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423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docx

《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教育.docx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谭清流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论

1.健康的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2.影响健康的因素: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卫生服务因素。

3.健康教育:

含义:

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其目的是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领域:

按目标人群和场所划分: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场所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消费者健康教育、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行业人员的健康教育。

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

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人生三阶段的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控制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吸毒)的教育、死亡教育。

按业务技术和责任分:

健康教育的行政管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健康教育的人才培训、健康教育的评价、健康教育材料的制作与媒体开发、社区开发的组织。

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

4.健康教育的发展

中国健康教育的发展概况:

90年代以来,中国健康教育模式已由过去单一的大众卫生宣传向传播与教育并重,并逐步向教育与促进并重化。

其工作目标正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卫生知识传播转变为对行为因素的干预,以及政策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正从疾病易感人群向社区人群、社会全人群转变。

国外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70年代前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社会公平与平等;70年代早期提出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是致病因素的主要方面;80年代后期认识到行为并非孤立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5.健康促进:

含义:

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教育,是调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它不仅包括一些旨在直接增强个体和群体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活动,更包括那些直接改变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的活动,以减少它们对个体和大众健康的不利影响。

健康促进的领域:

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增强社区的能力、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

(1)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某一部分人群和针对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

(2)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即避免暴露于各种行为、心理、社会环境的危险因素、全面增进健康素质,促进健康。

(3)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它需要社会人群自觉参与,通过自身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改变而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因此,从原则上讲,健康教育最适用于那些有改变自身行为愿望的、有自觉性的人群。

健康促进是在组织、政治、经济、法律上提供支持环境,它对行为改变的作用比较持久并且带有约束性。

(4)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先导,健康教育向健康促进发展。

(5)健康促进不仅涵盖了健康教育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内容,同时,还强调行为改变所需的组织支持、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等环境改变的各项策略。

它比健康教育领域更为宽广,是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充分表明健康促进不仅是卫生部门的事业,更是要求全社会参与和多部门合作的系统的社会工程。

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

《渥太华宣言》中确定了健康促进的三大策略:

(1)倡导(advocacy):

是一种有组织的个体及社会联合行动。

倡导政策支持,开发领导,争取获得政治承诺;倡导社会对各项健康举措的认同,激发社会对健康的关注以及群众的参与意识;倡导卫生及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健康的愿望和需求。

(2)赋权(empowerment):

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促进的重点在于实施健康方面的平等,为使人们最充分地发挥各自健康的潜能,应对个人赋权,授予群众正确的观念,控制影响健康的行为,同时,应对社区赋权,使社区的集团行动更大的影响和控制决定社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因素。

(3)协调(mediation):

在改善和保护健康的健康促进过程中,必须使个体、社区及相关部门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一致,组成强大的联盟和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协作实现健康目标。

健康促进的发展:

重视对行为的干预,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和任务:

社会作用:

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渠道。

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

(4)积极配合医疗卫生改革,推动医疗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使基层医疗部门的作用向着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发展。

(5)教育和鼓励每一个公民进行明智的健康实践。

7.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相关学科:

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健康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

二、健康传播

1.传播的概念:

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交流与分享,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

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和部分,它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获取、制作、传递、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2.人际传播:

概念:

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特点:

(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因此,人际传播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

(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

(4)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这是因为接受者的理解能力、知识背景、接受习惯,以及记忆力等原因造成的。

人际传播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个别劝导:

对某一个干预对象的特殊不健康行为和具体情况向其传播健康知识、教授保健技能,启迪其健康信念,说服其改变态度和行为。

小组讨论:

属于团体传播形式,组织者为了某一目的将一定数量(8人左右)具有相似背景的人召集在一起,在主持人主持下对某一共同关心的主题进行开放式讨论。

讲座:

属于公共传播,传播者根据需要针对某一专题有组织、有准备的对目标人群进行的健康教育活动。

培训:

运用教育的手段对干预对象的需求进行培训。

咨询:

提供有关疾病、健康、保健、医药、康复等有关信息和专业知识的服务项目。

人际传播的技巧:

说话的技巧、非语言传播的技巧、观察技巧、倾听技巧、提问技巧、举例引证技巧、示范与演示技巧、反馈技巧。

3.大众传播

概念:

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台、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网络平台等大众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一般特点:

(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2)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3)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

(4)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讲大体是确定的。

(5)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授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但随着大众传播中“热线”形式的开通,部分弥补了传授双方信息反馈的不足。

共同特点:

(1)间接性传播。

(2)覆盖面广,资源利用率与传播效率高。

(3)大众媒介面向全社会,具有公开性,负有重大的舆论导向和社会责任。

(4)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时效性。

(5)传播教材的统一成批生产与重复利用,可确保信息的标准化合规范化。

4.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健康传播效果:

按可达到的难度层次由低向高一次可分为4各层次

(1)知晓健康信息

(2)健康信念认同

(3)态度向有利于健康转变

(4)采纳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健康传播者方面

(1)作好健康信息的把关人作用

(2)选择合适的传播者,注重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威信与吸引力

(3)提高业务素质,增加与受众及媒体的共同经验范围。

健康信息方面

(1)信息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2)使用符号要准确、通用、适合受传者理解与媒介采用

(3)讯息表达形式应根据传播目的和受传者需求而设计。

(4)符号和讯息的抽象层次要适合目标人群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

媒介渠道方面

(1)媒介渠道的选择应注意传播信息的媒介对目标人群的适应性。

(2)注意多媒介渠道的组合策略。

受传者方面

(1)受传者的心理因素。

(2)受传者在接受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共同心理特征。

(3)受传者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

(4)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对信息的需求和敏感。

环境方面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健康心理

1.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一个基础学科,也可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健康心理主张运用心理学与健康促进的手段,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改造能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十项标准

(1)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心理健康的现状:

根据美国医学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有1/10的人口在一生中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根据WHO估计,全球有大约4亿人患有精神疾病,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5位属于精神病障碍,其中抑郁居致残首位,精神疾病占全球总负担的11%。

2.常见的心理卫生为题

情绪与健康、人格与健康、人际关系与健康

人际关系与健康:

良好人际关系的目标达到人际吸引,制约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

仪表、相似性、互补性、能力、接近性。

3.健康心理的咨询:

意义:

(1)接触应激压力的手段。

(2)防治心身疾病,促进健康长寿。

(3)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的途径。

心理咨询的方式:

(1)直接咨询

(2)间接咨询(3)个别咨询(4)团体咨询(5)门诊咨询(6)信函咨询(7)电话咨询(8)专题咨询

心理咨询的原则:

自主性、学习型、信赖性、整体性、保密性。

心理咨询的手段:

宣泄、领悟、强化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

4.心理健康的促进

(1)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做到自知是很不容易的。

需要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

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有有以下几种类型:

自卑自怜、自暴自弃、自傲自负、自信自强。

(2)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者总是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

(3)结交知己,与人为善。

乐于交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

(4)挫折磨砺,积极进取。

把挫折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在人生道路上,挫折时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一个事业心强,并具有坚强毅力的人来说,它不仅仅是磨难,同时也是促使人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要以高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进取心心理品质,具备冷静的分析判断。

四、健康行为

1.行为概述:

行为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渥斯以著名的S模式来体现行为的基本含义:

S————O————R

刺激(stimulus)有机体(organization)行为反应(reaction)

其中S代表内外环境中的刺激源,O代表有机体,即行为主体——人,R代表人的行为反应。

行为的分类:

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的同时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据此可将人类行为划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

本能行为时建立在人体的生理活动基础上,社会行为涵盖面很广,如职业、社会角色行为、娱乐行为等。

行为的发展:

在人的生命周期中,其行为发展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被动发展阶段(0-3岁)、主动发展阶段(3-12岁)、自主发展阶段(12岁-成年)、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

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习因素。

2.健康相关行为:

指的是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按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

促进健康行为:

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这些行为是朝向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了的。

促进健康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适宜性。

促进健康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基本健康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避开环境危害、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危害健康行为:

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其主要特点为:

危害性、稳定性、习得性。

危害健康行为可分为以下四类: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致病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反社会规律。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变易性大广泛存在。

3.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健康的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andpractice,KABP或KAP)模式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知信行理论认为:

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知识转化为行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很多因素可能影响知识到行为的顺利转化,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行为形成/改变的失败。

健康信念模式:

在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用于解释人们的预防保健行为,特别是分析哪些因素影像人们遵从医学建议的行为。

该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在健康信念模式中,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感知疾病的威胁、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自我效能、社会人口学因素、提示因素。

4.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行为矫正:

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特定的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的特定行为的行为改变过程。

行为矫正的重点不是通过劝服帮助人们认识到自身的行为需要改变,很多情况下,是人们已经意识到有行为改变的需要后,帮助人们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行为。

行为矫正技术与方法:

脱敏疗法:

主要是用于消除个体对某种因素过于敏感而产生的不良行为表现。

厌恶疗法:

每当矫正对象出现目标行为或出现该行为的欲望冲动时,就给予矫正对象一个能引起负性心理效应的恶性刺激。

示范疗法:

将所要形成的健康行为或所要改变的危险行为分解成不同阶段或不同表现,设计相关的模拟场景。

强化疗法:

行为发生后通过正强化或负强化来矫正行为的方法。

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计划设计

1.计划设计概述及原则:

计划设计:

一个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

计划设计的原则:

目标原则、整体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弹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参与性原则。

2.设计计划的基本步骤:

问题与政策分析、形势分析、目标人群分析(计划前研究阶段)、制定目标、确定教育策略(干预策略)、材料制作与预试验、人员培训计划、活动与日程管理、检测与评价。

Precede-proceed模式:

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主创。

该模式有两个特点:

一是从结果入手的程序,用演绎的方法进行推理思考,即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的起因。

二是考虑了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即影响行为与环境的社会因素。

PRECEDE—社会诊断、流行病诊断、行为和环境诊断、教育学与组织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

PROCEED—实施、过程评价、影响评价、结局评价。

3.明确优先项目:

确定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

(1)根据该疾病发病率高,受累人群比例大;该病致残、致死率高;与该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广;该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疾病的结局关系密切。

(2)该危险因素(包括生物性、环境、卫生服务等因素中增加健康风险的因素)的可干预性。

(3)按成本—效益估计,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果和最高的社会效益。

确定优先干预的行为因素:

健康教育着眼于行为改变,当明确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后,应该对该健康问题及危险因素作如下分析:

(1)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以高血压为例,酗酒、高盐饮食是行为因素,而遗传倾向、糖尿病等即非行为因素。

(2)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关注行为与健康问题的相关程度和是否是经常发生的行为。

(3)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底可变性行为,即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某行为发生定向改变的难易程度。

高可变性行为是:

行为正处于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在其他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的饿实证;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底可变性行为是:

形成时间已久;深深地植根于传统文化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既往没有成功改变的实例。

确定优先项目的方法:

(1)把小环境与大环境结合起来分析,小环境指内在因素,如个体的年龄、性别、遗传等生物因素以及其他知识、态度、技术、能力等;大环境因素指法规制度、经济基础、医疗卫生、人文地理、生物环境等。

以下4种情况可供选择优先项目时参考:

第一,小环境与大环境良好。

应鼓励与表扬其工作成就,并继续保持;

第二,小环境不良,大环境良好。

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三,小环境良好,大环境不良。

在此情况下应加强国家政策的制定;

第四,大环境与小环境均不良。

此时应该待时机改变,并加强基础研究。

(2)问题树法:

将问题逐步分解。

4.确定计划目标

(1)计划的总体目标:

指计划理想的最终结果。

它是宏观的,甚至计划者并不能亲自看到这种结果,它只是给计划提供一个总体的努力方向。

(2)计划的具体目标:

为实现总体目标设计的、具体的、量化的指标。

其要求可归纳为SMART5个英文字母。

(S-special具体的、M-measurable可测量的、A-achieveable可完成的、R-reliable可信的,以及T-timebound有时间性的)具体地说,计划目标必须4个“W”和2个“H”。

WHOWhatWhenWhereHowmuchHowtomeasure

(3)具体目标的分类制定:

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一般应该分教育目标(为实现行为改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及个人技巧等)、行为目标和健康目标3个方面。

5.制定干预策略

确定干预人群(干预对象):

目标人群可分为三类,

一级目标人群:

计划希望这些人群将实施所建议的健康行为。

二级目标人群:

对一级目标人群有重要影响的人,或能激发教育和加强一级目标人群行为和信念的人。

三级目标人群:

决策者、经济资助者和其他对计划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某些疾病的防治项目计划,可根据人群的生理指标、遗传倾向及行为的危险因素等分成高危人群、重点人群、一般人群。

确定教育干预策略:

干预策略的制定要紧紧围绕目标人群的特征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理想的教育策略应该包括健康教育策略、社会策略、环境策略、资源策略4个方面。

确定教育场所;

确定教育的框架结构;

确定教育活动和日程;

确定组织网络与执行人员;

确定监测与评价计划。

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

1.实施概述:

计划实施的SCOPE模式

SCOPE模式将复杂的实施工作归纳成5大环节,这5个环节是:

制定实施工作时间表(schedule);控制实施质量(controlofquality);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origanization);组织和培训实施工作人员(personal);配备所需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equipmentandmaterial)。

这5个环节与实施过程紧密相连,同时5个环节之间也互相密切关联。

2.制定实施时间表:

执行时间表的意义:

这个时间表是整个执行计划的核心,也是实现目标管理的依据,时间表也是一个对照表,可以用来对照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速度和完成数量。

在进行项目过程评估时,时间表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时间表的制定与内容:

实施计划时间表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计划,而是一个以时间为引线排列出各项实施工作的内容、具体负责人员、检测指标、经费预算、特殊需求等内容的一个综合执行计划表。

时间表的具体内容有:

工作内容、负责人员、检测指标、经费预算、特殊需求。

3.实施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内容:

对工作进程的监测、对活动内容的监测、对活动开展状况监测、对人群知信行及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对经费开支的监测。

质量控制的方法:

(1)记录与报告方法:

一个项目计划应该从一开始就必须要求切实做好实施记录(实施日记),即时记录下实施工作中的重要信息,如某项活动发生的地点、时间、参加活动的人员、现场情况、经费使用、参与人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及对活动的意见等。

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制度有利于领导小组和实施负责人了解实施情况,监控实施质量。

记录是报告的基础,也是报告的依据。

(2)现场考察和参与方法:

通过考察和参与所掌握的情况是第一手资料,是指导实施工作的可靠依据。

(3)审计方法:

对于一些大型项目的经费开支情况必须作好分项目审计、阶段性审计和总体审计。

(4)调查方法。

4.实施的组织机构:

(1)领导机构;

(2)执行机构;(3)组织间的协调与合作;(4)政策支持。

5.实施人员与培训:

实施人员的选定及相关知识技能:

选定人员应根据计划的具体内容来确定,既要考虑到人员的数量,又要考虑到人员的饿专业能力,实施人员主要从执行机构中选定,必要时应从相应业务部门聘请人员共同工作。

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人员培训:

培训工作的意义:

可以使实施人员熟悉项目管理的程序,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学习新的工作方法。

培训计划、培训班组织、培训方法。

6.实施所需的健康教育材料及设备物件:

制定好的健康教育材料应遵循以下6个程序:

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制定计划、形成初稿、预试验、生产发放与使用、评价。

所需的物件:

交通工具、印刷设备、音像设备、办公设备、医疗器械、教学设备、其他。

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

1.评价概述:

评价的性质:

评价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始终;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比较;确定价值标准是评价的前提;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准确的信息是评价成功的保障。

评价的目的:

确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先进与合理性;确定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干预活动的数量与质量,以确定干预活动是否适合目标人群,各项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以及资源利用情况;确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其可持续性如何;项目的产出是否有混杂因素的影像,影像程度如何;向公众和投资者说明项目结果,扩大项目影像,改善公共关系,以取得目标人群、社区、投资者的更广泛支持与合作;总结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的项目方向。

2.评价的种类和内容: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