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967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抗体、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内环境PH的稳定需要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C.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

2.下图是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情况,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a点左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②、④、③、④

B.在b点右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③、④、②、④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①、④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③、④、②、④

3.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5.正常人体内的抗体、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它们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D.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6.下图中X、Y、Z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

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切除Y,则丙的分泌量不变

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

C.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

D.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这属于人体的负反馈调节

7.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采摘了部分枝条进行扦插。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采摘的枝条中,芽多而饱满的嫩枝容易生根

B.生长素处理时间越长,插条生根越多

C.在扦插时,枝条要去掉部分叶片

D.可能发现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枝条后,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

8.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和种子萌发

B.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

D.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器官脱落

9.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

将植物横放,测得a、b、c、d四点生长素浓度并标于曲线上。

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B.bC.cD.d

10.下列各组激素中,属于同一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是

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B.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C.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11.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造成离子通透性的改变,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

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会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使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将会导致

A.抑制细胞兴奋B.膜电位差保持不变

C.膜电位内正外负

D.膜电位内负外正

12.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降低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3.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

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

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14.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C.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15.天花(一种烈性传染病)曾经导致许多人死亡,天

花疫苗的广泛接种,则根除了这种传染病。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一种小分子物质,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入侵的天花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16.右图曲线1为某种群出生率,2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值是

A.c点,死亡率最大的点

B.a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

C.b点,出生率最大的点

D.c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

17.在某一块2km2的草地上,调查该草地上黄鹂的种群密度。

第一次捕获60只鸟。

其中黄鹂24只并对其标记,第二次捕获46只鸟,其中没有标记的黄鹂9只,有标记的6只。

该地区黄鹂的种群的密度约为

A.30只/km2B.36只/km2C.60只/km2D.74只/km2

1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

19.云杉林是我国北方针叶林中的优良林,在云杉林被采伐后,一般要经过下列阶段才能恢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种间关系趋于复杂

B.云杉林的恢复属于初生演替

C.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均发生改变

D.人类的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但T淋巴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

B.分别通过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杀死病原体而发挥免疫作用

C.产生的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可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D.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产生的抗体,一同发挥免疫作用

22.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

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

膜电位变为

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

测到电位变化

23.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IAA)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的影响,得到右图所示结果。

据此结果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

50μmol·L-1左右

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作用

可能相同

C.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D.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生根

24.如图甲表示赤霉素的作用机理,图乙表示几种激素对茎段生长的影

响。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甲中的a表示抑制,b表示促进

B.图乙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

25.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J”型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

前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三、简答题:

本题包括9小题,每空1分,共65分。

26.(6分)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

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不属于内环境的是(用字母表示)。

图中a~d,O2浓度最低的是(用字母表示)。

(2)若组织细胞要利用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层生物膜。

当氧气供应不足时,组织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但不会导致血浆PH降低,这主要是因为。

(3)在正常情况下,组成B结构的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用字母表示);若人体因营养不良而产生水肿症状,则是由于   增多直接造成的(用字母表示)。

27.(6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1)若甲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表示效应器的序号是,具有分析综合功能的结构序号是。

(2)当兴奋传至结构

处时,该兴奋部位膜内电位变为。

(3)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传递方向的特点是。

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到结构⑥上,⑥上发生的信号转换为。

(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

某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

28.(7分)如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请据图分析:

(1)饭后10分钟图中的激素②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该激素是由图中的________分泌的,需要通过__________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

(2)激素①和激素②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素①和激素②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互为关系。

(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

某患者是由于特定抗体与胰岛素受体

结合引起的,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病。

若给该患者注射胰岛素,(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平衡。

 

29.(9分)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

下图A和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人体内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为。

在人体内图B中的信号分子是指。

(2)“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高血糖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高血糖素分子主要通过A图中“1”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是。

(3)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反射弧的结构来看,“2”应该属于。

接受“3”所释放物质的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填化学本质)。

(4)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

已知“3”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2”处持续性兴奋B.靶细胞持续性

兴奋并分泌唾液

C.“2”处持续性抑制D.靶细胞持续性抑制不再分泌唾液

(5)若图A表示的信息分子为抗利尿激素,则在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该激素的分泌量会。

产生渴觉的中枢是___________________。

30.(8分)下图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物质A是__________,物质B是;细胞③通过_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2)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有(填数字编号)。

(3)倘若a-银环蛇毒是再次侵入机体引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则a-银环蛇毒可刺激图中

(填图中数字)细胞使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并最终产生大量抗体。

(4)人体唾液中有溶菌酶能够杀死细菌,这属于第道防线。

(5)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7分)下图为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

(2)图中生态系统成分再加上

便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3)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个营养级。

(4)鸟类和昆虫的关系是,在森林中各种动物自上而下存在着分层关系,这依赖于群落中植物的结构,这种群落结构可以。

(5)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

32.(8分)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

Ⅰ.图甲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

(1)曲线说明其种群栖息地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图中阴影部分代表。

(2)当种群数量对应于d点时,其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

(3)在a、b、c、d、e五点中,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点。

Ⅱ.图乙是将灰喜鹊引入某个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连续调查了10年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绘制的λ值变化曲线。

(1)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第6年至第9年种群数量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少的是点。

(3)图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的点是。

33.(6分)下图1表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请结合图1中有关数据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问题:

 

图1图2图3

(1)当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分别是、

(选填“促进”、“抑制”或“不促进不抑制”)。

(2)图2中顶芽A的生长素向侧芽B运输,而不能反过来由B向A运输,这种运输特点叫做       ,其跨膜运输方式是      。

(3)图3所示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的两重性特征。

两块琼脂块含有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m和n,且m﹥n,用来处理去掉尖端的芽。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n的浓度为     时,芽弯曲程度最大。

(4)

 

如上图所示,如果茎b侧生长素浓度在D点,则a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34.(8分)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

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

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

利用相同多套装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

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

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稀释10倍(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

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某一小方格时,活菌分布如下图所示,则记录的数目是

个。

若平均每个样方中的酵母菌数目就是该数目,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中方格中有25个

小方格,每1个大方格容积为0.1mm3(1mL=1000mm3)。

则酵母菌细胞个数/mL=______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变化为。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

高二生物试题(选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5DDADD

6-10CBCDD

11-15AADCD16-20DACB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至少两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21BCD21ABD23AB24AC25ACD

三、简答题(共65分1空1分)

26.(6分)

(1)aa

(2)6;血浆中具有调节PH稳定的各种缓冲物质

(3)c和d;d

27.(6分)

(1)①③

(2)正电位

(3)单向化学信号电信号

(4)药物破坏了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28.(7分)

(1)分泌增加 胰岛B细胞体液

(2)激素②促进糖原合成;激素①促进糖原分解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拮抗

(3)自身免疫不能

29.(9分)

(1)激素神经递质

(2)体液肝细胞(3)传出神经糖蛋白

(4)B(5)增加大脑皮层

30.(8分)

⑴吞噬(巨噬)细胞淋巴因子抗体增殖、分化⑵ ②③④

⑶ 

(4)一⑷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1.(7分)

(1)5

(2)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3

(4)捕食与竞争垂直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

(5)蛇、鸟类、青蛙、猫头鹰

32.(8分)

Ⅰ.

(1)① 因环境阻力,而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2)增长型(3)c

Ⅱ.

(1)先增加后减少一直减少

(2)C(3)A、C

33.(6分)

(1)抑制促进

(2)极性运输主动运输(3)10-8mol/L(4)在OB段范围内

34.(8分)

(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或“定时”)取样

(2)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③不被

(3)83.2×108

(4)逐渐变小(5)浸泡和冲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