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厚仪维护保养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297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厚仪维护保养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测厚仪维护保养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测厚仪维护保养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测厚仪维护保养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测厚仪维护保养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厚仪维护保养汇总.docx

《测厚仪维护保养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厚仪维护保养汇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厚仪维护保养汇总.docx

测厚仪维护保养汇总

测厚仪维护保养手册

第一部分:

铸片测厚仪

1.检查时间间隔

1.1每天:

检查清洁测量头外面。

检查所有的水和空气管道及固定装置,维修潜在的故障。

检查标准化记录里面的偏差动态。

检查测量平台测量头温度,这个在MSS卡上有显示。

请转化为摄氏度,例如2.0V代表20℃,合适的温度一般在37.7°C到41.1°C.

1.2每月:

检查测厚仪电源供应电压,如有必要,更换电源。

检查空气和水过滤器和流量计,如有需要进行更换。

检查清洁测厚仪,用6.2中描述的方法清洁。

检查测量头对中情况,上部和下部测量头在整个轨道上向前或向后运行时必须保持粗略对中.检查对中需使用定位销和间隙测量工具。

1.3每3个月

检查急停开关功能,及能否松开释放

检查驱动电机控制器的连接,详细请查看6.4节

1.4每6个月

润滑所有的驱动轴轴承,使用标准的机械润滑脂,使用时注意不要破坏密封。

2.每月检查清洁方法

2.1对有些工厂来说,横梁里面需要更高频率的清洁。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测厚仪离线,测量头移至停机位置。

2.移出电缆侧(操作侧)的侧板。

3.关闭测厚仪扫描控制开关(拨动开关)。

开关在测厚仪控制终端板上。

4.检查上下U型横梁腔室里面有无异物。

如果腔室很脏或者有产品废片,使用压缩空气吹去废片和异物,直到清洁度达到要求。

5.检查扫描头支撑装配运行的轮子有无磨损现象,向轨道的另一面推动支撑,检查下轮子和另一边的间隙在002”和010”.之间轮子的更换在6.3节中介绍。

6.检查驱动带有无过度磨损,如果有过渡磨损,必须进行更换。

请查看6.3节中更换机械装配。

7.检车测厚仪电缆侧(操作侧)的导轮是否有晃动(是有磨损的标识),当一个新的皮带轮,假如有一点晃动,有意味着磨损,当磨损发生,会更加晃动。

只要空气剖面不改变,就不会引起皮带轮的拖拽,但如果皮带轮晃动超过1/8英尺(或者空气剖面不规律改变)皮带轮就需检查或更换。

8.检查电线槽是否有磨损、松掉、或接头处断开。

如果需要进行维修。

有关线槽的更换请查看6.3节内容。

9.清洁测厚仪外部表面。

2.2电机保养

另外可参看6.4节,扫描仪故障诊断中的电机部分。

注意:

电机不需润滑如果位于电机一侧的红色插头被拔开,油将会漏出来。

2.3更换扫描头支撑轮

检查扫描头支撑轮子是否有磨损,如果有过度磨损,更换支撑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注意:

同时更换所有的轮子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

1.使测厚仪离线,扫描头移至停机位置。

2.除去电缆侧(操作侧)的侧面罩。

3.关闭测厚仪扫描控制开关(拨动开关)。

开关在测厚仪控制终端板上。

4.闭合上急停按钮。

2.3.1上测量头安装

安装上测量头:

5.给上测量头装上外部支撑,测量间隙的工具和垫片也需要用到。

6.松开上测量头支撑上同一侧的两个7/16-inch螺栓,(也就是说两个7/16英尺螺栓是安装在同一个悬架杆上面的,如图6-3所示).现在为止悬架杆已经从上测量头支撑上分离下来。

7.滑动悬架杆,从上测量头上移出悬架杆,并从U型横梁上移出来。

8.移去悬架杆上用来固定每个轮子的1/2英尺的螺栓,更换轮子。

并确保每个轮子和悬架杆之间的垫圈安装好。

9.注意:

如果没有正确更换垫圈,在实际扫描时可能会导致扫描头卡死。

10.更换U型横梁的上测量头的悬架杆,并使用7/16-英尺螺栓保护,.这次暂时不要将螺丝拧紧。

11.重复1-5步骤,更换另一侧的悬架杆。

12.现在上端的测量头仍然由外部支撑保持住,推动悬架杆,直到两个悬架杆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处于合适的位置。

拧紧7/16英尺螺栓,以保持住测量头到悬架杆上,测量头安装后必须能够在轨道上自由滑动,但在产品运行方向上,需有最小限度的偏移。

13.更换完轨道轮子,必须进行测量头对中。

如5.3.1.6中所示步骤。

14.如果没有其他内容要做,打开测厚仪的拨动开关,开启测厚仪。

15.安装好电缆侧(操作侧)的侧板。

16.打开测厚仪至在线位置,开始扫描。

17.脱开急停按钮。

2.3.2下测量头安装

1.移去下测量头周围的电缆套管等,移动各种软管及电缆,使(维修人员)更接近于下测量头的固定螺栓。

2.重复进行6.3.1.1节中的1–12步骤,唯一不同的一点是现在的悬架是骑坐在U型横梁上。

3.给下端测量头安装外部支撑,松开用于固定测量头支撑至悬架杆上的7/16英尺螺栓,

4.更换电缆套管,将软管和电缆恢复原位,确保他们在扫描时不拖在U型横梁上。

2.4更换皮带

皮带必须每月检查是否磨损。

如果有过度磨损必须更换。

更换皮带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使测厚仪离线,扫描头移至停机位置。

2.除去电缆侧(操作侧)侧面罩。

3.关闭测厚仪扫描控制开关(拨动开关)。

开关在测厚仪控制终端板上。

4.闭合急停开关。

.

2.3.3上皮带更换步骤

5.移去张紧螺栓上的防松螺帽皮带将会松弛。

6.带的一端的槽被固定螺栓固定在张紧螺栓上,松开螺栓从张紧螺栓上取下皮带。

7.使用测量头快速分离工具将皮带从测量头上取下来,皮带另一端被固定螺栓固定在皮带扣上,松开螺栓,从皮带扣上取下皮带。

8.完全的从测厚仪上取下皮带,皮带必须完全的从U型横梁、驱动侧的皮带轮以及电机上取下来。

9.用旧的皮带确定下新皮带的长度,切下需要的新皮带长度。

10.滑动上下测量头到电缆侧(操作侧)位置。

11.敷设新的皮带到U型横梁上,从操作侧到电机整个替换上新的皮带,以至于两个皮带的头能够连接到皮带扣上。

12.使用螺栓固定一个皮带头到皮带扣上,并使用紧固螺栓,将另一端的皮带头到皮带张紧螺栓上。

保证至少保持一个螺栓缠绕在紧固螺栓周围。

更换上测量头的紧固螺栓。

13.注意:

皮带固定必须按照6-4中所示,否则测量头将不能正确行走,测量头快速脱开功能将不能正常工作。

14.使用80in-lb的力矩将张紧螺栓拧紧。

15.拧紧上测量头张紧螺栓的防松螺母。

16.调整测量头对中,如有必要。

测量头对中请参见5.3.1.6,节第二部分。

2.3.4下测量头皮带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检查确保测厚仪开关在离线位置,关闭测厚仪扫描控制开关(拨动开关)。

开关在测厚仪控制终端板上。

(参考6.3.2皮带更换)

2.使用7/16-英尺扳手去掉固定非快速分离皮带扣的螺栓

3.重复6.3.2.1节更换皮带的步骤。

4.需要牢记的是,步骤都是相同的,但需要测量头对中。

2.5更换线缆槽

注意:

更换电缆槽主要用于2080-03和2080-13测厚仪的拆装,必须由霍尼韦尔专业人员完成,这一部分只是提供一个更换步骤的轮廓信息。

上下测量头的电缆槽更换都是一样的。

1.将测量头放在停车位置。

2.关掉压缩空气,水、电。

3.扫描仪的危险标记电源开关在关闭位置。

4.从测量头上断掉水和空气。

5.分离上下头,移去隔板。

.

6.拆去隔板上的线缆。

7.从新放回隔板盖和扫描头盖。

8.移去7/16-英尺螺栓以便取到测量头安装板上的线缆槽,上下测量头的安装分别如图6-6和6-7所示.现在电缆槽已经从测量头上分离下来。

9.如果更换的是上面的电缆槽,还需要将线缆槽从电机端的配线箱以及扫描终端板上拆下来。

10.除去用于线缆端固定线缆槽支架的7/16英尺螺栓(参考图片6-8和6-9).

11.整理并用扎带固定水和空气软管到线缆槽及托架上。

如果有24VDC电源线和其他的线被捆绑到线缆槽上,再剪断扎带将这些线分离出来。

12.通过线缆端的孔,小心的从U型横梁上拉出线缆槽,这个过程极易割破水管和压缩空气软管。

要倍加小心不要将水溢流到设备上。

13.从线缆端的孔插入新的线缆槽,要保证插入的头是将要连接到测量头的那一端,而不是连接到终端板的那一端。

14.对于上面的线缆槽,将连接电线至电机端的配电箱。

15.使用扎带连接新的线缆槽软管和电缆到支撑架。

16.将支撑架放置在线缆槽联接的末端。

17.联接支撑架到支撑板,使用7/16英尺的螺栓。

18.连上空气管道、水管道、电气线缆到测量头。

19.联接线缆槽到扫描终端板。

20.检查线缆槽上面的线缆和管道是否足够干净。

3.扫描仪故障诊断

3.1机械故障诊断

3.1.1调整皮带张力

主皮带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调整可用U型横梁里面的皮带张紧装置。

调整皮带张紧螺栓,力矩使用80in-lb.防止当张紧螺栓的防松螺帽松开之后,造成皮带松弛,要保持至少有一圈皮带缠绕在张紧螺栓上。

必须保证两边等量调,否则的话,X轴的对准将会改变(在扫描中将出现一个测量头带动另一个测量头的情况)。

在每次维修之后,都要检查测厚仪两端的对准情况。

根据需要校准测量头,参考第五章中的(安装扫描仪)详细步骤。

3.2测厚仪电气故障诊断

只有对测厚仪扫描工作了解程度超过了本手册的目的和范围的人员,才应尝试系统级故障排除。

4.传感器维护保养

这一部分提供了传感器维护保养的基本信息。

更为专业的信息,请参考随机测厚仪传感器部分的说明,2080-03和2080-13扫描仪支持一下主要的传感器。

●放射源15基本重量放射性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2080-03和2080-13扫描仪支持以下主要的传感器:

●Z轴传感器

4.1移除测量头盖板及分离传感器上下头

如果每一个头都需要移除盖板,或分离上下头,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如果工作人员已经装配有辐射剂量测量徽章,请佩戴徽章。

如果没有徽章,请不要进行这项工作。

●如果测量头只含有X光射源,关闭X光电源,并拔去钥匙。

●确认所有的源快门已经关闭。

警告:

:

不管哪种关闭快门的方式,请拿出时间按照以下两个步骤检查快门确实已经完全关闭,这项工作对高放射性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快门没有关闭,有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特别是对皮肤来说,只是在几秒钟或几分钟之内。

●如果可以,进行本底计数,以核实快门关闭本底辐射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本底测试不正常,停止工作。

●观察安全报警灯,如果系统的电源是打开状态,只有绿灯闪烁,如果绿灯不闪,请不要工作。

●警告:

如果红灯和绿灯同时闪烁,请停止工作。

●除非测量头是有计划操作情况下的送电,否则的话,请关掉电源,并看紧控制台,这样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人能够恢复送电。

●小心的分离上下测量头,保持手及身体其他部位远离放射源窗,从放射源头上移除测量头的盖板

●除非必须要求接近传感器窗口,否则的话请将上下测量头对扣起来,或者将放射源窗口上面盖上一个盖子。

(安全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快门已经关闭,放射剂量率仍然超过自然本底的放射剂量率,尽管只是一个很小的快门打开剂量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快门故障或快门设计失败。

4.2清洁传感器窗口

保持基本重量传感器或X光传感器的窗口清洁。

这项工作应用场合是,当传感器处于常规装配状态时测量传感器间隙,就需要清洁放射源或检测传感器的头。

●如果工作人员已经装配有辐射剂量测量徽章,请佩戴徽章。

如果没有徽章,请不要进行这项工作。

●如果可以,保持传感器在常规装配状态。

●如果测量头必须分开进行有效清洗,请遵循6.5.2.1的步骤。

移去测量头盖板,/或分离传感器,当测量头打开,使用长柄工具清洁测量头,比如一个改造的苍蝇拍,加上一个干净的经甲醇或异丙醇浸泡的抹布。

仔细检查窗口,如果有损坏及时更换。

●如果在他们处于正常操作位置,两个测量头相对放置时,继续有进一步的工作,从控制上关闭快门。

●另一个命令源快门(s)关闭。

●观察警示灯,确认所有的快门打开指示红灯全部灭掉,并且所有的快门关闭指示绿灯全部亮起。

如果绿灯没亮请不要继续工作。

●使用长柄工具,如改造的苍蝇拍,加上一个干净的经甲醇或异丙醇浸泡的抹布,清洁测量间隙中扫描头的表面。

第二部分:

铸片测厚仪

5.预防性维护工作

这个时间表是基于最糟糕的的环境估计设备的平均寿命。

实际预期寿命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扫描站位置和扫描仪环境。

你可以基于4022精密扫描平台制定这些计划项目。

预防性维护任务详细见表中所示。

6.测厚仪维护

这一章包含维护测厚仪的步骤包括:

●基本的维护任务

●空气系统

●供水系统

●电缆槽

●测量头支撑、轨道、静电释放及横梁密封

●驱动带系统

●头分离离合器Headseparationclutch

●电机Motor

●测量头和传感器

●冷却液系统

●放射安全

2.1外表面

●清洁整个设备的表面,使用被批准合适的设备清洁用品,比如潮湿的抹布,温和的清洁剂,可以清洁油漆及电镀设备的表面。

2.2横梁

●扫描仪的横梁通常情况下不用维护,他们已经经过聚氨酯罩面漆处理过,终生保护横梁,每次只需将横梁罩子移去用布清洁即可。

2.3维护机械膨胀节

机械膨胀节轴承位于远端的支撑下面,使用尼龙做成,不需要任何润滑剂。

如果测厚仪比较热,必须确保在安装螺栓下的轴套和横向支撑基础上的凹槽之间有间隙,假如在测厚仪横向安装螺栓上有压力作用,必须重新装配(re-set)基座上的测厚仪。

检查并确保膨胀节的正确装配,以霍尼韦尔装配图纸为参考,同时检查位于端点支撑底部的¾”螺栓(拆开测厚仪装置之后,共同用于支撑膨胀节)之间的两个小的shippingbolts。

2.4开关、按钮、灯、保险

●检查开关、按钮、灯、保险是否有松动和正确连接,清洁并更换已被腐蚀的连接。

●如果腐蚀部分能够被轻易除去,并且不会损坏设备,就清洁这部分,否则的话更换这一部分。

2.5AC主电源

●按照图纸,核查所有的电源电压及交流电,如有错误请改正.

2.6冷却装置

●使用压缩空气吹扫冷却装置的冷凝器。

●保证冷凝器风扇干净无污物,污物可以减少设备散热,并增加冷凝器工作负荷最后减少冷凝器的工作寿命。

●其他冷却装置维护工作,请参考冷凝器维护手册。

冷凝器供货商需提供相关的材料及维护程序。

2.7移除、更换测厚仪盖板

本章的一些维护内容需要移除或打开横梁盖板,这部分将描述怎样操作。

1.如果操作环境很脏,必须准备好原厂密封件,首先松掉固定盖板的大头螺栓,移除上下电缆及横梁末端的密封圈(一共4个盖板,8个密封圈).

2.升起位于线缆端支撑上的keycoverl直到横梁盖板离开横梁。

3.另一半盖板将在横梁上滑动,以松开两个盖板的搭接处,用同样的方法拆下另一半盖板。

4.当重新安装盖板,用与上面相反的过程安装(后拆除的要先装)

5.上下盖板必须做好标识,如U1、U2、U3代表上面盖板,L1、L2、L3代表下面盖板、

2.7.1消除盖板冷凝水

如果测厚仪净化空气(purgeair)供应管道的低于横梁盖板的温度,并且测厚仪周围环境潮湿,就可能在电缆端支撑盖板及横梁盖板上产生冷凝水。

冷凝水在盖板上不会损害测厚仪,但如果冷凝水滴在sheet(产品还是样片?

)上就是问题,所以有必要进行调整。

要消除冷凝水,可将净化空气供应装置放在温暖的位置,如果他们不能移动,调整净化空气管道上的减压阀,减小气量,并做上标记以便经常检查减空气流量。

同时,检查端部支撑内部的温度。

最大内部温度为82°C(180°F)。

通常可以找到折中的情况,即可保持横梁清洁,并满足端部冷却要求,不在横梁上形成冷凝水。

7.空气系统

这一部分即适用于净化空气也适用于压缩空气供应,详细请看2.10节和2.11节内容。

3.1空气压力及流通

●检查空气供应压力,以及管道是否按照图纸要求安装,检查所有的空气管路、接头及过滤器是否有泄露、裂缝、凸起、堵塞现象,是否正常流通。

3.2空气过滤器

●检查空气过滤器有无油迹及水迹

●每天检查过滤器堵塞情况。

3.3(Airwipe)

这一项内容不适用于4022-40测厚仪。

●检查Airwipe动作及温度是否正常。

3.4通风孔

●检查通风孔风量传感器是否正常。

3.5空气吹扫(净化)系统维护

包括以下内容:

●检查空气流通情况

●检查空气入口过滤器

●移去并更换横梁盖板

●更换横梁盖板密封

●清理横梁盖板上的污物

3.5.1检查空气流通情况

每天检查测厚仪吹扫系统(airpurge如果有这个系统)打开电缆侧(操作侧)的门并检查端部支承上面的空气流通情况,如果系统上有流速计,每次更换空气过滤器之后记录下空气的流量,利用这些记录对比,上一次的测量以确定更换过滤器之后流量是否被减少。

如果流量被减小如25%,请检查入口过滤器、风机、空气减压阀。

3.5.2检查空气入口过滤器

每周检查进气过滤器,第9.2.5.1节描述了一种方法,检查空气在过滤器处的流通情况,以确定他们是否需要更换。

同时,视觉检查可以确定他们是否需要更换。

一个覆盖着灰尘的过滤器需要被替换。

更换的频率是由进气口空气质进气量决定。

可以移动进气口到更清洁的位置,减少生产中更换过滤器的次数。

通过使用压缩空气吹过滤器的清洁的一面,可以重复使用空气过滤器,但是如果过滤器上有可视小洞,就必须进行更换。

8.电缆槽

4.1电缆槽维护

●用压缩空气吹去所有的碎片。

●检查管道及电缆是否清洁

●检查管道、电缆的接头是否有破损。

●检查辅助管路

●检查电缆卡子

●检查污垢情况

详细情况请参看第八章,以保证线缆槽在好的环境状态。

4.1.1检查电缆槽

1.按下扫描仪电缆侧(操作侧)的离线按钮,关闭电机电源开关。

警告:

在进行所有的维护、故障检查、更换备件时,必须保证断路器处电源是不可用的。

2.移除所有的横梁盖板,详见9.1.7节.

3.清理线缆槽上的污物,使用空气,如有必要使用抹布。

4.移除线缆槽上可移动部分的弹簧扣环(弹性连接)。

5.检查带状电缆是否有磨损现象。

6.注意:

如果有任何的电线或变形的带状电缆绝缘破损,必须改变线缆槽的安装方式。

●控制测厚仪扫描头在轨道上来回走几趟,检查带状电缆各个磨损点,以确定是哪里的摩擦造成金属线外露或带状电缆绝缘损坏。

●检查变形的带状电缆的绝缘破损情况。

7.更换老化的弹性连接,如果半个滑动面磨损或因为弹性连接弹跳导致扫描头不能平稳行进,则必须进行更换。

8.注意:

管道和电缆在线缆槽中可以独立更换,通常情况下,软管的寿命要短于电缆。

9.检查软管安装,软管被绑扎到弹性连接上面,可能有软管尘埃在弹性连接上摩擦,这是常见的磨损,但是假如管道的第一层橡胶整个磨穿,或者软管芯露出来,则必须更换软管。

4.1.2调整电缆槽

注意:

在线缆槽被安装时必须进行电缆空间设置,安装好后一个月要检查一下,之后每3个月检查一次。

10.检查确保每一层敷设的电缆之间有充足的空间。

参见图片9-1).标准程序要求进行线缆槽首次安装时必须设置好电缆空间,安装好后一个月要检查一下,之后每3个月检查一次。

11.在整个轨道范围内移动扫描头,并移去线缆槽弯曲部位的扫描架横梁盖板,在线缆槽弯曲部位,拆去3个弹性连接以露出电缆。

12.保证橡胶电缆敷设层之间有足够的空隙,在线缆槽弯曲处,拿起除最里一层之外的电缆,将最里一层电缆拉向线缆槽的弹性连接,使其自然舒适放置,然后在最里一层和倒数第二层之间插上衬片,(名片就是最好的衬片)然后拉起第二层整理到自然合适的位置,重复以上步骤,将所有的电缆整理完毕,取走所有衬片。

13.临时使用75mm的电缆夹保护电缆远离朝向电缆侧(操作侧)的金属弹簧托架边缘。

14.重新安装好线缆槽的弹性连接,推动整个带状电缆束,使其接触到线缆槽弯曲处的里面的弹性连接盖板。

15.在上层电缆上记录下金属弹簧托架边缘的位置,重新使用25mm的电缆夹定位,在这个位置,电缆夹不会限制整个电缆束的移动。

16.拉动电缆束,现在这个电缆束已经处于线缆槽弹性连接和弹性连接盖板的中间区域,再确认一下,在调整电缆夹的过程中,电缆层之间的空隙没有改变。

17.打开电机电源钥匙开关,在初步运行模式下,扫描头在扫描架上走几个来回。

18.关闭电机电源钥匙开关,重新检查电缆层之间的间隙,如果需要进行调整。

19.按照9.1.7.节介绍内容,重新安装好横梁盖板。

20.在测厚仪维修记录本中记录下这次维护过程。

4.2更换上下电缆槽

电缆槽的寿命和以下因素有关:

●扫描速度

●扫描仪所处环境

●扫描仪空气吹扫

●规律的带状电缆张力调整及电缆槽维护请参见第八章的维护工作建议及维护时间间隔。

1.推动扫描头到电机端(驱动侧)。

2.移去横梁盖板。

3.注意:

在从扫描仪上完全移去线缆槽之前,先量一下分支电缆和软管的长度,和将要更换的线缆槽对比一下。

4.移去测量头盖板并拆除线缆和扫描头终端板之间的连接。

5.移除扫描头上固定线缆槽到扫描头的夹紧螺钉。

6.从扫描头上小心的拉出电缆和接头,暂时悬挂着。

7.量一下分支电缆和软管的长度并和即将替换的新的线缆槽中的线缆、软管相比较。

8.如果长度可以,将旧的线缆槽从测量头上移走,这个步骤的前提是,移除垂直线缆槽支架与扫描头支撑的连接螺栓。

9.拆除线缆槽和电缆端(操作侧)的连接。

10.移除线缆槽。

11.参考之前的步骤安装好新的线缆槽。

12.参考9.3.1.2节内容,调整线缆槽。

9.支撑,静电引出线,轨道

5.1更换支撑轮

每一个扫描头支撑包含16个负载轮,和16个引导轮这些轮子安装在轮垫上,并装配到上下头的支撑上。

负载轮平行于水平顶轨的表面,引导轮安装在顶轨垂直面的表面。

注意:

当更换负载轮时,必须同时更换所有的轮子。

使用以下步骤更换负载轮和引导轮:

1.按下扫描仪电缆端的离线按钮,关闭电机电源开关。

2.警告:

在进行所有的维护、故障检查、更换备件时,必须保证断路器处电源是不可用的。

3.按照9.1.7.节介绍内容,移除横梁盖板。

4.上下测量头共装有8个轮垫,上下测量头各4个。

拆除任意一个轮垫的两个3/8”-16紧固螺栓以移除轮垫。

5.注意:

一次仅仅移除四个轮垫中一个轮垫的固定螺栓,其他三个留在原处支撑测量头使其仍然处于玻璃纤维轨道上。

6.移除轮垫末端的轨道清扫刷(毛毡)。

7.检查较小的垂直引导轮,是否需要更换。

四个垂直引导轮轴需要被挤压出轮垫,并重新压进新的轮轴。

.

8.要更换较大的水平负载轮,拆除每四个轮轴的弹簧卡环,移去轮子。

9.安装新的负载轮并重新安装弹簧卡环。

如果弹簧卡环从轴上遗落,要安装一个新的卡簧。

10.更换轨道清扫刷(毛毡),安装到轮垫上。

11.更换新的轮垫,并用两个3/8”-16螺栓固定到支撑架上,

12.如果需要,重复3-8步骤,更换剩下的支撑轮。

13.恢复安装横梁盖板,参考9.1.7节内容.

14.记录下从仓库存货中所取用的备件。

15.在维护记录本上记录下维护内容。

.

5.2静电引出线

静电消除器的放电线缆,被连接到到位于上下测量头上的静电消除部件上面,产品上面的静电也是通过静电消除器消除掉,他们通过放电线缆旁边的扫描仪的托架连接到放电线缆,并在电缆端(操作侧)连接到大地。

这个放电线缆必须检查是否有破损。

如果放电线缆需要更换:

●参考安装图纸(霍尼韦尔p/n6580800717A)

●电缆卡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