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修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623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修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上册修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上册修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上册修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上册修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修第二单元.docx

《五年级上册修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修第二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修第二单元.docx

五年级上册修第二单元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

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

学写课文提纲。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

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

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学习生字:

牦伦豌稞逸

2、思考回答:

①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②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

惊叹不已、

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

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内容。

用“读到我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的模式来表述自己阅读所得。

2、组织小组内交流

3、班上交流。

(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

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惊叹与自豪。

(1)我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

”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

(指导学生朗读)

(2)我读到“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

”也感到“惊叹不已”。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C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3)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4)我读到第四段神奇美丽的自然博物馆时,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

4、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

“先……然后……再……最后……”)

2、对照课后“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惊叹不已”

奇观世界峡谷之最“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无与伦比”

课后反思:

 

《浙江潮》

一、教材分析: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节选自南宋文学家周密的《观潮》,文章用散文的形式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色。

多场面描写,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原文还有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游泳健儿水中表演的精彩场面,以及观潮时的盛大场面。

描写生动、形象、细致入微。

而且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江潮的壮观、江上活动及观潮场面的盛大,写得有形、有声、有色。

  文后附了一篇现代文《观潮》,文章通过对大潮到来之前,之中,之后的描写,表现大潮的雄伟壮丽。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同一篇现代文编排在一起,两片文章在内容上有共同之处,所以让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现代文,疏通古文的文意,对于特别的难于理解的名词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3、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

三、教学难点: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

这是一篇古文,读起来不像现代文那样容易理解,现在请大家比较《观潮》一篇文章自由读。

读准字音。

  1、你能根据《观潮》的描写大体弄懂《浙江潮》的意思吗?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读浙江潮,思考:

文章写的是什么?

  疏通文意,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4、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

作者是怎样描写浙江潮的?

     作者从形、声、色、势等方面描写了大潮。

     形:

仅如银线等色:

玉城雪岭等

     声:

如雷霆势:

震撼激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③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浙江潮?

(比喻、夸张)有什么作用?

  5、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特点。

  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否可以删掉,它们有什么作用?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交流有关资料,探究奇观的成因

  这么雄伟的景象都是我们这些身在内陆的人不曾看到的,你知道这雄伟壮丽的浙江潮的成因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浙江潮》

2、写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上一节课共同学习了《浙江潮》一文,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文章简洁、传神,只用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今天我们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用现代文写的同一内容的文章《观潮》

  二、自读自学《观潮》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现代散文《观潮》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全班共同学习“潮来时”,课文4—5节。

  放映大潮到来时的视频资料,思考:

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潮的声大,浪高)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潮声:

声像什么?

响声怎么样?

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

“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形:

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序:

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3、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对比较阅读《浙江潮》和《观潮》

  教师范读《浙江潮》指名朗读《观潮》,思考:

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课件展示)

  只要说出一个是古文,语言很简练,一个是现代文,描写细致即可。

  四、写作指导

  这两篇文章用到了一些相同的写景的手法。

比如说比喻、夸张等。

读文章,进一步感受这些写作手法。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红树林》

一、教材分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

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

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

激发学生兴趣。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3、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课件展示)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写出课文的提纲。

  3、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

为什么?

  (这一问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课文做准备。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宏伟、壮丽)

(2)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

相机理解:

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须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

  4、出示金钥匙:

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

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5、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

  回顾学法:

  

(1)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

练习朗读。

  6、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

(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点:

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

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点:

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五自然段要点:

与开头照应。

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仅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二

教材简析:

本次语文天地共安排了四项内容,包括:

拓展阅读《海市》、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金钥匙。

这些练习内容比较灵活,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字,而且锻炼了学生组词、用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张抗抗的《海市》

注:

旋风、海市、彩虹和丝路花语,这是让沙漠生动的景象,然而这些都是旅人们虚幻的希望。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多想看到绿油油的青稞麦和丰收的田野……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海市”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

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海市》。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5、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以“海市”为题?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你想了解就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向长辈请教等方式了解,把自己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家。

1、课前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奇观,生动、流利地讲述神奇景观。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奇观”这一主题进行奇观推介会。

二、初显身手。

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奇观的资料?

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

为什么?

3、评选小博士。

同学们都爱看历险记,就让我们一起编探险故事吧!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主题单元中指导了这么多的奇观,大家的知识又丰富了许多,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激发你的一些想法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编写探险故事,大家平时搜集的奇观资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

相信只要你能大胆想象,编写的故事一定会离奇、有趣,或者你也可以仿照著名的故事改编一个。

1、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类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

3、全班交流协作提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