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667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实习报告.docx

《毕业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实习报告.docx

毕业实习报告

万方科技学院地质与交通工程系

毕业实习报告

 

姓名:

杨志平

班级:

地质14升-1班

学号:

1417151044

指导教师:

宋慧波

日期:

2016.4.12

评阅成绩

经评阅老师认真审阅,该毕业实习报告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实习认真,达到了预期的实习效果,结论客观,对今后参加生产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全文文笔流畅,层次清晰,语言简练。

但该生实习报告存在以下问题。

实习成绩为(五级制)

 

评阅老师:

年月日

 

1实习目的与过程

1.1实习目的

1.熟悉豫西焦作和晋城陵川县地区的交通位置和周边剖面遗迹化石的有关概况;

2.了解和掌握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及依据以及各个地层单位大的主要岩石组合和原生沉积构造,通过遗迹化石及实体化石来重现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特征;

3.通过实习全面认识化石的形成条件,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了解化石的定义;

4.整理太原组剖面岩层划分资料及遗迹化石的相关资料;

5.搜集各方面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1.2实习时间

2016年3月1日—3月9日实习准备阶段

2011年3月10日—3月31日现场实习阶段

2011年4月1日—4月8日资料整理与编辑

1.3实习地点

河南省焦作刘庄硫磺矿及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附近

2实习内容

2.1实习准备阶段

1.复习有关于遗迹化石的基本知识,了解太原组岩性特征,掌握太原组岩层划分及岩层厚度,了解各岩层岩性及各岩层所含遗迹化石,学会测量剖面的方法。

2.地层:

了解地层由老到新各时代地层层位及岩性组合特征,在各地层中出现的主要煤层以及遗迹化石尤其是动藻迹遗迹化石。

3.构造:

掌握断层的基本要素,学会描述其位置、走向、倾向、倾角、落差及变化趋势;了解褶皱的定义及其轴向、走向、两翼的地层时代及产状、倾伏方向等;学会利用计算机绘制各种图件。

4.煤层:

掌握含煤地层的时代、厚度、含煤层数、含煤系数、煤层变异系数、可采性指数、煤层结构、稳定性、夹矸情况等,学会分析煤层的沉积环境。

2.2现场实习阶段

2.2.1剖面概况

剖面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附近,在镇中心西北方向约1km处的松窑沟(注:

山沟名称)出露良好。

该剖面太原组岩性由(含)生物碎屑石灰岩、细~中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铝土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线)组成,发育8层石灰岩,由下至上依次编号为L1、……、L8。

该剖面的石灰岩中含有大量的燧石结核、团块或连续性较好、层状、似层状的燧石条带,可见丰富的动物化石和大量的遗迹化石。

由下至上,该剖面太原组可以划分为4段:

底部碎屑岩段(K1砂岩底~L1石灰岩底)、下部石灰岩段(L1石灰岩底~L6石灰岩顶)、中部碎屑岩段(L6石灰岩顶~L7石灰岩底)以及上部石灰岩段(L7石灰岩底至山西组底界)

2.2.2矿区位置及交通

剖面位于河南省焦作中站刘庄村硫磺矿,地理位置:

北纬3448’~3530’与东经11232’~11338’之间,以及山西晋城陵川县附城镇附近,地理位置:

东经113°01′30″~113°37′,北纬35°25′~35°53′04″;

 

2.2.3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1.自然地理

河南焦作地区位于中朝地台华北地块的南部,地质构造上属山西台隆与华北坳陷的结合部位,地处太行山前近南北向复背斜的东翼反射弧地带,太行山前新华夏系大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盘古寺断裂带的复合部位。

地层露头出露良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焦作也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汇聚盆地。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西南缘,行政区划隶属于晋城市。

北接长治县和壶关县,西连泽州县、高平市,东和南分别与河南省辉县市、修武县接壤。

全县东西长约53.2km,南北宽约52.8km,总面积1751km2。

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高(平)~陵(川)高速公路、陵(川)~晋(城)~沁(水)公路、陵(川)~长(治)路、曲(沃)~(小)坪路三条干线公路分别与207、208国道相通;还有陵(川)~修(武)路、陵(川)~辉(县)路两条出省公路,成为陵川与河南省的连接纽带;此外,县境内乡村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温度:

焦作年均气温为12.8-15.5°C。

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2-2°C;陵川县年平均气温7.9℃左右,冬暖夏凉

降水量:

焦作年降水量从北到南大致在600~1200毫米之间;陵川县附城镇年平均降水量为600~700毫米

蒸发量:

研究区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929.4mm,其中5、6两个月蒸发量最大可达297.6mm;最低为1、12两个月,蒸发量只有59.7~118.0mm。

霜冻:

焦作无霜期216-240天;陵川县附城镇的霜期160天

2.经济地理

(1)焦作矿产经济

能源矿产:

煤炭产量650万吨,煤炭消费量1035万吨,其中,煤炭气化用煤30万吨。

煤成气通过生产性试采。

地热利用完成1—2处示范工程。

  

    金属矿产:

实现铝土矿产量5万吨、消费量470万吨、氧化铝产量235万吨、电解铝产量50万吨,铁矿产量及消费量14.5万吨,锂的利用进入生产性阶段。

  

    非金属矿产:

水泥用灰岩产量及消费量780万吨,熔剂用灰岩产量及消费量287.2万吨,平板玻璃产量123万标准箱,耐火粘土产量及消费量22万吨,高岭土产量及消费量6.5万吨,硫铁矿产量5万吨,消费量15万吨。

煤矸石用量达到360万吨。

砖瓦粘土用量在50万立方米左右。

  

    水气资源:

地下水利用量9.58亿m3/a

(2)陵川县矿产经济

陵川县已发现的地下矿产达12种,主要有煤、铁、硫、铝、粘土、大理石、硅石等,石灰岩探明储量36亿吨,白云石14亿吨,铁矿石9000万吨,铝土矿1800万吨,电石灰岩9040万吨,煤炭可开采量1.8亿吨。

金、银、铜矿,硅、云母、花岗岩、铝钡土的储量也相当可观。

2.2.4焦作地层概况

河南省焦作下二叠统-太原组是一套陆表海碳酸盐岩、滨岸碎屑岩沉积,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为主,由泥岩、灰岩、细砂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夹厚度不等的灰色中一细粒砂岩、粗砂岩或灰白色石英砂岩,产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主要有纺锤虫类、有孔虫、牙形石、介形类、腕足类、海百合及双壳类、珊瑚、古植物等。

在纵向沉积序列上,太原组常分为下部灰岩段,中部碎屑岩段和上部灰岩段。

上部灰岩段由深灰色中厚一厚层状含燧石灰岩、生物屑灰岩、泥灰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本段含灰岩2-3层,局部可达4-5层,其中下部2-3层灰岩发育较稳定,本段灰岩总厚度大于碎屑岩总厚度;中部碎屑岩段由灰白、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簿煤层(2-3层)及不稳定生物屑微晶灰岩(常呈透镜体,1-3层)组成,本段灰岩总厚度小于碎屑岩总厚度;下部灰岩段由4-5层灰岩组成,夹薄层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煤线),本段灰岩总厚度大于碎屑岩总厚度。

本组灰岩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次为含生物碎屑灰岩和泥晶灰岩,常含燧石结核或条带,具不规则丘状交错层理。

太原组厚22.5m-69m,平均68m,多数地区常为70m-90m,豫东北及东部地区厚,豫西南地区薄。

太原组顶界以最上一层灰岩或含腕足类化石的海相泥岩(或硅质泥岩)顶面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其底界大多数地区是以最底部一层较稳定的灰岩底与本溪组整合接触,西部少数地区是以底部砂岩与其下本溪组铝土质泥岩整合接触(宋慧波等,2011)。

太原组产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主要有蜓类、牙形刺、介形类、腕足类、海百合茎、双壳类、珊瑚等。

发现了许多遗迹化石,经鉴定有10属11种,按生态或造迹生物的行为习性分类,以进食迹为主,常见动藻迹Zoophycos。

刘庄西北沟太原组实测剖面

上覆地层:

山西组深灰色泥岩及煤层

——————整合接触——————

太原组

20.L9灰岩:

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含生物碎屑,其中有的被铁质交代呈黄褐色,该层灰岩不太稳定,有时相变为硅质岩。

含少量蜓化石,在灰岩顶面,有遗迹化石海生线形迹和焦作二分叉迹。

2.50m

19.下部为灰黄色、土黄色薄层状泥岩与细粒砂岩互层,上部为灰黄色泥岩,含菱铁质结核。

1.80m

18.L8灰岩:

深灰色-灰黑色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结核,具生物扰动构造和遗迹化石,产蜓类化石。

2.00m

17.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煤线。

4.78m

16.L7灰岩:

间断出露,青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

1.74m

15.灰色泥岩。

2.41m

14.顶部为褐色泥岩,下部为灰褐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泥岩互层。

6.84m

13.灰黄色粗粒石英砂岩。

6.30m

12.灰色粗砂岩夹杂色粉砂岩。

7.83m

11.L6灰岩:

灰色(略发红)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有燧石结核。

具一层风暴沉积,可见蜓、珊瑚等化石,风暴沉积层位于顶部,下部为灰色、青灰色灰岩,含生物碎屑,Zoophycos具红色充填物。

1.80m

10.灰白色薄层状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2.7m

9.L5灰岩:

灰白-深灰色巨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普遍夹有燧石团块,有的被氧化,表面有很多裂纹,充填有方解石,可看到8层风暴沉积,含较多蜓类、珊瑚、腕足类等生物碎屑。

1.70m

8.底部为粉砂岩、细粒砂岩,中部为泥岩,顶部为粉砂岩夹煤线,泥岩中含植物化石碎片。

3.30m

7.L4灰岩:

深灰色巨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整体向东南方向逐渐尖灭,含大量燧石团块和条带,可见多次风暴沉积冲刷面。

3.50m

6.灰黑色粉砂岩,表明风化为黄色,夹有褐色泥岩。

0.71m

5.L3灰岩:

深灰色厚层状灰岩为主,含透镜状灰白色生物碎屑灰岩,少量小型燧石条带,含丰富的蜓化石及少量珊瑚、海百合茎,灰岩中上部遗迹化石发育,多为近水平和倾斜潜穴。

0.70m

4.黄色、灰褐色粉砂岩夹泥岩。

0.55m

3.L2灰岩:

灰色巨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富含蜓、珊瑚、腕足类化石,还有很多Zoophycos,岩石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裂缝。

1.75m

2.灰褐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有黑色炭质泥岩。

1.10m

1.L1灰岩:

灰白色巨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含有蜓、珊瑚等实体化石,局部可见Zoophycos,除此之外,还可见少量小型的燧石结核。

1.34m

——————整合接触——————

下伏地层:

本溪组:

粘土岩及铝质泥岩。

焦作地区太原组地层的野外岩石中具有丰富的化石,常见的有蜓类,腕足类,腹足类,珊瑚等,还有大量的遗迹化石。

如图5-1为动藻迹未定种Zoophycosisp.1,可见长为27cm,板状蹼层宽0.6-1cm,板状蹼层间距为1cm,回填纹为新月形与舌形,浅灰色充填物。

围岩为浅灰色灰岩,且围岩表面有许多的蜓化石,具有典型的风暴沉积。

如图5-2为动藻迹未定种Zoophycosisp.2,整体轮廓呈螺旋形蹼层,由多个舌形蹼层束组成。

大蹼纹与大蹼纹之间排列紧密,间距为0.2mm-0.1mm,整体轮廓5cm×8cm,Zoophycos为黑色充填,明显区别于围岩。

图5-1焦作L2太原组遗迹化石图5-2焦作L7太原组遗迹化石

如图5-3,1.蜓化石,包含至少两种类型的蜓化石,一种呈球形或圆形,风化严重,容易脱落;另一种是长的似纺锤形,焦作L2顶面。

2.蜓化石,层面上密密麻麻的分布着很多蜓化石,从野外看属种比较单调,充填物呈白色,与围岩颜色很不同,焦作L3层面。

3.腕足类化石有保存较好的化石实体,也有保存在层面的化石印痕。

腕足动物具有一对大小和形状明显不等的曲面瓣,每个瓣呈双侧对称,焦作L2下部层面。

4.腹足类化石,保存了螺类化石的纵切面,里面被围岩充填。

焦作L5层面。

5.腹足类化石,横切面,里面被围岩充填,焦作L4纵剖面。

6.四射珊瑚化石,表面风化比较严重,可看到横切面中的隔壁,焦作L4纵剖面。

7.珊瑚化石的斜切面,风化严重,里面被灰泥岩充填,可看到隔壁,横板不清晰,焦作L4纵剖面。

2.2.5陵川县附城镇区域地层概况

陵川县附城镇太原组实测剖面

太原组

上覆地层:

山西组深灰色泥岩及煤层

——————整合接触——————

29.下部为煤层(7#煤);上部灰炭质泥岩。

厚0.70m

28.灰色中厚~厚层状中粒砂岩,夹灰色薄层状粉砂岩。

厚2.40m

27.灰色、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中部夹1层煤线。

厚2.20m

26.底部为煤层(8-1#煤),上部为薄层状炭质泥岩。

厚2.05m

25.灰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灰色薄层状泥岩互层,中部夹两层灰色薄层状细粒砂岩。

厚2.15m

24.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与灰色粉砂岩互层,发育煤层(8-2#煤)。

厚2.30m

23.灰黑色硅质泥岩。

厚2.00m

22.L6石灰岩:

灰色(含)生物碎屑石灰岩。

厚1.37m

21.灰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顶部发育1层煤(9#煤)。

厚1.10m

20.灰色中厚~厚层状中粒砂岩,夹薄层状砂质泥岩。

厚2.45m

19.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

厚2.23m

18.L5石灰岩:

生物碎屑石灰岩,中厚~厚层状,深灰色。

厚1.83m

顶部和底部含黑色燧石条带,局部含铁质结核,含䗴类、珊瑚等动物化石以及Zoophycos遗迹化石,见强生物扰动层。

自下而上分为L5-1(0.75m)、L5-2(0.8m)、L5-3(0.28m)3个分层。

17.灰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近顶部为灰黑色炭质泥岩,顶部发育1层厚0.15m的薄煤层(11#煤)。

厚3.15m

16.L4石灰岩:

深灰色生物碎屑石灰岩。

厚1.25m

含铁质结核,偶含燧石团块,含䗴类、珊瑚等动物化石以及Zoophycos,Thalassinoides遗迹化石。

15.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灰色薄~中厚层状中粒砂岩,顶部为炭质泥岩及薄煤层。

厚3.70m

14.L3石灰岩:

生物碎屑石灰岩,中厚~厚层状,深灰色。

厚3.20m

顶部变为含泥质石灰岩,层面附近均发育燧石层,上部的燧石层较为稳定,含䗴类、珊瑚、介形类、牙形刺等动物化石及Zoophycos,Helminthopsis,Planolites,Palaeophycus,Teichichnus以及Ophiomorpha等遗迹化石,在野外可见强生物扰动层。

以两层燧石底界为底,自下而上可分为L3-1(0.45m)、L3-2(1.50m)、L3-3(1.00m)3个分层。

13.下部为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上部为灰色薄~中厚层状中粒砂岩,顶部为灰黑色炭质泥岩、薄煤层。

厚7.20m

12.L2石灰岩:

薄层状、浅灰色。

厚3.05m

风化色为土黄色,发育水平层理,含腕足、牙形刺等动物化石及Palaeophycus,Helminthopsis,Zoophycos遗迹化石。

11.下部为灰黑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砂质泥岩。

该层作为两层石灰岩之间的夹层,在横向上不甚稳定,有时迅速尖灭。

厚1.00m

10.L1石灰岩:

生物碎屑石灰岩、厚~巨厚层状、灰黑色。

厚7.23m

顶部过渡为含泥质石灰岩,局部发育断续波状层理,含有大量结核状、团块状燧石,呈断续条带状分布,含䗴类、珊瑚、介形类、腕足类、三叶虫、牙形刺等动物化石及Chondrites,Nereites,Thalassinoides和Zoophycos等遗迹化石,在野外可见强生物扰动层。

自下而上可分为L1-1(0.58m)、L1-2(1.35m)、L1-3(0.80m)、L1-4(0.90m)、L1-5(1.90m)、L1-6(0.90m)、L1-7(0.80m)7个分层。

9.煤层(14#煤、15#煤),夹灰黑色薄层状硅质泥岩、灰色薄层状铝土质泥岩、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

厚3.40m

8.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

厚0.50m

7.灰色薄层状泥岩。

厚1.00m

6.灰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灰色薄层状泥岩互层,该层与太原西山地区的西铭砂岩层位相当。

厚3.00m

5.灰色薄层状铝土质泥岩。

厚2.00m

4.灰色薄层状泥岩夹煤线,发育水平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

厚0.90m

3.浅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

厚2.00m

2.灰色薄层状铝土质泥岩。

厚1.50m

1.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即K1砂岩)。

厚5.80m

下伏地层:

整合

本溪组灰色薄层状铝土质泥岩

陵川县附城镇地区剖面的遗迹化石以䗴类、珊瑚、介形类、腕足类、三叶虫、介形类、牙形刺等动物化石为主以及Zoophycos,Helminthopsis,Planolites,Palaeophycus,Teichichnus以及Ophiomorpha等遗迹化石。

 

3实习总结

一.通过本次实习基本了解了豫西焦作和山西晋城陵川县附近的剖面及遗迹化石的有关概况

二.熟悉了地层柱状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掌握了图件的运用,学会了实地测量剖面;

三.通过本次实习,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实践,对岩层进行实地划分及动藻迹遗迹化石的现场观察,达到了实习目的。

四.在实习的过程中得到宋慧波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毕瑜珺学姐和李亚男学姐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学习,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