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作者魏浩第十章节课件幻灯片.ppt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589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18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作者魏浩第十章节课件幻灯片.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作者魏浩第十章节课件幻灯片.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作者魏浩第十章节课件幻灯片.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作者魏浩第十章节课件幻灯片.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作者魏浩第十章节课件幻灯片.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作者魏浩第十章节课件幻灯片.pptx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作者魏浩第十章节课件幻灯片.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作者魏浩第十章节课件幻灯片.ppt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作者魏浩第十章节课件幻灯片.pptx

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1.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分类及成因。

2.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3.熟悉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本章学习目标,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区域经济一体化或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概念。

它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谋求相互之间的市场开放、加深分工协作、促进经济联系、发展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成员国共同发展,并增强各国和区域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产物。

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区域经济一体化与通常所说的经济国际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

(1)经济国际化是指各民族国家随着相互之间贸易的发展,各种生产要素日益跨越国界流动的一种状态,是各国经济活动由国内扩展到国外,扩大经济交往,使经济生活国际化的现象。

在这里不发生国家主权的让渡问题;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要求其成员国各自让渡部分主权,在此基础上共同行使一部分经济主权。

(2)在接近国际化过程中,各国不一定要建立共同的国际性组织或机构,也不需要签订特殊的协定或协议;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最终需要建立共同的国际性组织或机构,签订共同遵行的准则、协定,代表各成员国共同管理区域经济。

(3)经济国际化过程虽然也受到国家的干预和影响,但经济国际化本身并非以国家的直接干预或参与作为前提条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要求各成员国按共同协议或准则直接参与经济合作,对区域经济活动实行干预。

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而目前更为大家熟悉和接受的标准是按照贸易壁垒的撤销程度划分的,可以分为:

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TradeArrangements,PTA),这是区域一体化中最低级、最松散的一种形式,特点是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间对全部或部分商品实行特别的关税优惠;,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

(2)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FTA),这是一种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间组成的贸易区,特点是在成员国间废除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使区内商品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即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3)关税同盟(CustomsUnion,CU),它比自由贸易区更进一步,特点是在成员国间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统一对外关税率(即共同对外关税,commonexternaltariff,CET);,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4)共同市场(CommonMarket,CM),简单的讲,就是关税同盟加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商品自由流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5)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EU),它是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成员国之间还在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如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以便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economicintegration),它是指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成员方之间实行完全的贸易、金融和财政政策,并且这些政策有超国家的经济组织制定和实施,特点就是在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商品、资本、劳动力和服务等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并且区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和财政等方面均完全统一。

以上六种形式在贸易壁垒的撤销方面是逐步递进的,但并不是说只有实现了低级形式后才能发展到高级形式,在实践中完全可以实现跨阶段的发展。

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因1.深化的国际分工和不断提高的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分工与经济依赖日益加深,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各国的生产和流通及其经济活动进一步越出国界。

这就必然要求消除阻碍经济国际化发展的边界障碍、市场障碍和体制障碍,必然要求改变旧的国家关系和经济关系,建立新的更加密切的经济政治合作关系,建立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就是这一要求得以实现的载体或实现形式。

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因2.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发展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

这个现实决定了世界或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必然会经历许多过渡性步骤,不可能一蹴而就。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形式,就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各种步骤和各种过渡形式。

各种区域一体化组织合作层次不断升级的过程和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就是世界经济走向和接近一体化的过程。

同时,在世界经济政治不平衡发展中,各国的经济实力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经常发生变化的。

这种变化使旧的不平衡关系不断被打破,新的不平衡关系不断生成。

在此过程中,各国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不断扩大和加剧,各国都力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

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因3.各国的积极干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仅广泛而有力地干预国内经济的运行过程,而且也广泛地干预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面对国际竞争日益激化,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一个必然产物。

国家参与区域一体化既有经济动因,也有政治动因。

经济动因主要包括:

可以增加该国的贸易福利、减少其交易费用、有助于一国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政治动因则主要包括:

加强该国的安全保障、有助于解决该国的国内问题并加强其国际谈判能力。

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因4.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高效率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高需要开放和互相依靠,而开放和互相依靠又为更高的效率和竞争力提供动力。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此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当今的世界经济市场也正是这样,而日益剧烈的竞争正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各个国家都在寻求进一步消除贸易障碍、提高竞争力,缓解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和矛盾的途径。

而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区域一体化概述,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整个世界形成统一的经济规则,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将完全让渡给全球性经济组织;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部分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或一体化组织。

从动态上说,它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渡形式和步骤。

尽管有很多人把区域经济一体化看成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过渡或局部表现,但从控制风险角度来讲,两者却具有本质的区别。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风险是很难规避和控制的,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由于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部分开放,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的。

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1.障碍说“障碍说”主要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绊脚石”,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障碍,而非推动力量。

这种观点认为,从本质来看,区域化是区域主义的表现,全球化是多边主义的表现。

区域化同意或默认“歧视原则”,全球化则遵循“非歧视原则”,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与结果都是相冲突的。

“区域化的核心在于强化区域利益,提高区域内各国的全面合作与协调,通过建立区域性对外经贸合作的壁垒,增强与区域外国家或其他组织的谈判与对抗能力。

因此,不管是从区域化的动机和内部协调机制分析,还是从区域化对全球化的影响程度分析,区域化对全球化的发展都不能具有多数人所想象的促进作用,其结果将是数量更多的、规模更大的、更加难以协调和处理的冲突。

”,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2.阶段说“阶段说”主要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垫脚石”,“经济区域化并不是贸易和生产全球化的障碍,而是推动力”。

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在覆盖范围、发展动因、遵循原则、合作方式等方面不尽一致,但其目标和方向却是一致的,两者在本质上都是指生产要素、商品与服务交易跨越国界的流动与配置,最终都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个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融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就其作用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补充,而不是一种威胁。

反过来,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创造了外部环境、制度基础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从不同侧面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都有其合理性。

但将其完全对立起来,也有失偏颇。

在探讨两种关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差异性原则。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动因、合作方式、经济影响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一些封闭型区域经济集团所实行的内外有别的贸易政策,与多边贸易体制所倡导的非歧视性原则是相背离的。

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2.可协调性原则。

尽管全球化和区域化之间存在差异,但这一差异并不占主导地位,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其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

3.阶段性原则。

要承认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补充作用。

它是在特定阶段中,在多边经济合作机制不能满足部分成员体对经济自由化的要求时的一种次优选择。

某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市场开放程度已经超过了WTO,起到了一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一、欧洲联盟1.欧盟的发展演变欧洲经济共同体于1958年正式成立,此后其成员不断增多,其协调领域不断扩展,其协调手段不断增强,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合作程度最高、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自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以来,在近50年的时间里,其一体化合作形式是从关税同盟发展到共同市场,从共同市场发展到经济联盟,进而是经济和货币联盟。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一、欧洲联盟1.欧盟的发展演变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领导人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后统称为罗马条约,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洲联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诞生。

条约规定的目标是:

消除分裂欧洲的各种障碍,加强各成员国经济的联结,保证协调发展,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盟基础等。

条约涉及内容极为广泛,中心内容是:

“建立关税同盟和农业共同市场,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关于工业品关税同盟,条约规定在12年过渡期内分三个阶段逐步取消成员国间一切关税和贸易限制。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一、欧洲联盟2.欧盟取得的成效第一阶段:

从欧共体成立到1968年关税同盟的建设,以及1969年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

在这一阶段,欧共体主要取得了两大成效:

实现关税同盟的预定目标和推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关税同盟是欧洲共同体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最初目标,主要内容是:

对内在成员国之间逐步降低以至最后取消各种关税,达到共同体内部的商品自由流通;对外通过逐步拉平各成员国的关税率,筑起统一的关税壁垒,以抵制和排挤共同体以外的商品输入。

制定共同农业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共同体内农业生产率,稳定市场,保障供给以及保证农业人员的收入等。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一、欧洲联盟2.欧盟取得的成效第二阶段: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使共同体变成了一个具有经济联盟性质的关税同盟。

1971年2月,欧共体就建立经济货币联盟问题达成协议,1979年欧共体宣布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实施,其内容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