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063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2014.广东高考)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

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  )

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

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D.坝址下游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解析:

选D 筑大坝对河流上下游的水文特征都有影响,拆大坝会使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下降;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与天气有关,与大坝无关;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会加大;没有大坝的拦截,坝址下游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2014.上海高考)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2~3题。

2.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3.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解析:

2.A3.C第2题,由图示可知:

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草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

第3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林地变化率很小,说明生态环境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说明改善明显。

故选C。

4.(2014.北京高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解析:

(1)题,海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受季风不稳定性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多发。

图示中海河流域西部多山,处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高,水流速度快,少雨季节径流量小,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流域内东部是平原,地势低平,水流较缓,排水不畅,加之各支流在天津附近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故应在下游开挖人工河道,用于排水泄洪。

(2)题,流域内水资源贫乏,从农业生产来说,应减少对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减少农作物本身对水的需求,即耐旱节水;二是改进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

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的保障,也是针对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答案: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5.(2014.广东高考)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

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

(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枯水期一般出现在________季。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________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

(1)题,结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可知其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珠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

(2)题,由图可知,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梯级开发的分布特征。

水能资源丰富是因为该流域位于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落差大;南方地区雨季长,河流流量大。

第(3)题,原因主要从地形、流量、流速等方面分析。

答案:

(1)雨水补给 冬

(2)梯级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

(3)珠江干支流众多,入海径流量大,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河汊发育;珠江干流短促;海水顶托作用强。

(2012浙江高考)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5~6题。

5.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解析:

成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C错误;从宝鸡至酒泉途中,依次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随水分逐渐减少,地带性植被也由落叶阔叶林变为草原再变为荒漠,D正确。

针叶林主要为高纬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B错误。

答案:

D

6.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酒泉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荒漠面积大,未利用土地多,为风电基地建设提供了空间基础;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为风电站建设提供了风力基础;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本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稀少,能源需求量不大。

答案:

A

 

第二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2014.广东高考)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

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  )

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

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D.坝址下游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解析:

选D 筑大坝对河流上下游的水文特征都有影响,拆大坝会使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下降;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与天气有关,与大坝无关;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会加大;没有大坝的拦截,坝址下游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2014.上海高考)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2~3题。

2.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3.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解析:

2.A3.C第2题,由图示可知:

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草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

第3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林地变化率很小,说明生态环境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说明改善明显。

故选C。

4.(2014.北京高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解析:

(1)题,海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受季风不稳定性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多发。

图示中海河流域西部多山,处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高,水流速度快,少雨季节径流量小,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流域内东部是平原,地势低平,水流较缓,排水不畅,加之各支流在天津附近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故应在下游开挖人工河道,用于排水泄洪。

(2)题,流域内水资源贫乏,从农业生产来说,应减少对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减少农作物本身对水的需求,即耐旱节水;二是改进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

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的保障,也是针对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答案: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5.(2014.广东高考)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

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

(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枯水期一般出现在________季。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________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

(1)题,结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可知其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珠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

(2)题,由图可知,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梯级开发的分布特征。

水能资源丰富是因为该流域位于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落差大;南方地区雨季长,河流流量大。

第(3)题,原因主要从地形、流量、流速等方面分析。

答案:

(1)雨水补给 冬

(2)梯级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

(3)珠江干支流众多,入海径流量大,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河汊发育;珠江干流短促;海水顶托作用强。

(2013山东高考)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6~7题。

6.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流域开发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随着流域的开发,流域内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居民点增多,地面硬化面积随之增大,地表径流增多。

7.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影响河流流量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Ⅰ阶段该流域的植被较多,下渗较多,地表径流量小,流水汇集速度慢,P处流量最高峰来得晚,而且峰值也较低,对应③曲线;随着流域的开发,植被减少,居民点增多,地表径流增多,流水汇集速度逐渐加快,P处流量最高峰来临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所以Ⅱ阶段对应②曲线,Ⅲ阶段对应①曲线,故选C。

(2013重庆高考)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8~10题。

8.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与水土流失相关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发生主要与地势起伏状况、降水多少及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等密切相关,因此地理兴趣小组对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之前应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故选择B。

9.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根据流域产沙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可知,通过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而获得该流域年产沙量最可行,故选D。

10.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般来说,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故①曲线符合。

11.(2013重庆高考)图1为“某河段示意图”,图2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图2

(1)当地政府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计划在图1中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该措施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冲刷________。

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请对如何修建该拦河坝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与观测点②相比,观测点①测得的流量较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3)请在答题卡的图2上绘出图1中点③所在断面1~7月的流量变化趋势曲线。

年份

人口数量(万人)

农作物

常住人口

其中:

城镇人口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总产量(万吨)

播种面积(万公顷)

播种面积(万公顷)

2000

1013

346

364

62

10

2010

1149

651

275

45

15

(4)上表是该河段所在地区部分社会经济指标。

据上表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河流的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题,在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后,C点附近河道水量会增大,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冲刷作用加强;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可控制堤坝的高度和修建调节水闸。

(2)题,观测点①位于观测点②上游,观测点②受乙河道的分流作用,其径流量较观测点①小。

第(3)题,由于河流从点①到点②没有支流汇入,所以点③的径流量等于点①的径流量减去点②的径流量,据此可以绘制点③所在断面1~7月的流量变化趋势曲线。

第(4)题,该区域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可以从表中直接获知,原因可以从该区域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导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生产技术进步较慢、单产提高不明显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加剧 建议:

控制堤坝高度,修调节水闸。

(2)大(多) 乙河道的分流作用

(3)

(4)趋势:

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减少。

原因:

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生产技术进步较慢,单产提高不明显;种植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12~13题。

12.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意在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比两图可以看出河流的主流流向是由东南改向东北;改道后原南侧河道所在区域明显萎缩;受河流改道影响,三角洲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答案:

D

13.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解析:

本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该处海岸为淤泥质海岸,泥沙淤积严重,不适宜建港;同时该处并非砂质海岸,不是海滨浴场的理想选址;沿海滩涂是很好的湿地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加强该地湿地的保护,以发挥其良好的生态功能。

答案:

B

14.(2011福建高考)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小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区降水差异的原因及其对植被的影响、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人类活动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以及河流流量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正确提取图中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题,根据R河大峡谷所处的位置,可判断出影响大峡谷不同部位的气流状况,从而得出不同部位降水量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部位植被差异的原因。

(2)题,分析R河沿岸工业不发达的原因时,可以从生态环境、交通、人口、技术等方面考虑。

第(3)题,河口的断流显然与河流中上游地区大量截水、用水有关,故可以从水利工程的截水和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增大两个方面作答。

第(4)题,河流径流的减少,会影响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影响沿岸地区的土壤肥力,影响河口地区的渔业生产,影响河口地区的外力作用等。

答案:

(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为不便;城镇数量小,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大,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小,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4)径流量减小,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15.(2010江苏高考)下表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

读表并回答问题。

流 域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多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

水资源利用率*(%)

珠江流域

45

1470

3338

12.3

18.5

淮河流域

27

920

622

63.3

59.4

*为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1200万公顷。

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量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________倍(取整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径流量、水资源的利用率、洪水灾害等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区域自然特征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流域的径流总量除了与流域面积有关外,还与流域内降水的丰歉程度有关。

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率高,可以通过表格中“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推出。

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的突发性暴雨主要是台风带来的,而冬季河口处受海水入侵威胁的原因要从降水量少、入海水量少等方面进行分析。

淮河流域属季风气候,7、8月份降水丰富且集中,故易发洪水。

根据两地耕地面积可知,淮河流域总的污染量约为珠江的2.5倍;而珠江流域的径流总量约是淮河流域的5.36倍,故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13倍。

答案:

(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 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5)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