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候课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191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候课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后候课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后候课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后候课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后候课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后候课新.docx

《课后候课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候课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后候课新.docx

课后候课新

(三)“课后候课”研究措施(最好提出一个具体的操作模式)(学校的课后辅导已经纳入安排;课后培训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展示、点评、质疑时的语言、站姿等进行重点培训,讲清对学生的要求;社会调查正纳入常态化;任务设计,在导学案中都要有所反映,如语文中必有“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维走出课本,走向社会)

目前我校正着力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引领者,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真正达到高效,教师课前课后的一系列工作必须要做到位。

我校采用的课堂模式,是把学生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名成员,有9个学科组长。

通过几年的探索,教师还从课后辅导、课后任务设计、社会调查等方面下了大功夫,现在学生的展示、质疑、讲评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促进学生爱学、乐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发展。

1、课后辅导

(1)课后辅导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

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对于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成绩两极分化的班级,课下对学生进行辅导就显得更为重要。

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是教师检查自己教学情况,巩固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有效方法。

课后辅导跟同为课后工作的作业批改和讲评互相关联:

除了在课内获得有关信息或者学生提出要求外,在通过作业批改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后也常常要进行课后辅导。

但是,课后辅导的内容更广泛,不一定围绕作业问题;作业讲评要经常进行并且面向全体学生,课后辅导则主要面向一部分学生。

集体辅助必须控制次数,防止变相增加课时,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其对象应该既有学习困难者、存在学习障碍者,又包括学有余力者和因故缺课者。

由于学生之间在知识技能基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对课内教学的适应性不同,有着不同的辅导要求。

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订辅导方案。

因此,课后辅导大多采用个别辅导或者小组辅导形式。

一般说来,“补差”和“提高”是课后辅导的工作重点。

要做好补差工作,首先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准确找出差的原因:

是知识、技能基础薄弱,还是方法、能力缺陷?

是智力因素引起,还是非智力因素造成?

是学生方面的问题,还是教师方面的问题,或者在家庭、社会环境方面出现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原因寻找有效措施。

学习落后常常跟非智力因素有关。

补“差”先要补“心”,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导致相当部分学生有抄袭作业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对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课后的辅导我校采用教师一对一辅导和培养学生对学生辅导的方式,平时注意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培养了许多小老师,让他们来当自己的小助手,学生中的小老师,争取每一天所学的知识当天消化,不遗留到第二天。

目前我们学校的课后辅导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既有学校统一的安排,也有老师们自觉主动的参与。

我校制定了后进生转化制度,每位教师必须专门负责至少一名后进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纳入了绩效考核;毕业班级每位教师也有专门负责的“培优转差”对象。

因为我们学校都是走读生,没有住校生,再加之交通不是非常方便,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学校吃午饭。

这样,我们课后辅导工作就既有时间的保证,也有制度的保障。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午间管理,学校统一排班教师中午轮流到教室职守,值班老师到教室可以是面批面改学生作业,也可以找个别学生交流谈心、拉家常,可以为学生解惑释疑,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可以向学生征询教学建议,也可以让学生小睡一会儿,但绝对严禁老师中午集体讲课辅导,禁止学生在教室或走廊喧闹、打跳,要保持良好的午间休息秩序。

我们学校的95%的老师住得离校较远,中午也基本上都在学校吃饭,在办公室午休,老师们也乐于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这也为学生的课后辅导提供了良好的时间与机会,中午学生也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12点半到1点过10分)可以自由进入老师办公室寻求帮助。

这种师生双向选择与互动活动,非常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学情与促进师生感情,有益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课后辅导有以下一些好处:

①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难懂的地方,对教参中所说的难点问题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②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的水平,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老师的备课、讲课起到指导作用。

③通过课后辅导,可以拉近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老师,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

(2)要使辅导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

①学生来问问题时老师的态度一定要好,要注意用词和语气,学生刚来问问题的时候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想搞通这道题,又怕老师认为他笨,或者认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课,有这样的心理,心情一定会很紧张,老师讲解后,他可能还是不明白,特别有些爱面子的同学还会这样,不管听没听懂,他都一个劲点头,哦哦哦的答应着,实际上根本没听懂,如果老师表现出不耐烦,以后他就懒得问,甚至会觉得问同学比问老师好!

久而久之,就会不想问老师了。

②要善于听学生讲。

学生不会做的内容有多种原因的,只有耐心听学生讲,才清楚学生的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③要经常鼓励学生问老师,让学生们了解到问老师的好处。

④在课后辅导工作中也应该做好记录,记录在辅导中了解到的学生学习情况,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并且适时地总结,为今后进一步搞好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积累资料。

2、课后培训

时值我校大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由学生当小老师,大胆展示、点评,主动质疑、释疑。

这样的课堂,教师得到了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但是,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单靠学生自由发挥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老师在课后做大量的工作。

例如,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学科领头人进行单独地培训、指导。

培训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单单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传授,还包括了对学生课堂展示姿态、表情、语音、语速、书写等方面的指导与训练。

(1)如何培训小组长

首先,要明确小组长的任务和作用:

①小组长要善于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②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③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要做到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④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⑤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

⑥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其次,培训小组长要讲求一定的方法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关怀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

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

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

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见大;对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

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

第四、帮助常务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即时,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2)如何培训小组成员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差生学习,把知识让差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②给差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差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④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创造更大的舆论空间。

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地探索。

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因此,我们在课后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培训学生,讲清并反复训练学生在展示、点评、质疑等环节的基本规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

(1)形体的要求:

发言的学生假如需用板书协助说明观点时,一定要侧身而立,不要挡住旁边同学的视线。

展示的同学如何充分利用手势、表情、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

(2)语言的要求:

发言时声音要洪亮;语言尽量简洁;节奏不要太快,注意用语文明礼貌,例如:

大家请看这一题,请听我讲,我的想法是这样,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有没有同学要补充,对提出建议的同学说谢谢等。

(3)其他方面:

①无需举手请示,有交流需求时主动开口,听到别人发言了,开口慢者自觉退让,不要在轮流展示上下场时耽搁时间。

②展示者快速站在聚焦处,站姿规范,面向全体,落落大方;肢体语言得体而不矫揉造作。

③脱稿表达,情感饱满,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④学生到黑板前,行动迅速,安静有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

⑤板演要用双色笔,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留出空白查漏补缺,方便别人点评。

⑥对同一知识点的展示,力争方式多样,灵活创新。

⑦充分利用小展示,小组内要做到全员展示。

⑧观展者,随时准备质疑与点评。

(3)我们课题组成员为了方便课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我们还建立了专门的QQ讨论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候问、释疑,更广泛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也进一步加深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谊。

3、课后任务设计

成功的学习,依赖于学生强烈的情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恰到好处的课后任务设计是教学的灵魂,它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所以,课后设计一些富有情趣、针对性、开放性和实用价值的任务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科学设计任务,关键是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动口、动笔、动手、动脑能力。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

“人有两宝,双手和大脑。

”“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因此要科学构建课后任务,必须把握好“五个性”。

  

(1)把握适度性

  课后任务的设计,首先要考虑量的适度,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促进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各科任教师互相协调,不能只是突出自己所教学科重要性,布置过多作业,而应精心设计各科课后任务。

这样不但能强化教学目标,突出教材重点,同时也不需要学生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轻松趣味的活动中提高学习能力。

  其次,要考虑任务的难易度。

影响学习最大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的心理障碍———羞怯心理和因挫折引起的消沉情绪,两者可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的最终失败。

课后任务的难易程度应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应与所学的教材内容相当,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参照教材内容,经过自主、合作、轻松自如地交流自我信息来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成功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同时,适中的难易度可以缓解学生因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胆怯心理,创设一种和谐的成长环境,拓展发展的时空。

 

(2)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能力形成的前提。

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有愉悦的学习情绪。

这种学习情绪将伴随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因而学生的学习情绪至关重要,有了愉悦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才会产生创造性的思维,而不至于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一种被迫。

课后任务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确保学生以一种积极自信的心理投入到任务中去。

 (3)调节伸缩性

  课后任务的设计,可以多层次多样化地进行。

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任务。

任务设置要分A、B、C三个层次。

在保证A、B层任务设计的独具匠心和高效完成之外,也能满足C层学生的学习需求。

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程度提高。

这样可以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班级上起表率带头作用;还可以帮助后进生摒弃“差生”的心理包袱,克服自卑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去思索,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

孔子云: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求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存在各种问题的不同原因,有区别地加以对待。

伸缩性任务的设计正是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这一原则,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补充延伸性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的、多元化的、具有个性特长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任务设计要全面考虑育人设计,既注重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又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只有他们真正接触到生活实际,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在创造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培养和表现,他们的个性特长才能发挥出来,才能不做“读死书、死读书”的人。

同时,面对学生不断发展,教材不断调整及社会形势的变化,任务设计也应随之不断创新和完善。

创造性不仅体现在学生知识的发现,还体现在对方案的设计、组织管理等。

(5)强化交际性

认知心理学认为:

“人先前获得的各种知识或经验是以网络的形式贮存在长时记忆中,这些知识和经验只有处于被激活状态才能被利用。

”因此交际是教学的目的,也是“学以致用”教学的手段之一。

所谓交际性,就是要求我们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努力创造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延伸到广阔的生活中去,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科学的、艺术的课后任务就像品尝橄榄,回味无穷。

只要我们把时间还给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设法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展现自身才华的机会,学习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充满魅力。

课后任务的研究顺应了教育实践的呼唤,也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它必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

在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中,思想品德学科我们设计了“知识梳理”、“课后反思”环节,要求学生在学完本章节之后,自己归纳总结知识,搭建知识网络体系,并认真反思每一堂课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或疑难问题等。

有时候根据教学内容,我们还设计了“参观访谈”、“问卷调查”等课后任务。

例如,我们八年级的思想品德导学案中,在《跨越代沟》这个单元,我们要求学生分组自由访谈学校任何一位老师,要求自己设计至少五个访谈问题,加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与了解。

还设计了一个“我的零花钱”这样一个问卷调差题目,调查分析学生零花钱的来源与用途,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4、社会调查

学生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加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课外延伸活动,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生活体验,感悟和实践,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社会调查是教学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又一重要形式。

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有些不同,参观访问主要是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人和物的感性认识,社会调查则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包括参观访问的对象)在进行感性认识这个基础,进一步去探索、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可以获得许多丰富的社会实际知识,能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社会调查还能解决一些平时在课堂上不易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例如,我们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单元《走进社区》时,组织学生分组走进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展调查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调查了解社区的环境、服务、文化生活、公共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现状,寻找有价值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在具体调查研究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第一手资料。

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阅历浅、经验不足,因此学生的调查研究活动也缺不了教师的方法与技巧的指导。

如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从采访人那里问得更多信息,如何把获得的资料记录下来;老师需要提醒他们做好调查笔记,将资料存档;采访他人时,预先设计采访问题,进行录音采访;运用书籍时,通过目录和标题快速查找资料;上网时,借助搜索网站搜集资料等等。

当学生在调查活动中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要当好情感上的支持者,及时给予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使课后延伸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调查活动结束后,学生的研究成果还要进行全班的交流讨论。

交流的形式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

具体可以是谈话、辩论的形式开展课堂学习;以班队课的形式开展主题活动;以展览、墙报、小报等方式进行成果交流……另外,由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的最终成果可以是简单的书面材料,也可以是实物、图画、音像制品甚至口头材料等。

一般来说,这些工作应由学生自己去做,但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也不妨为他们出出主意。

总之,整个调查研究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活动空间,尽力发挥他们的能力,又要注意教师的恰当指导,教师要尽可能当好被咨询者,必要时和学生一起收集资料。

通过这次调查,使学生从感性上近距离地触摸到社区,对社区的功能,社区的建设,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初步地认识。

通过这次调查,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区辖区内的学校的一员,应该为社区的发展承担起自己力所能及的职责,如:

给孤寡老人送温暖,自觉遵守社区的规范等。

又如我们在教八年级的《跨越代沟》一课时,我们设计了三个专题:

第一,了解你的父母——我让同学们自己设计表格,回家调查了解父母的生日、兴趣爱好、习惯、基本经历、工作内容等等情况,并记录下来,加深了对父母的理解。

第二,亲情动感故事——讲述你身边最令你感动的亲情故事,用心体会父母的爱。

第三,给父母以爱的感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父母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并记录下他们的反映和感受。

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个体对亲人的了解和理解,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亲情,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宽容他人,帮助他人。

 

我们在课堂之外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打破了传统教育课堂、教材、教学时间的局限,真正使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使其成为开放的、综合的学习:

它充分地利用了社会教育资源和优势,把学习由课内走到课外,由学校走向社会,由课堂走进生活,真正体现了“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

其次,在课堂之外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习变“我听”为“我做”,变“要我做”为“我想做”,变“不要做”为“我要做”。

再者,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这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受到的教育,不仅仅在于研究内容本身,而且伴随整个研究过程,获得更多层次,更多内涵的教育: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思考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与小组成员的相互分工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尊重他人的态度;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与困难的克服,培养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类课后延伸学习活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获得了发展:

通过调查,学会了查找资料;通过采访,学会了待人接物;通过实验,提高了动手操作。

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更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总之,候课是必要的。

它不是制度规定需要候课,而是教书育人的需要,班级管理的需要,是教师成长的需要!

也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需要。

候课是常规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在教学教学实践中,坚持候课,方法得当,就能起到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功效。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候课”方面的研究,为更好打造出办学特色,营造出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以研兴教使我校的教育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