、专业化的技术雇工,为市民阶层中有特色的人群之一。

这表明宋代(  )

A.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B.茶在市民生活中占主导

C.雇工制发展和商业繁荣                        D.市民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14.(2020·百校联盟TOP20全国Ⅱ卷高三9月联考·6)唐高宗成亨二年(671年)某月,粟特胡商曹禄山对来自长安的汉族商人李绍谨提出诉讼,希望官府给出公道,官府在审判这个商业纠纷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这反映出,唐朝政府(  )

A.重视汉族与少数民族榷场贸易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力图营造良好的商业运行环境            D.完善了国家法律体系

15.(2020·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体”高三第二次考试·5)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如东京汴梁,“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旌旗)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

这说明,当时(  )

A.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                        B.商家注重打造品牌效度

C.节日消费成为了新时尚                        D.政府重视发展节日经济

16.(2019·河南顶级名校高三10月联考·5)明朝中后期,民间对白银的需求增加。

西班牙属美洲白银大约白16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输入中国。

由此推断,白银数量的增加(  )

A.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反映了欧洲手工业生产停滞不前

C.证明明朝商人沿着新航路发展贸易    D.是明朝积极对外开放政策的结果

17.(2020·清华大学高三1月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这些观念反映了(  )

A.西汉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导致经济结构变化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极大提高                D.司马迁主张农工商并重发展

18.(2020·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24省高三1月联考·24)孟子曾对“伊尹以割烹要汤”“孔子于卫主痈疽(人名),于齐主侍人瘠环(人名)”等说法进行分析考证,认为这都是谣传而非真实的历史,并列举相关事例来说明这些传言不可靠。

这说明(  )

A.孟子注重对史料的考证                        B.光鲜的事迹才是真历史

C.社会转型致使谣言盛行                        D.礼乐制度已经走向崩溃

19.(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

“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

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思想主张与该创作精神相符的是(  )

A.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兼相爱,交相利”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0.(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4)相传,东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乡人称其孝。

躬执勤苦,事父尽孝。

夏天暑热,扇凉其枕;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

太守刘护闻而召之,并署“门下孝”这反映出(  )

A.孝道开始受到时人的推崇                    B.统治者重视对社会人伦秩序的维护

C.儒家文化升级为官方形象代表            D.儒家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

21.(2020·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24省高三1月联考·27)王守仁认为: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据此可知,王守仁倡导(  )

A.良知在修养中的主动性                        B.用良知来支配人的行为

C.对客观知识的学习                                D.发明本心安身立命

22.(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6)明“自文成而后,学者盛谈玄虚,遍天下皆禅学”,而明代学者高攀龙曾言“事即是学,学即是事,无事外之学,学外之事也。

然学者苟能随事察,明辨的确,处处事事合理,物物所得,便是尽性之学。

”材料表明(  )

A.阳明心学是社会主流                            B.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C.明代学术思想自由开放                        D.出现了批判空谈误国的学风

23.(2019·河南顶级名校高三10月联考·6)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

这表明(  )

A.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造纸的原料来源丰富

C.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展                    D.书写材料出现了革命

24.(2020·百校联盟TOP20全国Ⅱ卷高三9月联考·5)《资治通鉴》记载:

“(西晋)永嘉之乱,中州人士避地河西(今河西走廊),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

”该现象体现了(  )

A.中原文化的拓展                                    B.中西部经济融为一体

C.社会分化的加深                                    D.河西文化圈正式形成

第II卷(非选择题)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

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

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

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

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

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10分)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3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秦代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古代雅典政权机构简表

机构名称

主要职能

人员构成

产生办法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集体选举、审查、任免官员

全体公民

全体公民自觉参加

五百人议事会

常设管理机构,召集公民大会并提出议题;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

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

抽签决定人选

十将军委员会

执行机构,统率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每部落一名将军

各部落首先差额选举,公民大会举手表决

民众法庭

司法、监察机构,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

普通公民

从公民中抽签决定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两种不同政体的认识。

(12分)

27、材料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

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

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

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

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

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

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

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

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XX百科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11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商代方国到西周分封制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呈现加强的趋势,国家结构日益紧密,故选B项;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在夏商时期就存在,排除A项;西周实行宗法制,诸侯王人选不完全由王室确定,排除C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于秦朝实现,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从“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而“乐以致神”,到周公通过制定礼乐制度来维护西周的政治统治可知,“乐”具有强大的辅政功能,故选A项;王权充满神秘色彩指的是统治者利用“天”或“神”的意志来维护政治统治,通过占卜等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排除B项;商周时期,地方的方国或诸侯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中央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排除C项;周朝在取代商朝之后,周公才继承和发展了商朝的“乐”,创立了礼乐制度,排除D项。

3.【答案】D【解析】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都是主要处理皇家事务的,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建立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贵族血缘和世袭基础上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地方制度,无法判断是否强干弱枝,排除C项。

4.【答案】A【解析】“利用祭天的手段来辅佐君王统治”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神权色彩,设立“名堂”的意义在于为王权寻找合法来源,故选A项;“皇权”说法欠妥,排除B项;“名堂”的意义是为王权寻找合法来源,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神权色彩,与周天子大宗地位无关,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前后对比发现前面由于豪强势力坐大影响了中央权力,而后者则强化了中央的控制,故选C项;“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没有在内容上体现与前者的不同,排除A项;“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

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个变化没有从内容上进行说明,也无从知其弊端,排除B项;“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只是强调中央的任命权,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秦汉时期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权力巨大,中朝官较多地参与机要事务有利于逐步剥夺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官的决策权,从而加强皇权,故选C项;隋唐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皇帝通过中朝官较多地参与机要事务、逐步剥夺外朝官决策权的方式加强皇权,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皇帝通过中朝官较多地参与机要事务、逐步剥夺外朝官决策权的方式加强皇权,与D项中枢权力完备无关,排除D项。

7.【答案】D【解析】宋代宰相处理政务听取皇帝的意见,并按照皇帝的旨意执行,体现了君主权力的增强以及宰相权力的削弱,故选D项;材料体现了皇帝对宰相权利的制约,分割相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形同虚设说法过于绝对,宰相在宋代仍是百官之首,处理全国政务,排除B项;决策机制的完善是指通过降低决策失误或提高决策效率的形式,宰相奉行圣旨不属于决策机制的完善,排除C项。

8.【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监察部门给事中可以对皇帝通过的不恰当的奏章进行反驳,可知该措施起到了及时纠正决策失误的作用,故其宗旨是为了防止在制定决策时出现失误,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部对内阁票拟后皇帝同意的奏章进行反驳和纠正,所以不是为了削弱内阁的权力,排除A项;从材料中可以对皇帝的旨意进行反驳,可知监察部是监督皇权的,没有体现出加强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部给事中,可以对不恰当的旨意要求纠正,体现不出防止篡改诏令的作用,排除C项。

9.【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朝初期,农民用牛马等畜力为生活和生产提供便利,故体现的是汉代农业利用畜力发展,故选D项;从材料中汉朝初期牛马成群,农民利用牛马进行工作,体现不出社会经济的凋敝,排除A项;耕犁技术是指用牲畜拉动铁犁进行土地耕作,材料反映的是农民普遍使用牛马进行生活和生产,不仅仅是指利用牲畜从事耕作,排除B项;从材料可知汉朝初期牛马成群,故没有体现出牛马数量减少,排除C项。

10.【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在明清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前提下,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农耕文明已无法有效应对,这会引发深层次的社会危机,故选D项;人口增长幅度高于耕地增长幅度并不一定会导致王朝的腐败,排除A项;“革命性变化”说法欠妥,排除B项;人口与耕地面积的增加并不必然会扩大国家的疆域,排除C项。

11.【答案】A【解析】材料中隋唐、北宋与东晋相比,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其最大影响在于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和巩固,故A项正确;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是科举制的影响之一,但不是最大影响,故B项错误;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也是其影响之一但不是最大影响,故C项错误;科举制有利于克服九品中正制而不是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且不是最大影响,故D项错误。

12.【答案】A【解析】“数以吨计”说明瓷器在当地需求量极大,得到百姓青睐,故选A项;材料描述的是江苏太仓龙泉窑的考古发现,据此无法推知当代长途贩运贸易发达与否,排除B项;当地考古发现大量瓷器,并不足以证明太仓成为专门的商业市镇,排除C项;D项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城市中职业化、专业化的技术雇工,为市民阶层中有特色的人群之一”这种情况说明商业繁荣,其形式为雇工,说明这种关系存在,故选C项;“宋代茶馆大多招雇‘茶博士’主持日常营业管理”根据所学宋代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A项;“市民阶层中有特色的人群之一”无法说明茶是生活的必须品,排除B项;“茶博士”精通烹茶技艺为日常消费,无法体现生活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商业审判客观公正,说明唐朝政府重视商业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商业运行环境,故选C项;榷场是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排除A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材料体现不出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体现政府秉公处理胡商与汉商商业纠纷,不是完善国家法律体系,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时期商家借助节日,来销售自己的产品,故反映的是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在中秋时节商家装修店面,贩卖新酒,不能体现出,商家利用品牌销售,树立起了品牌效应,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在节前人们争相购买新酒,但是主要体现的是商家借助节日扩大宣传力度,从而吸引民众购买,不能表明节日消费是一种新的时尚,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商家营销的行为,没有涉及政府的政策,排除D项。

16.【答案】A【解析】明代中后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对白银的需求增大;新航路开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化满足了市场对白银的需求,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故选A项;欧洲手工业发展停滞不前与欧洲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明代政府朝贡贸易,沿着新航路发展贸易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明代奉行海禁政策,积极对外开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7.【答案】D【解析】根据《史记·货殖列传》中“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记载可知,司马迁主张通过商业创造财富,而使财富持久则依靠农业,因此并不主张重农抑商,认为农工商业都应该合理发展,故选D项;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政权固守的基本经济政策,西汉政府也没有放弃过,排除A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为辅,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是推动了各行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B项;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极大提高主要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

18.【答案】A【解析】孟子曾对“伊尹以割烹要汤”“孔子于卫主痈疽(人名),于齐主侍人瘠环(人名)”等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