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562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罗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罗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罗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罗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docx

《罗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docx

罗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

论文摘要

罗莎·卢森堡(RosaLuxemburg,1871-1919)是波兰和德国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同时她还是一位颇有见地而富有独创性思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她思想深邃,才华横溢,在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卢森堡在投身于革命实践的同时,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她关于民主的思考独到而深刻,主要涉及党内民主以及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问题。

1904年7月,罗莎·卢森堡针对列宁的《进一步,退两步》,写了《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文,文中卢森堡对列宁倡导的集中制等观点等进行了反驳,提出了与之相对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一理论也贯穿于其撰写的其他文章及手稿中。

长期以来,国际、国内学者对于罗莎·卢森堡本人及其理论观点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应该说,是她的特殊身份、成长环境和非同寻常的经历造就了她独树一帜的民主观。

本文着重考察其对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批判的主要内容,从而将卢森堡民主思想与列宁的民主思想进行比较,并将卢森堡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民主思想加以提炼并阐述其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卢森堡的无产阶级理论和民主思想继承了并创造性的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对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民主理论发展史上处于重要地位,对于我们现在的民主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

集中制理论;质疑;民主思想

目录

论文摘要1

第一章罗莎·卢森堡其人4

一、卢森堡生平4

(一)、童年及家庭背景(1871-1889)4

(二)、瑞士求学和利奥·约基希斯(1889-1898)4

(三)、流亡德国后直至牺牲(1898-1919)5

二、饱受争议、磨难的人生6

(一)在瑞士参会被排斥6

(二)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被敌视、排挤6

(三)坎坷的牢狱生涯7

三、永远的理想主义者8

第二章卢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10

一、20世纪初期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集中制思想内容10

二、卢森堡对列宁无产阶级集中制理论质疑的批判性著作11

(一)1904年:

《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11

(二)1906年:

《论群众斗争、政党以及贸易工会》11

(三)1911年:

《再论群众与领袖》11

(四)1918年9-10月:

《论俄国革命》手稿12

三、卢森堡对列宁无产阶级集中理论的质疑12

第三章卢森堡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16

一、关于党内民主思想16

(一)民主与集中的关系16

(二)群众与领袖的关系17

二、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18

(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18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19

第四章卢森堡的民主思想对今天民主建设的启示21

一、切实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加强社会参与,实现人民主权。

21

二、加强党内民主,实行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24

结束语27

主要参考文献28

 

第一章罗莎·卢森堡其人

在国际共运史上,罗莎·卢森堡的民主观独树一帜,这与她的身份、成长环境和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卢森堡生平

纵观卢森堡的一生,她的身份、地位经常处于“弱势”。

(一)、童年及家庭背景(1871-1889)

1871年3月5日,在波兰扎莫什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中,卢森堡诞生了。

自由主义的气息充满在她早期的家庭教育中,这为她的民主观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童年基础。

卢森堡父亲及叔伯都被她的祖父送到柏林和勃罗姆贝尔德的商业学校学习,卢森堡的母亲是一位爱好文学的女性。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卢森堡渐渐的长大了。

尽管她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家庭气氛却一直保持着和睦乐观。

不仅如此,在崇拜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犹太知识界中,自从波兰从1795年开始就一直处于被外国占领状态,被俄(沙皇俄国)普(普鲁士)奥(奥地利)瓜分殆尽,卢森堡作为一个犹太人,她的一生也纠结与千百年以来犹太人在欧洲社会里种种矛盾和包袱中。

在卢森堡的少年时代,俄国的民族压迫和强制俄罗斯化政策正在变本加厉地推行着。

两岁时,卢森堡全家迁居华沙。

她在这里完成了她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并于1887年加入了华沙“第二无产阶级党”领导下的青年社会主义小组,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卢森堡从小就体弱多病,在1874年左右罹患腿关节病并耽误了治疗,导致了两腿的长短不一——这使她不仅行走缓慢,而明显的跋瘸还使她不得不特制一双鞋,这也是她终生的缺憾。

对此,她很伤心,但是她仍旧积极的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去。

(二)、瑞士求学和利奥·约基希斯(1889-1898)

1887年,为了反对沙皇俄国统治的,年仅17岁的卢森堡加入了华沙“第二无产阶级党”领导下的青年社会主义小组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后被警察发现。

于是,1889年底卢森堡流亡瑞士苏黎士,并在1890年,进入苏黎士大学学习,在这里,她对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及自然科学都进行了较好的研习。

与此同时,她还在这里结识了利奥·约基希斯,同样是一名波兰人和犹太人,他后来成为了卢森堡事实上的丈夫和爱人。

对此,内特尔在他的着作中称:

约基希斯与卢森堡的故事是“社会主义运动中最伟大、最具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之一”

在卢森堡眼里,约基希斯“无疑是那种很具男子气概的类型”,约基希斯是一个行动的、有激情的人,“他知道如何去做事和如何去忍受”,1893年7月,《工人事业》杂志,在她与利奥·约基希斯及其他流亡苏黎士的波兰社会主义者的主持和共同努力下成功创办了,他们还共同制定了波兰社会民主党党纲,1894年,他们共同正式组建了波兰社会民主党。

对于约基希斯对卢森堡的影响,“我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在婚姻中总是很难将双方的思想分辨清楚。

(三)、流亡德国后直至牺牲(1898-1919)

1898年,为更好的进行革命,卢森堡和古斯塔夫·吕贝克假结婚,后者是流亡瑞士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吕贝克的儿子。

这场婚姻使她取得了德国国籍并得以迁居柏林。

在她移居德国后,她又参与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工作。

在党内的工作中,她表现得十分积极,如组织党内活动,发表革命演说,在报刊上撰写文章。

这一世,她党内元老伯恩斯坦和考茨基进行了先后的批判,也曾就民主集中制等问题同列宁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7月,对于德国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团表示了一致的支持,走上了背叛革命的道路,于是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等就另起炉灶,组建了斯巴达克同盟,后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德国共产党,卢森堡也因此成为德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19年1月,德国共产党与其他革命组织共同行动,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

接着,斗争遭到政府军队的血腥镇压,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同时被捕,当日惨遭杀害,她的尸体被扔进运河。

在卢森堡死后,约基希斯拒绝为安全而离开柏林:

“必须有某个人留下来写我们所有人的墓志铭”,仍全力搜集卢森堡遗文,调查事情真相,两个月后被逮捕,并在警察局中被人从背后枪杀。

二、饱受争议、磨难的人生

卢森堡一生坎坷,在当时乃至后来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认为是最有争议和最少被人理解的人物。

正如美国学者汉娜·阿伦特所说“她年纪轻轻就离开自己的祖国波兰,被卷入德国社会民主党之中;然后又在不为人知的波兰社会主义革命中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随后,过了二十年时间,尽管从未被正式承认,她却仍然成为了德国左派运动中最有争议的、最少被人理解的人物。

因此‘成功’(即使是在她自己的革命世界中获得成功)恰好是罗莎·卢森堡在生活中、死亡时和死后都受到抑制的事情。

”卢森堡的一生中,她的理论观点和她的个人生活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压抑和迫害。

(一)在瑞士参会被排斥

在瑞士的那段时间里,卢森堡的革命活动受到了一些挫折:

第二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893年8月在苏黎士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卢森堡作为被《工人事业》杂志推选的出席大会的代表,起草了给大会的报告。

然而,在她的这次也是她第一次参加第二国际的重要会议上,她被波兰社会主义者国外联盟代表团所排斥,甚至被他们人身攻击,被污蔑为警察奸细,由于这些问题,大会不得不取消了她的代表资格。

(二)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被敌视、排挤

20世纪初,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与伯恩施坦为代表的右派的论战中,她坚持的认为对待资本主义革命应该通过社会革命的策略。

然而,由于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右派占统治地位和多数,而党内的少数左派自然的受到了右派的排挤和压制,而卢森堡作为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的代表人物更是倍受打击,卢森堡的波兰原籍和犹太血统使她被右派当做“外国人”,她被称为“来自东方的外来者”,被左派定位为一个与德国社会民主党“格格不入的人物”。

由于受到排挤,在1902年(慕尼黑代表大会)和1903年(德累斯顿代表大会)的两次讨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策略问题的重要的代表大会上,卢森堡也被拒绝就此问题发言。

1910年5、6月,针对德国民主党的中派代表人物考茨基提出的“疲劳战略”,卢森堡和考茨基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考茨基认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应当主要依靠和利用议会斗争来逐步消耗敌人力量、依靠和利用选举来潜移默化的撼动现行德国的社会制度的基础的方式来实现德国的社会主义。

对此,卢森堡表示了坚决的反对。

卢森堡认为,德国的社会主义应当是依靠和利用群众性罢工,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共和国并实现社会主义。

两者的论战使得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与中派的分歧加大,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中派日益向右派的靠拢,这种形势使得左派更加孤立。

作为党内的实权派,中派的考茨基控制了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报刊,因此卢森堡的文章往往被拒绝或推迟发表。

在1911年的耶拿代表大会上,左派提出的摒弃“疲劳战略”、开展群众革命斗争的议案被否决。

在1913年的耶拿代表大会上,卢森堡关于群众罢工的建议也没有被大会采纳。

(三)坎坷的牢狱生涯

卢森堡一生中有过多次的牢狱生活:

第一次:

1904年1月,卢森堡因发表反对军国主义的演讲,被德国政府当局判处了3个月的监禁并于当年8月26日执行并被囚禁于茨威考,10月25日,因新国王登基,获提前释放;

第二次:

1906年3月,受莫斯科起义的影响,卢森堡重返故国波兰投身革命运动之中,在华沙她与约基希斯双双被捕入狱,后于7月8日因病交保证金获释;

第三次:

1906年卢森堡被魏玛法庭控告企图“煽起暴动”、“危害国家安全”,被判处2个月徒刑,后被囚于魏玛国家监狱;

第四次:

1914年,以“叛国罪”卢森堡罪名被德国当局起诉,并被判处一年徒刑,后由于卢森堡的个人健康原因,推迟至1915年2月将其抓捕入狱;

第五次:

1916年2月刑满后,再次被以“预防性监禁”为名逮捕入狱,直至1918年11月,因柏林起义而重获自由。

然而不久,就连同李卜克内西一道,被德国政府杀害。

在此期间,她从未放弃过革命行动,在狱中也坚持阅读报纸,了解时事,并修订了《资本积累论》,撰写了《社会民主党的危机》(又名《尤尼乌斯小册子》)、《论俄国革命》(至出狱尚未定稿)。

三、永远的理想主义者

卢森堡自称是一个永远的理想主义者。

在她青年时代题赠女同学的照片背后写着:

“确保以纯洁的良心去爱所有的人,那样一种社会制度是我的理想。

只有在追求它并为之奋斗时,我才有可能产生憎恨。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卢森堡这样一个怀着宏大的社会理想的人,其自身的命运注定要与当时的革命形势紧紧的结合在一起。

而卢森堡的内在气质则更多的体现在她与其他人来往交流的信件中,她的政治原则在与其他人来往交流的信件中转换为一种特有道德原则和气质,这些都能够在她《狱中书简》中表现得格外充分。

卢森堡的一生一直在追求和渴望民主和自由,她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她的观点往往是在集会演说、发表文章甚至是组织游行等示威活动来表达的。

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波兰、瑞士等其他地方、卢森堡对于革命运动都积极的投身和参与其中,尤其是在她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后,这种信念体现得更加突出,这是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是当时国际上最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相当的威望和号召力,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运动开展得也较为广泛而深入,这些都给了卢森堡以极好的环境土壤,使得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内,关于社会主义思潮的争论非常激烈。

同时,卢森堡也具备了坚持真理,勇于挑战权威的魄力。

无论是德国党内的当权代表人物伯恩斯坦和考茨基,就算是她一直崇拜并且赞扬的列宁,也曾对其理论展开无情的批判。

在卢森堡去世后,列宁这样评价她:

“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的象鹰那样高。

”这两句话引自俄国的传统寓言,而卢森堡这只革命之鹰也曾说过:

“我过去这样,现在这样,将来依然这样。

”对于卢森堡的革命意志和魄力,列宁也做了高度的评价“无论她犯过什么错误”“她都是而且永远是一只鹰”。

从个人生活角度分析,在卢森堡身上体现了许多的两难。

卢森堡既是她那一代人女性的代表,又是她们的异类。

卢森堡坚信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中能够而且应该二者兼得,为实现这个理想之梦,她从不放弃对者两者的追求和探索。

她一直在孤独地战斗着,执着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卢森堡非同寻常的经历,造就了她不同一般的政治理论。

作为二十世纪初最杰出的共产主义理论家之一,思想内容极为丰富。

而民主观则是她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她的研究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诸多领域。

卢森堡的民主观主要包括社会民主党党内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领袖与群众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政治生活等内容。

在后面的章节,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第二章卢森堡对列宁集中制理论的质疑

一、20世纪初期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集中制思想内容

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迅速发展,革命形势日益高涨。

列宁认为,在这一新形势下,俄国无产阶级要在整个革命斗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革命政党。

“在黑暗专制制度下,在宪警到处进行选择的情形下,党组织的‘广泛民主制’,只是一种毫无意思而且有害的儿戏。

”他在《我们的纲领》中提出党的任务就是“组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须成立统一的因而也是集中制的党”,这也是列宁第一次提出“集中制”的概念。

在1903年7-8月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在与马尔托夫等人就党章中有关组织问题的争论中,针对马尔托夫等人提出的建立组织松散、没有定型、成分复杂的政党的主张,进一步阐述了其建立一个“集中制的党”的思想。

列宁的这一建党思想被顺利通过。

后来,为了回击孟什维克的攻击,维护建党原则,列宁在《怎么办》一文的基础上写了《进一步,退两步》一文,全面的阐述了党的组织原则。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党组织,为了保证党的团结,确保党的工作的集中,只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团结,才能有效和防止机会主义分子的渗入,充分地起到先锋队的作用。

这就要求俄国共产党必须有组织上的集中统一和绝对权威,也就是实行“集中制”,按将党按照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要求每个党员实行严格的纪律;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强调自上而下的领导作用,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以便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纪律、统一行动。

保证个人对组织的绝对服从,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

《进一步,退两步》一文发表不久,卢森堡即写了一系列文章,对列宁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自己的观点。

二、卢森堡对列宁无产阶级集中制理论质疑的批判性著作

卢森堡对列宁集中制思想的批判始于1904年:

卢森堡针对列宁的《进一步,退两步》,写了《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文中卢森堡对列宁倡导的集中主义等观点等进行了反驳。

然而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向前发展,卢森堡对俄国革命民主的问题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对列宁集中制思想的批判和对她的无产阶级民主理念的阐释也渐进的体现在她此后的一系列著作中。

(一)1904年:

《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

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文中,卢森堡就明确的表明了她基本的民主立场与列宁所主张的极端中央集权的政党观念之间的根本分歧。

她尖锐地批评了列宁的这一观念,;她认为,列宁的观点使得党的中央委员会成了党的真正的核心,这种做法忽视了其他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作用,“而其他一切组织只不过是它的执行工具而已。

”_在这个问题上,卢森堡强调的却是无产阶级大众的角色,对于卢森堡来说,极端的中央集权观念恰恰忽视了无产阶级大众的创造性,在1904年的这篇文章里,卢森堡的结论是:

同一个最好的“中央委员会”不犯错误相比,真正的革命工人运动所犯的错误,“在历史上要有成果得多和有价值得多。

(二)1906年:

《论群众斗争、政党以及贸易工会》

在这本小册子中,卢森堡提出对群众斗争、社会主义政党及贸易公会这三者角色的认识以及对三者关系的看法,卢森堡的这样看法,是同当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的工会的态度都是对立的。

她进一步确立了群众行动尤其是群众斗争的重要性。

(三)1911年:

《再论群众与领袖》

在这篇文章中卢森堡强调了民主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发展的关键”。

如果党员群众的批评思想和首创精神发挥不出来,“最理想的执行委员会也将一事无成,并将不由自主地陷入官僚主义的拖拉作风”。

从而使他们的中央领导机构就会产生一种过分的权力幻想,错误地认为自己对党拥有绝对的权威,从而步入专制主义的泥潭。

如:

“我们的党执行委员会最近对各党报编辑部下达的所谓‘秘密指示’就是新近的一个例子。

”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办法,就是发挥全党生机勃勃的政治积极性,发挥广大党员群众的首创精神。

“反对拖拉作风同反对工人运动中的中央领导机构过分的权力幻想一样,除了广大党员群众自身的首创精神、自身的思想工作和自身的朝气蓬勃的政治生活外,再没有其他手段。

(四)1918年9-10月:

《论俄国革命》手稿

在这篇卢森堡关于俄国革命的着名手稿中,她对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政策的进行了进一步的批判。

她说:

“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别的,它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对卢森堡来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整个无产阶级的事业,不是一个党或一个集团的专政,而不是少数几个领导人以无产阶级的名义来实现的事业,它应该是最大限度公开的由人民群众最积极地、不受阻碍地参加的,必须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

她还进一步坚定认为所有的人民群众都必须参与到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中来。

实行不受限制的民主的阶级专政。

否则,社会主义将成为“十几个知识分子从办公桌下令实行的,钦定的。

”因此,她呼吁出版、结社与集会的自由,因为她认为这对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很明显,从1904年《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1906年的《论群众斗争、政党以及贸易工会》、1911年的《再论群众与领袖》、1915年的《社会民主党的危机》,到1918年关于俄国革命的手稿中所作的批评来看,卢森堡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的基本观点和思想一直贯穿其中。

三、卢森堡对列宁无产阶级集中理论的质疑

从卢森堡的一系列着作来看,她对列宁的集中制思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质疑和否定: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动力之源。

对卢森堡来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的解放要靠工人阶级自己。

社会民主党的运动,即社会主义运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整个无产阶级的事业,是阶级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在其全部过程中都离不开群众的组织和群众的直接参与行动的运动。

共产主义事业必须处处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卢森堡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必须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因此在运动中,群众的行动应该是先行的,这种先行体现在,已经爆发出来的群众运动本身的、自发的产物,决定了社会民主党的所有的理论和策略,而不是依靠党组织主观领导、不是少数几个领导人以无产阶级的名义来实现和决定的。

针对列宁强调的社会民主党的集中制和组织纪律性,卢森堡坚定认为所有的人民群众都必须参与到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中来。

她一针见血的指出社会民主党是工人阶级本身的运动。

而不仅仅是同工人阶级的组织有联系的运动。

卢森堡一贯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因此她对列宁集中制的建党原则进行了批评认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已经有一定阶级觉悟的党的领导干部无产阶级核心,与广大的处于阶级觉悟提高过程中的,直接参与阶级斗争的普通群众之间的联系不可割裂,一旦在二者之间“筑起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壁。

”就会使党的各项工作脱离了它周围的革命环境,使社会主义成为“十几个知识分子从办公桌下令实行的,钦定的”,而实际上“社会主义就其本性来说就是不能钦定的,不能通过敕令来引进的。

”不按照社会主义本性办事、不能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严重后果就是社会主义运动动力源泉的枯竭。

可以说,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党健康发展的基础。

而实际上,卢森堡与列宁在这一角度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所处的革命环境不同而造成的:

当时的俄国是一个刚刚从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下解放出来的大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还不够先进,还存在着许多的封建小农思想残余,工人运动又极端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建立一个严格实行集中制的党来能够解决俄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这样来看,卢森堡对列宁的批评显然不符合当时俄国的革命情况。

而对于卢森堡所处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环境来说,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分为左、中、右三派,其中中右两派观点日趋一致且人数众多,而左派的许多正确观点往往在社会民主党党内收到压制,在分析了德国的革命环境和革命目标的前提下,卢森堡提出的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扬党内民主、加强民主监督等做法,也是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实际意义的。

第二,批评列宁的集中主义是“极端集中主义”。

对列宁来说,他对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是在不同时期,强调的侧重有所不同。

在建党初期,列宁对党的集中制原则十分强调,这在他的《进一步,退两步》等一系列著作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对此,卢森堡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文中,卢森堡指出:

中央委员会成了党的真正积极的核心,这种做法忽视了其他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作用,“而其他一切组织只不过是它的执行工具而已。

”可见她十分反对权力过分集中,实际上,卢森堡并不反对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相反她也认为强烈的集中主义一般来说是社会民主党所固有的特点。

但是,卢森堡认为无产阶级的集中制不是列宁所认为的集中制,而应该是无产阶级本身自发的“自我集中制”卢森堡的自我集中制可以她在其著作中解释的十分清楚,这种集中制是一种强制性综合,是将工人阶级中有觉悟的先锋队与正在进行斗争的先锋队二者相结合。

通过这种方法,使无产阶级的统治成为自己的党组织内部的大多数人的统治。

也就是说,健全党的民主生活,是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她批评列宁的主张是“极端集中主义倾向”的观点。

由于这种“极端集中主义”的存在,将导致社会主义运动的变化,即“生机勃勃”的群众运动演变为“中央委员会”极少数人的运动,这将导致权力的过分集中,从而使无产阶级专政演变成一个党、一个集团的专政或者是一小撮人的专政。

卢森堡关于列宁的集中主义是“极端集中主义”的批评十分清楚地、敏锐地看出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中民主、法律和自由受到限制,最终革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蜕化。

后来苏联的历史和卢森堡的预言惊人地一致!

第三,歌颂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俄国革命中存在压制自由和民主的现象。

卢森堡特别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她非常重视群众的自发运动。

无产阶级政党更应重视发扬党内党内外活动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一方面这是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保障,“只有当组织核心和人民群众之间有血液循环”,使得组织核心和人民群众之间“有共同的脉搏跳动”,只有这样,社会民主党才能承担伟大的历史行动。

”。

另一方面这又可以保证革命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得纠正,卢森堡认为,如果在党内树立了在政治上的这种精神——即拥有活动自由,并且将这种精神同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坚持原则精神、团结精神相结合,由此,任何一个“哪怕是制定得很不好的组织章程的粗糙之处”,由于这种精神的存在,都可以很快通过实践得到切实纠正。

而在俄国革命中,却出现了压制民主和自由的现象:

解散立宪会议。

卢森堡对此表示了坚决的反对。

他认为,立宪会议既然是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