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617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五.docx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五.docx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五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船艉(wěi)不逊(xùn)窒息(shì)锐不可当(dāng)

B.颁发(bēn)绰号(chuò)镌刻(juān)杳无消息(yǎo)

C.泄气(xiè)周济(jì)黝黑(yòu)屏息敛声(liǎn)

D.巨额(é)翘首(qiáo)滞留(zhì)藏污纳垢(gòu)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溃退  凌空  惮精竭虑  深恶痛疾

B.匿名  横蛮  正襟危坐  和颜悦色

C.娴熟  酷似  惊心动魄  百手起家

D.愚钝  荧光  摧枯拉朽  眼花瞭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时代广场笔直的旗杆上,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C.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D.这个科研所没要国家一分钱,是几个科技人员白手起家建起来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的37个国家和地区,被应用于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等广泛领域。

B.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C.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同意授予腾冲“中国琥珀之城”。

D.我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完成在楚科奇海的最后一个站位作业后,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白令海,顺利完成首次环北冰洋考察。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B.杨绛先生走了,但是她的睿智、坚忍、倔强……还有她的温度,永远萦绕在我们心中。

C.老师声音发颤地说:

“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D.什么是故乡?

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清风徐徐,树枝遥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②绿荫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荫

A.③⑤④②①B.⑤④②①③C.③⑤②④①D.⑤②④①③

7.下面文学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B.《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野草》。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D.白居易是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钱塘湖春行》是写早春的作品。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释】①木末:

树梢。

②死敌:

死于敌手。

③死法:

死于军法。

④恁(nèn)么:

如此,这样。

8.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窗户)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C.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曾经)D.思欲就亭止息(到,靠近)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如挂钩之鱼  水陆草木之花

B.相与步于中庭  果得于数里外

C.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若人悟此  猛浪若奔

10.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短短的八十余字,分三层,第一层叙事,第二层写景,第三层议论。

B.【甲】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慨叹,诚然有自豪和自慰的意味,但较多的还是惆怅和悲凉。

C.【乙】文文章题目标明“记游”,因此作者主要记述了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

D.【乙】文中“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表现了作者此时自得的心情。

第Ⅱ卷 (阅读·感悟共50分)

三、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小题2分,共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2.【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两文所展露的胸怀有什么共同之处?

(3分)

13.诗歌鉴赏。

(4分)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甲】诗写的是时的景物,【乙】诗写的是时的景物。

(1分)

(2)【乙】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修辞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分)

修辞手法:

拟人、夸张

表达效果: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每小题1分,共6分)

(1),终岁常端正。

(2)攀条折其荣,。

(3)晴川历历汉阳树,。

(4)《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5)《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

,。

(6)《钱塘湖春行》中写莺燕报春的诗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一)(原创题)(10分)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①刘翔凶狠地大叫!

刘翔高举“V”手型迅跑!

刘翔在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后,身披五星红旗,兴奋地连声吼叫!

②大家做梦也没有想到,甚至刘翔自己也被这个极限数字所惊倒:

12秒91。

这是自有人类以来,历史上最快的110米跨栏成绩。

今晚,红色的刘翔、红色的闪电,在雅典奥运会田径场七万名观众和数十亿电视观众眼前,一路怒吼,一路狂飙,如同挟裹着上万吨黄色炸药,将欧美人百年来坚不可摧的“黑色碉堡”炸得土崩瓦解!

③激情在长天燃烧,刘翔在胜利慢跑。

让我们压抑住心头的狂喜,再一次回味刘翔这场横空出世的大战。

④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

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

其中著名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⑤巅峰对决,天下超一流“剑手”血拼雅典,是“中国闪电”炸碎欧美堡垒,还是欧美豪强封阻“黄色闪电”?

一场恶战将拉直这天大的问号。

⑥激战即将开始,爆满的七万观众寂静下来。

⑦各就各位。

刘翔蹲下后,抬头望着眼前的十道栏架,目光中陡然射出浓浓的“杀气”。

⑧发令。

起跑。

⑨一声枪响,炸裂长空。

刘翔疾如炸雷,快如电光,起跑反应速度第一快。

第一个栏,刘翔已经领先。

前三栏历来是刘翔的“软肋”,但今晚,刘翔快如闪电,第四跑道上,已经形成了一支红色箭头。

⑩奥里加斯并不示弱,拼命地追赶。

第四栏时,他和刘翔的差距似乎有所缩小。

多库里也在狂追,第五栏时,他和刘翔仅差半米。

但是,刘翔不给他们任何机会。

慢镜头中,刘翔表情凶狠得令人恐怖。

他一栏一吼,像是要把栏架踏个粉碎。

红色的刘翔,在红色的跑道上,再现着《火的战车》的激情,80米之后,优势惊人。

⑪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领先。

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⑫12秒91!

全场人惊呆了。

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⑬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

“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

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15.这篇新闻特写的标题有什么特色?

(2分)

“红色”一方面是指刘翔身穿红色的运动服装,另一方面代指中国,因为红色是中国特有的颜色;“闪电”形容刘翔跨110米栏的速度快如闪电;“横空出世”是说刘翔夺得奥运110米栏冠军有强大的影响力,令全世界震惊。

16.第③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17.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分)

(1)一路怒吼,一路狂飙,如同挟裹着上万吨黄色炸药,将欧美人百年来坚不可摧的“黑色碉堡”炸得土崩瓦解!

(2)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

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18.展现生动的画面,是新闻特写常用的写法。

读罢这则新闻特写后,你的脑海里闪现了哪些画面,请简要叙述一下。

(2分)

(二)(13分)

少年的月夜

张叶

①对六岁的乐乐来说,九岁的阿保就像他的闰土哥。

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来的,乐乐每天都会觍着脸哼唧:

“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②阿保穿着件白背心,趿拉着一双满是黑泥的拖鞋,头发很长很乱,都直立着。

最初,他用审视的、提防的眼神看着乐乐。

这年月,即使农村的孩子,也都在学校学会了普通话,他弄懂了乐乐的语言后,开始跟乐乐一起玩积木。

阿保也有不少玩具,断腿的奥特曼、缺了顶棚的托马斯,还有变了形的小火车轨道。

乐乐瞪着晶亮的小眼睛喊道:

“我以为你是穷孩子呢!

”妈妈赶紧制止他并不安地看着阿保,但阿保没有说话。

对于这个寡言的孩子,妈妈心存戒备,生怕他出其不意地打乐乐,可乐乐不明白妈妈怎么会有这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③乐乐瞅个空子,央求阿保带他去追后院的鸡鸭,阿保灵敏得像个猴子,老母鸡看见他都吓得发着抖蹲下来。

院中的老杨树上,住着一只松鼠,阿保爬到树杈上去抓,乐乐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树下有个猪圈,那头耳朵遮着眼皮的花猪不时瞥他们一眼,墙角一个露天的粪池被雨淋得快满了。

松鼠逃到树梢去了,阿保从树上下来,带乐乐去二楼淘他的玩具箱。

④楼梯是用铁焊的,看上去很陡,但是站到二楼阳台上就能够到树上的橘子。

乐乐的妈妈这时候追过来:

“天哪!

乐乐你爬那么高干吗!

多危险啊!

你看这猪圈,这粪池!

掉下去可就完了!

”阿保的奶奶喊他吃饭,一碗很黑的肉,是昨天没吃完的,奶奶也不舍得吃,一顿赶着一顿给阿保留着,乐乐说:

“我妈妈说吃剩饭对身体不好,容易得癌症。

”妈妈喊乐乐回家吃饭,用湿纸巾给他擦去满手的灰尘,顺便问阿保的成绩好不好。

阿保奶奶抱怨道:

“阿保脑子笨,我和他爷爷又不能辅导,他回回都考不好。

⑤夜晚孩子们消停下来,老年人不允许过早开灯,他们只好坐在门前的水泥台阶上聊有趣的事。

阿保告诉乐乐,上学要步行三里路,路两边都是稻田,一汪一汪的水里面有很多青蛙。

他随身带一个打火机,有时候会偷偷点燃路边的野草,有时还会挖田里的泥巴捏小人,沟里的水不深,但是掉下去可很难上来,沟的尽头是用来浇地的水井。

这些让乐乐听得入了迷,抬头望见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照着小院对面那片亮洼洼的菜畦。

乐乐说:

“农村的月亮可真干净,跟刚洗完的脸一样!

”阿保问:

“城里没有月亮吗?

”乐乐说:

“城里的月亮容易和路灯弄混。

”阿保就想:

那得多大的路灯啊!

要是每一盏路灯都跟月亮一样大,那该多神奇呢!

对了,妈妈爸爸肯定每天都能看到那么大的月亮。

⑥明天小长假就结束了,这是最后的月夜。

乐乐像跟妈妈撒娇一样倚着阿保的肩膀,明天的分别让他有些伤感。

这时奶奶出来吓唬他:

“你爸妈说明天把你放这里,让你每天和阿保哥哥一起上学。

”乐乐一脸恼怒:

“我才不要当留守儿童!

”说完他回头问阿保:

“哥哥你是留守儿童吗?

你妈妈呢?

”阿保又沉默了一会儿,告诉乐乐,妈妈和爸爸都去上海给他挣钱去了,爸妈很爱他,所以要挣很多钱将来好送他出国读书,爸妈还答应他下次回来给他买个平板电脑。

“可是妈妈说,平板电脑对眼睛不好!

”乐乐一本正经地说。

⑦蛐蛐儿的鸣唱越来越响,青蛙跟着伴奏。

台阶上的两个孩子都不肯回屋,他们望着天空,各自想着心里的月亮。

(选自金羊网,有删改)

19.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

20.本文以“少年的月夜”为题,简洁、新颖。

结合全文,说说乐乐、阿保心中的“月亮”到底是什么。

(2分)

21.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来的,乐乐每天都会觍着脸哼唧:

“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2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为什么乐乐觉得农村的月亮“干净”,阿保觉得城市的路灯很“神奇”?

(3分)

23.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3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

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让这些留守孩子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材料二】 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一系列问题。

假如你是文中的阿保,你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给予你怎样的关爱,谈谈你的想法。

五、语言综合运用(10分)

24.名著阅读。

(2分)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是按照“”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这个谜。

25.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做到语意连贯,表达得体。

(2分)

波波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妈妈走过来问:

“明天几点开家长会?

”波波不耐烦地答道:

“我哪知道?

难道你没看到老师发的短信通知吗?

波波意识到自己口气不对,忙改口道:

“”妈妈笑道:

“哦!

老妈这就看。

26.综合性学习。

(6分)

江汉区新添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集中在共享单车使用密集区

本报讯(记者杨升 通讯员王凯 李波) 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

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停放点,采访中市民表示,希望能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

通过前期多次调查、研究,江汉区城管部门拟定在辖区内的京汉大道、解放大道、青年路、香港路等20条主次干道共设置42个单车停放点,主要集中在商场、医院、学校、地铁口、客运站等共享单车“曝光率”高的区域,且多数停车点位为新增。

(1)本则消息的导语是:

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

(2分)

(2)假如你是《长江日报》社的一名记者,想就此事采访江汉区城管部门的张主任,你准备向他提出什么问题呢?

(至少两条)(2分)

示例:

①张主任,你们对新增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有哪些管理措施?

②请问张主任,你们近期有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的计划吗?

(3)江汉区某中学的学生小明,星期五放学后,将共享单车骑回家,停放在自家楼下,准备下星期一再骑车返校。

针对此事,有网友留言:

“共享单车是造福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

”“我希望我们都能换位思考,文明接力。

”对小明的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请也晒一晒你的留言。

(2分)

第Ⅲ卷 (交流·表达共40分)

六、作文(40分)

27.按要求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题一】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

时空广阔,心灵悠远,让我们相约知音,相约自然,相约人生……

请以《我与________相约》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题二】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尽管结果会令我们受伤,但无论如何,生活仍在继续,唯有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才能沐浴风雨后的阳光。

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①如选作文题一,请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然后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写。

 

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船艉(wěi)不逊(xùn)窒息(shì)锐不可当(dāng)

B.颁发(bēn)绰号(chuò)镌刻(juān)杳无消息(yǎo)

C.泄气(xiè)周济(jì)黝黑(yòu)屏息敛声(liǎn)

D.巨额(é)翘首(qiáo)滞留(zhì)藏污纳垢(gòu)

【点拨】A项,“窒”应读zhì;B项,“颁”应读bān;C项,“黝”应读yǒu。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溃退  凌空  惮精竭虑  深恶痛疾

B.匿名  横蛮  正襟危坐  和颜悦色

C.娴熟  酷似  惊心动魄  百手起家

D.愚钝  荧光  摧枯拉朽  眼花瞭乱

【点拨】A项,惮—殚;C项,百—白;D项,瞭—缭。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时代广场笔直的旗杆上,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C.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D.这个科研所没要国家一分钱,是几个科技人员白手起家建起来的。

【点拨】“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不能形容电视剧的情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的37个国家和地区,被应用于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等广泛领域。

B.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C.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同意授予腾冲“中国琥珀之城”。

D.我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完成在楚科奇海的最后一个站位作业后,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白令海,顺利完成首次环北冰洋考察。

【点拨】A.语序不当,“广泛”应调到“应用”前面;B.搭配不当,应将“加强”改为“提高”;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称号”。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B.杨绛先生走了,但是她的睿智、坚忍、倔强……还有她的温度,永远萦绕在我们心中。

C.老师声音发颤地说:

“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D.什么是故乡?

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点拨】破折号改为问号,分号改为逗号。

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

①清风徐徐,树枝遥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②绿荫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荫

A.③⑤④②①B.⑤④②①③C.③⑤②④①D.⑤②④①③

7.下面文学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B)

A.新闻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B.《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野草》。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D.白居易是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钱塘湖春行》是写早春的作品。

【点拨】《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释】①木末:

树梢。

②死敌:

死于敌手。

③死法:

死于军法。

④恁(nèn)么:

如此,这样。

8.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月色入户(窗户)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C.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曾经)D.思欲就亭止息(到,靠近)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由是如挂钩之鱼  水陆草木之花

B.相与步于中庭  果得于数里外

C.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若人悟此  猛浪若奔

【点拨】A项,都是助词,相当于“的”;B项,都是“在”的意思;C项,都是“即使”的意思;D项,如果/好像。

10.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甲】文短短的八十余字,分三层,第一层叙事,第二层写景,第三层议论。

B.【甲】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慨叹,诚然有自豪和自慰的意味,但较多的还是惆怅和悲凉。

C.【乙】文文章题目标明“记游”,因此作者主要记述了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

D.【乙】文中“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表现了作者此时自得的心情。

【点拨】苏轼在文中非为叙事(记叙),而主要是明理。

第Ⅱ卷 (阅读·感悟共50分)

三、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小题2分,共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于是(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

12.【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两文所展露的胸怀有什么共同之处?

(3分)

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

13.诗歌鉴赏。

(4分)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甲】诗写的是早春(或“初春”)时的景物,【乙】诗写的是暮春(或“晚春”)时的景物。

(1分)

(2)【乙】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修辞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分)

修辞手法:

拟人、夸张

表达效果:

诗人用拟人修辞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修辞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每小题1分,共6分)

(1)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2)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