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241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

除了四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读写“宽阔、笼罩、薄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

(要求准确听写)

3、能正确读出 “闷、号、切、数、泊、干、模”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4、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背诵要求不丢字、落字,流利有感情。

)  

5、学习并实践“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6、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7、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

8、基本了解写景文章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尝试按一定顺序,从几方面来写一处景物。

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3、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单元教学难点:

1、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写课文提纲。

3、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4、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单元教学方法与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石》,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单元预习要求:

1、标出自然段,读熟课文。

2、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圈出新词,理解词义。

3、结合课后题读课文,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读熟《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单元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做好口语交际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好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单元教学时间:

《观潮》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鸟的天堂》2课时

《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1、观潮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湖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文重点:

3、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2-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谈谈读完文章后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悟。

教学准备:

1、搜集反应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潮汐与钱塘江的有关情况

  师:

同学们,你们见过涨潮吗?

海水每天有规律地涨落两次,涨潮时波涛汹涌,很壮观。

海水涨潮时,顺着出海口涌进江河,那么多的海水涌进来,如果出海口很窄,那会怎么样?

就会激起更高的浪潮。

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自古代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

(板书:

观潮)

  出示钱塘江出海口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潮的情况。

  师: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出海口所处杭州湾是喇叭状,越往里越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从宽达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越来越窄的河岸约束,形成涌潮。

涨潮时带进的泥沙年长日久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潮水又受到进一步阻拦,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

加上春秋之交,海风推波助澜,因此,钱塘江出海口激起巨大的波涛,形成高高的水墙,潮位最高达9米多,这就是有名的钱塘江潮。

(可参考“扩展资料”)

  播放钱塘江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

  涨潮退潮很有规律。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代时已成为一种风气。

涨潮退潮很有规律。

同学们已经查询过与潮汐相关的资料,哪位同学来说说?

  学生说,老师补充:

  由于潮汐的大小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的影响,潮汐很有规律。

从一天来看,涨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两次,间隔时间为12小时25分。

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地球、月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引潮力比其他各月都大,造成一年中春、秋两次高潮。

八月十八日,地球和月亮在同一条线上,引潮力最大,潮来得也最猛烈,被认为是观潮日,苏轼在《观浙江涛》中写道: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关于钱塘潮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

观潮最好的地方是在浙江省嘉兴市的海宁市盐官镇,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观看。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观潮》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

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

重点掌握:

  3、掌握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4、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5、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6、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

薄、贯、雾、罩(可参考《观潮》动画)

  7、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和含义

  奇观:

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笼罩:

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

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四、朗读课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五、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

时间顺序

  思考2: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钱塘江大潮时,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写?

  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并划出最能说明三个阶段特征的字词。

  3、教师检查分段情况

  4、小结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江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奇妙、壮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卡片,抽查学生生字词的发音。

  2、请学生到黑板前听写。

  二、潮来时的景象

  师: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点明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潮来前的景象

  同学们请思考:

在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钱塘江潮到来之前的景象?

作者是如何描绘潮来前的景象的?

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潮来前 钱塘江——平静 宽阔 横卧 笼罩着薄雾

  远山——若隐若现

  观潮的人——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等 盼

  师:

以上描写是潮来前的景象。

潮来前,钱塘江很平静。

  三、潮来时的景象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分析第三自然段

  师:

这两段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钱塘潮是不是没有任何预示,一下子就到来了?

  同学们请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潮来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由远而近,远近结合,景与人的描写相结合

  远处——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观潮人——人声鼎沸

  近处——江面风平浪静

  师:

听到响声,意味着钱塘潮很快就要到来了。

  远处——响声越来越越大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白线

  观潮人——沸腾

  师:

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抓住潮的声音、形态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3、分析第四自然段

  师:

钱塘江潮终于到来了!

作者接下来,具体描绘了潮来时的近景。

  形态——白线移来 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飞奔

  声音——山崩地裂 大地震得颤动

  师:

抓住潮的形态、声音、颜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请同学们朗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潮到来时越来越大的气势。

  四、潮头过后的景象

  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师:

第五自然段描绘了潮头过后的景象。

我们看到,钱塘潮,潮来时气势汹涌,潮头过后是不是无声无息。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说,教师补充并板书:

 潮头过后 余波漫天卷地 江面风号浪吼 江水涨了

  师:

可见钱塘潮气势很大,即便潮过后还是留有余威,不管是潮来时的,还是潮头过后的景象都显示了钱塘潮作为“天下奇观”的奇妙与壮观。

  五、小结

  师:

这篇课文写了钱塘潮观潮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由远而近,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潮的形态、声音、颜色。

  既正面描写了钱塘潮,又写了观潮人的反应。

文中怎样写观潮的人?

请学生复述,教师补充。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等 盼 人声鼎沸 沸腾)观潮人很多,大家都很激动,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钱塘潮的奇妙,大家为它所吸引。

  六、练习

  1、请结合所收集的有关钱江潮的资料,为大家直播钱塘潮观潮的景象。

  2、请按时间顺序描绘一处景物。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文重点:

2、3、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2、3、4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谈谈学完课文之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语:

你去过青藏高原吗?

见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吗?

那就抓紧时间去文中看看吧!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皑皑雪山人迹罕至郁郁苍苍

3.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下列词语,并写在课本上

不容置疑一争高下咫尺为邻神秘莫测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作者是用和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的。

(2)作者从和两个方面来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景观的。

画出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一下。

6.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

7.质疑。

(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

(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教师出示阅读提示

(1)师指名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②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

为什么?

③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

2、交流自读疑难

师: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3、读说结合: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学法运用,创新练习: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限时作业: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

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课文重点:

7、8、9、12、13、1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7、8、9、12、13、14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

你知道吗?

(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

这棵大榕树在哪儿?

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

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

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

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

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

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

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

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

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

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

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暇:

空间。

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

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

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

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

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

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

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

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

哪儿读得好?

为什么?

你听出了什么?

从哪儿听出来的?

(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

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

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

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

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

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

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

(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

(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

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

(学生答:

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

合几个操场?

几个教室?

(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简直太大了。

  2.茂盛。

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

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

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

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

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鸟

  1.播放课件录相:

“群鸟纷飞”的场面。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学生甲: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

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学生丁: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

(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

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

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

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

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

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附:

板书设计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