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453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docx

《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docx

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

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

一、我们想做些什么研究

一位研究生在学期结束后所作的研究报告中曾经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

“这一研究(指他自己应课程要求刚刚完成的一项小型的质的研究)使我第一次感觉到学术和生活是如此地贴近,而每个人的经历又都是如此地精彩。

它使我深深地被这一研究方法和它所体现的人文和平民精神所吸引,并让我对自身的许多自我固有的观念进行了反思。

我第一次感到,做人与做学问竟可以如此的统一。

(一)什么是质的研究

1.科学研究的领域划分

(1)科学研究的含义

客观主义(或实证主义)观点:

“科学研究”是以系统、实证的方法获取知识的一种活动,使用实验、观察、检验等方法对客观现象进行研究,保证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其判断标准是客观事实与逻辑法则(袁方,1997、4)。

主观主义(或解释主义)观点:

人具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无法预测的,社会历史事件都是独特、偶然的,不存在普遍的历史规律。

因此,对任何社会不能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只能以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对具体的个人和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

科学家不是通过寻找真理和本质、而是通过获得知识来理解自身和人类社会的。

折衷主义观点:

既承认客观现实的存在,又强调主观理解的作用(被称为“理解社会学”德国马克斯·韦伯)。

目前很多社会科学家也都采取这种态度。

一方面,他们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社会事实最终必须归结为可以被理解的事实;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社会行为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研究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找到这些“规律”。

但是,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中的“规律”都是有条件的,都受到一定时空的限制,适合宏观层面的“规律”不一定适用于微观层面。

我们在使用理解的方法对这些“规律”进行探究时,一定要首先限定其时空条件和抽象层次,在特定的范围内讨论问题。

2.科学研究的领域划分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领域将知识分成自然的、社会的和人类思维的三大类别,与此对应的研究领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如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电子力学、光学等,其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征服自然开辟道路。

(《辞海》第2134页)

人文科学:

是有关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学科,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总和……人文学科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如建筑学、美术、舞蹈、戏剧、历史、语言文学、音乐、哲学、神学等。

社会科学:

主要是指对人类关系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领域,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宗教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历史学、护理学等,其任务是阐述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二)质的研究

根据质的研究领域内两位权威人物林肯(Y·Lincoln)和丹曾(N·Denzin)的观点(1994年),质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超学科、有时甚至是反科学的研究领域。

它同时跨越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多重面相和多种焦点的特色。

1.质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①质的研究必须在自然情景下进行,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

②研究者本人就是一个研究工具,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对象有直接的接触,了解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③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整体的、关联式的考察。

*互动关系*阐释的循环

④研究成果以文字的形式(而不是数据的形式)呈现,研究报告多用文字表达,辅以图表、照片和录像等。

即使采用统计数据,也是为了描述社会现象,而不是对数据本身进行相关分析。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interpretiveunderstanding)

质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做“解释性理解”或“领会”,研究者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

因此,研究者需要在自然情景中进行,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倾向”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被研究者达到“解释性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除了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知觉规则,研究者还要了解自己是如何获得对对方意义的解释的、自己与对方的互动对理解对方的行为有什么作用、自己对对方行为进行的解释是否确切。

(3)研究是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

①质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过程。

质的研究是一个对多重现实(或同一现实的不同呈现)的探究和建构过程。

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都可能会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会变,建构研究结果和理论的方式也会变。

因此,质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定终身”。

变化流动的研究过程对研究者的决策以及研究结果的获得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过程本身决定了研究结果。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细致地反省和报道。

②质的研究者采取的是“即时性策略”,而不是按照事前设计好的、固定的方案行事。

(4)使用归纳法

由如下步骤组成:

①研究者投入实地发生的各种事情之中,注意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②寻找当地人使用的本土概念,理解当地文化习俗,孕育自己的研究问题;

③扩大自己的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在研究思路上获得灵感和顿悟;

④对有关人和事进行描述和解释;

⑤创造性地将当地人的生活经历和意义解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Moustakis,1990)

特点:

由下而上(材料的收集、理论的建构等)

(5)重视研究关系

①双方的互动;

②重视伦理道德问题,彼此尊重;

③“平民性”的研究,更注重人文关怀。

2.定义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队形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1999/4)。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意思:

研究环境:

在自然环境而非人工控制环境中进行研究。

(1)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长期实地体验生活从事研究,研究者本人的素质对研究的实施十分重要。

(2)收集资料的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如开放性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实物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

(3)结论和/或理论的形成方式:

归纳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提升出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

(4)理解的视角:

主体间性的角度,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理解后者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

(5)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

互动的关系,在研究中要考虑研究这个人及其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要反思有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和权力关系。

自然主义的传统

阐释主义传统

后现代的批判意识

质的研究处于三种不同传统的张力之中

3.历程

传统期(1900—1950)——现代主义期(1950—1970)——领域模糊期(1970—1986)——表述危机期(1986——1990)后现代主义期(1990—)

后现代主义最本质的特点:

多元化

在这个时期里,质的研究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状况,更加注重不同人群特别是弱小人群的声音,在方法上也更加兼容并蓄。

由于对研究的价值取向和实际作用的意识更加敏锐,这个时期质的研究者更加注重以行动为取向的研究。

行动研究提倡让被研究者成为研究者,亲自参与研究,直接从研究中获得行动的力量和策略。

被研究者不再是被研究的对象,而是研究的主人。

他们的参与打破了科学界对研究的一统天下,消除了笼罩在“研究”本身这一现代神话之上的神秘感。

在行动研究中,参与者不再承认任何普适的、绝对的宏大理论,不再企图寻找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是更加重视对区域性小型理论的构建。

总趋势:

从传统、现代到后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从事实描述到意义解释,从论证理论到建构事实,从追求“科学”到重视人文,从“客观性”到“主体间性”,从写语言到写文化,从构建宏大理论到地域性知识,从价值无涉到价值有涉,从学术研究到实践行动。

二、我们能做些什么研究

1.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比较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比较

量的研究质的研究

研究目的证实普遍情况,预测,解释性理解,寻求复杂性

寻求共识提出新问题

对知识的定义情境无涉由社会文化所建构

价值与事实,分离密不可分

研究内容事实、原因,影响,故事,事件,过程

凝固的事物,变量意义,整体探究

研究层面宏观微观

研究问题事先确定在过程中产生

研究设计结构性的,事先确定的,灵活的,演变的,

比较具体比较宽泛

研究手段数字,计算,统计分析语言,图像,描述分析

研究工具量表,统计软件,问卷,研究者本人(身份,前设)

计算机录音机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样本较大目的性抽样,样本较小

研究情境控制性,暂时性,抽象自然性,整体性,具体

收集资料方法封闭式问卷,统计表,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

实验,结构性观察实物分析

资料特点量化的资料,可操作的描述性资料,实地笔记

变量,统计数据当事人引言等

分析框架事先设定,加以验证逐步形成

分析方法演绎法,量化分析,归纳法,寻找概念和主题

收集资料之后贯穿全过程

研究结论概括性,普适性独特性,地域性

结果的解释文化客位,主客体对立文化主位,互为主体

理论假设在研究之前产生在研究之后产生

理论来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理论类型大理沦,普遍性规范理沦扎根理论,解释性理沦

观点,看法

成文方式抽象,概括,客观描述为主

研究者的个人反省

作品评价简洁、明快杂乱,深描,多重声音

效度固定的检测方法相关关系,证伪,可信性,

严谨

信度可以重复不能重复

推广度可控制认同推广,理论推广

可推广到抽样总体积累推广

伦理问题不受重视非常重视

研究者客观的权威反思的自我,互动的个体

研究者所受的训练理论的,定量统汁的人文的,人类学的

拼接和多面手的

研究者心态明确不确定,含糊,多样性

研究关系相对分离,研究者密切接触,相互影响

独立于研究对象变化,共情,信任

研究阶段分明,事先设定演化,变化,重叠交叉

2.我们能做些什么研究

写自己最熟悉的,研究自己身边的事。

幼儿,弱小而又具有最为强大的生命潜力的人群,尤其是现在,更多的孩子是父母的唯一,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作为生命存在的价值,无论贫贱美丑。

静下心来,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解读他,理解他,记录下你解读、理解、判断的文字,这就是最真实、最人性、最个性化、最有价值的研究。

法国作家福楼拜:

“好好地写写那些平庸无奇的世事人情吧!

”被许多社会学家视为座右铭。

三、我们怎样去研究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

所谓研究现象指的是研究者希望集中了解的人、事件、行为、过程、意义的总和,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在选择研究现象之前我们需要特意为自己留出一段(或数段)比较长的时间,认真、细致、安静地对如下问题进行思考或与善于倾听的同行、同事、朋友或家人交谈:

“我的研究兴趣究竟在哪里?

哪些方面的问题能够使我兴奋起来,一想起来就兴奋不已?

为什么我会对这些问题如此感兴趣?

这些问题与其他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关系?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这些问题之上和之外是否存在我更关心的问题?

我提出这些问题是否与我自己的‘终极关怀’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找到兴趣之后,就可以着手对研究现象进行界定。

开始可以宽泛些,以免排除掉它比较重要的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逐步缩小研究范围。

质的研究是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需要研究者随机应变,随过程的变化不断调整镜头、缩小聚焦范围。

注意:

1.保持开放、灵活的态度。

2.不要把一些没有经过检验的“前设”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