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546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设计理念

寓言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里形象的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

按以下两个步骤教学:

(1)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教学时要注重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不同意思读出来。

(2)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

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亡羊补牢》。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理解题意;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精读课文,体会寓意)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

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

讲道

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

认真看老师写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亡:

丢失。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2、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丢羊?

为什么补羊圈?

3、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设计意图:

教材在“亡羊补牢”课题的旁边,编排了学习伙伴的一句话:

“通过查字典和

联系课文,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

”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也是落实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

要引导学生平时读书能运用这样的方法,弄懂课文中其他这样的词

语。

]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圈出生字。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学生一起讨论。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

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记忆生字字型,并说说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

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

铺的

窟窿:

“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

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设计意图:

本课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也同时要求会写。

因此,在让学生记住这些字音

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识记字形,要根据认写中的难点给予重点指导。

]

五、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1~4自然段

2、自由读1—4节,思考:

画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养的事,看ppt齐读。

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3)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

引读前两句。

(课文开篇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事件)

(二)街坊劝他把窟窿赌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街坊为什么说要赶快?

因为事情紧急,所以要抓紧时间赌窟窿。

(三):

可养羊人呢?

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

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他只想到丢的羊已经回不来了,却没想到羊还会丢同学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答案。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四)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

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这次丢羊的过程和第一次一模一样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指名表演这个片段

[设计意图:

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即兴表演,,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

(五)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1)养羊人很很后悔,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醒悟了,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

能否去掉?

(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从课文哪句话可以说明不晚?

现在修羊圈不晚,课文中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再也一次说明什么?

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

现问题,互相讨论、解答。

]

六、体会寓意总结全文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的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

又做对了什么?

错:

不听别人劝告,考虑问题不全面。

对:

吸取自己不停劝告的教训,既是改正错误,修补羊圈。

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

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3、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6、总结学习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设计意图:

学生读文悟出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大胆表达,说说生活中与

这个寓言故事相类似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

这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时,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

七、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八、课堂检测:

附答案:

1、叼走后悔寓言两则街坊窟窿羊圈劝告

2、zédiāojiēchányìngláng

附答案:

一、juànzhīquānzhĭzuànhàozuānhăo

二、1、养牲畜的圈2、坚固、牢固3、监狱

9寓言二则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课时《南辕北辙》

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编写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是一篇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这样的故事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但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这这样的蠢事啊!

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的。

是学生懂得“做了错事不要坚持要及时改正

【设计理念】:

1、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朗读和理解上:

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注重朗读,朗读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和体验,在阅读实践中学生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语感,丰富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3、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环节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读书实践时引导学生组内分角色朗读等等,都有意识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体验学习的乐趣,并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是良好的习惯,要在教学过程逐渐培养。

教学目标

1能力训练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有感情这则寓言。

2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

3情感目标:

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了错事不要坚持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齐读《亡羊补牢》。

[设计意图:

回顾内容掌握寓意。

]。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读自悟,掌握课文内容。

]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

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

注意把人物语言讲明白。

[设计意图:

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

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开始的故事:

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

为什么?

总结:

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

[设计意图:

以“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为题练习口语交际,从而达到“懂得做了错事不要坚持要及时纠正。

”的目的

六、课堂检测

1、听本课写生字

2、听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3用“劝告”“后悔”各说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