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专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749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专练.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专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专练.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专练

透镜及其运用中考真题实验探究题

一、实验探究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知道凸透镜的______,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______.

(3)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光学仪器有______

(4)如果让蜡烛在图乙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打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3.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

(2)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cm,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把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4)小红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 可能是______(写出一个).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

(3)实验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

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______点时(选填“A”、“B”、“C”或“D”),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______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6.如图所示,小李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

(1)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到一个倒立、______清晰的实像,具体的操作是:

首先将光屏向右移动,______,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_____偏离光屏中心。

(3)请你指出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存在的两点不足之处:

①______;②______。

7.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28cm    B.18cm    C.8cm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

(2)中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______(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丙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8.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如图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______,此时像会_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

 次数

物理量

 1

 3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A、5m        B、0.5m          C、0.05m          D、0.005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_____。

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10.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

(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______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S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

(3)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

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

凸透镜A的焦距是______cm,凸透镜A的焦距______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______(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焦距;会聚;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靠近

【解析】

解:

(1)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应知道凸透镜的焦距;由图可知,凸透镜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一点,可见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蜡烛、凸透镜、光屏没有在同一高度,像无法成在光屏上;也可能是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此时不成像;还可能是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的是虚像,无法用光屏呈接.

(3)根据图甲可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1.0cm,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时,即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或幻灯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物距增大,像距要减小,所以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

(1)焦距;会聚;

(2)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3)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

(4)靠近.

(1)本实验中,必须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同时要了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同时,如果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时,也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实像.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

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本题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物距变化时,像距变化,像变化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掌握: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2.【答案】8.0 同一高度 照相机 能 远视

【解析】

解: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8.0cm。

实验前应先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因为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光屏上能接到像是实像。

(3)当从水凸透镜内抽出一部分水后。

使透镜凸起程度变小,会聚能力较弱,将像成在光屏的后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光屏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光屏前移,所以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凸透镜。

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远视眼镜。

故答案为:

(1)8.0;同一高度;

(2)照相机;能;(3)远视。

(1)通过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前要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这里的水透镜就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

形成“远视眼”,是因为从水凸透镜内抽出一部分水后,使透镜更凸度变小。

远视眼成因:

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

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本题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掌握凸透镜的成像的几种情况是重点。

此题不仅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考查了对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3.【答案】同一高度;光屏的中央;5;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远远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稍大于焦距;放大;物体放在焦点上(或物距小于焦距.或物距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处)

【解析】

解:

(1)根据实验要求,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故答案为:

同一高度;光屏的中央.

(2)从“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可知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远远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稍大于焦距,所以透镜的焦距约为5cm;

故答案为:

5;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远远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稍大于焦距.

(3)当如图位置时,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恰能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有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一定是放大的,故答案为:

放大.

(4)从实验装置上考虑:

实验时若像很远,像距很大,光具座不够长,则光屏不会接收到像;蜡烛、透镜、光屏若不在同一高度上,所成的像有可能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从成像规律上考虑:

若蜡烛恰好放在焦点上,则不会成像;放在焦点以内,则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会呈现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

物体放在焦点上(或物距小于焦距.或物距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处).

(1)为使像能完整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物远像小像变小,当物距很大时,像距非常靠近焦点.

(3)当物距大于像距时,且能成清晰的像时,应是放大的实像,而当物距小于像时,也成清晰的像时,应是缩小的实像.

(4)本题首先从实验器材的安装上考虑:

若凸透镜成实像,器材安装必须能保证能呈现在光屏上;

其次要考虑物距焦距关系,保证成实像,才能成像在光屏上.

本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在调节实验器材时,使三心在同一高度,这样成像在光屏的中央,物远像小像变小,当物距很大时,像距非常靠近焦点.从成像图中看出,物距小于像距,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当光屏上得不到像时,从不成像、成虚像、成实像但由于光具座不够长接收不到上考虑.

4.【答案】10 放大 发散 远离

【解析】

解:

(1)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

所以2f=20cm,则f=10cm。

(2)由

(1)可知,f=10cm,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像远离凸透镜,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调节,即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调节,才能使像变清晰。

故答案为:

(1)10;

(2)放大;(3)发散;远离。

(1)凸透镜成像时,u=v=2f,在图象上找到u=v对应点,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2)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像远离凸透镜,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判断光屏的移动方向。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然后问题可解。

5.【答案】

(1)11.0

(2)下

(3)C;投影仪

【解析】

【分析】

(1)掌握焦距的概念,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2)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3)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解答】

解:

(1)由焦距的概念知,f=41.0cm-30.0cm=11.0cm;

(2)由图知,光屏的位置偏高,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调整;

(3)由图可知,C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成倒立、放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故答案为:

(1)11.0;

(2)下;(3)C;投影仪.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考查了焦距的测量及实验器材的调节,掌握成像特点及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同时自己做一些总结,更有利于对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6.【答案】放大;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投影仪;上;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蜡烛会越烧越短

【解析】

解: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具体的操作是:

首先将光屏向右移动,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3)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存在的两点不足之处:

①烛焰不稳定,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②蜡烛会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

(1)放大;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投影仪;

(2)上;(3)①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②蜡烛会越烧越短。

(1)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能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①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透镜的移动方向。

(3)蜡烛做光源的缺点:

不稳定,会变短。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像变化经常用到,一定要熟练掌握。

7.【答案】B;左;凹;A

【解析】

解:

(1)由图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故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选B;

(2)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则像距减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调节;

(3)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A。

故答案为:

(1)B;

(2)左;(3)凹;(4)A。

(1)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物距变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3)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4)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理解应用。

明确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实;大;远离;D;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

【解析】

解: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远离透镜,像要变大。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u>0.50m时,像距v保持0.5cm几乎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就越接近焦距,故选D。

(3)因为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故答案为:

(1)实;大;远离;

(2)D;(3)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

(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像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以及其应用来解答此题。

(3)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9.【答案】0.05;变小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关知识。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时,所以f=5cm=0.05m,

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

0.05;变小。

10.【答案】光屏 B

【解析】

解: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如图所示,S′为像点:

(3)据题可知,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故

A、若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即蜡烛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应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

B、若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即在1倍焦距以内,此时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

C、若是通过透镜的表面反射成像,即相当于凸面镜成像,故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故C错误。

故答案为:

(1)光屏;

(2)见上图;(3)B。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这样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3)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即可判断;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光路图的做法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的实验题,难度不大。

11.【答案】10 小于 右 变大 幻灯机 靠近

【解析】

解:

(1)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

所以2f=20cm,则f=10cm。

甲图,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35cm-5cm=30cm,30cm>2f,所以,15cm>fA。

乙图,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35cm-5cm=30cm,2f>30cm>f,所以,30cm>fB>15cm。

故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物距减小,像距应变大,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变大;

(3)由图丙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幻灯机;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远视眼看物体时使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当用远视眼镜时,会将像向凸透镜靠近,故应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

(1)10;小于;

(2)右;变大;(3)幻灯机;靠近。

(1)①要解决此题,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