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854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docx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docx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

生物与环境

【学法导航】

此专题概念比较多,要注意加强理解,注重比较。

同时注重从个体到生物圈水平连成线,形成一个线型体系,再各个扩展开来,串成网络结构。

一、注重结论性语句的归纳

1.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

(1)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产生的条件:

无限制的环境、理想的环境(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

特点:

种群数量连续增长。

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产生的条件:

在有限制的环境条件下。

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4.所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的分层现象。

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种群密度会有差别。

(即有分区层现象)

5.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它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水体、维系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

(1)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2)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

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

7.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人类活动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2)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9.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

“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

(1)具有全球性;

(2)循环往返。

10.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核心: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11.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2.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存在相反关系。

14.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1)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2)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的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形成了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15.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16.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包括:

(1)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

1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使用价值:

包括a.药用价值b.工业价值c.研究价值d.美学价值;

(2)间接使用价值:

即生态价值;(3)潜在使用价值:

即未知的、潜在的价值。

18.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入侵。

所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1)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将要保护的物种迁出原地,迁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二、注意形成知识线索

1.第一条主线:

以生命的结构层次为线索。

2.第二条主线:

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为线索。

能量的输入

能量的传递

能量的输出

能量的流动

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

①生产者

(绿色植物)

①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传递方向

2流动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②光合作用

②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进行

②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③传递效率

④能量金字塔

②生态平衡

③环境保护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典例精析】

经典模拟

【例题1】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B.;C.;D.。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

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答案】

(1)③②①④

(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②和④

(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

【考点分析】考查种间之间的关系。

【例题2】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存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四个概念的理解。

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三种情况。

而种间斗争又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等情况。

【答案】D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题3】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

下图是Tilman等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

图中实线表示种群密度,虚线表示硅酸盐含量。

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培养的情况。

则针杆藻和星杆藻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捕食C.种内互助D.共生

【解析】本题考查竞争概念的理解。

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为争夺相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斗争称为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使得失败的一方被淘汰。

由本题a、b、c三个图中曲线的比较可知,c图中曲线②种群密度迅速下降,有被淘汰的趋势。

【答案】A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图表的解读能力。

【例题4】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解析】本题是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实验方面的试题,考查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异同。

在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常采用样方法。

而对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即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答案】B

【例题5】如图为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请据图回答:

(1)曲线图中ab段表示甲动物。

(2)cd段可表示乙动物。

(3)丙曲线表示。

如果丙为野生动物,据此我们应做好的保护工作。

【解析】此题考查了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

从图中可看出,甲曲线代表的生物幼年时死亡率很低,而成年后死亡率很高;乙曲线代表的生物在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几乎相等;丙曲线代表的生物幼年期死亡率很高,而达到成年后死亡率下降,几乎都能活到生理寿命。

【答案】

(1)在中年以前死亡率很低

(2)在幼年期死亡率高

(3)该动物幼年时死亡率极高幼年个体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从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例题6】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答案】B

【例题7】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解析】A项中,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D→H;⑤A→E→F→G→H,共五条,表述正确。

B项中,在该食物网的五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营养级,表述也正确。

C项中,先要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表述不正确。

D项中,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的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表述正确。

【答案】C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食物网的分析能力。

【例题8】江苏无锡鼋头渚生态湿地建设已见成效,经过10多年的培育,水生、湿地植物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其中菖蒲、蒲苇等植物达300多种,每年有大量的珍稀鸟类在此栖息,营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

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湿地具有重要的功能,但湿地中动、植物资源比较贫乏

B.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

C.沼泽地、红树林、沿海滩涂等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但不包括河流、湖泊

D.人们可以通过围湖造田来利用、开发湿地

【解析】湿地中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A选项错误;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具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的作用,湿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吸收等作用消除污染,对水体和土壤环境起到净化作用,B选项正确;河流、湖泊属于湿地,C选项错误;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如围湖造田、滥垦沼泽等,使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导致湿地控制洪水、调节气候等功能大为消弱,D选项错误。

【答案】B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题9】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一个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

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

别为kJ和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期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

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

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

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

【解析】

(1)5绿藻和水草

(2)500500(3)阳光绿藻(或食物)

(4)O2分解者(微生物)

【答案】

(1)绿藻和水草都为生产者,以绿藻为起点有3条食物链,以水草为起点有2条食物链,共有5条食物链。

(2)鲫鱼增加能量的1/4为50kJ,按10%计算,需要绿藻500kJ;鲫鱼增加能量的1/2为100kJ,按20%计算,需要轮虫的能量为500kJ。

(3)浮萍喜光线充足的环境,喜浅水或不流动的水域,适应能力极强,耐寒,也耐热,在竞争中易获胜,长满水面后遮挡了阳光,导致原来的食物链中断甚至消失。

(4)加入有机肥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绿藻大量繁殖,死亡后的遗体在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缺氧,导致动物死亡,并且引起恶臭。

【例题10】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萍—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

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萍—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

(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4)画出稻—萍—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解析】本题涉及到的生物有:

水稻、红萍、病菌、害虫、杂草、鱼、蓝藻,解答时要逐一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昆虫由于繁殖速度较快,进化也会相对较快,应及时通过生物技术更新品种;绘制生态系统能量图时要注意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向,以及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答案】

(1)捕食:

虫吃水稻(或杂草)或鱼吃虫(或其他草食动物);竞争:

水稻(或红萍)与杂草竞争;寄生:

病菌寄生在水稻上;互利共生:

红萍与蓝藻共生

(2)化学(3)昆虫会进化(或产生抗性)

(4)见下图

【例题11】下列表格内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回答:

生物

ai

bi

浮游植物(a1,b1)

9000

8100

浮游动物(a1,b2)

700

600

又翅目幼虫(a3,b3)

150

120

摇蚊(a4,b4)

1000

900

太阳鱼(a5,b5)

200

210

鲈鱼(a6,b6)

45

30

注:

a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摄取的能量;i表示生物类群。

(1)该池塘生态系统内食物链的条数为条,其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

(2)该生态系统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途径有条。

(4)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n营养级摄取的能量)/(第n-1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5)一年内,“bi”的利用途径有:

(6)对人而言,如果从该池塘生态系统获取最大能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7)“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对太阳鱼的影响是。

【解析】(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途径有4条,包括鲈鱼和太阳鱼流向人类,还包括双翅目幼虫和摇蚊羽化后进入其他生态系统。

(4)第一营养级是浮游植物组成的,第二营养级是由浮游动物和摇蚊组成的,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

600+900=1500,1500/8100×100%≈18.52%。

【答案】

(1)3太阳鱼和鲈鱼

(2)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3)食物链和食物网4(4)18.52%(5)未被利用,呼吸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6)提示:

从减少食物链的条数和缩短食物链来减少能量损耗这两个角度考虑(7)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使能量损耗增加,减少了太阳鱼的数量;另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增加了太阳鱼的生态稳定性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例题12】分析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并据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性,属于气体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关系,其②内部之间还可存在关系;④表示。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①;

②;

③。

(8)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因而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解析】

(1)过程①是绿色植物利用大气、水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

过程③通过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将碳返回到大气中去,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2)碳在岩石圈中以无机盐(碳酸盐)的形式贮存,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不能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的碳以HCO3-形式存在,因为CO2+H2O

H2CO3

H++HCO3-。

(3)由图示可看出碳循环是全球性的,属于气体型循环。

(4)由图解可看出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的。

极少数特殊生态系统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

②表示生物群落中的捕食和竞争关系。

图示中④表示动植物尸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有机碳转化为无机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5)参与④过程的微生物的同化类型是异养型。

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

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

(6)大气中CO2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

(7)从图中看出,导致大气中CO2增多的因素可能是①过程减弱或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即绿色植物减少,也可能是⑤过程增强,即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因此减少温室效应应从这两方面考虑。

(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由于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渐递减、单向流动。

【答案】

(1)叶绿体线粒体

(2)无机盐(碳酸盐)HCO3-(3)全球

(4)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捕食竞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和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群落

(6)温室

(7)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8)能量流动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题13】关于生物圈稳态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源源不断,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必需的物质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CO2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

【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从物质方面来说是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生物圈中的物质能循环利用;但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生物圈是个开放的系统,需不断补充太阳

能,因为生态系统是个能量耗散系统。

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不同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即使一种生物灭绝,起相同作用的生物仍可以取代该灭绝的生物来维持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所以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大气中CO2的增加,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从而吸收更多的CO2,故CO2的增加不一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所以D项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C

【例题14】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由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组成的五个“福娃”(如图)。

其中的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

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解析】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藏羚羊的保护属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层次。

【答案】C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题15】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

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

(3)海水的pH值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值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

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值上升的主要原因: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值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解析】考查赤潮的成因及危害。

(1)N、P等元素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必需元素,含量过多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2)赤潮生物分泌产生的毒素,随着食物链的传递逐渐富集,浓度逐渐升高,从而引起高营养级生物中毒。

(3)藻类大部分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水的pH值升高。

(4)可从生态角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举例阐述赤潮引起的危害。

【答案】

(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

(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爆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值上升

(4)①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②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③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④部分以胶着状群体生活的赤潮藻,可使海洋动物的呼吸和滤食器官受损(任选其一)

【例题16】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生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遗传(基因)多样性归根到底是由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