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560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docx

《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docx

体育社会学第05章人口与体育人口

第五章人口与体育人口

本章要点人口与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口的急剧增长给社会造成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人口的发展必须控制。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分布与结构都从不同角度对体育的发展产生影响。

体育人口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参数。

50年来我国的体育人口数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高于经济水平相当的其他国家。

我国的非体育人口的转化工作还十分艰巨。

第一节人口问题概述

人口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口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

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数,人口数量的增减和质量的优劣本身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也与一个社会体育运动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一、人口的数量

(-)近代人口的骤增(参考人口资料)

据统计,1930年世界人口达到20.28亿人,1960年全球人口超过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超过50亿,目前已超过60亿就是说,世界人口从10亿人增加到20亿人经过了100年的时间,而以后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从20世纪初的35年缩短到目前的13年。

中国长期以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人口的增长大体上与世界人口的增长相平行,增长速率基本相当。

居住在一定区域内或一个单位内的人的总称

(二)人口数量的控制

2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发展?

人口数量对体育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如下问题:

—资源过度消耗,引起资源争夺,甚至爆发战乱;

—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过分拥挤;人们生存环境恶化;

—社会机会减少,各种社会问题丛生;

—人们的劳动报酬递减,造成社会贫困化,犯罪率不断上升。

—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最终造成人口质量的严重下降。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2亿,2050年将达94亿,2100年将增加到104亿。

西方新马尔萨斯主义(亦称罗马俱乐部)认为,到2100年地球将无法承受人口压力,人类社会终将崩溃。

因此,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首要问题。

有的学者还提出了适度人口理论。

中国政府将“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

在20余年的时间里,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从建国到1964年,每增加1亿人口平均用75年,1964年到1974年我国增加1亿人口是5年,80年代以后,虽然几次进入生育高峰期,出生率都没有明显增长。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行,使世界达到60亿人口数的时间推迟了3年,使中国人口总数减少了3亿。

进入90年代,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向着促进和改善生殖健康,增加妇女权益的方向发展,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

(三)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

因此人口的数量对体育的发展,以及人的体育需求的满足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适度的人口数量是体育得以发展的良好前提。

社会总人口数量过多,会造成体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足。

大量的体育场馆设施被挤占、挪做它用,被改造成,居民住房或商业用房。

而新修的居民区缺少空地、绿地和体育设施用地,这些都将影响体育的正常发展。

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

许多中小学场地设施不足,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全校的课间操要分几批完成,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场地设施,要在马路上上体育课,既不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也达不到体育环境的健康标准。

由于学校自身体育资源的匾乏,更不可能向社会开放。

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卫生学的调查证明,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的发育水平、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少子女的家庭。

事实上,多子女家庭在子女的营养、教育、运动、娱乐等许多方面缺少条件和机会。

当然,一些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使得一些孩子娇生惯养,也不利他们的体育参与,是造成“肥胖儿”和“豆芽菜”体型高发重要原因。

二、人口的质量

(一)人口质量的评价

3、决定人口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人口质量与体育的关系如何?

人口的质量,就是人口的规定性。

人口的质量是人类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从微观讲,人口的质量指的是人口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从宏观讲,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可用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文盲率、入学了率以及各种身体素质的指标来测量。

在世界上,通常使用生命质量指数从文化、健康角度反映人口质量。

1.人口质量的直接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一项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人的健康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利用生命表技术,推算出来的当年出生的婴儿可能存活的平均年限。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明等同于平均死亡年龄,后者仅是至当年死亡人口的平均年龄,它与人口构成的年龄构成有关,不能完全反映人口的身体健康水平。

比如在职人员的平均死亡年龄一定小于60岁,而离退休人员的平均死亡年龄一定大于60岁,这不能说明在职人员的健康水平一定低于离退休人员。

1957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57岁,1973年至1975年,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是63、67岁,女性是63.31,1978年男性达到67、0岁,女性达到70、0岁,90年代后期.我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2岁,进入世界长寿国家行列。

我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其他人均国民收入相近的国家要高得多加阿富汗仅42岁。

印度、巴基斯坦仅52岁,越南仅62岁,斯里兰卡64岁。

(2)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密切有关的指标就是人口的疾病死亡谱。

在经济不发达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的疾病和死亡原因排在前三位的主要是新生儿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传染病,多发生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即俗称的非文明病。

而在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主要的病因和死因是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事故等,俗称“文明病”。

我国大中城市的疾病死亡谱已经向后者,转化,在农村呼吸系统疾病仍占首位,而各种传染病的排位已经大大后退。

(3)残疾人所占的比重。

(4)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

(5)教育水平指标,包括教育流动量的指标和教育存量的指标两类。

(6)体育水平指标,常常用体育人口的数量和通过各种体育合格标准者的数量两项指标来衡量人们的体质、健康水平。

2人口质量的间接指标

(1)医疗卫生和保健的普及程度。

(2)人口食物构成和营养状况指标。

(3)人均住房面积。

(4)体育运动事业的普及程度。

(5)环境监测状况及污染指数等。

(6)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以及教师学生数量比、科研机构的门类、数量和水平等。

(7)图书、报刊出版发行量,广播、电视的覆盖率等。

(二)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国民总产值、国民总收入,特别是国民人均收入。

(2)国家的稳定状态,战争动乱致使国民素质严重下降;

(3)自然灾害、疾病瘟疫都可能造成国力虚弱

(4)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防疫、环境保护、体育事业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各种素质。

其中教育对青少年素质的关系最为密切,教育思想、教育体制、以及对教育的投入都是从根本上③影响人的素质的因素。

(5)社会的价值观念、伦理在铁水准都会影响人口的基本素质。

艾滋病和毒品的蔓延就从这方面给我们敲响警钟。

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是着眼于人的素质,试图从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利用体育健身的手段,提高全体人口的素质。

(三)人口的健康水平对体育的影响

健康和体育的关系是互动的。

健康既是体育活动的结果,也是人们参与体在活动的动机。

随着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l)随着总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依赖程度逐步增长。

由于疾病谱的变化,大量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人数骤然增加,全社会的“灰色健康”人口的数量陡增,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变得越来越强。

(2)人们的体育活动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起源于低能量摄入,高席强度劳动消耗时代的传统健身养生方法,已经逐渐不适应各种“文明病”的发生和蔓延,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各种有氧锻炼活动,如长走、慢跑、健美操、有氧舞蹈等,以求更多的能量物质的消耗。

三、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的一般概述

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是决定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人们的劳动能力、生产力水平、科技进步程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

某些政治因素也可以改变人口的分布状况,如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将会大大调整人口的分布。

人类最适于居住的地区大多在离海岸线500千米以内.海拔在500米以下,具有良好灌溉条件,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河流两岸是比较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许多古代文明就产生在大河流域,一些文明的衰亡也往往因河流的干涸枯竭。

过分干燥、湿热和寒冷的地方都不适合人们生存,或缺乏自然资源,如沙漠,或蚊蝇拿生,疾病瘟疫蔓延,如热带丛林,或冰雪常年覆盖,寸草不生,如南极北极。

4、试述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对体育的影响。

我国的人口分布是长期历史造成的,人口的密集地区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一从黑龙江的瑗辉到云南的腾冲划一条外线,在该直线的东南部国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6%,人口占全国的96%,而其余部分侧仅占总人口的4%。

根据人口的实际分布状况,大约可以将中国的人口分布分成本、中、西三个梯级,西部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平均不到10人,最少的地方仅18人;中部地区平均人口密度增加到每平方公里100人以上。

较高的地区可以达到170人以上;东部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高达500人以上,最密集的地区可以达到800人。

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也因人口的分布形成三个梯级。

(二)人口分布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大多发生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

大规模的体育设施一般都建筑在人口集中的大中型城市。

大型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都在交通方便、商业繁荣、观众云集的地方举行。

体育人才大多出现在教育高度发展,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

体育产业也都是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城镇首先繁荣起来。

可以说,合理而适当的人口分布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基础条件、然而.人口的高度集中又往往给体育的发展造成一定的物质条件方面的困难。

我国人口的梯级分布造成了我国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我国竞技体育形成的以辽宁、广东、上海、北京。

江苏、山东等省区为第一梯队的态势就基本反映了这一人口分布的现状。

我国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长期的不平衡发展也与人口的不平衡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正在通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开发西部等措施调整人口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的状态。

在新的世纪,体育运动也将会因人口分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发展格局。

四、人口的结构

(-)人口的性别结构

5、论述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年龄结构。

人口的性别比例,一般是趋于自然平衡的,但由于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人们的性别偏见,可能造成人口比例的失衡。

比如人们可以通过弱婴,堕胎等方法减少女性的数量。

由于战争中男性的病死亡率和男性寿命低于女性等原因,也可以造成某一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

中国64岁以下各年龄段的人口中,男性的人数都多于女性,1岁到14岁的男孩明显多于女性,65岁以后女性逐渐高于男性,到高龄阶段,大约每100个女性只有相对24至40但男性。

(二)人口的年龄结构

人口的年龄结构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

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劳动人口与被抚养,赡养人口的比例。

当前者过少,而后者过多时,社会的负担就会十分沉重,而当前者过大时,可以提供较为廉价的劳动力,但社会的就业负担加重。

判断社会的年龄结构由如下4项指标:

(1)老年系数:

65岁和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2)少年儿童系数:

14周岁和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老少比:

老年人口与少年人口数之比;(藏留宏查老年人的资料)

(4)中位数:

人口按年龄累加达到半数时的年龄数。

根据以上指标,可以将社会按年龄分成三种类型,见表5-1:

6、如何根据年龄结构区分社会的性质?

表5一1联合国关于社会的年龄构成指标

社会类型

老年型系数

少年系数

老少比

中位数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4%以下

4%-7%

7%

40%

30%-40%

30%以下

15%以上

15%-30%

30%以上

20岁以下

20-30岁之间

30岁以上

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年龄结构对体育发展产生着潜在的影响。

在制定体育发展战略时,就必须考虑到人口的性别、年龄的结构关系,比如,根据以上的判别,我国2000年已经从年轻型社会迅速进入老年型社会。

老年人体育,特别是老年妇女体育应该受到社会的格外重视。

第二节体育人口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

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

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

它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

它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体育人口是随着大众体育热潮兴起,而被采用的

一个新概念,也可以用来研究人口质量和社会生活质量。

因此,这个概念受到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广泛重视。

7、体育人口的概念是什么?

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

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直接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即具有亲身体育实践,是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

他们通过采取某种特定的身体练习方法,达到体育的目的,即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改善提高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完善发展。

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

因为各测算单位的总人口数量不同,经常用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车来表达。

统计体育人口的总数固然重要,而对体育人口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地域分布和职业分布做深入的探讨,更为有价值,它可以为进一步发展体育人口提出具体方案。

体育人口的年龄分布与总人口的年龄构成关系很大,有的国家属于老年人口型(即15岁以下人口在30%以下,而60岁以上人口在1%以上),有的国家属于青年人口型(即15岁以下人口在40%以上,65岁人口在5%以下),也有的国家属于中间型。

不同人口类型的国家,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体育人口分布。

中国青少年儿童数量很大,因此发展体育人口的重点应是青少年。

近年来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老年体育人口增加很快,老年体育勃然兴起,许多经验也是值得我们这个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口年龄构成迅速转型的国家的重视。

比如,对我国部分职工体育人口的调查表明,处在发育阶段的青壮年数量较少,这就提醒人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因为他们的健康关系着民族的遗传素质。

总的来说,对年龄分布的研究,能使我们把握社会各年龄组的人口受体育教育的状况,他们对体育的态度,所爱好的体育项目;以及为满足他们的需要,社会应提供的场地、器材的数量和品种。

对体育人口性别分布的调查,主要着眼于妇女体育的开展。

我国女职工体育人口较男职工为少,约为男职工的三分之一。

就社会总人口而言,妇女体育特别是农村妇女体育更为薄弱,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对体育人口地域分布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城乡体育人口、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体育人口的比较。

根据我国人口分布的实际情况,农村、内地体育相对落后,体育人口形成以大中城市和沿海为中心的农村、内地梯度减少的趋势。

这是提高我国体育人口数量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此外,不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体育人口的增长和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作为一个操作性的概念,体育人口必须制定出量化的、可操作的判定标准,以便体育人口的测度、研究、统计与国际比较。

由于决定体育人口的参数比较多,如参与者自身的初始健康状况、年龄性别、选择活动的方式、活动频度(即每周锻炼的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时的负荷强度、活动后的实际健身效果等等,因此制定一个客观、科学又便于操作。

统计的统一判定标准非常困难。

在制定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国际上多数国家通行的标准;

(2)我国制定体育人口的目的;

(3)我国群众体育的实际状况,这里包括我国人口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参加体育活动的条件,以及体育活动所采取的方法手段等;

(一)体育人口判定的国际经验

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差异较大,分别采取了以下方法:

8、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有哪几种?

1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

将每周参与一次身体活动的人群都划归为体育人口,在判定上仅有很宽松的身体活动频度要求,没有时间和强度的标准、如瑞典中央统计局1994年统计欧洲国家成年体育人口来用的就是这一标准。

也有的国家将参加各种体育协会或俱乐部活动的固定成员计为体育人口数量的。

2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制定每周进行身体活动的具体量化标准,将达到判定标准者划归为体育人口。

具体量化标准有:

频度、时间。

强度。

使用这一判定标准的国家有加拿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其中加拿大。

美国等国家判定标准是每周参与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活动主观运动强度中等以上。

美国、澳大利亚判定标准是每周参与身体活动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20分钟以上,每次活动主观运动强度中等以上。

可以看出,这种判定标准是一种具有频度、时间、强度等量化指标的判定标准。

3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从身体活动的频度、时间、强度三方面将体育人口分为四个等级,达到相应的等级判定为相应的体育人口,使用这一判定标准的国家是日本。

日本将年参与身体活动1次以上,周参与身体活动不满2次的人群划为一级体育人口,将周参与身体活动2次以上的人群划为二级体育人口,把周参与身体活动2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的人群划为三级体育人口,将周参与身体活动2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活动的主观运动强度中等偏上的人群划为四级体育人口。

其中又将二级以上的体育人口称之为积极型体育人口。

它的一级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大体相当于瑞典体育人口判定标准,二至四级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相当于英、美等国家体育人口判定标准。

这三种判定方法其效度和区分度逐次加强,但操作的困难程度逐渐增加,对体育人口的要求逐次提高,要求锻炼达到的实际效果逐次增强。

体育人口的三元等级判定标准,避免了给体育人口做一个是与非的定性划分,提出了一个多重标准,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但在测度和统计上,多重标准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混乱,尤其在我国整体人口数量很大,体育教育水平和社会统计水平很低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方法不很实际。

所以,我国应采取三元定性的判定方法是适宜的,而关键在于锻炼时间、频度和强度这三个指标如何确定。

(二)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在确定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时,我国可以考虑一个略低于体育发达国家的标准。

仇军先生在完成《对中国体育人口概念、分类及其结构的研究》时,曾采用了多种方法对这一问题提出判断。

现根据“1997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的实际调查加以修正,提出了以下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算得一个体育人口:

9、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气候差异较大,民族的风俗习惯迥异,经济和体育发展程度也不同,因此以上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只是一个基础的数据,这个数据不适合于就学阶段的青少年儿童,他们应继续执行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

在执行双休日劳动制度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余暇时间趋于集中,一部分城市职工开始采取周末集中时间锻炼、娱乐、野营、旅游、比赛、表演等方

法,他们之中的体育人口如何统计,还要深入研究。

此外农村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受季节和农村习俗影响较大,他们的体育人口计量方法,也要进一步研究。

在这一基本判定标准之外,再设立一些符合多种人群实际体育参与状况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10、试述中国体育人口和非体育人口的现状

(-)体育人口总量

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提供的数据,1996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5、46%。

若将7~15岁的在校学生,以及武装力量等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体育人口总数约为31、20%左右。

这一数量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1996年我国有35、48%的16岁以上成年人参加了至少一次体育活动,64.52%的成年人一次体育活动都没有参加。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以下数据不断变化)

1性别结构

体育人口中男性占62.13%,共0.86亿,女性占37.87%,共0.54亿。

女性体育人口的比例大于体育参与者的比例(35.67%)。

2年龄结构

我国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呈年轻型的基本特征。

25岁以下体育人口占体育人口总数的30、47%,共0.43亿。

以16岁至25岁最高,61岁至65岁次高,但到26岁后骤然下降,下降幅度近10个百分点,41岁至45岁降至最低(4、82%),51岁后开始反弹。

3城乡、职业结构

在全部1、40亿体育人口中城市占55、11%.约为0、77亿,农村占44、89%,约为0、63亿。

体育人口中有职业的占55、66%,约为0、78亿,无职业者占44、34%,约为0、62亿。

无职业者中离退休人员占45、16%,约为0、28亿。

在各种职业中,工人在本职业人口中体育人口比例最高,达到254%,其次是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再次是科教人员,最少的是农民,仅占农民总数的7、13%。

科教人员体育人口较少,是极不合理的现象。

4家庭经济收入结构

城乡居民中不参加体育活动者的个人月收入主要分布在100元以下至300元之间各组,偶尔参加体育活动者分布在100元以上至400元之间各组,而体育人口则主要分布在200元至500元之间各组,吴台阶状上升趋势。

我国体育人口与体育参与者群体和偶尔参与者群体相比,有向城镇、老年人、妇女、离退休人员、高文化学历和中高经济收入群体偏移的倾向。

体育人口作为人口中的文明程度较高的群体,这一偏移是符合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体育人口表现出强烈的健身动机、是体育人口在学生时代就喜欢体育活动,并养成习惯,这是形成体育人口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很多人因为体弱多病导致进入体育人口,这虽然是一个被动的原因,但这部分人一旦进人体育人口后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居民患有慢性疾病和肥胖症的人群中体育人口的比例最高,这与我国体育人口的高龄化趋势有关,同时这也正是这部分人迫切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

体育的参与对体育人口的身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他们对自己身体、精神的疲劳程度的评价,以及对体力衰退情况的评价等都优于偶尔参加者和不参加者。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历史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群众体育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

目前我国成人体育人口的发展规模,是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群众体育方针政策的必然结果。

中国曾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相当多的居民群众还没有摆脱贫困和愚昧的束缚,开展群众体育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在短短的50年内使体育人口达到这样的规模是很不容易的。

在50年中中国群众体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体系,形成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国家和社会各方面都对群众体育有了较多的投入,正如住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的,“群众性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