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考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719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考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考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考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考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考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考模拟.docx

《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考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考模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考模拟.docx

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考模拟

全国新课标高考临场冲刺4月考模拟

(1)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  罗益平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对此,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可提供有益借鉴。

在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在自然观上,儒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这些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

儒家历来反对滥用资源。

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

荀子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之制”的内容,要求砍伐和渔猎必须遵守一定的时节,并规定相应的“时禁”期,以保护生物和资源。

儒家认为,对待天地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

孔子说:

“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孟子主张把人类之爱施于万物。

他说: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朱熹进一步阐发了爱物的思想,他说:

“此心爱物,是我之仁;此心要爱物,是我之义。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有益启示,那就是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把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与生产力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当前,我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可以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

今天,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

人类要克服生态危机,继续生存下去并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反对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反对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

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当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还需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这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分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同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

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是相通的,必须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B.儒家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对待自然,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

C.儒家倡导取用有节、物尽其用,对当前我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D.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但这些成分有时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要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方法是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

B.解决生态危机这个全球性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

C.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

人类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不能强调征服和掠夺自然。

D.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

我们要结合实际需要,促进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强调的是反对滥用资源,要珍爱万物。

B.荀子认为“圣王之制”要纳入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要求砍伐和渔猎必须遵守一定的时节并有相应的“时禁”期。

C.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孟子和朱熹更主张把人类之爱施于万物。

他们说:

“此心爱物,是我之仁;此心要爱物,是我之义。

D.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我们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贺若弼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

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

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

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

“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

“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

”帝默然。

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

”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

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

高颖曰:

“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

”高祖曰:

“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

将渡江,酹酒而祝曰:

“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

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

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

后以为常,不复设备。

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

军令严肃,秋毫不犯。

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

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

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

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  贺若弼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B.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C.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D.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室,由东汉开始设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北周的齐王宇文宪把贺若弼任命为记室。

B.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西周始置,是异姓功臣的第二等封爵。

从北周开始,郡公之上增设国公一爵,县公成为公爵的第三等。

C.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上指太湖流域。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

D.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可知,行军总管,应该是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若弼年少时便怀有大志,充满正气。

他文韬武略,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

B.贺若弼能听父亲教诲而慎言。

在太子一事上他说话很慎重,后来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

C.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

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毫不留情,立刻把他斩首。

D.贺若弼有计谋,很有军事才干。

贺若弼渡过长江,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大败敌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周齐王宪闻而敬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11分)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见梅

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 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指出并赏析其修辞效果。

(5分)

答: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两句是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3)白居易《观刈麦》中“         ,        ”两句,形象描绘出农民冒着酷热劳作的情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汤普森夫人

开学的第一天,她站在五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

她看着她的学生,说她会平等地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

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他叫泰迪•斯托达德。

汤普森夫人发现,泰迪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

他的衣服很邋遢,身上也不整洁,而且不怎么受大家欢迎。

汤普森夫人很喜欢在他的卷子上用红笔画一个个红叉。

过了不久,汤普森夫人教课的学校要求老师对每个孩子过去的记录进行审阅,她把泰迪的档案放到了最后一个才看。

然而,当她看泰迪档案的时候吃了一惊。

泰迪一年级的老师写道:

“泰迪是个聪明的孩子,永远面带笑容。

作业写得很整洁、很有礼貌,他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欢乐。

二年级的老师写道:

“泰迪是个优秀的学生,深受同学的喜欢,但是他很苦恼,因为他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家里生活困难。

三年级的老师写道:

“母亲的去世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他试图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责任感不强,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他的家庭会对他产生不利影响。

四年级的老师写道:

“泰迪性格孤僻,对学习不感兴趣。

他没有什么朋友,有时会在课堂上睡觉。

此时,汤普森夫人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圣诞节到了,当学生们送给她圣诞礼物时,她更是无地自容。

学生们的礼物是用明亮的彩纸包好,上面扎着美丽的丝带,唯独泰迪的不是。

他的礼物是用厚厚的牛皮纸袋包裹,那纸是从杂货袋上扯下的。

汤普森夫人费了很大劲才打开这个礼物。

那是一只水晶石手链,上面有颗水晶石已经丢失了,还有一瓶只有四分之一的香水。

一些孩子开始发笑,她制止了他们。

她大声夸赞这只手链多漂亮啊,并把它戴在手上,还在手腕上擦了些香水。

那天放学后,泰迪•斯托达德说了一句话才走:

“汤普森夫人,今天你身上味道就像我妈妈以前一样。

”孩子们走后,她哭了至少一个小时。

就从那一天起,她不再研究怎样教阅读、写作和算术,而是研究怎样教育孩子们。

汤普森夫人开始特别关注泰迪。

与她一起学习时,他的大脑便显得灵活起来,她越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快。

到了这年年末,泰迪已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尽管她说过:

“会平等地爱所有的孩子”,但泰迪成了她的“宠儿”。

一年后,汤普森夫人在门缝下发现一张纸条,是泰迪写的,他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最棒的老师。

又过了六年,汤普森老师又收到泰迪的另一张纸条。

他说,自己已经高中毕业,成绩排在全班第三名,她仍是他一生遇到的最棒的老师。

多年后,汤普森老师收到一封信,这次泰迪说,当初拿到学士学位后,他决定继续留在学校深造,他还说,汤普森夫人仍是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但如今信上的落款变得长了些:

医学博士西奥多•F•斯托达德。

那年春天,泰迪又来了一封信,说他马上要结婚了,他不知道汤普森夫人是否愿意参加他的婚礼,并坐在新郎母亲的座位上。

当然,汤普森夫人去了。

她戴着那只丢了颗水晶石的手链,还专门喷了泰迪母亲用过的那种香水。

师生俩互相拥抱,斯托达德博士轻声在汤普森夫人的耳畔说:

“谢谢你,汤普森夫人,非常感谢你让我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为。

汤普森夫人眼含热泪,低声说:

“泰迪,你全搞错了,是你教会了我,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如何做老师。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篇的泰迪衣服穿得很邋遢,身上也不整洁,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是个问题生。

B.按学校的要求审阅了学生的档案后,汤普森夫人才意识自己对泰迪有歧视,并为此感到羞愧。

这是文章的转折点。

C.后来汤普森夫人开始特别关注泰迪,泰迪也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一直到他高中毕业,最后成为医学博士。

D.汤普森夫人戴着那只丢了颗水晶石的手链,还专门喷了泰迪母亲用过的那种香水参加了泰迪的婚礼,表明汤普森夫人的爱心。

E.本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每个学生都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应当平等地对待,不该有歧视或偏见。

(2)文中一到四年级老师的批语,有何作用?

(6分)

答:

                                                                      

                                                                          

                                                                          

(3)请赏析“汤普森夫人,今天你身上味道就像我妈妈以前一样”。

(6分)

答:

                                                                      

                                                                          

                                                                          

(4)你如何理解汤普森夫人“会平等地爱所有的孩子”的话?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老红军李国策:

我亲历长征的故事

李国策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9周年。

我作为一个幸存者,仍旧健在的老红军战士,不禁又想起长征那艰苦卓绝的年代,想起我那些长眠的英勇战友。

我是1917年出生在四川省苍溪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穷孩子。

1933年16岁时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编到第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1935年3月28日开始了长征,先后三次过雪山草地,20次遇险。

在第一次过草地时,由于一脚没有踩上有草丛的泥疙瘩,我掉进了泥潭,人往下沉。

我大声叫喊,一位剧团姓朱的战友,把笛子伸过来救我,我抓紧笛子,用力往上爬,终于爬了上来。

过丹巴大铁索桥时情况很危险。

这种铁索桥是在大山峡谷中,由少数民族在河两岸悬崖绝壁上,用粗大的铁链固定在巨石或铁桩上,平铺数条大铁链,再在上面搭上木板做成的。

过桥时颤动摇晃,桥下波涛汹涌,过桥的人头昏目眩。

我们红军多次过这种桥。

丹巴河铁索桥特别大。

我们第一次南下,第二次北上,两次过这座桥。

当时桥已被敌人破坏了,铁链稀少,木板缺乏,扶手铁链也没有了。

桥又长,弹力更大,我们部队要过它,战士之间的距离要拉开几米远一个人,轻走,慢走,减少震动,防止弹跳太大。

即使如此,还是不时发生战士掉下河中的事。

我走到桥中间,心情紧张,头昏目眩,迅速爬下来,紧抓铁链,等弹跳小一些了,平稳一些了,又站起来慢慢走,才走了过去。

红四方面军在四川遭到军阀疯狂进攻时,我所在的团在百丈关一带防御。

敌人天天发起攻击,敌机不断前来轰炸。

有一天战斗正酣,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就落在了碉堡旁边,我和另外3个战士正在碉堡前的工事里。

炮弹响了。

只听一声巨响,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我清醒过来,就想爬起来继续战斗。

但两名战友压在我的身上,我动弹不得,就慢慢把他们两人从身上推开,发现他们已经牺牲了,而我也觉得腿部剧烈疼痛,坐不起来。

这时才发现大腿在流血,疼痛更加剧烈。

敌人又冲了上来,离我只有几十米远了。

这时一名通信兵跑来,立即背着我往后方跑。

下山不远处,到了师医院。

医生检查我是两股骨贯通重伤,送到总部医院为我手术。

由于伤残,有点文化,上级命令我留在总部附属医院任院部书记。

在二次北上时,有一天在山谷中行军走错了路线,部队只有露营在山谷中,等天亮后再找大部队。

到了下半夜,敌人开始袭击我们,枪林弹雨,激战中我觉得有个东西打了我的背部。

战斗结束后,我卸下子弹袋检查,才发现有一个弹夹被弹丸打扁了两粒子弹,这个子弹袋竟救了我一命,否则子弹早打穿我后背牺牲了。

另一次在通过被封锁的危险地段时,对岸敌人在射击,山上还有“滚石阵”,我们必须拉开距离,一阵猛跑才免得被石头砸中。

但就在猛跑中,我枪上的弹夹掉了。

我只有一个弹夹,没了弹夹我的小冲锋枪就没有用了。

于是我决心返回去取弹夹。

敌人在河对岸打枪,我跑回去,一眼就看见掉在路边的弹夹,赶快拾起来又猛跑。

就在这时敌人的枪响了,我头上的军帽飞了,我只是低头猛跑,总算又躲过一劫。

在第三次过草地时,由于前面过草地的部队把能吃的都吃光了,所以更为艰苦,走到后来一点粮食都没有了,只好煮皮带吃。

团长把他的军马打死,给每个战士分一小块肉,我舍不得吃,揣到怀里。

当时的环境,有一块肉、几口粮也许就生存下来了,而没有它也许就无法走出草地了……而我就是这样,3次过雪山草地,20次遇险,九死一生而幸存下来的。

长征胜利过去69年了,像我一样的幸存者也一年一年地越来越老、越来越少了,怀念那些倒在长征路上的战友,就是怀念那种压倒一切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红军战斗精神,就是怀念红军官兵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更是怀念红军战士革命信念坚定,一心为革命为人民,丝毫不贪恋安逸享乐的高尚情操!

(节选自《中国历史故事网》)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在第一次过草地时,李国策掉进了泥潭,人往下沉。

李国策大声叫喊救命,是剧团姓朱的战友把笛子伸过来救了他。

B.过丹巴大铁索桥时,李国策走到桥中间,心情紧张,头昏目眩,就迅速爬下来,紧抓铁链,等弹跳小一些平稳一些后,爬了过去。

C.在二次北上时,李国策背部中弹,两股骨也贯通重伤,后来术后伤好,留在总部附属医院任院部书记。

D.在第三次过草地时,更为艰苦。

当时的环境,有一块肉、几口粮也许就生存下来了,而没有它也许就无法走出草地了。

E.李国策 3次过雪山草地,20次遇险,九死一生幸存下来,体现了红军战士压倒一切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2)红军老战士李国策三过草地,请具体说说本文重点讲述的过草地的情况?

(6分)

答:

                                                                      

                                                                          

                                                                           

(3)请说说“先后三次过雪山草地,20次遇险”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

                                                                      

                                                                          

                                                                           

(4)红军战士的精神对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8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