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套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132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阅读套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文阅读套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文阅读套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文阅读套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文阅读套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套语.docx

《语文阅读套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阅读套语.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阅读套语.docx

语文阅读套语

语文阅读套语

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

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2.拟人:

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3.夸张: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4.排比:

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5.对偶:

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6.反复:

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7.设问:

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8.反问:

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表达方式的作用

1.议论(指作者对人或事的看法做出判断。

记叙文中的作用:

点明文章题旨,深化突出中心(结尾处);穿插在记叙中渲染气氛,揭示事物意义。

2.抒情(指作者对人或事物抒发爱憎感情。

记叙文中的作用:

抒发强力感情。

3.说明(指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情况进行解说。

记叙文中的作用:

准确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事物的情况有明确的认识。

4.叙述(指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记叙文中的作用:

把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情况清楚、恰当的反映出来。

议论文中的作用:

提供议论的基础,为论点提供事实的证明。

5.描写(指对人、事、景、物进行描绘和刻画。

记叙文中的作用:

生动、形象的描绘刻画,以形传神,寄情于景。

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的事实,观点就会得到有利证明。

作用:

根据需要列举一定事实来论证观点正确的方法。

2.道理论证(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

引用的内容具有权威性,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3.对比论证(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

让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4.比喻论证(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

作用:

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易被接受。

说明顺序的种类: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四周到中间……

3.逻辑顺序:

(常用的有七种,各种说明顺序可以反用)

a)整体←→局部;b)概括←→具体;c)主要←→次要;g)一般←→特殊

d)现象←→本质;e)原因←→结果;f)特点←→用途。

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范性说明。

作用:

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2.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

作用:

使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眉目清楚。

3.举例子(利用列举实例的方法把解说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

作用:

使说明更加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

作用:

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5.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

作用:

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列数字(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的事物。

作用:

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

作用:

能够弥补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用(引用资料进行说明。

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理、典故谚语等。

作用:

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描写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

要抓住特征,融入感情。

(1)人物描写。

A..肖像描写。

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

B.语言描写。

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

C.行动描写。

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范进发疯等。

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

D.心理描写。

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

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

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3)场面描写。

对有一二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如《药》中的杀人场面。

(4)细节描写。

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如阿Q画押、严监生竖起两根指头。

有描绘人物性格、安排情节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叙述顺序:

(1)顺序。

常见。

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于写成流水账。

这就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

这在新闻消息中已经成为套路,称做“倒金字塔”。

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

侦破和武打的影剧常用。

好处是有悬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叙。

在本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点关系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本事来写。

不可渲宾夺主。

结尾:

1.点明题意

2.深化中心

3.呼应开头

文章中间的句子大部分都是承上启下

比喻句: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什么什么..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读,且熟读。

阅读的理解的基础。

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

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

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

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思、且深思。

只要深思,才有发现。

所谓深思,就是读者应站在作者的高度,有机结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主观意识,积极、高效、缜密地运行思维,深刻发掘文章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

任何文章都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

因此,我们不应惰于思考,不应浅尝辄止,应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问题的解决才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三、取、忌断章取义。

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

各部分之间,各个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

因此,我们怎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怎能管窥蠡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章取义呢?

正确的做法是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应于文章的高处大处着眼,由浅入深,层层深如,层层确定。

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才不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例谈手机短信的特点及编拟技巧

随着e时代的到来,日趋多元化、便捷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正对传统交流方式进行无条件地刷新,现在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相互问候以及表达各种情谊的重要交流手段。

手机短信的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和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这就要求语言必须简练、隽永,以最少的字数传达最多的信息,这就可以直接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另外,在同一情境下进行短信写作,要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能善于运用新颖的形式、别致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意,这样就更能反映出编写者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

由于手机短信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表现生活,在高考语文命题越来越生活化的今天,编拟手机短信已走进了高考语文试卷。

2004年山东语文考试的一个题目是:

“请你给同学发个祝福短信,需要运用一个神话或童话故事,使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格。

”这道题目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考查了学生修辞的运用和想像能力,学生很喜欢。

编拟手机短信这类试题能很好地检测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这个考点的范畴,能力层级为D。

一、手机短信的特点手机短信大致有如下特点:

1、主题突出:

问候祝福、交待事情等目的明确。

2、简明扼要:

短信不超过70字,一般是三五十字。

另外,双方都明白的事情注意用词简洁。

3、语言得体:

短信的语言、内容必须注意场合、双方的身份、一般要注意礼貌,语言文明。

4、构思别致:

精彩的短信应有精巧的构思,才会让人过目不忘。

如:

让平安坐上开往冬天的地铁,让快乐与你不见不散,让健康与吉祥一个都不能少,让温馨和幸福没完没了,祝新年快乐!

5、富有文采:

好的短信应讲究文采,要特别注意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排比等)的运用。

例如:

风柔雨润花好月圆,冬去春来似水如烟!

幸福生活天天伴随,良辰美景年年期盼!

流年不复返!

人生需尽欢!

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

祝您新年快乐!

二、手机短信编拟的方法技巧

1、排比显气势

排比是编拟短信最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匀称,音韵铿锵,节奏感强,可以产生一种如虹的气势。

例:

明月,一闪一闪,挂天边;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眼前;愿一年一年人团圆!

这条短信成功地运用了排比,通过排比句式的运用,表达了中秋佳节时对朋友的思念。

读起来一气呵成,确实增添了气势。

2、比喻明事理

比喻也是编拟短信时常用的方法,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给读者更多的想像余地,增强了审美效果。

例:

您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您是石阶,承受着我踏实向上攀登的脚步;您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这条短信很突出的一点就是运用三个比喻来表达在教师节时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有创意,有文采。

3、对比显巧妙

对比也是短信编拟时应该注意的一种方法,运用对比,可以使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面互相映衬,彼此补充,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

流星划过天际,我错过了许愿;浪花拍上岩石,我错过了祝福;故事讲了一遍,我错过了聆听;人生只有一回,我庆幸没有错过你这个好友!

今晚邀你共同赏月!

这条短信先用三个“错过了”摆出气势,目的是要和后面一个“没有错过”作对比,显示了他们之间深刻的友谊。

4、层递蕴深意

层递也是编拟短信时常用的方法,连用结构相似、内容上递升或递降的语句,可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

例:

我一颗浪漫的心,流露满怀祝福,悄悄寄给你,愿你分分秒秒都平安,时时刻刻都称心,日日夜夜都快乐!

不管何时何地别忘了,我的祝福不会走远。

这条短信通过“分分秒秒”、“时时刻刻”、“日日夜夜”,时间范围依次扩大,巧妙地表达出了对朋友无尽的祝福。

5、对偶显工整

对偶也是编拟短信常用的一种修辞,运用恰当,定然使文采斐然。

例:

黄河滚滚,川流不息,长江滔滔,源远流长。

走过千山万水,经历一段坎坷里程,铸就一份辉煌,是一股气息。

感动!

为之动容,到如今,举国齐欢,普天同庆,共享幸福。

在这条短信中,从“黄河”和“长江”入题,运用对偶,使句子工整有度,开合自然,很有文采。

6、顶真显奇妙

顶真手法也是编拟短信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它一气呵成,让人在极短的时间里感知短信之情愫。

例:

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春节时轻轻的问候!

这条短信运用顶真手法,显得奇妙异常,轻语飞扬,温柔多情,读来是一种享受。

这就是项真手法的妙处。

7、叠字增色彩

运用叠字也是编拟短信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在简洁叠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表情达意了。

例:

漫漫长路改变不了夸父追日的决心;茫茫大海摧残不了精卫填海的意志;浅浅海湾只能平添浓浓的乡愁,却无法动摇我们统一的信念。

台湾,回来吧!

这条短信中使用了“漫漫”“茫茫”“浅浅”三个叠词,表达了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美好愿望。

8、反复见真情

反复是短信编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起到强调情感的作用,因而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

例:

中秋节花好月圆,你家圆,我家圆,家家团圆;国庆节万民同庆,江南庆,江北庆,举国同庆。

这一条典型的运用反复手法编拟的短信,表达了中秋佳节举国团圆、欢庆的局面。

9、押韵出文采

押韵也是编拟短信的一个技巧,押韵使短信读起来琅琅上口,能产生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往往能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

例:

晚上笑一笑,睡个美满觉;早晨笑一笑,全天生活有情调;工作之余笑一笑,满堂欢喜又热闹;烦恼之时笑一笑,一切烦恼全忘掉!

这条短信用“笑“、“觉”“调”“闹”“掉”等字押韵,读来深切感人,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表达出了对朋友美好的祝福。

10、逆转增谐趣

语言的逆转往往是前面的语言庄重严肃,似乎在叙述一件多数人都能想到的话题,而在最后却陡然一转,出现一个令人捧腹大笑的结尾。

例:

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了,每夜有你的陪伴我才能美梦到天亮,没有你的夜晚漫长又凄凉,亲爱的回来吧!

……我的被子。

这条短信运用逆转的手法,前庄后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类似的像“分别是多么的痛苦,你的离去会让我捶胸顿足,真想让你陪我一起住,可是……妈妈说:

‘家里不许养猪!

’”读后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11、故事诉真情

有时编一个别致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它将一些特殊的情感溶入细节的描述之中,容易使人感动。

例:

如果有来世,就让我们做一对小小的老鼠,笨笨的相爱,呆呆的过日子,拙拙的相依偎,傻傻的在一起,冰雪封山时我们窝在温暖的草堆,我搂着你,喂你偷来的食物。

在这条短信中,将一对恋人比作一对老鼠,用老鼠的一些可爱的行动来写自己的爱恋,感人至深。

12、双关寓深意

谐音双关也是短信编拟时常运用的方法之一。

它显得大气,有文化味,所以往往过目不忘。

例:

新的一年,心的希望;新的开始,心的收获;新的起点,心的快乐。

愿幸福财富永伴你左右,新年快乐!

这个短信中主要将“心”与“新”谐音,从而一语双关,举一反三,反复强调,从而将春节的祝福表达得淋漓尽致。

13、、数字巧串联

有些时候恰当地运用数字,将一些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

一句寒暖,一线相喧;一句叮咛,一笺相传;一份相思,一心相盼;一份友情,一生挂念。

这条短信全用数字“一”来立意,表达对朋友的相思,对友情的执着,可谓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14飞白显机智

语音飞白也是编拟短信的方法,看似语意谬误,仔细体会,能产生较强的幽默感。

堪哲端字喜,卧钟雨城人,卧狮深井冰,冰得海步清,卧醉艾岛峦,不士豪冬希,卧摇达圣寒,卧,窝,卧诗纱丹。

这则短信采用语音飞白的方法,既有很强的幽默感,又体现了编拟者的机智。

三、学以致用

1、母亲节就要到了,为表达对母亲辛苦养育的感恩,并祝母亲节日快乐,请给母亲发一则短信,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有文采、有创意,不超过60字。

2、圣诞节来临之际,请为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发一则手机短信,要求:

①适合特定情境;②感情真挚;③不少于40字。

3、重阳节来临之际,请给自己多年的好友发一则手机短信,要求:

①感情真挚;②不超过60个字。

4、你的在外校读高三的同学,他(她)给你发来短信说,面临高考,有些信心不足,自己很苦恼。

请你给他(她)回复一条短信,鼓励他(她)战胜自我,勇敢面对高考,并祝愿他(她)高考取得好成绩。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有文采、有创意,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

1、看着母亲一丝一丝的白发,一条一条逐日渐深的皱纹,多年含辛茹苦哺育我成人的母亲,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请接受我对您最深切的祝愿。

2、每一朵雪花飘下,每一个烟火燃起,每一秒时间流动,每一份思念传送。

都代表着我想要送你的每一个祝福!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快速判断语病16法

中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综观历年的高考语文病句辨析试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

笔者对历年高考试题及一些模拟试题中的病句进行了比较分析,罗列了以下一些规律,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

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

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

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

用词不当,“人次”是复量词,不可以做主语)

6.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

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

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搭配不当,应为“从……中”)

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人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

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

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2.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

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

3.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

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

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是”调至“质量”前)

5.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

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语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

2.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

一个温情主义者。

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

3.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

4.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重复,“否则”即“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不出新软件”重复)

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

2.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

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