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学法上期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054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学法上期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心理学教学法上期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心理学教学法上期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心理学教学法上期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心理学教学法上期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学法上期笔记.docx

《心理学教学法上期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学法上期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教学法上期笔记.docx

心理学教学法上期笔记

一.什么是教学

•1.教学=?

=教+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

  教学:

教师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通过一定的材料,向学生传达和呈现一定的内容并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及过程。

  教师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

2.学习的实质:

个体因经验而获得的心理及行为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变化过程。

变化性:

个体为生存和适应环境,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因经验累积而引起的行为改变的过程就是学习。

相对持久性:

有别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暂时变化。

内部性:

心理的变化是内部发生的事情,可以通过测量成绩(外部表现)来判断学习效果,但学习与成绩会有不一致性。

教育不但要教会学习,还要教会发挥(表现学习成绩)。

经验性:

学习不是本能或成熟引起的行为变化。

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人类学习的特点:

以间接经验为主、以语言为主要中介、具有主动性与接受性

3.教学(Teaching)与学习(Learning)的关系

•教学Teaching-Learning包含教Teaching与学Learning两个方面的活动

•教(Teaching)是因为学(Learning)而存在

•教(Teaching)要根据学(Learning)而进行

•教(Teaching)主导着学(Learning)

•学(Learning)反映、修正教(Teaching)

4.教学的基本特点:

双主体性、双专业性、多维互动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三位一体”

•海特认为:

教学是艺术而不是科学;

•盖奇在同意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同时,认为教学的艺术也能利用科学方法去求得理解,这应是学界首次明确提出教学也具有科学性、教学艺术也具有科学基础;

•M·鲍门提出:

“教学是一种艺术,抑或是一门科学,我相信教学是二者的结合体,是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敏感相结合的产物”,明确表达了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的首要问题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而教学有效性首先须由教学的科学性来保证。

•其实,“科学”与“人文”、“科学性”与“人文性”不但并不矛盾,而且相容互济,内在有机统一。

•良好、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与学的规律。

教学是科学、技术、艺术的统一体

•教学是科学——教学必须遵循、也具有可以遵循的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是技术——教学必须体现有关教与学的规律(理论、法则)并将之转化为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技术规程和要领),才能实现教学的价值,最终表现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教育生产力”;

•教学是艺术——教学要在遵循基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的行为技术规程和要领进行个性化的重组与创新,以追求具有审美价值、令人愉悦的有效而轻松的教学状态,达到艺术化的教学境界。

——理想的教学,应当“遵循了教学的科学规律、体现了教学的技术规则,又达到了教学的艺术境界”!

理想的教学应当是科学、技术、艺术“三位一体”.

科学回答“what”和“why”的问题;技术解决“how(todo)”的问题;艺术追求“beautify”(美化)(做得轻松、愉悦)的问题.。

二.什么是教学法

•1.教学的基本问题:

教师如何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

这就是教学的方法问题,即教学法。

•2.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一切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

3.教学论:

教学理论,即关于教学的一般理论。

•理论:

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知识:

人们从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成果。

理论:

概括性、系统性的知识。

即理性的认识成果。

•《教学论》:

研究教学现象,反映教学规律的教育分支理论及应用学科。

4.教学法与教学论

•教学的基本问题是教学法,故教学论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教学(方)法的问题。

•教学法包含一般教学法和具体教学法,教学论主要探讨教学的一般规律及一般方法。

•三.本课的性质及特点

1.《教学法》的学科性质

•《教学法》是教育(心理学)分支学科。

(教学是教育基本途径和主渠道)

•《教学法》是教学应用学科。

(教学的方法要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法》是实践操作学科。

(教学方法的掌握要立足于会用)

2.《〈心理学〉教学法》课程性质

•《〈心理学〉教学法》根据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精神,关注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及教育,结合学校心理教育的实际,旨在传授“心理教育课”课程与教学理论及方法,重在获得“心理教育课”教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3.《〈心理学〉教学法》课程目标

主要目标:

•1.能掌握心理教育课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方法;

•2.具有从事学校心理教育课教学的实际能力;

•3.能针对心理教育课教学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对策;

•4.具有上好心理教育课的信心和创造心理教育课教学艺术的热情和愿望。

同时目标:

•能掌握(一般)课堂教学的基本技术。

本章复习思考题:

•1.辨析教学、教-学、学习的概念;

•2.教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学习的基本特点与人类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4,调查分析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第1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教育

一、心理健康

•1.健康(Health)观念的演进

健康的生命观:

健康即生命→健康的疾病观(健康即身体没疾病)[神灵医学疾病观→自然哲学疾病观→自然科学疾病观]→全面的健康观(身心统一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健康观: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

2.心理健康

WHO健康概念新界定指出健康应包括: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强调了3个方面:

内部身心的和谐谐调、外部行为的良好适应、身心潜能的充分发挥。

3.心理健康的标准

(1)确定心理健康(是否正常)的依据(心理健康标准的标准)

①统计学标准:

正态分布论为基础,均值为标准

②社会规范标准(社会协调性标准):

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以符合社会(道德、风俗、法律)规范为标准

③主观经验标准(Scott):

主体是否体验到负性情绪或能否控制某些行为;同时别人是否认为正常。

④生活适应标准(J.C.Coleman):

是否与所处环境协调,人际关系是否恰当,对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的态度是否符合社会要求。

⑤身心成熟标准:

身心成熟和发展水平与同龄人相比较。

⑥生理学标准(病因或症状标准):

有没有导致异常的病因和是否存在异常症状。

(2)心理健康标准的“众数原则”与“精英思路”比较

•众数原则=适应标准=生存标准:

出现大量“适应良好的奴隶”、多数人健康但不健全、大家“集体平庸”

•“精英思路”=发展标准:

马斯洛“尖端样本统计学”标准:

自我实现的、内在本性发展最充分的真正的心理健康者的心理品质(自我实现者的共有心理特质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表见笔记

(3)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①智力发展正常是首要标准

②情绪稳定乐观是主要标志

被积极情绪主导,能调控不良情绪

③意志品质优良是重要保障

目的性、果敢性、坚毅性、自制性

④行为协调适度是重要表现:

行为方式与年龄一致、与社会角色一致,反应强度与刺激强度一致,自我行为方式的一贯性和统一性。

⑤人际关系和谐是重要条件

乐群、独立、容人、友好、合作

⑥人格健全完整是最终标准:

人格结构要素健全、自我同一、准确评价悦纳自己、积极进取贡献社会。

(4)运用心理健康标准的5大原则

①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不能把心理健康标准绝对化)

②心理健康标准的动态变化性(健康无止境)

③心理健康水平的连续性:

人的健康水平等级分布在“(不健康)疾病←亚健康→自我实现(健康)”的连续体上

④心理健康状态的持续性:

心理健康与否均指较长时间内的某种持续状态。

⑤心理健康特征的社会文化性:

不同社会文化价值观下应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

二、心理教育

•1.心理教育的概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含自我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其个性品质和谐发展及德、智、体、美、劳等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

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

•心理潜能:

指个体潜在的心理能力,是还没有表现出来、但可能表现出来的能力,反映个体心理发展及心理教育的可能性。

•开发心理潜能:

根据心理学原理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潜能”,使人的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发挥作用、取得成功。

不同的能力具有不同的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即发展的敏感期、教育的关键期)。

3、心理教育目标

心理教育主要目标: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品质和谐发展(人格健全发展)。

心理素质:

个体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反映了人身心潜能的开发与利用程度。

心理教育同时目标:

德、智、体、美、劳等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从强调其“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功能及目标的角度,又被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

•从强调其“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功能及目标的角度,又被称之为“心理素质教育”。

1、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关系P31,35,表见笔记

2、心理素质与其他方面素质的关系

心理素质与其他方面素质的相同点:

同属心理大系统,同属个体意识,人脑为产生器官,客观现实为源泉,实践活动为基础。

不同点(表见笔记)

启示: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结构。

•较高层素质发展以一定较低层素质的发展为基础

•较低层素质可以发展到较高层素质

•较高层素质问题可以从解决较低层素质问题入手

•较高层素质的教育不能替代较低层素质的教育

二、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其他各育)的关系

•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其他各育)的核心与基础

•心理素质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其他各育)的出发点

•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全面素质教育(其他各育)的归宿

三、心理教育的基本价值(功能):

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和谐,培养健全人格

复习思考题

1.概念理解:

心理健康、心理教育、心理素质、素质

2.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众数原则”和“精英思路”

3.简述如何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4.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5.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关系是什么?

6.心理素质与其他方面素质的关系是什么?

7.试分析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2章心理教育简史

一、古代心理教育简史

(一)西方古代的心理教育

1、原始社会心理教育:

生存能力教育、爱、不体罚

2.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心理教育

•斯巴达军事教育:

注重军事训练,培养勇敢、服从、坚韧、强健品质

•雅典合格公民教育:

以读写算教育、音乐教育、体育培养既体健英勇又过好和平生活的人

•柏拉图的心灵教育:

总结雅典人的教育经验,把教育分为音乐教育(陶冶心灵)和体育教育(锻炼身体),强调心灵教育

•亚里斯多德:

强调知识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以培养心智,重视体育(不赞成斯巴达式严酷训练)和音乐(娱乐身心、涵养理智、陶冶性情)对心理教育的作用

•昆体良注重家庭和学校里的心理教育

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

维多利诺的“快乐之家”:

反对封建教育压抑儿童个性,主张自然、乐趣、仁爱、和谐的人文主义教育;认为优雅环境可使儿童身心愉悦地和谐发展;主张培养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强调直观、生动、实际、有趣,注重发展儿童个性;推行学生自治但也不放任自流,从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主张废除体罚。

伊拉斯莫斯的人道主义教育精神:

对教育的作用充满信心:

任何人都可接受教育,人的性格是可以改造的。

4.启蒙时期的民主主义教育

•蒙田的绅士教育:

造就有能力、有本事的事业家,造就身体和心灵都健全发展的人。

•夸美纽斯身心健康教育思想:

“人人都应该祈求自己具有一个存在于健康的身体里面的一个健康的心灵”

•卢梭的“自然人”教育:

压抑个性、束缚自由、死记硬背的教育,弊端在于培养出来的是病态的人,同时也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幸福;主张要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来设计教育,即遵循自然的原则培养“自然人”。

(二)中国古代的心理教育思想P79-85

1.乐舞教育:

世界上最早的对身心互动原理的认识及应用。

2.皋陶九德:

健全人格教育。

3.礼乐教育:

心理教育与行为规范结合,实质上是强调要内在的心理教育与外部的行为规范相结合,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易经》”君子”:

健全品质与理想人格教育

(三)中国近代心理教育思想

1、王国维P85-86

2.蔡元培:

全面发展教育

军国民主义(意志)教育(体育),实利主义(知识)教育,德育(兼意志、情感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情感)

二、现代的心理教育及现状

1978年后由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向发展智力并重;1983年燕国材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1989年提出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心理品质问题;1986年班华提出心育问题,1991年发表《心育刍议》较系统地阐述了心育有关问题;1991年全国素质教育大讨论中,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作用渐受重视。

三、当代心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1.国外20世纪89年度以来心理教育发展趋势:

•消极矫治性心理咨询与治疗向积极预防性发展性心理辅导与教育转变;

•心理教育理论、技术多元融合、交织互补,多种心理教育技术(如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结合等);

•心理教育新技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预测技术)日益被运用;

•重心从中学段前移,儿童期心理教育日益加强

•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注重相关课程衔接

2.我国近10年来心理教育发展趋势P87-93

复习思考题

1.简析孔子教育理论中关于心理教育的基本思想。

2.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心理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3.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第3章心理教育目标

一、教育目标的基本含义

1、教育目标:

教师预期的某教育活动结束后学生素质及能力发展的结果状态。

2、教育目标的属性

素质能力性:

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状态

预期规划性:

教育活动前对学生素质及能力发展的预期。

二、教育目标的功能

1.核心地位:

教育因素的核心,其他教育因素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

2.导向功能:

教育的灵魂与航标,教育目标不明或丧失就是盲目教育。

3.调控作用:

教育各内外因素及各教育环节的基本朝向,其他所有教育因素的价值实现的最终判据。

三、心理教育目标的系统构成

•教育目标体系:

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育目标构成的学生发展的素质及能力系统。

•心理教育目标系统:

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教育目标构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及能力系统。

1.心理教育主要目标与同时目标

主要目标(学科目标):

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良好心理素质,有和谐发展的个性品质(健全的人格)

同时目标(伴随目标):

具有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体素质(心理教育辐射、渗透到其他各育之中,能同时促进其他素质的整体提高)。

2.心理教育学段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制定纵向的学段(年龄阶段)目标。

对应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及发展可能P95-104

3.心理教育目标横向构成

•根据心理素质结构系统,构建心理教育目标系统

•对应心理素质结构(心理教育内容)的主要成分

4.心理教育目标的层次构成

•基础目标:

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没有心理疾病)

•基本目标:

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全面发展整体素质)

•终极目标:

心理潜能充分开发,成为自我实现者

复习思考题

•1.概念释义:

心理教育目标心理教育学段目标

•2.心理教育目标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3.心理教育目标系统的层次构成有哪些?

•4.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同时目标分别是什么?

第4章心理教育内容

一、教育内容的基本内涵

1.教育内容:

教育全部信息的中心、主体和核心

教育信息=教育内容性信息+教育材料性信息

2.教育内容构成(见笔记)

二、教育内容的功能(价值)

1.教与学内部活动的共同对象

教即对内容的呈现、解析、示范

学即对知识信息的认知、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意志的锻炼、价值观形成

教育即师指导、组织、帮助、促进生对内容的学习

2.目标实现的桥梁、中介和基础

对内容的真正掌握即目标的实现;没有对内容的学习,目标达成就无从谈起;内容确认不清晰的教学是“模糊教学”,没有内容的教学是“空心教学”,都无法确保目标的实现

三、心理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

智力训练及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耐挫能力培养;自我意识发展指导;人际关系指导;性格教育;青春期教育及性心理健康教育

本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释义:

心理教育内容

2.学校心理教育内容系统的基本构成

3.选择心理教育内容的基本依据

第5章心理教育途径

德、智、体、美等各学科课程的心理教育功能见右图

•回顾:

心理素质(心理教育)与其他素质(各学科教育)的关系

•理解:

德智体美劳等各学科课程的心理教育功能。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心理教育可以有哪些实施途径?

2、各心理教育途径的特点分别有哪些?

3、各途径在整个心理教育中的地位如何?

第6章心理教育过程

一.心理教育过程的概念及环节构成

•1.教育过程:

教育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之间各环节的全部的总称。

•广义教育过程:

从方案制定到效果测评的全部教育环节;

•狭义教育过程:

教育实施活动的各环节。

2.教育过程的地位及功能

•教育活动体现于教育过程之中

没有教育过程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育目标及全部教育因素价值实现的桥梁、中介

没有教育过程就没有教育结果(教育目标的实现)

3.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广义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教育设计→实施→评价

狭义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教育实施的基本环节

二、心理教育课基本过程环节及基本模式

1.模式·建摸与教学模式

(1)模型是人们对事物(现象)或其演化过程经过一定抽象、简化,而得到的以表现原型事物基本因素和本质特征的、替代原型的相对稳定而简约的结构。

(人文社科领域一般称模式。

分类1 按形成机制:

天然模式、人工模式

分类2按抽象程度:

具体模型、抽象模型

•具体模型:

物质形式的模型,也称实物模型。

客观实物的相似模拟。

•抽象模型:

观念形态的模型,也称理论模型。

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

(数学模式、语义模式、图像模式)

(2)教学模式:

在某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各教学要素组合起来协调完成一定教学内容和达成预定教学目标的较稳定而简约的教学过程结构。

(3)教学模式三特点

•中介性: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是教学模式位属层次的本质。

•简约性:

反映某种教学运行方式的基本因素及本质特征,是教学模式基本构成的特点。

•稳定性:

某种教学方式相对稳定地持续运行或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就成教学模式。

是教学模式存续状态的特点

2.教学常式的科学建构

(1)教学常式问题的提出

•现状:

教学流派纷呈、教学模式林立;令人目不暇接、甚至无所适从。

•出路:

建构教学常式(教学基本模式)

(2)教学常式应有的基本特点

•基本性:

建立在教学的基本原理支持基础上。

包含有教学的基本因素,反映了教学的基本特征。

•兼容性:

兼蓄古今教学模式的科学精髓,融合中外教学模式的合理内核。

•普适性(或称通用性):

立足于解决教学的基本科学性、有效性问题。

适用于各级各科各型各式教学。

(3)教学常式的初步建构(第8章)

3.教学变式及其与教学常式的关系

(1)教学变式:

在充分把握了教学常式所揭示的教学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的稳定简约结构的基础上,对教学因素进行变形与关系重构,重组成新的教学因素结构;或者对教学中某些部分要素及其关系给予突显、强化的呈示,这样所获得或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可称之为教学变式。

(2)教学变式的建构及其特点

•教学常式个性化重组创新:

即在充分把握了教学常式所揭示的教学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的稳定简约结构的基础上,对教学因素进行变形与关系重构,重组成新的教学因素结构

具个性、创新性且具有普遍推行价值。

(属于高级变式,如审美化教学模式)

•教学要素及关系的不完全、部分的呈现及揭示:

即对教学因素及其关系结构的不完全或部分呈示,或者对部分教学因素及关系予以突显强化呈示所得。

(可能也具有个性创新性,但科学性更不完善、系统性程度更低。

属低级变式,如其他具体教学模式)

本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辨识:

心理教育过程、心理教育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模式

2.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3.教学常式与教学变式的关系是什么?

4.心理教育课教学过程各环节实施的基本策略

第7章心理教育教材分析

一.心理教育教材的含义及构成

•狭义教材指课本——“课程的文本”

•广义教材指教学材料——承载教学信息的物质载体及解说教学内容的实例(课本无疑是承载教学信息的载体,所以课本属于教学材料。

•由于“课本”就是最普遍常用的承载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故人们往往把课本简称为“教材”。

二、学校心理教育现行主要教材评析

本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辨识:

教学材料、教材、课本

2.评价心理教育课教材质量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3.教材分析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第8章课堂教学设计及教案撰写

一、教学设计与教案

1、教学设计定义:

对教学活动整体的系统性规划(用系统整体观点来把握教学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制定教学策略及方案的一种规划性教学活动);教师执教前对教学目标及相关教学因素的确认及关系建构。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的结果。

2、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及分类

规划性:

执教前对教学的预想、计划和蓝图描绘

系统性:

以系统整体观来把握教学要素及其关系

区间性:

对象区间性知识区间性时间区间性

对象区间:

专项的因素设计:

教学目标、内容、材料、过程与方法设计等整体的全面设计

时间区间:

课时、学期、学年、学段设计

知识区间:

课时、单元、学科、全科设计

功能性:

根据不同的使用意图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一定的教学设计总能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

分类:

教材设计、教参设计、教辅设计、课堂执教设计(狭义教学设计)

3.教学设计技术及其系统构成

教学设计技术:

用系统、整体的观点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的规程要领。

教学设计的工作内容:

确立教学目标、确认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材料、规划教学过程与选择方法(含设计教学评价环节及其方法)6大方面。

4.教案撰写——教学设计结果的陈述

教案基本构成:

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强调其是对教学活动整体各因素及相互关系的系统规划,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有教学目标、内容、材料、过程与方法、评价等.故相应地,一个科学完整的教案中一般也应包含这几个基本部分。

此外,还应有“课题”、“课时安排”等;还可以也应该对“教学板书”、“教学媒体”等做出专门的设计;还可注明时间、地点、授课班级,以及增列“教学反馈”栏以便记录课后的教学心得体会及执教评价等。

教案基本式(通用)

课题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材料

(包括教学软材料与教学硬材料)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五、板书设计

本节复习思考题

1.概念理解:

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教学设计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