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601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10 大小:1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0页
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0页
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0页
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0页
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docx

《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docx(3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docx

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

 

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

(征求意见稿)

 

兴宁市环境保护局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

兴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场所空间布局和结构布局,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坚持畜禽养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以奖促治”基本原则,根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开展工作,现制定我市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划分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兴宁市所辖行政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区养殖污染防治管理。

全市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大类。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防治结合、减少污染”的要求,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为依据,结合兴宁市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以建设和谐兴宁、绿色兴宁,实现富裕安康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划分原则与要求

2.1划分原则

畜牧业发展与畜禽污染治理之间的矛盾随着当地经济与扶贫工作的进步而日渐凸显。

为兼顾畜牧发展与环境治理,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推动落实畜禽养殖区域划定工作任务,有效防治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所的空间和结构,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兴宁市畜禽养殖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并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

兴宁市环境保护局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5]131号)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农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畜禽养殖水污染防治方案>的通知》(粤农[2017]222号)的相关要求,结合兴宁市实际,依据下列六项原则进行本划分方案的编制。

(一)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生态优先”的原则;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持续发展相协调一致的原则,坚持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畜禽养殖规模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原则;

(四)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的原则;

(五)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养殖小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原则;

(六)突出重点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2.2基本要求

以禽养殖产业布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的,以统筹兼顾、科学可行、依法合规、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综合考虑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及生态功能重要性,在与生态保护红线格局相协调前提下,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区域为重点,兼顾江河源头区、重要河流岸带、重要湖库周边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切实加强环境监管,促进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3划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6年7月1日);

(4)《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

(5)《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27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1日)

(7)《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9号);

(8)《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

(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

(10)《“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环发【2011】148号);

(1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12)《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

(1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1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2月22日修正版);

(15)广东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613—2009);

(16)《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5年修订),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2015年7月1日起执行;

(17)《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粤环[2016]51号,2016年9月22日;

(18)《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2011年2月14日;

(19)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6]35号,2006年4月4日;

(20)《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粤环[2008]71号;

(21)《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10年修正本),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4号,2010年7月23日;

(22)《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08-2020年)》

(23)《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

(24)《梅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07~2020年);

(25)《梅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7~2020年);

(26)《梅州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27)《广东省梅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8)《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

(29)《梅州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05—2020)》;

(30)《梅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31)《梅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7-2020);

(32)《兴宁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33)《兴宁市城镇体系规划》(2001—2015);

(34)《兴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35)《兴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4区域概况

4.1自然环境与资源

4.1.1地理位置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地跨东经115°30′至116°,北纬23°50′至24°37′。

北部与江西省寻邬县毗邻,东北部与平远县、梅县相接,东部与梅县交界,南部与丰顺县、梅县相连,西北部与龙川县相邻,西南部与五华县接壤。

全市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兴城镇位于300多平方公里的宁江盆地中部,是粤、赣、闽三省陆路交通枢纽,粤东北部主要商品集散地,兴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区规划面积51.9平方公里,至2003年建成面积12.8平方公里。

兴城距广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头185公里,至韶关407公里,至江西寻邬县128公里,至福建龙岩282公里,至梅州城57公里。

4.1.2地形地貌

兴宁市地处粤东北低山丘陵地区,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别受北东走向的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

最高峰阳天嶂海拔1017m,最低处水口圩镇海拨100m,地表最大相对高差917m。

北部地势总体由北西向南东逐渐降低,而南部地势则由北向南递增,形似扁舟。

中部为梅州市第一大盆地——兴宁断陷盆地,面积约300km2。

地貌类型主要分为5类:

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

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阶地、台地等3类占总面积的38.1%;海拔200米至400米的丘陵占49.69%;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占12.21%。

4.1.3气象、气候特征

兴宁市属中南亚热带季风气侯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20.4℃。

常年最热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达38.3℃;常年最冷月份是1月,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6.4℃。

无霜期长,灾害性天气较多。

据气象部门2000-2015年的监测资料,兴宁市年平均降雨量1418.1mm,日最大降雨量为206.3mm(2006年7月15日),时最大降雨量为77.4mm(2013年5月20日)。

兴宁市降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每年的3-9月为降雨集中期,降雨量占全年的84.27%,6月为全年降雨最高月份,占全年雨量的15.97%。

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为少雨期,降雨量占全年的15.73%。

在空间上降雨量的分布呈现北大南小格局,兴宁盆地以北降雨量较大,以南各镇降雨量较小。

4.1.4自然资源

4.1.4.1矿产资源

至目前为止,全市已找到矿产有煤、铁、石灰石、石膏、稀土、花岗岩、萤石、陶瓷土、高岭土、铀、锰、钒、钛、铜、锌、铅、钴、钨、锡、粘土、矿泉水、地下热水等39种。

其中,通过地质勘查或储量简测有储量的矿产17种:

煤、铁、石膏、水泥用灰岩、普通萤石、稀土、陶瓷土、建筑用花岗岩、冶金用白云岩、钒、钛、锡、铜、钴、矿泉水、地下热水、地下水。

全市有矿区42个,其中大型矿区3个,中型矿区4个,其余均为小型矿区。

(1)能源矿产

能源矿产主要为煤和地下热水,共15处。

煤矿经地质评价的共有11个井田或块段,已探明地质储量1.47亿吨,主要为民用无烟煤和动力用煤,经过多年的开采,仍保有煤炭资源储量5千万吨,主要分布在黄槐、黄陂、罗岗、大坪。

地下热水有小型地热田4处,分布于罗岗、叶南、坭陂、龙田。

(2)金属矿产

兴宁市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钒、钛、铜、锡、钴及稀土。

其中铁矿资源相当丰富,有大型矿区及中型矿区各1处,分别是罗岗霞岚钒钛磁铁矿及龙北铁山嶂矿区。

罗岗霞岚钒钛磁铁矿为大型矿床,是广东省内目前唯一的钒矿,该矿区矿床类型为晚期岩浆分异型。

矿体共有7层,平均品位:

Fe26.35%,TiO26.6%,V2O50.265%,Co0.025%,S0.142%,P0.019%,SiO223.59%。

矿体往深部较贫,地表风化壳中钛和钒有富集现象。

探明资源储量:

Fe23367.5万吨,TiO21062万吨,V2O547.8万吨,Co31819吨。

龙北铁山嶂铁矿矿床类型为矿卡岩型,至2005年底铁矿保有资源储量1597.3万吨,伴生锡矿保有资源储量28847吨(未综合利用)。

稀土矿是兴宁市较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一,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区:

大坪镇大塘矿区和中河岭矿区,矿床类型属花岗岩风化壳淋积型,保有资源储量5781吨,未探明储量的稀土矿区主要在宁中、永和、刁坊、石马、径南、叶塘、罗浮等镇,估计资源储量2万吨以上。

分布在黄槐镇宝龙村有1处小型铜矿区,探明资源储量13737吨。

径心有一处小型钴土矿区,探明资源储量134吨,目前均尚未利用。

(3)非金属矿产

兴宁市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分布甚广,主要有:

萤石、石膏、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砖瓦用粘土及陶瓷土等。

萤石矿区二处,均属低温热液断裂充填矿床类型,分别为低陂坜萤石矿区及大坪萤石矿区。

其中低陂坜矿区保有资源储量145万吨;大坪萤石矿区保有资源储量4.25万吨。

此外坭陂、水口、新圩等镇也有一定的萤石资源。

叶塘和龙田镇有大型石膏矿区,保有资源储量为4999.9万吨。

水泥用灰岩有小型矿区二处,中型矿区三处,主要分布在岗背、罗岗、黄槐镇,是兴宁市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全市仍保有建筑资源储量6998.53万吨。

建筑用花岗岩分布甚广,目前已利用17处。

陶瓷土是兴宁市开发较为新兴的矿产资源,已利用和规划共有6处。

(4)水气矿产

兴宁市地下水矿产主要为矿泉水、地下水二种,矿泉水比较丰富,分布于刁坊镇,为中型矿床,已探明储量411立方米/日,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根据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兴宁市地下水类型为层状类地下水,分布于黄槐镇。

4.1.4.2林业资源

兴宁市林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为66.67%,林地绿化率达到97.34%。

林地面积136498.9公顷,其中,有林地124763.1公顷、灌木林地8495.2公顷、未成林地1826.7公顷、无林地1403.6公顷。

其中生态公益林地面积68711.4公顷,商品林地面积71266.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

552.2696万立方米。

丰富的林木资源,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为林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4.1.4.3旅游、文化资源

兴宁建市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1994年撤市设市。

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纺织之乡”、“商贸之乡”和“中国茶油之乡”、“中国杯花舞之乡”、“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花灯之乡”,享有“南粤陪都”、“小南京”、“粤东宝地”、“无兴不成市”之美誉。

“潇洒兴宁市,天南独一隅”。

兴宁,山川毓秀,名胜众多。

古有历史悠久颇具传奇色彩的“神光夜气”、“鸡灵春晓”、“墨池书院”、“蚌湖映月”、“文峰晨曦”、“龙母石床”等景区景点;如今北有兴宁最高峰、流泉飞瀑的阳天嶂,“小漓江”之称的东江源头渡田河,百年古观白鹤仙师、龙西寺和溪美温泉以及霞岚、澄清梯田。

南有雄伟壮观的狮子岩自然风光、宋声梯田和汤湖温泉。

东有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广东明珠养生山城和一峰独秀的鸡鸣山。

西有欢乐崖家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和叶南温泉。

城内有留下周恩来足迹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两海会馆、兴宁学宫和历史悠久的兴宁古城墙、文峰塔以及现代景点明珠文化广场、体育广场、明星公园、凤英长廊、文化公园、一江两岸等景点。

宋声农业生态旅游区是由广东宋声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规划面积为53平方公里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项目,以兴宁市水口镇宋声狮子岩这座名山为中心,规划周边的景点,辐射宋声片10个行政村区域,主要分为景点开发、红色苏区、生态种植、产品供应、科研基地、养老养生、健身娱乐和动物养殖等;游客接待中心及农产品加工、展销中心、农科所、宋声书院、红色历史遗迹、水上乐园、红色纪念馆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

广东明珠养生山城项目由广东明珠养生山城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总体规划面积11.03平方公里,总投资18亿元,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型项目。

养生山城规划建设突出低碳、绿色、环保、生态、健康的理念,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彰显客家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产业旅游、休闲娱乐、养生保健、文化展示、享受慢生活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养生休闲式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重点是建设酒文化产业园、茶文化产业园及休闲健康养生园三大产业园;其中,酒文化产业园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10000吨的珍珠红酒厂和世界名酒文化展示区,传承保护挖掘中华老字号——珍珠红酒。

茶文化产业园投资3亿元,依托黄蜂窝茶林场和兴宁茶林场原有茶园生态景观,以客家文化体系和茶产业园旅游文化体系为背景进行开发,建成“种茶、制茶、品茶、赏茶、贸易”为一体的一流茶文化生态产业园,休闲健康养生园投资5亿元,建设旅游度假养生酒店、山地自行车绿道、徒步登山绿道、各类球场等符合都市人休闲健康养生项目。

“百员将军出齐昌,千名教授同故乡”。

兴宁,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据不完全统计,仅清代共考取进士、举人278人;当代有省部级领导28人,将军114人,两院院士5人,大学校长62人,博士289人,教授1324人。

“一桌两院士”、“一家三清华”、“一屋五将军”、“一市六国脚”被传为佳话。

兴宁是客家民居围龙屋最典型、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全市保存完整的客家围屋有4000余座。

其中最有特色的有:

在南粤客家围屋中历史最悠久(距今800多年)的宁新“九厅十八井”东升围,建筑面积最大(22000平方米)的坭陂进士第,建筑工艺精美、屋宇文化深厚的罗岗善述围,保存最完好,最能体现客家围屋“天人合一”特点的叶塘磐安围和最能体现客家围屋各种特征的刁坊棣华围、新陂馨梓围、福兴黄畿塘大王屋、宁新花螺墩长兴围、李和美以及兴田大刘屋等。

它们是客家文化“凝固的立体诗篇”,是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兴宁有独特的客家风情和客家文化。

“杯花舞”、“扇舞”、“棍舞”、“织女空花舞”和各种唱腔的“客家山歌”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兴宁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赏灯、贴春联、联姻嫁娶等民俗活动热闹非凡,颇具地方特色。

高山茶油、客家老酒、酿豆腐等土特产和客家美食。

兴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编制出台了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形成了“一山二水一村落”的旅游空间总布局。

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市现有5家星级饭店,其中:

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1家;有4家旅行社3家营业部,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接待环境的改观,游客逐年增多,形成较为完善的行、游、吃、住、购、娱的旅游环境。

4.1.4.4土壤与植被

受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成土母质以及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兴宁市土壤类型多样,分布复杂。

据普查结果,兴宁市耕地土壤分为6个土类,9个亚类,25个土属,56个土种,面积37237hm2,兴宁市耕地土壤类型及面积分布详见表2.1-7。

表2.1-7兴宁市耕地土壤类型及面积分布

土壤类型

面积分布

所占比例

潮沙泥土

185.14

0.50%

赤红壤

1556.71

4.18%

红壤

1188.55

3.19%

红色石灰土

9.66

0.03%

水稻土

32349.71

86.88%

紫色土

1947.23

5.23%

4.1.4.5文物资源

兴宁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兴宁学宫、两海会馆、磐安围、文峰塔、善述围、棣华围、兴宁古城墙;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

李和美、长兴围、墨池寺、五里大黄屋、合水革命烈士纪念碑、合水古塔、坭陂进士第、金子甲石拱桥、瑶兴石拱桥、何天炯故居和刘氏宗祠。

4.1.5水系及水文地质、水环境特征

4.1.5.1河流

宁江支流主要有黄陂河、罗岗河、大坪河、石马河。

兴宁市境内河流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梅江、宁江、东江。

兴宁市境内梅江主要支流有9条:

宁江河、大村河、宋声水、荷树水、宝声水、布头水、官水、径心水、叶华水。

宁江是韩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兴宁罗浮阳天嶂,流经罗岗、坪洋,于合水汇黄陂河,于龙田汇石马河,经过兴宁市宁江河,在水口流入梅江。

兴宁市境内宁江主要支流有9条:

石马河、朱坑河、凉溪河、麻岭河、曾坑河、兴江河、笃陂河、和山河、观峰沥。

东江寻邬水沿兴宁与河源龙川交界的边境经过,兴宁罗浮一带的河流汇入其中。

宁江贯穿规划区南北,全长107km,沿途接纳32条山溪小河,流域面积1364.75km2,是规划区内最大的梅江支流。

宁江流量受大气降雨影响较大,每年3-9月降雨多,水量充沛,常满溢两岸;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降雨少,流量锐减,河床多暴露。

4.1.5.2水库概况

合水水库,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北,离城14公里,兴建在宁江主流黄陂河与罗岗河的汇合处,集水面积568多平方公里,占宁江流域面积41.6%。

水库面积1.9万亩,除百年一遇大水可淹没面积1.2万亩外,尚有陆地面积6505亩,其中林地4789亩,耕地或荒山1716亩。

合水水库于1956年10月动工兴建,翌年7月建成,总库容为5300万立方米。

1959年和1964年两次扩建后,最大库容为1.1亿立方米,属大

(二)型水库。

合水水库是广东省一大蓄水工程。

水库兴建时的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100年校核。

汛期的防限水位标高为127.1米,相应库容3800万立方米;正常洪水位为136.1米,相应库容5300万立方米。

坝高17.7米,坝面宽7米,底宽107米,坝长590米。

仙人座石水库库区位于的新陂镇乐仙村戴湖、青年、半坑村门口至乐仙山口处,集雨面积10.3平方公里,坝体为均质土坝,总库容547.9万m3,正常库容392万m3。

水库开工兴建于1959年,它是以集防洪、灌溉、发电、配用供水、养殖于一体的隶属以麻岭水库联管所的重要小

(一)型水库。

4.2经济社会概况

4.2.1行政区划与管辖

兴宁全市总面积2105平方公里,拥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宁江盆地(广东十大盆地之一)。

现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455个村和3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19万,其中城市人口28万。

4.2.2人口及分布

2015年兴宁市全市总户籍人口为119万人,常住人口为98.19万,城镇化率为44.11%。

近年来,兴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介于0.5~1.0%之间,随着兴宁市中心城区建设的推进,城镇化建设将会提速。

兴宁市近年人口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农村人口仍占人口总数的大多数,约为72%。

表4.2-1兴宁市近年人口统计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万)

城镇化率(%)

城镇人口(万)

2011

96.84

40.99

39.7

2012

97.54

41.23

40.21

2013

97.86

42.63

41.72

2014

98.19

44.11

43.31

2015

98.65

45.00

44.40

4.2.3经济发展概况

梅州市属海峡西岸经济区,总面积为158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30.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12万人,占长足人口的比重约46%。

梅州市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的核心任务,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文化旅游特色区、丰顺新区、江南新城、梅县新城、兴宁新城等“三区三城”建设,打好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资源整合、科学耕山致富、城乡环境整治等“五大会战”,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15年,梅州市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

农业稳步发展,工业生产、社会消费平稳增长,金融平稳运行,固定资产投资、贸易出口总额、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据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955.09亿元,增长8.6%,增速居全省第4位、粤东西北地区第1位,比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全省(8.0%)和全国(6.9%)平均水平分别高0.6、1.7个百分点。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87.69亿元,增长4.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50.86亿元,增长8.2%,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16.54亿元,增长11.0%,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

2011-2014年兴宁市国民生产总值(GDP)四年年均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1%,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4.6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43%;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26.9:

33.0:

40.1调整为2014年的26.2:

29.0:

44.8。

201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46.37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1.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5%、15.3%、11.9%。

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32.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完成工业增加值3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加值14.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0%。

4.2.4城市发展总体情况

兴宁市地处盆地腹心,同时也是区域交通枢纽。

兴宁市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形态为“点轴”发展模式,形成以城区的市镇群(包括市中心区以及周边的龙田、永和、新陂、刁坊、坜陂的镇区)为核心,沿G2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