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口语教案秋用教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651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6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口语教案秋用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幼儿教师口语教案秋用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幼儿教师口语教案秋用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幼儿教师口语教案秋用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幼儿教师口语教案秋用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口语教案秋用教案2.docx

《幼儿教师口语教案秋用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口语教案秋用教案2.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口语教案秋用教案2.docx

幼儿教师口语教案秋用教案2

 

教案本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教师口语

(二)

课程编号

000JS002

授课学期

一学期

专业班级

学生人数

总学时数

80学时

理论学时

12学时

实践学时

36学时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口语交际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掌握一般口语表达技能和形式,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做到清晰、准确、流畅、得体;能熟练进行发声训练,掌握发声要领,能有感情地朗读各种文体,讲儿童故事,能根据需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无文字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演讲;能按照语境选用得体的语言和态势。

掌握各教学环节的口语表达技能。

教学

重点

用气发声、共鸣控制和吐字归音等发声技能、朗读、讲故事、演讲等的多种技能技巧、态势语的运用技能技巧、各教学环节的口语表达技能。

教学

难点

用气发声、共鸣控制和吐字归音等发声技能、朗读、讲故事、演讲等的多种技能技巧、态势语的运用技能技能技巧、各教学环节的口语表达技能。

教材

名称

《教师口语》

作者

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

编写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7月

《教师口语教程》

作者

程培元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

作者

刘伯奎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口语口语训练手册》

作者

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

编写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语文出版社

 

课程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一般口语交际的基础训练—发声训练

(一)

2

一般口语交际的基础训练—发声训练

(二)

3

一般口语交际的基础训练—态势语

4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朗读

(一)

5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朗读

(二)

6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朗读(三)

7

朗诵会

考查一

8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讲故事

(一)

9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讲故事

(二)

10

故事会

考查二

11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演讲

(一)

12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演讲

(二)

13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演讲(三)

14

演讲比赛

考查三

15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教学口语训练

(一)

16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教学口语训练

(二)

17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教育口语训练

(一)

18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教育口语训练

(二)

课外考查

19

课程名称

教师口语

(二)

章节、专题

第一章发声训练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发音器官和发音原理,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使语音响亮、清晰、持久不衰,为提高教师口语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

重点

掌握发音原理

掌握发声技能

教学

难点

掌握发声技能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课时

 

课程名称

教师口语

授课内容

【新课导入】

教师口语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交际口语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个部分。

他们之间是基础、提高与延伸的关系。

在进行了普通话训练的基础上本期我们学习一般交际口语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这两个部分。

具体说来就是学习发声技巧、态势语、各种文体的朗读、讲故事、演讲以及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一章发声训练。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发音器官

严格说,人体专门用来发因的器官只有“声带”。

人们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还要靠人体各种器官多种活动的配合。

发音器官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喉下——用来呼吸,包括气管、肺、胸廓、横膈膜、腹肌

喉部——喉头、声带

喉上——用作共鸣作用或阻碍作用,包括口部中各部及鼻腔

二、发声技能

训练目标:

掌握用气发声,共鸣控制和吐字归音等发声技能,了解科学的发声方法,使语音响亮。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语音准确、清晰、响亮、圆润,并且有魅力,事实决非如此。

上海一中学物理老师声音大,校长对面楼上找到错误,退休后声音嘶哑。

生活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小学教师有咽喉炎。

发声技能:

用气发声、共鸣控制、吐字归音

1.用气发声

关于气息控制:

学生发言,小学生热热闹闹,中学生稀稀落落,大学生羞羞答答

存在的不正确的呼吸法:

浅呼吸:

吸气短,呼气时肚子反而饱满

腹式呼吸:

吸气少且弱,不能控制。

正确方法:

有控制胸腹式联合呼吸:

首先自然收腹,脚放平,下巴微收,找准感觉(纠正歪头、耸肩、瘪肚、下脚抖动)

训练:

短气训练:

三个字;123、456、789

长气训练:

一个枣、二个枣、三个枣······

长短气训练: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把扫帚来打枣,一个枣、二个枣······

语言:

新闻广播,建国时,一分钟180个音节,现在230个,东广达到300个音节。

喊人:

黄刚、王强、田华

唐诗背诵:

分步骤进行

2.共鸣控制

人有七大共鸣腔体,主要有五个:

喉腔————人体第一共鸣腔体

咽腔————打开音量,美化音色

口腔————中音共鸣(最主要,最灵活)

鼻腔————高音共鸣(高亢、响亮)

胸腔————低音共鸣(低沉、浑厚)

练习找准共鸣腔:

千山万水精明强干山明水秀黑白分明

(注意:

嘴里有话,心里有情景)

123,三盆月季花,456、六棵小石榴,78910,十块大石头。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母子别,上部共鸣)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新婚别,中部自然共鸣)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生死别,三腔共鸣)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故乡别,三腔共鸣)

3.吐字归音

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和归音三个阶段。

出字:

指声母和韵头的发音过程。

立字:

指韵腹(主要元音)的发音过程。

归音:

指音节发音的收尾过程。

目的:

字音清晰,声音饱满、弹发有力。

【教学小结】

语音,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口语的“笔画”。

声调的平上去入、语调的抑扬顿挫,还有语流音速的张弛,就好似书面语的文字词汇那样,代人传递信息,抒发思想感情。

人的声音:

呼吸器官活动所产生的气流冲击声带(嗓子),再通过咽喉腔、口腔、鼻腔的放大、美化,传出体外的。

声音小——气力不足,气流量不够。

声音太大——用力过大,气流量太大,嗓子绷得太紧。

女性:

要充分打开口腔,克服声音单薄、不圆润,可经常发“u”音。

男性:

低沉浑浊,可经常发“i”

【课后作业】

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加强发声训练。

每个同学至少背诵二十首唐诗或宋词。

 

课程名称

教师口语

(二)

章节、专题

第二章态势语训练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掌握态势语的要素,态势语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工作和学习中得体地运用态势语。

教学

重点

学会表情语和手势语的要领,重点解决有声语言和态势语的和谐统一问题。

教学

难点

态势语运用的技巧,与有声语言和态势语的和谐统一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课时

 

课程名称

教师口语

(二)

授课内容

【新课导入】

我们在表情达意的时候,除了语言信息,还有一些菲语言信息的作用也不容小视,如目光、表情、手势等等,都对语言交际造成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训练态势语。

【教学过程】

一、态势语定义与内涵

语言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外,还有辅助语言,就是态势语。

态势语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有的人对它进行研究,说:

有一条信息如果传播出去,所有的效果中间只有38%是有声的,7%是语言(词),55%的信号是无声的,所以每个人,每天平均说的话只有10-11分时间,且平均每句话只占2.5秒,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的有声是低于30%的,60%的信号是通过无声的信息发出去的。

这个对无声信息的研究,给我们一个提示,除了要注重有声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注重无声语言的表达,就象我们看见别人的表情常会说“我看见你就知道你要说什么”,这就是“别人”在用无声语言(态势语)传播信息。

所以,态势语言是通过人体器官的动作,或者某一个部分形态的变化来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

凡是通过手势、身姿、眼色和面部表情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活动方式,统统称为体态表达或态势表达。

   体态语内涵要记住:

1、是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交际方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交际方式,是源远流长的,必不可少的;2、是对口头表达必要的补充和辅助(除哑语外);3、所传递的所有信息受表达环境的制约。

二、态势语功能

从个人来说:

1、反映人的性格和心理;

2、反映人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3、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从日常交际来说:

1、更形象的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2、更有利的传达情感,反映情绪,如:

拍案叫绝、暴跳如雷、扪心自问、趾高气扬等,

3、更有效的昭示心灵,加深理解;

4、更恰当的联络各种关系,使交际更得体。

关于美国交际家艾帕尔。

梅拉别思的公式:

信息的效果=7%文字+38%的语调+55%面部表情

三、态势语类型及操作

1.手势。

(1)手指语言:

“大拇指”动作一般表夸奖、很好,但有时表高傲的情绪;“十指交叉”一般表自信、敌对情绪、感兴趣;“抓指式”一般表控制全场之势;“背手”可给自己壮胆,镇静,也表自信,但对有的人是种狂妄表现;“手啄式”表示不礼貌的动作,本身就有一种挑衅、针对和强制性。

以上都要看具体环境和当时面部表情。

(2)手掌语言:

“向上”表示诚恳、谦虚;“向下”表提醒、命令;“紧握伸食指”带有一种镇压性;“搓掌”表期待,快搓表增加可信度,慢搓表有疑虑;“手掌向前”表拒绝、回避;“手掌由内向外推”表安慰、把所有的问题概况起来;“劈掌”表果断、决心。

(3)手臂语言:

“手臂交叉”表防御;“交叉握拳”表敌对;“交叉放掌”表有点紧张并在努力控制情绪;“一手握另一只手上臂,另外一只手下垂”表缺乏自信。

2.眼睛语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嘴巴可以说话,眼睛不能说话,眼睛的奥妙,在于它是真实的。

可以编出一千句、一万句谎言,却不能遮挡眼睛的真实性。

眼睛注视用得多的有三种:

(1)凝视。

集中目光看对方,如果是公事,目光限制于前额到双眼,使人感觉你很诚恳认真;如果是社交,就看双眼到嘴三角区;如果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就看双眼到胸。

(2)环视。

眼睛向前然后有目的的扫一下,好处是使所有听你讲话的人都注意了你,不觉得你在和他(个人)交流,能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映。

而且可根据你的环视随时调整说话的节奏、内容、语调,把握说话的主动权控制住。

(3)虚视。

就是似视非视,演讲就需要这种虚与实的目光交替,“实”看某一部分人,“非”看大家,演讲要作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3.表情语言。

每个人都有面部表情,脸上的每个细胞、每个皱纹、每个神经都表达某种意愿、某种感情、某种倾向。

面部表情是最准确的、最微妙的人的“晴雨表”。

人的面部表情贵在四个字:

自然,真挚。

面部是思想的“荧光屏”,演讲的面部表情一般要带微笑。

四、态势语分解训练

(一)面部表情训练:

1.对镜自视,观察自己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面部表情的变化,如:

大笑、苦笑、忧愁、惊讶、悲伤、平静、兴奋、愤怒等。

2.观察日常生活中与你交流的人的面部表情。

3.朗读下列诗句,用眼神表现出括号中提示的表情。

我,常常望着天真的儿童,(微笑)

素不相识,我也抚抚红润的小脸。

(亲切)

他们陌生地瞅着我,歪着头。

(陌生)

像一群小鸟打量着一个恐龙蛋。

(惊奇)

他们走了,走远了……(失望)(节选自杨牧《我是青年》)

4.观看王景愚的哑剧《吃鸡》,注意他的表情。

然后自己用表情模拟表演哑剧《迟到》。

(二)手势语训练:

1.给下面的句子设计相应的手势,然后表演出来。

(1)看!

太阳升起来了,它光芒四射,普照人间。

(2)什么是爱?

爱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3)小赵,真是个好样的!

(4)中国人民是无所畏惧的,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顶得起。

(5)同志们,千万注意,这次实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次。

(6)这种损人利已的行为,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7)嫖娼、吸毒,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腐败事物,必须彻底清除!

(8)她轻轻地躺倒在草地上,仰望着蓝蓝的天空。

(9)高大的建筑物突然陷入地下。

(10)伸出我们的双手吧,拿出我们的智慧吧,献出我们青春的热血吧,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要做中华的脊梁!

(三)身姿动作训练:

1.每天有意识地做几次“坐如钟”(正襟危坐)、“立如松”(挺身直立)、行如风(步履稳健)的训练,与人交际要逐步养成良好的身姿,纠正不良的身姿动作。

2.自我训练:

四人一组,相互观察坐姿、站姿、行姿,指出不良的姿势,在同学的监督之下自我纠正。

3.情境训练。

与邻座的同学轮流扮演年长、年轻或同龄的不同身份的人,找一个话题进行交谈,注意对方的坐姿、站姿是否得体,对不良习惯要互相指出并予以纠正。

(四)态势语综合训练:

朗诵诗歌《再别康桥》,设计好手势语。

五、态势语实地练习

实地训练:

(地点:

微格教室)

学生登台亮相:

(或从门外走出,或从台下上场)

或朗诵,或讲故事,或讲笑话,或自画像。

台下师生观察,评述,改进,提高。

【教学小结】

辅助有声语言,应恰当优美,配合默契,不能喧宾夺主;用于实践,收集模仿,熟能生巧。

【课后作业】

设计好态势语,对着镜子朗诵《沁园春长沙》。

 

课程名称

教师口语

(二)

章节、专题

第三章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掌握朗读的技巧及各种文体的朗读

教学

重点

1.朗读的技巧

2.各种文体的朗读

教学

难点

1.朗读的技巧

2.各种文体的朗读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朗读的技巧及各种文体的朗读3课时

朗读检测1课时

 

课程名称

教师口语

(二)

授课内容

【新课导入】

朗读是口语交际表达的基础。

练习好朗读有利于我们掌握口语交际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训练基本要领

1.规范化的朗读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语音标准规范语意内涵明晰

语气轻重相宜语调变化有致

速度快慢合体节奏和谐协调

停顿长短恰当情感鲜明适度

2.不同文体,朗读风格不一:

政论性文字材料——庄重(语音发音饱满,以中音区为主)

记叙文体——逼真、生动、绘声绘色、入情入景

议论文体——立场鲜明、褒贬色彩鲜明、语言铿锵有力、表达简洁利落

说明文体——关键词、中心词加重分量

二、朗读的技巧训练

(一)外部技巧:

1.重音运用

生活中经常运用重音,重音在生活中必不可少。

如,“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什么”,“大意”是大概的意思,如果把“意”轻念,就是“粗心”的意思。

所以,重音具有区别词意的作用,读重读轻表达的意思不一样,重音可分为三种:

1、语法重音。

是按句子的语法规律重读的音,2、逻辑重音。

是根据演讲说话的内容和重点自己确定。

3、感情重音。

是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细微的心理来安排。

重音不一定重,有时放轻也起了强调的作用。

重音有二种,一种是重重音,一种是轻重音。

重音怎样体现?

一是加大音量,二是拖长音节,三是一字一顿,四是夸大调值(调值有一个五度表:

一声55,二声35,三声214,四声51)。

2.停连掌握技巧

a.语法停顿。

又叫自然停顿,一个词中间是不能停顿,如“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念成“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就把意思搞反了。

从语法上说中心语与附加语往往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书面语用标点符号表示的地方要停顿,停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哪些地方该停呢?

停顿时间是:

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

从结构上,是段落>层次>句子。

b.逻辑停顿。

是根据要强调的停顿,苏联研究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

如果没有逻辑的停顿的语言是文体不通的话,那么没有心理停顿的语言是没有生命的。

逻辑停顿是表达感情的需要。

c.感情停顿。

又叫心理停顿,逻辑停顿为理智服务,感情停顿为感情服务,表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而作的停顿。

D.特殊停顿。

为加强某种特殊效果或应付某种需要所作的停顿。

停顿的表现力:

第一,可以变含糊为清晰,如:

“最贵的一张(停)值一千元”,表示最贵的只有一张,其它的不足一千元;第二,变平淡为突出;第三,变平直为起伏。

如“大堤上的人/谁/都明白”就有起伏:

第四,变松散为整齐;有些排比句通过停顿变得很美,节奏很好,如写交通安全的一篇演讲稿:

“每天的太阳是您的,晚霞是您的,健康是您的,安全也是您的”,要声断,气不断,情不断。

要重复强调的是停顿不是中断,只是声音的消失,它绝对是气流与感情连起来的,有停就有连,而且某种激烈、紧张的情况下需要连接。

连接的表现力。

连接就是在书面上标有停顿的地方赶快连起来,不换气、不偷气,一气呵成,连接的作用,第一,是渲染气氛,第二,增强气势,能表达激情推进内容;表现停连技巧有三:

一是气息要调解。

比较大的停顿地方要换气,小的停顿要偷气(不明显的换气),另外要就气(一气呵成);第二,接头要扣“环”。

即两个内容相联的句子,第一句的节尾压低,第二句的起音也要低,这样两个句子中的音位差就小,给人感觉环环相扣。

第三,层次要“抱团”。

句子的末尾音节不要往下滑,每层的意思要有鲜明的起始感、整体感。

3.节奏变化技巧

说话要有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起的时候起,这样有起伏有快慢,有轻重,才形成了口语的乐感和乐耳动听,否则话语不感人,不动人,口语中有带规律性的变化,叫节奏,有了这个变化语言才生动,否则是呆板的,有位意大利的音乐家,他上台不是唱歌,他把数字有节奏的、有变化的从1数到100,结果倾倒了所有的观众,甚至有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可见节奏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节奏与语速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语速只表示说话的快慢,节奏包括起伏、强弱。

慢节奏:

叙述一件事情,描写一处景物,表现一次行动的迟缓节奏宜慢;表现平稳,沉郁、失望、悲哀情绪节奏宜慢。

快节奏:

表现情绪紧张、热烈、欢快、兴奋、慌乱、惊惧、愤怒、反抗、驳斥、申辩时宜快节奏。

节奏调度的几个原则:

1、感情原则。

2、语境原则。

根据语言的环境调整。

3、内容原则。

根据内容调整。

节奏美体现方式:

1、步韵。

如:

写文章时要体现节奏美,可用几个句子像散文诗那样压一下韵;2、对应。

包括运用对比句和对偶句;3、排比句。

4、复沓。

反复使用形式和意义相近的词、句、段;5、层递。

一层递一层;6、联珠和回环。

联珠即把第一个句子末尾的词作第二个句子开头的词,回环即是一个词反复运用,如: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4.语气的控制技巧

语气包含五个涵义:

一是“式”指语法形式;二是“调”指语音的调,三是“理”指逻辑的推理,四是“采”修辞的文采,五是“色”发声的气色,由这五个方面综合包括在一个“情”字,要恰到好处表达感情必须要在这五个方面下工夫。

(1)语气的感情色彩。

是指语句内在的具体感情的积极运动的显露,它表现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

一般说,表达“爱”气徐声柔,表“憎恨”气足生硬,表“急”气短声促,表“喜”气满声高,表“怒”气粗声重,表“悲”气沉声缓,表“惧”气提声滞,表“疑”气细声黏。

(2)语调的基本类型。

一般分四类:

平直调,上扬,曲折,下降。

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

平直调:

多用于陈述、说明的语句。

表述庄重、严肃、回忆、思索的情形,表现平静、闲适、忍耐、犹豫等感情或心理。

下降调:

多用于感叹。

有些陈述句,常表示祈求、命令、祝愿、感叹等方面内容,表现坚决、自信、肯定、夸奖、悲痛、沉重等。

上扬调:

多用于疑问句、反问句,或某些感叹句、陈述句。

适用于提问、称呼、鼓动、号召、训令等场合,表达激昂、亢奋、惊异、愤怒等情绪。

曲折调:

多用于语意双关、言外之意、幽默含蓄、意外惊奇、有意夸张等地方,表示惊讶、怀疑、嘲讽、轻蔑等心绪。

在实际应用中四个语调不是孤立的,语调变化不以句子为单位体现,而表现在语流中的千差万别的变化。

第二课时

(二)内部的表达技巧:

1.形象感受

形象感受,是指朗读作品中的形象性词语对朗读者内心产生刺激从而让朗读者感触到客观世界的种种事物,以及事物的发展、运动状态,使表现情、景、物、人、事、理的文字符号在朗读者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引起朗读者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和思考,是朗读者“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而形成的感受。

朗读中如何运用好形象感受呢?

利用作品中的人、事、物产生联想,注意抓住文章中最能表达事物形象的实词。

如: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段文章之中的实词“冷”、“雪”、“黑”是最能让人产生联想的词语,朗读者要透过这些词语,仿佛看到了雪花、天黑,产生冷的感觉,从而形成内心视觉形象。

2.逻辑感受的运用

逻辑感受是指朗读者对朗读作品中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以及文章中各部分之间、各层次之间、各自然段之间、各句之间、句子中各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头脑中形成的感受。

朗读中要运用好逻辑感受,这要求朗读者必须抓住语句、篇章的真正含义,掌握作品中的主次、并列、转折、递进、对比、总括等“文路”,在逻辑感受中转化为朗读者的思路,进而形成一种内心的“语流”,以增强有声语言表达的征服力。

朗读时,要抓住最能体现语言脉络、文章层次的是文章中的虚词。

如:

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

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

3.内在语的运用

我们把语言所不能表露、不便表露或者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称为“内在语”。

在朗读中,内在语就像一股巨大的潜流,在朗读者的语言底下滚动,赋予有声语言以思想、态度和感情色彩,从而使朗读更具生命力。

读好作品中的内在语,可以让人们透过文字表面聆听思想的声音,可以使作品显得更有深度,更耐人寻味。

如: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从文字表面的意思来看,这是说小女孩终于得到了温暖、幸福和快乐。

但从故事的实际内容和思想主题来看,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了、饿死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小女孩只有死亡才能彻底摆脱寒冷和饥饿。

因此,在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这种反义的内在语,读出小女孩悲惨的结局。

但也要把握好情感的分寸,毕竟从字面意思看小女孩并没有死,所以要让内在语在文字表面的意思下滚动,情感的表达要做到含而不露。

4.语气的运用

语气是在朗读者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气”是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气息状态”。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语气:

一是具体的思想感情在语气中处于支配的地位,它是语气的灵魂。

二是语气要通过具体的声音形式来体现。

三是语气以句子为单位,也就是语气是通过一个个句子展现它的不同风采或个性特征的。

语气中具体的思想感情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语气的感情色彩,二是语气的分量。

它们是语气的灵魂。

不同的感情色彩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在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的;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的;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是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是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是气少声淡;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

如:

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这句话是长征中一位红军战士临终前用尽最后一口气说出来的。

朗读时,感情是悲壮的,气息是短促的,声音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