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740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代诗歌鉴赏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代诗歌鉴赏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代诗歌鉴赏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代诗歌鉴赏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题.docx

《古代诗歌鉴赏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题.docx

古代诗歌鉴赏题

古代诗歌鉴赏题

1.阅读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出对这首词的文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A、“醉里”二句写了一个梦境,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二句,生动的描写了将士们在军旗下分烤熟的牛肉的宴饮场面,“五十弦”指合奏的各种乐器,“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C、“了却”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道出了词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D、末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2.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结构布局奇变,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把上下两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过片(下片的开头)内容不变。

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起一意;前九句是想象中的军容和雄心,末句却是现实情况。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的描写了抗金的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十分振奋人心。

C、这首词词题是“壮语”,前九句雄姿英发,堪称壮语,而末句却是感情大转折,使全首词变得低沉凄凉,一变而为婉约派的风格。

D、尾句是写现实生活,与前文的想象之辞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

 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D、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4.阅读曹操的《龟虽寿》,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有: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龟虽寿》这首诗。

B、这首诗前四句是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

从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

C、诗的第五、六句从正面作喻,又与七、八句意思紧密相连,揭示了这首诗的中心,形成了诗的高潮;高潮之后,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把满腔热情凝聚于一个哲理之中。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

5.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

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

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7.阅读《诗经》中的《无衣》完成①一②题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袍:

长衣,即战袍。

于:

语气助词,不译。

兴师:

出兵。

同仇:

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

B.泽:

同襗,即内衣。

偕作:

一起行动。

裳:

下身的衣服,即战裙。

偕行:

一同出发。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D、“同仇”、偕作”、“偕行”,正好显示出战前动员,整理行装,一同出发这一过程。

表现了战士们不断高涨的斗志。

②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

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

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8.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完成①一②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

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

“东指”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②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

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②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①一②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下列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愁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浊酒来解愁,却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家乡。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

②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

问从来谁是英雄?

一个农夫,一个渔翁。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①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农夫,一个渔翁”,隐居南阳的诸葛亮和垂钓于渭水之滨的姜太公吕尚。

B.“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指的是诸葛亮及姜尚的才能和功绩。

C.“霸业成空,遗恨无穷”,是说此二人辅佐的霸业最终落了空,给世人留下无尽的遗憾。

D.“蜀道寒云,渭水秋风”,是说臣之功绩,君之霸业,早已成为过眼烟云,而今唯余压天寒云,肃杀秋风。

②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是:

 

A、前三句作者以设问开卷,点明怀古对象,同时作出评价。

B、“霸业成空”以下,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

C、勋业彪炳的姜尚、诸葛亮,历来受到后人的仰慕。

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对名标青史的英雄伟绩的意义表示了怀疑。

D、这首元曲于豪放中寓激愤之情,发出了有功而不得善终的感叹。

11.下面是两首元曲,对它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即事

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A、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此二首《天净沙》均属小令。

B、《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和《即事》都是曲题名。

C、《天净沙·秋思》全篇28个字,没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和它的修饰语组合而成,但却构成了一幅有机的图画,有一字千金之感。

D、《天净沙·即事》全篇28个字是由14个重叠字构成的,其中没用一个动词,但却处处显示出动态。

12.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谁家?

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了()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4、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以及(),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和()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的情怀,这是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5、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词。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7、阅读下面的唐诗,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首句写景,第二句叙事。

写景连用"笼"的叠字,说出夜色的迷茫;叙事,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的"商女"作了暗示。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图,寄寓诗人的忧怨与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后庭花》的靡靡之音,既批判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的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清新洗练,加上活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之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待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既顺,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

"青山""绿水"给人以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哲理,实现了新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的愁绪 ,可知前面六句所写的江南明丽的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地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甲)__________

10、 这首诗的最后一小节赋予了"乡愁"特定而广阔深刻的内容, (甲)处最恰当的一节是

A. 而现在/乡愁是一泓蓝蓝的海水/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

B. 而现在/乡愁是一抔清清的海水/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C.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D. 而现在/乡愁是一道深深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11、 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本诗以纪实的手法、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

B. 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

 物象集中明朗, 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 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 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 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 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 诗歌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 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12.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D、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3.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14.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15.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16.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18.思考:

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

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9.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0.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饮酒(陶源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2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3.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4.“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诗句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答:

                                       。

  25.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6.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8.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本体喻体分析正确的是(  )

A.本体:

雪 喻体:

春风          B.本体:

春风 喻体:

C.本体:

雪 喻体:

梨花         D.本体:

梨花 喻体:

29.分析诗歌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北风……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

“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

B.“将军……难着”写天气的奇寒。

将军的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都护的铁甲也冷得不敢穿上。

C.“瀚海……里凝”两句转写野外雪景。

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

“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D.“中军……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

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30.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闻王昌龄坐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3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手法,抒发了()。

  3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4.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3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36.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37.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8.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39.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40.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4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4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