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273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

1.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形象,体会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3.通过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1.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篇目,填写“佳作欣赏卡”。

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篇名

作者

文体

精美语段摘录

感受最深之处

启发和教育

2.将相关篇目改编成表演剧本,或搜集与该篇章有关的材料设计成手抄报。

3.在校园网发布告示,在学校张贴海报,欢迎其他班级同学前来观摩。

4.教师准备好数码相机、摄影摄像器材和多媒体。

亲爱的同学,当你顺利学完本册课本的几个单元后,你是否被文学的魅力所深深打动。

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多姿多

彩的人生画卷尽

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使人着迷,令人陶醉。

文学,伴随我们成长,带领我们走进过去和未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归宿。

现在,就让我们进行一次

关于文学的探究活动,一起叩响文学的大门,展翅翱翔于文

学的广阔天地之中

,一起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探索的艰辛,感受成长的喜悦。

活动一:

名作欣赏

1.欣赏作品。

(1)诗歌——《献给母亲的歌》

(2)散文——《春》

(3)小说——《空城计》

(4)戏剧——《白毛女》

2.学生谈观后或听后感。

(1)分组讨论

(2)代表发言

3.教师点拨。

(1)了解了文学知识;

(2)讲述了基本情节;

(3)分析了人物形象;

(4)积累了名言佳句;

(5)领悟了创作方法;

(6)受到了思想教育。

活动二:

小组表演

1.按体裁分组,确定每组任务。

(1)诗歌组:

①集体朗诵诗歌(如泰戈尔、冰心等的作品)。

②畅谈对诗歌的感受(节奏、语气语调、情感等)。

③即兴创作。

(2)散文组:

①自

由朗诵散文(如朱自清、席慕蓉等的作品)。

②了解散文与诗歌的不同之处。

③片段练习。

(3)戏剧组:

①概述戏剧内容(如曹禺、老舍等的作品)。

②了解戏剧特点。

③谈谈自己所看的戏剧

作品。

(4)小说组:

①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对小说内容的把握。

②分析我心中的《西游记》或其他名著。

2.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活动三:

成果展示

1.以“文学部落”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报纸类)

2.汇集“佳作

欣赏卡”以及讨论文稿,出一期班刊。

(书刊类)

3.汇集课件资料,

刻录《“文

学部落”主题活动课件成果》光盘。

(课件类)

4.出“文学部落主题活动花絮”专栏。

(摄影类)

总结:

古今中外文学家的作品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使我们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文学世界里遨游,

感受到文学所具有的巨大魅力。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文学的洗礼,受益匪浅。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童年的朋友》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B、《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回忆性散文,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时乐园的怀念之情和对封建教育及老师的不满。

D、《巍巍中山陵》抓住中山陵“巍巍”的特点来选取材料,以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有重点地加以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2.(2015·衡阳中考)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张老师说:

“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B.凡作文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哈里·波特》一套。

C.我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D.您的总结报告后半部分要由我完成,我才不做这种狗尾续貂的事呢。

3.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D.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惟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惭愧盔甲人迹罕致

B.宿孺云霄截然不同

C.譬如奥秘人生鼎沸

D.渊博脑髓博学而笃志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B.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C.那是谁的地?

是公家的?

还是私人的?

D.他还说:

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填空。

①瘦骨—————————————秋毫—————其来——————神怡玲珑—————

②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

③温故而————————————;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④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三、诗歌鉴赏

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一联作反衬的

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5)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6)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7)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的句子(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8)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触景生情,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

颔联完全是写景。

其中“正”“悬”点示出的情景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8.七年级

(1)班准备组织一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事先做好如下工作。

七年级学生喜欢阅读的名著情况调查表

名著名称

《西游记》

《安徒生童话》

《伊索寓言》

《繁星》《春水》

人数比例

52%

20%

20%

8%

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五、文言文阅读

9.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18分)

①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②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④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①友谅:

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

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

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nìng):

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⑤所亡:

自己所没有掌握的知识、技能,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

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好()耻()日()

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共两处。

(1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

(2分)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4)在第②则中:

①孔子认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哪个更重要?

请结合本则相关语句说说。

(2分)

②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孔子认为谁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从哪里可以知道呢?

请用相关原文作答。

(3分)

5)在第③则中,孔子的择友主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2分)

6)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2分)

7)上述四则出自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该著作记录了的言行。

(3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六、现代文阅读

11.(甲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文)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

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

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

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

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

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

春在果园,红杏流水,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宛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

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1)这两个文段在体裁上都属于抒情散文;但在表达方式上,甲文侧重于________;乙文侧重于议论。

甲,乙两文段都抒发了的________情感,但乙文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

________。

2)甲文3-5自然段依次描绘了春草图,________,________三幅图景;乙文的第2自然段则依次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图景。

3)甲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乙文中“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两句话里加横线词的意思和作用是否相同?

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或两句都写得好,请略加分析。

4)甲文的“东风”指的是春风,而“古道西风瘦马”中的“西风”则指________。

5)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春天”还蕴含着另一种意思,请加以辨析说明。

12.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

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

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

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

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

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

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

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

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

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

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

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

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

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

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

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

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

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

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

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

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

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

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

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

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

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昆虫记》)

1)文章按照______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

2)细读文章③⑥⑦三段,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3)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

请说说你的理解。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七、作文

13.

(二)全命题作文

请以“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D

5.B

二、名句名篇默写

6.①嶙峋明察突如心旷剔透。

②信念凝成的海。

③知新则罔则殆。

④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三、诗歌鉴赏

7.1)D

2)D

3)思念故乡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

5)客游他乡而思念故乡的情怀

6)D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9)⑴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⑵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⑶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⑷“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

(谈出上述四点中的一点即可。

四、综合性学习

8.七年级学生更喜欢阅读富有想象的小说、童话、寓言等,而不太喜欢读诗歌。

五、文言文阅读

9.1)好:

爱好,喜欢。

耻:

认为…是可耻的。

日:

每天。

(各1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各0)5分)

3)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友”“直”“谅”“益”各0)5分)

4)

①精神生活更重要。

(0)5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指不应该过多地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应有一种好学的精神。

(有相关语句0)5分,理由正确1分)

②颜回。

(1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分,错1字扣1分)

5)孔子择友的主张是交益友,拒损友。

(两个方面各1分)

6)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谈理解1分,结合自身学习经历1分)

7)儒、《论语》、孔子及其弟子(3分)

10.

(1)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5)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6)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六、现代文阅读

11.1)描写;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珍惜春天,用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

2)春花图春风图田畴春意河畔春光天空春景果园春色

3)甲文中的“偷偷”“钻”形容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长出地面;乙文中的“破土而出”“拱动”形容春天是种子萌发的动力;甲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乙句采用拟物的修辞手法,分别表现小草或种子旺盛的生命力

4)秋风

5)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通过“播种”“编织”“让春天永驻我们身边……”等词句即可理解)

12.1)时间;

2)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3)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4)示例: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七、作文

13.那盏灯

黑暗中,是那一盏灯照亮道路;歧途中,又是那一盏灯,指明方向。

默默打开心中的那一盏灯,心幕被拉开,记忆深处的灯火再次照彻心扉……

天空蓝的怪异,隐隐透着压抑,墨色的云层一点点沉淀下来,沉出一片浑浊的暗寂。

雨却迟迟不来,躲在幕后诡笑着。

匆忙的人被这渐低的墨色压得越低,越小,直到这蓝色渗出水来……

路灯冷冷的洒下清辉,打在身上,越发寒冷。

雨水也在书包中堆积着,终于,再也装不下了,伴随着第一滴雨滴落的声音,我的泪也顺势流下。

我依然驻足在那,眼前浮现的不是那叉满天的试卷,便是母亲满怀期待的眼神。

犹豫着,抬头仰望天空,似乎比刚才又暗了许多。

驻足、等待……也不知在等什么,就是怎么也迈不开回家的步伐。

恍惚间,只感觉身旁有什么东西擦过。

低头一看,只见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从我身旁摇摇摆摆地走过。

他那张清纯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踉踉跄跄地在水塘中前行着。

只听得“啪”一声,蓦然回首,那孩子被人行道阶梯绊倒了。

我急忙扔下书包,准备去扶他一把,可由于长时间站立,我的双脚有些麻木了,只能一瘸一拐地挪过去。

我想他一定疼极了。

再次抬头,望见了小男孩的脸,他竟然转过头来,向我投来俏皮一笑。

就在离他还有几厘米,准备伸手拉他时,他却一骨碌爬了起来,继续着他的学步之路,并向我招摇着他那娇小,沾满泥泞的小手。

沉默中,忽地刮过一阵清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也似乎拨动了心中那根不知明的心弦……现在的我不正是那个小男孩吗?

迈出勇敢的一步,前面是通亮的道路,原地,只有这微弱的冷光。

沉思中,已将书包中的雨水一点点倒出,随后,背着轻盈的书包向家走去……推开家门,在柔和黄色的灯光下,一桌美食迎接着我的归来。

每每点燃小男孩无意间为我安上的心灯,黯然的情怀在瞬间如斑竹般清新,如菊花般烂漫,又如牡丹般绽放……

心被照亮着,坚定的步伐不曾停息。

点燃心灯,放下名叫“沉重”的包裹,你会惊奇的发现,沉暗的心情被会心的笑容随替代。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地给我们提供许许多多的资源。

B.在被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了一片不毛之地。

C.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这棵千年老树终于轰然坍塌了。

D.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

B.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C.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

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

D.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三下南海探测,在深海探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B.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诗中表现了家庭之爱,表现出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C.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咏雪》便是出自其中的《方正》篇。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