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管理规程吉林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589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管理规程吉林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吉林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管理规程吉林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吉林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管理规程吉林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吉林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管理规程吉林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吉林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管理规程吉林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管理规程吉林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docx

《吉林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管理规程吉林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管理规程吉林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管理规程吉林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docx

吉林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管理规程吉林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

培训教程

 

二〇〇六年八月

附件:

1、吉林省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规划设计核查管理办法

2、吉林省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规划设计质量检查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是指在已区划为商品林的林分内,按照集中连片、以林班为规划设计基本单元,因地制宜按小班设计经营的要求,选择立地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起源为天然次生林、人天混或人工,以中幼龄林为主,适宜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林班,为改善林分质量和提高林木生长量进行的森林资源恢复建设。

第二条为规范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建设,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实现工程建设目的,特制定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技术管理规程。

规程严格按照吉林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森林抚育技术规程》(DB22/T840—1995)和吉林省林业厅颁发的《吉林省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调查设计细则》(吉林资字[1991]第478号)的有关规定。

吉林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造林更新技术规程》(DB22/T822—1995)、《国营林冠下造林技术》(DB22/T834—1995)、《红松造林植苗技术》(DB22/T823—1995)、《红皮云杉植苗造林技术》(DB22/T826—1995)、《水曲柳植苗造林技术》(DB22/T828—1995)、《大青杨植苗造林技术》(DB22/T829—1995)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制定。

第三条为加强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管理,紧密结合森林资源培育业和林区的具体情况,采取招投标方式,组织群众开展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

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招投标可以由国有林业局或县(市、区)林业局直接组织实施,也可以由与国有林业局或县(市、区)林业局有隶属关系的国有林场组织开展

第四条为了客观总结和评价项目建设效果各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切实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和信息反馈工作。

对改培林分实施必要的生长量监测,同时,加强森林资源档案以及其它必要的跟踪原始管理。

及时按照省厅制定下发的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建设工程统计报表制度,反馈改培试点作业的进展情况。

省厅在有代表性的地点建立生长量监测点。

第二章调查与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由项目单位负责内外业设计,省级设计部门负责培训指导,并对整个设计质量负全责。

省级设计部门负责各单位编制文件的核查认定工作,根据合格的设计文件,做为省厅计划部门编制年度投资建设计划、资源部门进行伐区拨交的依据。

第五条林地

拟改培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地类选择,要坚持以林班为区划单元、按小班经营,在产权明析,没有投入,近期无法经营,林分残破的商品林内选择。

具体包括:

1、有林地

a、天然林:

郁闭度0.20以上(含0.20)的林分和尚未郁闭已达到天然更新标准的天然起源林分。

b、人工林:

凡生长稳定(一般阔叶树造林3年后,针叶树造林5年后)每公顷保存株数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株数80%以上或郁闭度0.20以上的人工起源的林分。

2、疏林地:

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森林。

经济林不划疏林地。

3、灌木林地:

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覆盖度在30%(含30%)以上的林地。

4、未成林造林地:

造林后保存(成活)株数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株数80%以上,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人工更新造林地(一般指阔叶树造林后不满3年,针叶树造林后不满5年或飞机播种后不满5-7年人工更新造林地)。

5、无林地

a、宜林荒山荒地:

已确定(规划)为发展林业,且未达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的宜林荒山地、林中空地、轻碱甸子地及超过3年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b、采伐迹地:

采伐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c、火烧迹地:

火灾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d、沼泽地:

在林区由林业部门经营管理的沼泽地。

6、林业设施用地:

指由林业部门修筑的一切道路及建设用地,包括局场址、贮木场、制材厂、综合利用厂、家属住宅、输电线路……等。

7、林业其它用地:

除上述地类外由林业部门经营管理的一切土地(含农田、水库、河流、岩石露裸地等)。

第六条林分

1、起源

根据林分生成方式划分以下二类:

①天然林:

由天然下种或萌生形成的森林,分实生、萌生。

②人工林:

由人工播种、植苗、扦插或飞播造林形成的森林和林木,分播种、植苗、扦插和飞播。

对人工更新造林后,天然树木侵入形成的人工林木和天然林木混生的林分。

当林分平均直径小于6厘米时人工林木株数占5成(45%)以上的林分按人工林冠称;当林分平均直径大于6厘米时人工林木蓄积占5成(45%)以上的以人工林冠称,反之则以天然林冠称。

2、林相

森林按林相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把经营价值最高和蓄积量最大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为次林层。

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区划范围内的林分,具备以下条件方可划分林层。

(1)主林层与次林层平均高差30%以上;

(2)主林层与次林层龄组不同;

(3)主林层郁闭度不小于0.4,次林层不小于0.2;

(4)各林层平均胸径在4cm以上。

3、树种

调查的树种,分别起源按如下17个树种(组)进行调查。

树种名称,以冒号前的树种名称记之。

当调查树种为人工起源时在树种名称前冠以“人”字,如“人红”;当调查树种为天然萌生起源时,在树种名称后括号注“萌”字,如“柞(萌)”;实生树种不注。

a、红松:

包括赤柏松。

b、云杉:

包括鱼鳞松、红皮臭、沙松。

c、樟子松:

包括赤松、黑松。

d、落叶松。

e、臭松。

f、水曲柳。

g、胡桃楸。

h、黄菠萝。

i、椴树:

包括紫椴树、糠椴。

j、柞树:

包括黑桦、乔木岳桦。

k、榆树:

包括春榆、裂叶榆、家榆、白榆。

l、色树:

包括色木槭、白牛槭、拧筋槭。

m、枫桦。

n、白桦。

o、大青杨:

各种杂交杨。

p、杨树:

包括山杨、香杨及和朝鲜柳。

q、杂木:

除上述15个树种(组)之外的乔木树种统称为杂木。

当小班(样地)内杂木为稀有珍贵树种时应括号注明珍贵树种名称。

如杂(刺楸)。

4、优势树种(组)

优势树种(组),按该树种(组)占小班(或样地)各树种总蓄积比重确定。

当幼龄林(Ⅰ龄级)无蓄积;或主要目的树种无蓄积,次要树种有蓄积;或某树种株数很少,蓄积很大;或株数很多,蓄积很少时按株数比重定。

在小班(样地)林木组成中,一个树种蓄积(株数)组成占5成(45%,下同)以上时,以该树种冠称优势树种;两个树种蓄积(株数)各占5成时以主要树种冠称优势树种。

在林木组成中,无组成占5成以上树种时按树种组确定优势树种(组)。

将我省优势树种(组)划分为如下21个:

a、红松林:

红松占5成(45%,下同)以上林分,代号“红”;

b、云杉林:

云杉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云”;

c、樟子松林:

樟子松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樟”;

d、落叶松林:

落叶松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落”;

e、臭松林:

臭松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臭”;

f、水曲柳林:

水曲柳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水”;

g、胡桃楸林:

胡桃楸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胡”;

h、黄波萝林:

黄波萝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黄”;

i、椴树林:

椴树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椴”;

j、柞树林:

柞树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柞”;

k、榆树林:

榆树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榆”;

l、色树林:

色树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色”;

m、枫桦林:

枫桦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枫”;

n、白桦林:

白桦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白”;

o、大青杨:

大青杨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青”;

p、杨树林:

杨树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杨”;

q、杂木林:

杂木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杂”;

r、杨树原料林:

以工业原料为经营目的的杨树占5成以上林分,代号“料”;

s、针叶林:

针叶树占7成以上林分,代号“针”;

t、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树和阔叶树各占4-6成的林分,代号“混”;

u、阔叶林:

在阔叶林(7成以上)中,龄级期限20年的阔叶树占4成以上林分,代号“阔”;

中生阔叶林:

在阔叶林(7成以上)中,龄级期限期10年的阔叶树占4成以上林分,代号“中阔”。

当优势树种(组)起源为人工林时,在其优势树种(组)前冠以:

“人”字,如“人红”。

5、龄组

林龄组划分为幼龄林(幼),中龄林(中)龄组。

平均林令的确定

人工林根据造林档案确定年龄;天然林砍伐优势树种(组)的平均木查年龄;混交林的平均年龄用组成系数加权法求出。

根据平均年龄查《林龄组划分表》确定该林分的龄组。

6、平均树高

测定优势树种(组)的平均高,有地方一元立木材积表的,可用算术平均法测定优势树种的平均高;没有地方一元立木材积表的,为了满足查定二元立木材积表的需要,用树高曲线法测定优势树种(组)及次要树种的平均高度及各径级的平均高。

a、算术平均法

在每个小班内的优势树种(组)中选择3-5株中等直径的树木,用测高器不同方向实测树高两次,误差不得大于±1m,其每株树的实测平均值填在《树高测定记录》表中,用算术平均法求得优势树种(组)的平均高。

b、树高曲线法

为满足绘制树高曲线的要求,优势树种实测量5株,次要树种(组成占3成以上)实测13株。

各径级的实测树高株数分布,按下表规定测定:

实测树高株数分布表

树种

最小

径阶

一般

径阶

中等

径阶

一般

径阶

最大

径阶

优势树种

1

2、3、4

5

4、3、2

1

次要树种

1

1、1、2

3

2、1、1

1

用测高器在不同方向实测树高两次,误差不得大于±1m,实测结果填在《树高测定记录》表中。

根据各径级内树木实测直径和树高绘制树高曲线,用平均直径反查出平均树高,用各径级反查出各径级平均树高。

7、郁闭度

郁闭度应在确定应伐木的基础上进行,分别按抚育前(保留应伐木)、抚育后(伐出应伐木)调查。

林分郁闭度用十分法表示。

郁闭度在设计图上注记时,分为三级别:

密:

郁闭度在0.70以上;

中:

郁闭度在0.40-0.69;

疏:

郁闭度在0.20-0.39。

按起测径级以上林木,采用冠幅垂直压线法确定。

在小班内拉200m测绳,查胸径5cm以上林木树冠垂直投影压线长,用总测绳长除以压线长,求得郁闭度,取小数点后两位数。

起测径级以下的幼令林,用目测法测定郁闭度。

8、林间空地

林间空地指在林内由于人为或自然形成的仍保持森林环境特点的空地。

按树冠垂直投影计算,无林地面积为25m2以上。

在确定应伐木的基础上,按伐除应伐木后进行计算,采用目测法和冠幅垂直压线法确定。

冠幅垂直压线法是在小班内拉200m测绳,查不被胸径5cm以上林木(扣除应伐木)树冠垂直投影压线超过5m,且宽度大于4m的长度,求得林间空地。

9、天然幼苗幼树

a、天然幼苗幼树调查内容

对确定改培丰产林的林班、小班都要进行天然幼苗、幼树调查。

幼树指树木胸径尚末达到检尺径阶,针叶树高31cm以上,阔叶树高51cm以上。

幼苗指低于幼树标准,但已木质化的苗木。

分别调查各目的树种的幼苗株数和幼树的株数和高度。

b、幼树、幼苗的计数方法

调查时设1×1m样方,调查样方内的幼树幼苗,其计算方法为:

①在一个样方内出现几个树种时,取一株珍贵目的树种,分针叶树和阔叶树记载。

②幼苗每2株折合1株幼树,均按幼树计数。

③濒死的幼苗和幼树不计算。

每公顷的有效更新株数用下式计算

 

有效更新样方数

每公顷有效更新株数=×10000

总样方数

c、幼树、幼苗的调查方法

在调查时,在小班内选择有代表性地段用测绳量出200m长的线路,在线路一侧连续测量200个1×1m的小样方进行更新调查。

10、散生木

a、幼龄林林分内胸径括约在30厘米和30厘米以上的树木;中龄林林分内胸径括约40厘米和40厘米以上的树木。

b、无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内胸径5.0厘米以上的孤立木。

11、下木和植被

a、下木调查记载的种类

1)胡枝子;2)榛子;3)杜鹃;4)忍冬;5)绣线菊;6)珍珠梅;7)稠李;8)接骨木;9)茶蔗子;10)蔷薇;11)越桔;12)卫茅;13)小蘖;14)刺五加;15)龙芽葱木;16)山梅花;17)柳毛子;18)花楷子;19)山葡萄;20)弥猴桃;21)五味子;22)木通;23)其它。

b、下木覆盖度等级划分标准

下木根据覆盖度划分为:

疏(清塘林)灌丛覆盖度33%以下、中(半闹瞎塘)灌丛覆盖度34-66%、密(闹瞎塘)灌丛覆盖度67%以上。

c、植被调查记载的种类

1)沙草;2)苔草;3)羊胡草;4)宽叶苔草;5)蕨类;6)木贼;7)小叶樟;8)大叶樟;9)问荆;10)驴蹄草;11)蚊子草;12)山茄子;13)蒿类;14)地榆;15)升麻;16)寻麻;17)玉竹;18)苓兰;19)毛茛、20)黄花菜;21)黎芦;22)党参;23)沙参;24)轮叶王孙;25)杂草。

d、下木植被分布、生长情况:

分布分:

均匀、群状、不均;生长情况:

分好、中、差。

e、调查方法

在有代表性地段内,用测绳量出100m长的线路,查每米测线上,下木和植被覆盖长度,如覆盖长50cm以上计1m,不足50cm为无覆盖,用下式计算覆盖度:

覆盖总长

下木或植被覆盖度=×100

测线总长

下木和植被种类,按技术标准规定的23个和25个种类填写。

f、草根盘结度调查

结合土壤调查进行,挖土壤剖面时,设置50×50cm样方,取出15cm以上土层,去掉土壤,观察全部草根及灌木根系,根据全部根系在土壤中所占比例和根系的务结情况,确定草根盘结度,记载强、中、弱。

第七条地形地势

1、坡向

阳向:

指东南、南、西南、西坡面。

阴向:

指东北、东、西北、北坡面。

2、坡度及立地类型

(1)平坡:

平原及坡度9º以下的坡面。

(2)台地:

台面、鸡爪埠地形。

(3)阳向缓坡:

坡度10º-25º的阳向坡面。

(4)阴向缓坡:

坡度10º-25º的阴向坡面。

(5)阳向斜坡:

坡度26º-35º的阳向坡面。

(6)阴向斜坡:

坡度26º-35º的阴向坡面。

(7)陡坡:

坡度36º以上的阳、阴坡面。

在小班调查记录中记载其平均坡度、最大坡度、坡向用八个象限填写。

3、坡位

坡位:

分脊、上、中、下、谷、平、全七个坡位。

调查时用目测法或用地形图确定小班所处地形部位后填写。

4、海拔高度

在地形图上查找或用海拔仪实测,确定小班的最低、最高海拔高后填写。

第八条土壤

1、土壤种类

根据《吉林省土壤分类表》,调查填写土类。

2、土壤厚度

根据土壤的A层+B层厚度确定如下:

厚层:

51厘米以上;

中层:

25-50厘米;

薄层:

24厘米以下。

3、土壤质地

分粘土、壤土和沙土。

4、调查的方法

土壤调查,采用设置样坑挖剖面调查方法。

根据小班面积大小确定样坑数量。

小班面积小于5公顷的设一个样坑,大于5公顷的每5公顷均匀设一个样坑。

样坑数量2个以上的,用算数平均法确定各项调查因子。

a、样坑的选设条件

选设在植被、地形条件(坡度、坡向、坡位)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小地形较平整,无近期崩塌或严重侵蚀;距树干1-2m以外。

不能设在路边或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的地方。

b、样坑的规格

长1m,宽0.5m,深至母质层(即C层),母质层与土层难辩或土层很厚时,可挖至0.6m。

土壤剖面的观察记载

垂直土壤剖面(有坡度地方面向上坡),观察记载下列项目:

a、土壤种类

根据土壤剖面特征,参照《吉林省土壤分类表》确定土壤名称,填写土类。

b、土层厚度

用钢卷尺量测土层厚度,即A1+A2+B层(A0枯枝落叶层不计)以厘米为单位填写。

c、土壤质地和干湿度

采用手指研磨感觉法确定后填写。

d、石砾含量

根据石砾(指大于1cm的石砾)占土层总容积百分比确定石砾含量。

第九条蓄积量调查

蓄积量调查的目的是查清小班内的活立木株数和蓄积,为改培丰产林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蓄积量调查方法:

按小班采用带状标准地调查,其中应伐木除每木检尺外,且应做标记(均应在树干1.3m部位和根部做标记)。

每木检尺起测胸径为5cm。

使用的立木材积表,采用地区性的一元立木材积表或二元立木材积表。

以小班为单位的蓄积量调查精度,标准地达到90%以上,应伐木每木调查蓄积量精度达到95%以上。

1、带状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是在小班内设置带状标准地,对标准地内的树木都进行检尺,据此推算每公顷及小班株数和蓄积量的一种调查方法。

a、标准地面积

天然林占小班面积的10%以上;

人工林占小班面积的8%以上;

最小标准地面积:

天然林不小于0.3公顷;

人工林不小于0.2公顷;

b、标准地设置与测量

①选设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以小班为单位选设,必须有充分的代表性;标准地内的树种、密度应分布均匀;标准地应离开林缘,不能跨越道路、小河、伐开线等;带状标准地设置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并尽量贯穿小班。

②带状标准地测量:

带宽为4-10m,测量中线,量距误差不得大于1/200;起点和终点每隔50m埋设标桩,中线必须垂直,测绳偏离中线不得超过10cm,每木检尺边线树木时,必须用尺杆确定其境内树和境外树。

2、每木调查

a、每木调查的有关规定

①活立木的胸径一律从5cm开始起测,杂木检尺还要具备树干通直2m以上。

②用轮尺测胸径,以2cm为一个径级,上限排外法括约(即6cm为5.0-6.9cm、8cm为7.0-8.9cm,以此类推)。

③测胸径高度,从树根的第一水平根(即最上面的根)算起,往上1.3m处为测径高度。

④坡面上的树木,在上坡量测。

⑤在胸径1.3m以下树干分叉木(或丛生木),有几株检几株;1.3m以下树枝无论直径多大,不能视为分叉木检尺。

⑥树木形状不规整时,应测定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其平均数作为该树木有胸径测定值。

⑦分别按规定的十六个树种,分径级检尺,将检尺结果记录到每木调查野帐或样地每木调查原始野帐上。

⑧检尺员报树种名和径级数,记帐员复述,检过尺的树木用粉笔或腊笔在胸高部位处做标记,以免重测或漏测。

b、每木调查野帐的整理及计算

Ⅰ、每木调查野帐的整理

以小班为单位,将全部每木调查野帐进行整理,分树种、分径级统计株数,其汇总结果填到每木调查野帐上。

Ⅱ、每木调查野帐的计算

①分树种统计各径级株数

②分树种分径级查相应的地方一元立木材积表或二元立木材积表,株数乘单株材积,得该径级材积。

③分树种累计株数和材积,求得各树种的总株数和总材积。

④累计全部树种的株数和材积,求得小班的总株数和总材积。

⑤用标准地面积除总株数和总材积,求得每公顷株数和材积。

Ⅲ、计算树种组成、确定优势树种

用小班总蓄积除各树种蓄积,求得各树种所占百分比,按照组成系数,确定为优势树种(组)。

Ⅳ、计算平均直径

根据每木调查测得的优势树种(组)株数除优势树种(组)蓄积,求得优势树种(组)的单株材积,反查材积表相应的径级,确定平均胸径。

第十条材种出材率调查

材种出材率,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木材材种分类标准,分别树种分别径级测定的立木各材种的百分率,用于将森林蓄积量分成不同规格和用途的材种材积。

为伐区生产工艺设计和编制年度木材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1、材种划分标准

根据国家和部颁标准的材种分类。

将原木材种简化为加工用原木,坑木、次加工原木、小径原木和薪材(其规格详见《材种出材量表》)作为编制出材量的依据。

2、材种出材率的测定方法

a、利用现有材种出材率表,计算材种出材量

利用已编制的材种出材率,以林班(经营区)为单位分别树种径级计算出各材种出材量。

b、利用样木实际造材推算材种出材量

没有材种出材率表的,采用样木实际造材计算出材率的办法,推算出材量。

①样木的选择和造材

以林班(经营区)为单位,在优势树种和次要树种(占3成以上)内,分别树种,分别径级(大、中、小径级都有分布)机械选择样木。

优势树种样木不少于25株,次要树种的样木不少于15株。

伐倒样木,按照材种划分标准,进行实际造材。

②计算各树种各径级材种出材率

根据实际造材结果,分树种分径级汇总,以各树种各径级样木立木总材积除各树种各径级材种出材量后乘100,得各树种各径级材种出材率。

③用出材率推算各材种出材量

用各树种各径级材种出材率乘林班(经营区)各树种各径级蓄积,得各树种各径级材种出材量,最后汇总各树种材种出材量得全林班(经营区)出材量。

第十一条可利用剩余物(人造板材)调查

可利用剩余物指长度1m以上,小头去皮直径4cm以上,不符合木材标准规定而又可以利用的枝丫、梢头、截头、小径木等。

调查时分别针叶和阔叶树种,按实际立木概算可利用量。

确定抚育设计的小班,都要进行采伐剩余物调查。

其调查方法有两种:

1、利用现有出材率表推算

利用已编制的枝丫材出材率表,以小班为单位分别针叶和阔叶树蓄积乘以相应的出材率,求得小班可利用剩余物数量。

2、利用样木实际造材推算

结合材种出材率的标定,把采伐剩余物单堆单放,量其材积,求出出材率,乘小班蓄积,得小班采伐剩余物数量。

第十二条区划与测量

1、区划系统

为便于森林资源管理和生产管理,速生丰产用材林作业调查设计的区划系统为:

林业局——林场——林班(经营区)——小班(作业区)四级区划。

2、区划要求

a、林班(经营区)区划要求

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

经营区是林场一年生产作业的完整区域。

经营区区划时应沿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时的林班区划。

b、小班(作业区)区划的要求

小班是组织林业生产、开展森林经营的最小单位,也是抚育设计和补植设计的基本单位。

小班区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区划小班的条件

在一个林班(经营区)内,应根据林相、年龄、起源、郁闭度、抚育方式或补植方式、经营措施、生产作业条件、立地条件的差异来划分小班,同时一个小班不能跨越两个林班。

2)小班面积的规定

为了方便生产作业和经济核算,小班区划最大面积:

手工作业的小班面积一般不应大于20公顷;最小小班面积:

天然林不小于1公顷,人工林不小于0.2公顷。

3)区划小班的方法

Ⅰ、图面区划:

外业调查前,根据现有的林相图、地形图和航片,在室内按照区划小班的条件进行区划,将区划界线描绘到林相图上,以备现地区划时参考。

Ⅱ、现地区划:

根据室内区划的小班界线,到现地踏查对照界线,如有出入应个别修正,并实测其小班境界。

4)小班编号

以林班(经营区)单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3、区划线的实测

区划的林班(经营区)线、小班线均在现地实测并标号。

a、测量方法

各种区划线均进行罗盘仪闭合导线测量,用罗盘仪测角,测绳量距。

利用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和倾斜角,角度读到30′;测绳一次量距,最小读数0.5m。

倾斜角5º起斜距换算成水平距。

b、控制点的连测

罗盘仪的导线必须与林相图上的控制点相连接,作为绘制位置图的依据。

首先在林相图上选择两个以上的明显控制点(如林班桩、山峰,各种地物的交叉点等),然后在现地罗盘仪导线连测到控制点。

c、测量精度

导线的闭合差,地形复杂的山区小于是1/150,平原地区小于是1/200。

用下式计算闭合差:

f

K=

ΣS

式中:

K——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f——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ΣS——导线全长。

K值符合要求的即可进行误差平差,否则重测。

4、绘图与求积

a、绘制平面图

根据《罗盘仪导线测量手簿》在方格纸上用分度器和缩尺绘制平面图,要绘两种图,一是绘制作业调查设计平面图,比例尺1:

5千;二是绘制林班(伐区)位置图,比例尺与林相图一臻。

图例统一用林业部制定的《林业地图图式》。

b、求面积

用求积仪、透明方格纸(或透明格板)求算面积,按照林班(经营区)、小班顺序求积和平差。

林班(经营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