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总结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813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总结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眼科总结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眼科总结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眼科总结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眼科总结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眼科总结全.docx

《眼科总结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总结全.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眼科总结全.docx

眼科总结全

名词解释

1.角膜缘:

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宽约1mm,角膜镶嵌在巩膜而逐渐过度到巩膜组织。

与Schlemm管、小梁网等前房角结构及内眼手术切口有密切关系。

2.前房:

是角膜后面、虹膜、晶体前面之间的空隙,充满着房水,其周围以前房角为界;后房:

充满房水,是虹膜后面,睫状体和和晶体赤道部之间的环形间隙。

3.黄斑:

位于视乳头颞侧,相距3-4mm,直经1-3mm,中心有一小凹称为中心凹,只有锥体细胞,其他层次缺如,是视力最敏锐处。

4.锯齿缘:

是指周边视网膜到达睫状体时,多层细胞移行为单层细胞,最终在睫状体成为无色素上皮层,在移行部相互交错很象锯齿,故称为锯齿缘。

距角膜缘:

颞侧7-8mm;鼻侧6-7mm。

5.睫状神经节:

位于视神经和外直肌之间,距眶尖约10mm,其节前纤维由长根、短根、交感根组成,节后纤维则组成睫状短神经。

6.血-房水屏障:

眼球的屈光间质和眼球壁毛细血管之间存在的一种屏障作用,当全身给药后,在眼内不易达到有效浓度。

7.眉睑距:

指眉弓和睑缘间距离,正常值13.29mm。

8.视网膜周边部:

包括锯齿缘、赤道及两者之间的视网膜。

此区视网膜变性多见,是视网膜裂孔的好发部位。

9.结膜囊:

角巩膜缘内面和小部分睫状体(房角前壁)与虹膜根部(房角后壁)所成的夹角或隐窝。

球、睑、穹隆部结膜形成的囊状空隙。

10.视交叉:

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为横径约12mm,前后径8mm,厚4mm的神经组织,此处的神经纤维分二组,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11视力:

即视锐度,主要反应黄斑的视功能,可分为近视力和远视力。

通常以1.0为正常视力,低于0.3为低视力,低于0.05为盲。

12视野:

当眼球静止不动,在平直的方向注视眼前的固定点时,中心凹以外的视网膜部分所能察觉或感受到的全部空间范围。

13.视路:

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14.生理盲点:

在中心注视点外侧约15°,水平略偏下有一垂直椭圆形的视野缺损,称为生理盲点,其横径6°~8°,是视乳头的投影,因该处无视细胞,所以完全没有视力。

15.暗适应:

当眼从强光下进入暗处时起初一无所见,随后珠江能看清暗处的物体,这种对光敏感度逐渐增加并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称为暗适应。

16.病理性暗点:

在视野范围内,除生理盲点以外,出现孤立性全盲区或半盲区,称为病理性暗点,为视觉通路上发生疾病的象征。

17.泪膜破裂时间(BUT):

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纳溶液,被检者瞬目几次后平视前方,测量者在裂隙灯的钴蓝光下用宽型裂隙光带观察,从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即干燥斑的时间为泪膜破裂时间,如短于10秒则表示泪膜不稳定。

18.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

亦称MarcusGunn瞳孔。

譬如左眼传入性瞳孔障碍时,用手电筒照健眼时,双眼瞳孔缩小,患眼瞳孔由于间接反射而缩小;随后移动手电筒照在左(患)眼上,双眼瞳孔不缩小或轻微收缩,因左眼传入性瞳孔障碍;以1秒间隔交替照射双眼,健眼瞳孔缩小,患眼瞳孔扩大。

这种体征特点有助于诊断单眼的黄斑病变或视神经炎等眼病。

19.日常生活视力:

即日常生活中经常配戴或不配戴眼镜的视力,它可以反映受试者对视力的需求程度。

20.睑腺炎:

是化脓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麦粒肿),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21.睑板腺囊肿:

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以往称霰粒肿。

22.睑内翻:

是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23.睑外翻:

是指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睑结膜常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外,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24.上睑下垂:

指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u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乎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即在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上部角膜超过2mm。

25.眼睑闭合不全:

又称兔眼,指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导致部分眼球暴露的情况。

26.泪膜:

通过眼睑的瞬目活动,将泪液涂布在眼表形成的7~10mm厚的超薄层。

构成从外到内:

水样层、脂质层、粘蛋白层。

27.溢泪:

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泪溢。

28.流泪:

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

29.先天性泪囊炎:

由于新生儿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造成,常见者为鼻泪管下端被先天性残膜所封闭,或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阻塞,极少数因鼻部畸形,鼻泪管骨性管腔狭窄所致。

30.慢性泪囊炎:

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内,导致泪囊继发的慢性感染炎症性疾病。

31.眼表:

是指起始于上下眼睑缘灰线之间的眼球表面全部粘膜上皮,包括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

32.广义的眼表:

即具有临床意义的眼表,包括结膜、角膜、眼睑、泪器及泪道,泛指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

33.眼表疾病(OSD):

泛指损害角结膜眼表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疾病。

34.眼表泪液疾病:

即广义的眼表疾病,包括所有的浅层角膜病、结膜病及外眼疾病,也包括影响泪膜的泪腺及泪道疾病。

35.角膜缘功能障碍:

又称角膜缘缺陷症,是由于角膜缘Vogt栅栏区结构遭到破坏或发育不良,造成角膜缘干细胞的缺失和功能障碍,导致角膜上皮结膜化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等病变。

36.干眼症:

即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37.角膜表面结膜化:

是指正常角膜上皮被结膜上皮侵犯和替代,其病因为角膜缘干细胞功能衰竭。

38.角结膜上皮鳞状上皮化生:

是指非角化的角结膜上皮向病理性角化型化生,其病因为泪膜异常或角结膜炎症导致结膜杯状细胞消失。

39.睑板腺功能异常(MGD):

指睑板腺的分泌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病变,包括睑板腺分泌的质和量的异常,可引起蒸发过强型或脂质缺乏性干眼症。

40.荧屏终端综合征:

因长期从事电脑操作,患者的瞬目次数减少、睑裂暴露大、泪液蒸发增加,引起蒸发过强型干眼。

41.沙眼:

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与角膜的炎症,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42.Herbert小凹:

沙眼患者上方角膜缘部形成小滤泡,与病变粗糙的上睑结膜摩擦破溃,形成溃疡,滤泡破溃瘢痕化后在角膜缘形成凹陷,称为Herbert小凹。

43.Arlt线:

沙眼瘢痕期,在睑板结膜出现白色线状或带状瘢痕,称为Arlt线。

44.角膜浸润:

角膜炎时,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的充血,炎性渗出液及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产生的酶和毒素扩散,造成角膜组织结构破坏,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混浊灶,称角膜浸润

45.后弹力层膨出:

角膜炎时,致病菌向后部基质深层侵犯,致使角膜基质进行性溶解变薄,当变薄区靠近后弹力层时,在眼压的作用下使后弹力层膨出成透明水珠状。

46.角膜瘘:

角膜炎发生角膜穿孔时,房水急剧涌出,虹膜被冲至穿破口部分脱出,若穿破口位于角膜中央,则常引起房水不断流出,致穿孔区不能完全愈合,形成角膜瘘。

47.角膜云翳:

角膜炎时,角膜溃疡区上皮再生,前弹力层和基质层的缺损处由瘢痕组织填充,若基质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虹膜纹理,称为角膜云翳。

48.角膜斑翳:

角膜炎时,角膜溃疡区上皮再生,前弹力层和基质层的缺损处由瘢痕组织填充,若基质深层的瘢痕性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称角膜斑翳

49.角膜白斑:

角膜炎时,角膜溃疡区上皮再生,前弹力层和基质层的缺损处由瘢痕组织填充,若基质全层瘢痕厚而呈瓷白色的混浊,不能透见虹膜者称为角膜白斑。

50.角膜变性:

指由于某些先期的疾病引起角膜组织退化变质并使功能减退。

常见类型包括角膜老年环和带状角膜病变,前者是角膜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后者是前弹力层的表浅角膜钙化变性。

51.角膜营养不良:

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双眼性、原发性的具有病理组织特征改变的疾病,与原来的角膜组织炎症或系统性疾病无关。

此类疾病进展缓慢或静止不变。

在患者出生后或青春期确诊。

52.蚕食性角膜溃疡:

是一种自发性、慢性、边缘性、进行性、疼痛性角膜溃疡,成人多见,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53.角膜葡萄肿:

指角膜部位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状如葡萄,故称角膜葡萄肿,临床上可表现为整个角膜隆凸,外观上有牛眼之称,大部分病例视力丧失。

54.巩膜葡萄肿:

由于巩膜的先天性缺陷或病理损害使其变薄、抵抗力减弱时,在眼内压作用下巩膜以及深层的葡萄膜向外扩张膨出,并显露出葡萄膜颜色而呈蓝黑色,称为巩膜葡萄肿

55.巩膜黑变病:

巩膜呈现紫灰色或蓝灰色境界鲜明的、形状不等的花斑状着色斑快。

56.蓝色巩膜:

全部巩膜外观呈现均匀蓝色,多为中脑叶组织的先天发育异常,与全身其他组织发育异常相伴发。

57.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视力者称为白内障。

58.并发性白内障:

是指眼内疾病引起的晶状体混浊。

59.Morgagnian白内障:

过熟期白内障时,晶状体体积缩小,囊膜皱缩,出现不规则的白色斑点及胆固醇结晶,前房加深,虹膜震颤,棕黄色的缩小晶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上方前房进一步加深,称为Morgagnian白内障。

60.Vossius环:

眼挫伤时,瞳孔缘部虹膜色素上皮破裂脱落,附贴在晶状体前表面,称Vossius环混浊。

61.后发性白内障:

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和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浑浊。

62Elschnig珠样小体:

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持续存在的囊膜下晶状体上皮细胞可增生,在晶状体后囊膜出现珍珠样小体,称为Elschnig珠样小体。

63.高眼压症:

眼压高于统计学正常上限,但无可检测出的视盘和视野损害,房角开放,临床上称为高眼压症或可疑青光眼。

64.正常眼压青光眼:

眼压在正常范围,却发生了青光眼典型的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称为正常眼压青光眼

65.Vogt斑: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晶状体前囊下有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浊,称为青光眼斑(Vogt斑)。

66.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

又称恶性青光眼,由于睫状环阻滞,房水引流错向,玻璃体内压力增高,进一步顶推晶状体虹膜隔向前,产生恶性循环,造成前房消失、眼压升高。

多见于青光眼手术后。

67.Krukenberg梭:

在色素播散综合征及色素性青光眼患者的裂隙灯下可见到角膜后壁中央区中下部呈垂直向的梭形色素沉着,称Krukenberg梭。

68.Haab纹:

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随着角膜和角巩膜缘的增大,Descemet膜和内皮细胞层被伸拉,导致Descemet膜破裂,形成呈水平走向或与角巩膜缘同心排列的皱纹,称Haab纹。

69.眼压曲线:

用于评价眼压波动幅度的检查方法。

通常在24小时内的不同时间点或不同日的不同时间点测量眼压,较易发现眼压高峰和较大的波动值。

70.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NFLD):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一种表现,在视盘周围的楔状视网膜神经纤维变薄或缺失,造成暗红色的脉络膜组织明显透见,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

71.虹膜高褶综合征:

虹膜高褶型青光眼患者在周边虹膜切除术后自发性或散瞳的情况下仍可发生房角关闭,而引起青光眼的急性发作,称为虹膜高褶综合征。

72.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

即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也称青光眼睫状体炎危象,单眼

发病,呈急性发作性眼压升高,眼压升高同时或前后,出现数量较少的不相连的羊脂状角

膜后沉着物视盘和视野检查正常。

73.KP:

即角膜后沉着物,炎症细胞渗出物及脱失的色素等随房水对流,由于循环时温差的关系,靠近虹膜侧房水流动向上,靠近角膜侧房水流动向下,炎症细胞等可沉着于角膜后壁,形成尖端向角膜中心的三角形排列,称为角膜后沉着物。

74.房水闪辉:

虹膜血管壁有血-房水屏障作用,故正常房水含微量蛋白,房水透明,炎症时

虹膜血管扩张,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强,房水内蛋白和细胞成分增多,房水混浊,裂隙

灯下可见淡灰色光带,就像阳光射入充满灰尘的房间,这种现象称为房水闪辉,即Tyndall

征阳性。

75.瞳孔闭锁:

葡萄膜炎炎症严重、渗出较多时,瞳孔区可全部后粘连,前后房流通受阻,称为瞳孔闭锁。

76.瞳孔膜闭:

葡萄膜炎时,瞳孔部晶体表面纤维素性渗出物机化,使瞳孔被一层白色不透明膜样组织所遮盖,称为瞳孔膜闭。

77.Koeppe结节:

位于虹膜瞳孔缘色素上皮表面的灰白色小结节,多见于炎症的早期,炎症反复时可重复出现,容易形成虹膜后粘连。

78.Busacca结节:

位于虹膜实质内的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结节。

79.Amsler征:

Fuchs虹膜异色性睫状体炎患者行前房穿刺时,由于前房压力突变使对侧小血管受压破裂,可形成小的线状出血,沉积于下方房角,数小时或1天内吸收,不留后遗症,反复穿刺,出血以同样方式反复发生,但患者正常眼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称为Amsler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80.瞳孔残膜:

胚胎时晶状体被血管膜包围,到胚胎7个月时,该膜完全被吸收吸收,但有时出生后虹膜前表面或晶状体前囊上仍残留一部分,称为瞳孔残膜。

81.飞蚊症:

视网膜周围静脉炎时眼底后极部尚无病变,中心视力经常完全正常,但散瞳检查眼底时可见视网膜周边部的小静脉旁有出血,静脉管壁两侧出现白鞘。

82.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

为供应视盘刷板前区及刷板区的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的梗塞,它以突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及特征性视野缺损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

83.weiss环:

玻璃体与视网膜完全脱离开后,在视网膜前出现一个絮状的半透明环形物,标weiss环。

84.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85.视网膜震荡:

指在挫伤后,后极部出现的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白,视力下降,受打击部位传送的冲动波损伤外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受损,屏障功能破坏,细胞外水肿,使视网膜混浊,视力可下降至0.1。

3~4周后水肿消退后,视力恢复较好。

86.视网膜挫伤:

有些存在明显的光感受器损伤,视网膜外层变性坏死,黄斑部色素紊乱,视力明显减退,严重可伴视网膜出血。

87.视网膜硬性渗出:

血浆内的脂质或脂蛋白从视网膜血管渗出,沉积在视网膜内,呈黄色颗粒或斑块状,称为硬性渗出。

88.棉绒斑:

即所谓的“软性渗出”,检眼镜下表现为视网膜内呈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边界不清的棉絮状灰白色斑片,故称之为棉絮斑。

89.樱桃红斑: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较薄,可透见其深面的脉络膜橘红色背景,在周围灰白色水肿的视网膜衬托下,形成樱桃红斑。

90.玻璃膜疣: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吞噬与消化功能衰退时,未被完全消化的、崩解的盘膜残余小体推向色素上皮细胞的基底部,并向细胞外排出,蓄积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

91.视神经萎缩:

是视神经纤维在各种病因影响下发生变性和传导功能障碍,使一种视神经病变所致的后果,以视功能损害及视盘颜色苍白为主要特征。

92.牵牛花综合征:

视盘面积扩大,呈粉红色,中央有漏斗状凹陷,凹陷底部被棉花绒状物质充填,视盘周围有一宽阔的黄白色或灰黑色环状隆起,其中有色素斑块,为视神经缺损的一种类型。

93.正视: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94.调节: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95.调节幅度:

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为调节幅度。

96.对比敏感度:

指在一定对比度下视觉系统对不同大小物体的分辨力,是除视力外测定形

觉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97.集合:

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

98.Crowdingphenomenon:

弱视患儿看单个视标的分辨力优于排列成行的视标现象。

99.amblyopia:

视觉系统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导致的以空间视力损害为特征的一组视力不良综合征。

100.协同肌:

同一眼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具有相同运动方向的肌肉为协同肌。

101.拮抗肌:

同一眼作用方向相反的眼外肌互为拮抗肌。

102.配偶肌:

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双眼具有相同作用的一对肌肉称为配偶肌

103.屈光不正: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

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

104.远视:

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105.近视: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106.老视: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107.复视:

斜视后,外界同一物体投射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即投射在注视眼中心凹和斜视眼周边视网膜上,中心凹的物像在正前方,周边视网膜的物像在另一视觉方向上,因此一个物体感知为两个物体。

108.散光:

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109.弱视:

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10.斜视:

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111.隐斜:

在双眼注视状态被干预下出现的偏斜。

112.混淆视:

斜视后外界不同的物体分别投射在两眼黄斑中心凹,两个不同的物像在视皮质无法融合,称混淆视。

113.双眼单视:

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像。

114.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TRIO):

是与甲状腺功能失调和免疫系统失调有关的疾病,特征性眼征为眼睑退缩、单侧或双侧眼球向前方突出、眼球运动受限及复视、球结膜充血水肿。

115.眼眶炎性假瘤:

又称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或眼眶假瘤,发生于眶内软组织非特异性增生性炎症。

116.上睑迟滞:

眼球下转时上睑不随其下落,称为上睑迟滞。

117.Crouzon综合征:

颅面骨发育不全为颅面骨缝过早愈合所致的先天性颅面畸形。

118.Tolosa-Hunt:

又称疼痛性眼外肌麻痹或海绵窦眶上裂特发性炎性假瘤,以剧烈的眼球后疼痛伴眼外肌麻痹为特征。

119.Gunn征:

静脉因受硬化的动脉压迫在动脉的两侧变细,形成毛笔尖状称为Gunn征。

120.Salus征:

动脉将静脉向后推,成为“S”状或“乙”状,称为Salus征。

121.虹膜红变:

虹膜表面出现一些细小弯曲、不规则的新生血管,或在虹膜周边部出现花环状新生血管网,使虹膜呈红色,称虹膜红变。

122.柔兹(Roth)斑:

典型的白血病眼底出血表现为出血斑中心可见白点,称Roth斑。

123.华氏(Bitot)斑:

是维生素A缺乏的眼部典型表现之一,为肥皂泡沫状的三角形干燥斑,位于眼睑裂部位角膜缘的颞侧和鼻侧球结膜表面,其基底向角巩膜缘,尖端向眦部,特征为湿润后很快又出现干燥。

124.Gradenigo综合征: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时,常累及颞骨岩部的岩尖炎,表现为眼球后痛,外直肌麻痹,称Gradenigo综合征。

125.Honer综合征:

即患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内陷,以及同侧面部无汗。

126.下颌瞬目综合症:

又称MarcusGunn综合征。

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上睑下垂和下颌的共同运动,由先天性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中枢或末梢有异常的联系所引起。

多为单侧。

当张口和下颌向左右活动时,睑裂发生不同的变化,上睑提起,睑裂开大甚至超过健眼;闭口时上睑又恢复下垂位置。

咀嚼时,眼睑随下颌的咀嚼运动不停地瞬目。

部分性眼肌麻痹,内斜视。

轻度无需治疗,重症可手术。

127.Sjögren综合征:

是一种唾液腺、粘膜组织及泪腺分泌减少,从而发生角膜、结膜和鼻腔口腔黏膜干燥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的综合征。

128.Kaposi肉瘤:

AIDS患者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是最早期表现,为多发的血管性结节,常侵犯眼睑、睑板腺、泪腺、结膜和虹膜等。

典型表现为紫罗兰或深蓝色皮肤浸润斑或结节,以及边界不清的结膜下出血和血管瘤等。

129.K-F环:

是肝豆状核变性的特异性体征,起自角膜缘,由小色素颗粒构成,2~3mm宽,上下宽两侧窄,位于后弹力层的周边部分,周边色浓,近角膜中央色淡,多为黄绿色,在色素环与巩膜间往往有一很窄的透明带。

130.Foster-Kennedy综合征:

额叶肿瘤表现为向心性视野缩小,伴患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盘水肿,称Foster-Kennedy综合征。

131.铁质沉着症:

铁质异物存留在眼内,由异物周围扩散和传播到眼内各组织,呈现棕黄色的细微颗粒样沉着,表现为角膜基质铁锈色沉着、虹膜异色症、瞳孔扩大及反应迟钝、晶状体前棕色沉着、白内障、玻璃体混浊、周边视网膜色素增生(早期),晚期弥漫性,视网膜血管变窄,视盘色淡、萎缩,导致夜盲、向心性视野缺损或失明。

132.交感性眼炎:

是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则被称为交感眼。

133.眼球穿通伤:

锐器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称为眼球穿通伤。

134.眼球贯通伤:

钝器或高速飞行的金属碎片刺透眼球壁为眼球贯通伤。

135.盲目:

一个人眼的最好矫正视力<0.05时为盲人,视野半径≤10°。

136.低视力:

较好眼的最好矫正视力<0.3但≧0.05时为低视力者。

137.电光性眼炎(雪盲):

电焊、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

选择Or填空

视器的组成:

眼球、眼附属器、视路;眼球的组成:

球壁、球内容物

1.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

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纤维膜由前部透明的角膜和后部乳白色的巩膜共同构成;

2.角膜横径11.5~12mm,从外到内角膜组织学上分:

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3.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从前至后分为: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4.虹膜的中央有1个2.5~4mm的圆孔:

瞳孔,其直径为2.5~4mm,两眼差<0.25mm;

5.视觉神经冲动经三级神经传递的顺序是:

光感受器―双极细胞―节细胞;

6.房水的循环途径是:

睫状突―后房―前房―Schlemm管―小梁管―集合管―房水静脉―血液循环;

7.角膜的生理特点是:

透明、感光神经丰富、无血管、是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

8.眼球壁包括:

角膜、巩膜、葡萄膜、视网膜;

9.泪器包括:

泪腺、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10.受动眼神经适配的眼外肌有:

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

11.正常眼球前后径出生时约16mm,3岁时达23mm,成年时为24mm,正常人眼球向前方平视时两眼球突出度两眼间相差不超过:

2mm;

12.组织学上巩膜分为:

表层巩膜、深层巩膜、棕黑板层;

13.前房角的前外侧壁为:

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

在前房角内可以见到:

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它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14.角膜损伤后可再生的组织有:

上皮细胞层、后弹力层;

15.角膜的营养主要来自于:

空气、房水、周围血管、神经支;

16.角膜具有房水屏障功能的组织是:

内皮细胞层;

17.营养视网膜外层的组织是:

脉络膜;

18.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是:

黄斑区;视网膜上视锥细胞最集中的区域是:

黄斑区;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出眼球的部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