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提高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793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提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提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提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提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提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提高试题.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提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提高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提高试题.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提高试题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

  1.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 )。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下列( )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地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斯基

  D.埃里克森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学生对自已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7.( )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

  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D.近墨者黑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

这种学习是( )。

  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

  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引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附属内驱力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2.“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 )现象。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杜拉

  15.“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 )。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极化

  D.从众

  1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体现了( )。

  A.消退

  B.分化

  C.泛化

  D.比较

  17.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

  A.直接近景性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内部学习动机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8.《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

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D.组织策略中的列提纲

  19.如果一名5岁儿童,在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进行智力测验时,不仅通过了5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6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商是( )。

  A.83

  B.110

  C.120

  D.130

  20.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顺序是( )。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2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的动机理论为( )。

  A.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成就动机理论

  D.成败归因理论

  22.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学10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能达到最好学习效果的次数应该是( )。

  A.10次

  B.11次

  C.15次

  D.8次

  23.为了研究一个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最适宜的研究方法是( )。

  A.相关研究法

  B.横断法

  C.纵向法

  D.实验法

  24.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 )。

  A.失律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药物性失眠

  D.情境性失眠

  25.气急败坏表现了( )情绪状态。

  A.表情

  B.激情

  C.心境

  D.应激

  26.《水浒传》一书中的林冲应该属于( )气质类型。

  A.黏液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27.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有关身心健康的( )。

  A.《巴黎宣言》

  B.《北京宣言》

  C.《开罗宣言》

  D.《阿拉木图宣言》

  28.在教tr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的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29.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

  A.初始阶段

  B.中间阶段

  C.结束阶段

  D.全过程

  30.( )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

  E.学习方式差异

  2.桑代克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 )。

  A.准备律

  B.反馈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E.惩罚律

  3.以下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

  A.内省智力

  B.空间智力

  C.社交智力

  D.情绪智力

  E.体能智力

  4.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视策略

  E.调节策略

  5.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闭合性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

以下属于闭合性操作技能的有( )。

  A.打排球

  B.自由体操

  C.汽车驾驶

  D.游泳

  E.跳水

  6.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

  A.言语信息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7.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 )。

  A.客观性

  B.外显性

  C.内隐性

  D.延展性

  E.展开性

  8.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

  A.自身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情绪唤醒

  D.言语暗示

  E.个体的品德

  9.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

  A.无条件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反应

  D.条件反应

  E.强化

  1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需要主要分两大类,成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下列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

  A.自我实现需要

  B.安全需要

  C.审美需要

  D.认知需要

  E.尊重需要

  11.奥苏伯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可分为( )。

  A.程序性组织者

  B.命题性组织者

  C.陈述性组织者

  D.辨别性组织者

  E.比较性组织者

  12.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 )。

  A.灵活性

  B.创新性

  C.流畅性

  D.变通性

  E.新异性

  13.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让参与者畅所欲言

  B.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C.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

  D.以获得方案的质量而非数量为目的

  E.对所提出的方案暂时不作评价或判断

  1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 )。

  A.归属学习

  B.符号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概念学习

  E.命题学习

  15.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

  A.顿悟性

  B.序列性

  C.基础性

  D.创新性

  E.认知性

  16.奥苏伯尔认为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包括( )。

  A.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B.“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

  C.意义学习不以一定知识为基础

  D.知识学习中的迁移是必然存在的

  E.传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呈现一个短暂的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的说明

  17.一般说来,高创造性者的人格特征有( )。

  A.智商高

  B.不能容忍模糊与错误

  C.喜欢幻想

  D.有独立性

  E.有抱负

  18.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大致包括(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E.无道德规则阶段

  19.依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E.关注自身阶段

  20.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

  A.森田疗法

  B.松弛训练

  B.果敢训练

  D.暴露疗法

  E.系统脱敏法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1分,共20分)

  1.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

  2.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一种形式的有意义学习。

( )

  3.不能再现的内容仍可以再认,说明再认所要求的可利用性阈限水平较低。

( )

  4.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级,只有低级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级的需要。

( )

  5.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 )

  6.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卢姆。

( )

  7.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

( )

  8.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 )

  9.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 )

  10.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指狭义的。

( )

  11.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 )

  12.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 )

  13.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

  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

  14.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

  点。

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 )

  15.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结构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 )

  16.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 )

  17.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 )

  18.组织策略不需要在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

( )

  19.根据概念的定义,泰山、月球等都是概念。

( )

  20.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和“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1.“漏一罚十”、“错一罚十”主要运用的是什么学习策略?

(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强调什么记忆方式?

(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3.中学生记忆发展占优势地位的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形象记忆

  D.抽象记忆

  4.增进记忆的方法有哪些?

( )

  A.直观形象法

  B.谐音记忆法

  C.联想法

  D.歌诀法

  

(二)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一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

“大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说:

“颜色和大小不同。

”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

“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接着问学生:

“什么叫圆周率?

”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个概念一老师接着说:

“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

  1.案例中,出现了哪几个思维过程?

( )

  A.概括

  B.比较

  C.具体化

  D.抽象

  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A.分析

  B.综合

  C.概括

  D.系统化

  3.中学生什么思维占优势?

( )

  A.直觉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聚合思维

  4.圆的面积S=πr2,这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解析】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于动物的学习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

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

  2.B【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

  3.B【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4.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D【解析】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建立或发展自我同一感。

  6.A【解析】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属于心理自我方面的内容。

  7.D【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8.B【解析】蜜蜂采蜜属于本能行为,与学习的内涵不符。

  9.C【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10.B【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11.A【解析】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内在的需要。

  12.C【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13.C【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4.A【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5.B【解析】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影响表现。

  16.D【解析】刺激的泛化是指对于相似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题干符合此内涵。

  17.A【解析】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引起的对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赏。

题干符合此内涵。

  18.A【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要注意区分各种策略。

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应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

  19.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力测验。

《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其公式为:

智商一(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根据题干内容,答案即(6/5)×100=120。

  20.B【解析】本题考查对心智技能阶段顺序的掌握。

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依次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21.D【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属于识记型题目。

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斯金纳,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马斯洛,成就动机理论的提出者是阿特金森,成败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维纳,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提出者是班杜拉。

  22.C【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巩固的途径,具体内容是复习活动的适当超额。

研究表明,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0X150%=l5。

  23.C【解析】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是纵向法。

  24.D【解析】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于生活情境的改变引起的。

  2S.B【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气急败坏属此类。

  26.A【解析】林冲沉着老练,这种气质属于黏液质。

  27.D【解析】l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

  28.D【解析】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由此可知,题中运用的是鸟的正例。

  29.B【解析】从操作技能的练习曲线中可以看出,通常在练习的中间阶段会出现一个高原期。

  30.B【解析】在短时记忆中,来自环境的信息与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相互联系,从而使人们能够进行学习和做出决策,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二、多选题

  1.ABCDE【解析】本题考查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考查学生这一要素。

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AC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理论中桑代克的联结说,他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DE【解析】本题考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属于识记型题目。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包括语文智力、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

  4.CDE【解析】本题考查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元认知策略包括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5.BDE【解析】本题考查对各种类型的操作技能的掌握。

打排球、汽车驾驶属于开放性技能,它们对外界变化的情况有处理能力,并对由此所发生的事情有预见能力。

  6.ABCDE【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属于识记型题目。

具体考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认为,人类学习主要为获得以下五种才能: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

  7.ABE【解析】本题考查技能的特点,具体是对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分。

操作技能的主要特点有活动对象具有客观性,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8.ABCD[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个:

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情绪唤醒、言语暗示。

  9.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具体内容是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四个基本事项,即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

  10.AC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具体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理解。

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

自我实现需要属于成长需要,包括认知、审美需要。

  11.CE【解析】tt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前者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后者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

  12.AD【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特征。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题干所述指的是变通性,即灵活性。

  13.ABCE【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是对头脑风暴训练的掌握。

头脑风暴训练是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它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为目的的。

  14.BDE【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5.BE【解析】本题考查对问题解决的特点的掌握。

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它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个特点。

  16.ABDE【解析】本题考查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也就是说,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因此,在意义学习中必然存在着原有知识对当前知识学习的影响,即知识学习中的迁移是必然的。

  17.CDE【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创造性中的个性因素。

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包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18.BC【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道德逐步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19.BCD【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师成长的历程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Z0.BCE【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它包括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

  三、判断题

  1.×【解析】强化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