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513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docx

《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docx

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导言

提起“那个”如影随形的疼痛,很多进入青春期的女生都深有体会。

有数据显示,世界有80%的女性有痛经问题,但是50%的患者找不出原因,并无法根治这种原发性的痛经。

因此,一些女性认为,疼痛是生理周期的自然部分,默默的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若不及时调理,就会引发在青春期,更年期出现更多的问题。

青春期时,痛经往往还伴随皮肤粗糙发黑,长痤疮等问题,精神焦虑,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疾病;成年后,痛经还可能诱发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

长期痛经还可能造成更年期提前,甚至癌变。

临床数据显示,95%的子宫肌瘤和女性通经史有关,痛经女性的宫颈,卵巢,子宫体癌变者比率高于正常人的3-5倍。

那么你对痛经有了解多少呢?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痛经的解剖结构

一、子宫

(一)子宫的形态

  子宫(uterus)为一壁厚、腔小的肌性器官,胎儿在此发育成长。

成年未产妇的子宫呈前后稍扁的倒置梨形,长约7~8cm,最宽径约4cm,厚约2-3cm。

可分为底、体、颈三部分:

子宫底(fundus of uterus)为两端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圆凸部分。

子宫颈(neck of uterus)为子宫下端呈细圆柱状的部分,其下1/3伸入阴道内,称子宫颈阴道部(vaginal part of cervix),上2/3位于阴道的上方,称子宫颈阴道上部(supravaginal part of cervix),子宫颈为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子宫底与子宫颈之间的部分为子宫体(body of uterus)。

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较为窄细,称子宫峡(isthmus of uterus),长约1cm。

妊娠时,此部随子宫的增大而逐渐延长,临产前可达7~11cm,产科常经此做剖宫产术。

子宫内腔较为窄小,分上、下两部:

上部称子宫腔(cavity of uterus)位于子宫体内,呈倒三角形,两侧角有输卵管的开口。

子宫颈的内腔,称子宫颈管(canal of cervix of uterus),呈梭形,上口与子宫腔相通;下口称子宫口(orifice of uterus)与阴道相通。

未产妇的子宫口呈圆形,经产妇的子宫口则呈横裂状。

  

(二)子宫的位置

子宫位于小骨盆腔的中央,在膀胱和直肠的中央,呈前倾前屈位。

前倾是指子宫与阴道相比向前倾斜,其长轴与阴道的长轴形成向前的钝角;前屈是指子宫体相对于子宫颈向前弯曲成钝角。

子宫两侧的输卵管和卵巢,临床上称之为子宫附件。

(三)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是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构成。

上皮由分泌细胞和散在纤毛细胞构成,内膜表面上的上皮向固有层下陷形成许多子宫腺。

固有层结缔组织较厚,含大量网状纤维、血管和基质细胞。

基质细胞的核大而圆,胞质较少,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

按功能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

功能层:

较厚,位于浅层,自青春期开始,在卵巢雌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剥落出血,即月经。

基底层:

比较靠近肌层,且不脱落,能增生修复功能层。

子宫内膜分3期:

1、增生期:

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内膜有1-2mm增生为3-5mm,内膜表明高低不平。

2、分泌期:

月经周期的第15-19天,至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增厚成海绵状约厚1.0-1.2cm。

3、月经期:

月经周期的第1-4天。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基本病理生长在子宫腔内以外的组织或器官上的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增生、分泌和剥落出血。

由于异位的内膜没有一个自然引流的通路,在局部形成经血潴留的囊性肿物,即内膜囊肿。

 

二、卵巢

卵巢(ovary)左、右各一,位于盆腔内,贴于盆腔侧壁的卵巢窝内。

卵巢呈扁卵圆形,可分内外两面、前后两缘和上下两端。

外侧面与盆腔相贴;内侧面与小肠相邻。

前缘称系膜缘,借卵巢系膜与子宫阔韧带相连。

前缘中部为卵巢门(hilum of ovary),有血管、神经等出入;后缘游离。

卵巢的上端与输卵管伞相接触,并借卵巢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ovary)连于骨盆上口;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proper ligament of ovary)连于子宫角上。

卵巢的形态、大小随年龄变化很大。

幼女的卵巢较小,表面光滑。

性成熟期体积最大,此后经多次排卵,表面因瘢痕而凸凹不平。

35~40岁时,卵巢开始缩小,50岁左右则随月经的停止而逐渐萎缩。

三、输卵管

输卵管(uterine tube)是一对输送卵子的弯曲管道,长约10~12cm。

连于子宫底的两侧,包裹在子宫阔韧带上缘内。

其外侧端游离,以输卵管腹腔口(abdominal orifice of uterine)开口于腹膜腔;内侧端连于子宫以输卵管子宫口(uterus orifice of uterine)开口于子宫腔。

故女性腹膜腔经输卵管、子宫、阴道可与外界相通。

输卵管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四部分:

1.子宫部  为贯穿子宫壁的一段,以输卵管子宫口开口于子宫腔。

  2.输卵管峡  紧接子宫底外侧,短而细,壁较厚,水平向外移行为输卵管壶腹。

输卵管结扎术常在此进行。

3.输卵管壶腹  管径粗而较长,约占输卵管全长的2/3,行程弯曲。

卵通常在此处受精。

若受精卵未能移入子宫而在输卵管内发育,则为输卵管妊娠。

  4.输卵管漏斗  为输卵管外侧端的膨大部分,呈漏斗状。

漏斗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卵巢排出的卵由此进入输卵管。

漏斗末端的边缘形成许多细长突起,称输卵管伞,盖在卵巢的表面,手术时常以此作为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输卵管的管壁由内向外依次由粘膜、肌层和浆膜组成。

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由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组成。

纤毛细胞在伞部和壶腹部最多,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有助于卵子的输送。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参加输卵管液的组成,有营养卵细胞、防止细菌侵入腹腔的作用。

    

四、神经支配

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神经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部分脊髓神经组成。

盆腔神经丛主要由:

①骶前神经丛的交感神经;②骶神经2-4的副交感神经(含少量交感神经);③脊髓神经的阴部神经分出的小部分副交感神经组成。

  盆腔神经丛的分支分布于输尿管、膀胱、直肠及子宫。

卵巢的神经为多源性,包括肾神经丛分出的神经纤维组成的卵巢神经丛,来自下腹神经丛及盆腔神经丛的纤维,以及子宫体延伸来的交感神经纤维等。

卵巢对神经的刺激极不敏感,主要受内分泌的调节。

(1)神经分布:

盆腔神经丛延伸至子宫颈两侧的子宫颈旁神经丛,在子宫峡部与子宫动脉的分枝并行进入子宫,并伸展至子宫及子宫颈的肌层,进人子宫肌层内的神经继续分支与矢状动脉并行通过子宫肌层,到子宫内膜并分布于螺旋动脉周围。

另有少数位于子宫体外侧的神经与子宫动脉上行支并行上升至于宫底,分成较小的神经纤维,分布于卵巢及输卵管近端。

(2)神经功能:

盆腔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中的感觉与运动神经纤维分布和功能各异。

1)感觉神经:

交感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主要传递子宫体部的痛觉,经胸神经11—12传至中枢。

副交感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主要传递子宫颈及阴道上段的痛觉,通过骶神经2-4传至中枢;尿道及阴道中、下段的痛觉经阴部神经,再通过骶神经2-4传至中枢。

子宫峡部及子宫颈内口处有极为敏感的感觉神经丛,由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故该处的痛觉经两种神经纤维传至中枢。

2)运动神经:

盆腔神经的运动神经纤维由胸神经7-8输出,其中交感神经对盆腔器官的血管起收缩作用,对胃肠道的腺体分泌起抑制作用;副交感神经则相反,可舒张盆腔器官的血管及刺激胃肠道腺体的分泌。

 

生理机制

月经周期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在月经周期中出现下列的变化过程:

①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下,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成熟素(FSH)和少量黄体生成素(LH)促使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并开始分泌雌激素。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

②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又通过对下丘脑垂体的正反馈作用,促进垂体前叶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且以增加LH分泌更为明显,形成黄体生成素释放高峰,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

③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此期子宫内膜,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加速生长且机能分化,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④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使卵巢黄体继续发育;若卵子未受精,则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月经周期:

月经期(menstrualphase):

指月经周期的第1~4天,排卵未受精,卵巢内月经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含量骤然下降,引起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导致各种组织和细胞的坏死。

增生期(proliferativephase):

指月经周期第5~14天,卵巢内一批卵泡正在生长,又称卵泡期。

分泌期(secretoryphase):

指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排卵后卵巢出现黄体,故称为黄体期。

痛经的痛感系多源性,由子宫收缩异常,子宫缺血、缺氧;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峡部神经丛的刺激等因素所致。

(一)子宫收缩异常、缺血缺氧:

子宫内膜中合成的前列腺素、前列环素和血栓素。

血栓素对子宫肌肉有收缩作用,使子宫肌张力升高;前列环素抑制子宫肌肉收缩,使子宫颈松弛。

子宫收缩不协调、子宫肌张力变化也是导致痛经的机制之一。

(二)感觉神经纤维受刺激:

除子宫肌纤维过度收缩可直接压迫子宫肌层的感觉神经纤维,未破碎的子宫内膜,尤其是膜样痛经时的管型子宫内膜以及多量的月经血或小血块均直接刺激子宫峡部及子宫颈内口处的敏感的神经丛,而导致疼痛。

为了排出管型内膜,子宫的强力收缩也是膜样痛经的机制之一。

月经血和退化坏死组织物的裂解物也刺激感觉神经纤维,引起疼痛。

(三)内分泌因素:

痛经一般发生在有排卵的月经期,当无排卵时或排卵被抑制后,则痛经消失。

这提示痛经与月经周期中性激素变化有相关性。

(四)神经与神经递质:

子宫肌肉中具有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

发现去甲肾上腺素与痛经有关,豚鼠妊娠后子宫上的神经会退化,人类妊娠期肾上腺素能神经也退化,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下。

分娩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未恢复到妊娠前水平,这就解释了原发痛经分娩后消失的原因。

(五)痛阈降低:

原发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绝经后和男性的痛阈相比较,以痛经者痛阈最低,对痛最敏感。

在闭经后仍对疼痛敏感,这说明痛阈在痛经发病中的作用。

 

西医痛经

痛经的病因

引起痛经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

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8)子宫的过度收缩。

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为4.9Kpa),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9)子宫不正常收缩。

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10)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

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11)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等造成痛经。

(12)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

1、前列腺素导致原发性痛经

前列腺素发生改变是诱发痛经的根本机制。

前列腺素具有极微的生理活性不饱和脂肪酸,但是活性极强。

前列腺素合酶是限速酶,其一般在花生四烯酸(AA)生成不同内源性前列腺素阶段发挥作用,并参与到各种病理和生理过程之中。

子宫肌细胞在某些介质和激素的特定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前列腺素物质,有效调节子宫肌细胞的舒张和收缩,同时还是前列腺素合成酶过程中的靶细胞。

2、催产素导致原发性痛经

催产素能够直接作用于子宫肌细胞,通过生化途径来诱发子宫收缩,与此同时,还能调节局部前列腺素合酶的产生,激活磷酸肌醇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痛经。

催产素和前列腺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能刺激前列腺素的释放与合成,反过来前列腺素又可以促进催产素的释放。

两者共同导致子宫收缩。

3、加压素导致原发性痛经

加压素一般是作用到子宫加压素受体上之后.才会诱发子宫收缩和子宫肌层活动增强,尤其是诱发子宫肌层小血管的收缩,从而导致子宫局部疼痛和缺血。

痛经患者对血管加压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一旦加压素分泌增加,将会增强子宫收缩,导致子宫局部缺血,进而加剧了患者的疼痛。

加压素不仅可以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药物的敏感性,促进前列腺素增生,从而减少子宫血运而诱发痛经。

4、一氧化氮导致原发性痛经

一氧化氮属于气体分子,而且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其是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在神经、免疫系统、机体循环及细胞凋亡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外周一氧化氮会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其可以通过一氧化氮一cGMP过程,来达到镇痛和致痛的双重作用,当一氧化氮的含量降低时,可促进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从而诱发致痛,但是当一氧化氮含量增多时,又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痛经分型|程度:

1、原发性痛经:

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

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

根据: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

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2、继发性痛经:

反复盆腔炎症发作史、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过多、放置宫腔节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继发性痛经之诊断。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器械检查

(1)B超扫描一般采用B型超声检查以了解盆腔内有无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症等。

(2)腹腔镜检查能确定病变的部位与程度如盆腔炎症;还能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取活检;能够鉴别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残角子宫、双角子宫等;鉴别盆腔肿块如炎性包块、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等。

(3)宫腔镜检查可诊断部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内节育器嵌顿及内膜息肉、溃疡及炎症等。

(4)盆腔静脉造影有助于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5)子宫输卵管造影可以帮助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如单角中隔子宫等、宫颈管狭窄及子宫粘连等。

痛经西医治疗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很多女性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痛经的女人伤不起!

那么,痛经怎么办快速解决?

痛经怎么办快速止痛?

痛经吃什么药?

下面为你详细解读,痛经怎么调理、西医如何治疗痛经。

一、原发性痛经

1.一般治疗: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平日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营养及充足睡眠。

重视月经生理的宣传教育,通过解释说服,消除病人恐惧、焦虑及精神负担。

加强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防止受寒。

2.抑制排卵:

如病人愿意控制生育,则口服避孕片(复方炔诺酮片或复方甲地孕酮片)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首选药物。

应用口服避孕药物,90%以上症状可获得缓解,可能由于内膜生长受到抑制,月经量减少,pg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导致子宫活性减弱。

治疗可试服3~4个周期,如疗效满意,可继续服用;如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适当加用pgs合成抑制剂。

由于要在整个月经周期用药,而发生效应仅在周期末1~2天,除非需要同时避孕,一般不受病人欢迎。

3.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pgsi):

芬必得:

该类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子宫张力和收缩性下降,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服用方法:

一般于月经来潮痛经开始前连续服药2~3天,1片/qd,痛的厉害的可予以2片/q12h,因为前列腺素在经期初的48h释放量最多,早期用药可纠正月经期血中前列腺素合成释放过多。

痛时时再服用可能效果不明显,而且最少要3小时后起作用。

副作用:

有消化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极少引起支气管痉挛和暂时肾功能损害。

4.β-受体兴奋剂:

通过兴奋肌细胞膜上β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转而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

一方面促进肌质网膜蛋白磷酸化,加强ca++的结合;另一方面抑制肌凝蛋白轻链激酶活性,导致子宫肌松弛,痛经得到迅速缓解,但同时有增快心率、升高血压之副反应。

近年临床应用单独兴奋子宫β2受体之药物,副反应显著减少。

常用的β2受体兴奋剂有:

羟甲异丁肾上腺素,商品名舒喘灵(sulbutamol)及间羟异丁肾上腺素,商品名间羟舒喘宁(terbutalin)。

给药方法有口服、气雾吸入、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给药等。

在剧烈疼痛时宜用注射法:

舒喘灵0.1~0.3mg,静注或间羟舒喘宁0.25~0.5mg,皮下注射,4~8小时1次。

中、轻度疼痛可口服,舒喘灵2~4mg/6小时或间羟舒喘宁2.5~5mg/8小时,亦可气雾吸入0.2~0.25mg,2~4小时1次。

以气雾吸入较好,因用药量少而起效迅速。

气雾吸入时应注意:

①首先大口把气呼完;②开始深吸气时把药液吸入;③吸气完摒气3~4秒钟;④然后卷唇将气慢慢呼出。

常用量每次吸入2口,可维持4~6小时。

但一般反映β受体兴奋剂疗效不太满意,且仍有心悸、颤抖等副反应,因而未能被普遍采用。

可是气雾法应用方便、作用迅速,仍可一试。

5.钙通道阻滞剂:

该类药物干扰ca++透过细胞膜,并阻止ca++由细胞内库存中释出而松解平滑肌收缩,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上的一项重要进展。

应用硝苯啶(nifedipine,尼福地平),商品名:

心痛定、利心平20~40mg治疗原发性痛经。

给药后10~30分钟子宫收缩减弱或消失,肌肉收缩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均下降,基础张力减少,同时疼痛减轻,持续5小时,无特殊副反应。

6.维生素b6及镁—氨基酸螯合物:

利用维生素b6促进镁离子(mg++)透过细胞膜,增加胞浆内mg++浓度之作用,来治疗原发性痛经。

每日量200mg,4周后可见红细胞镁含量显著增加。

亦可与镁—氨基酸螯合物合用,每种各100mg,日服2次,治疗4~6个月,痛经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呈进行性下降。

7.棉酚:

醋酸棉酚20mg,日服1次,连用3~6个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可达95%以上。

但可能产生明显副反应,如乏力、心悸、恶心、水肿、头晕、潮热、厌食、渗透性腹泻等,严重的还可发生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等。

二、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的治疗则要先区分病因,对因和对症治疗并进。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可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或口服避孕药,疗程一般不少于六个月,用法同原发性痛经。

手术切除子宫通常是治疗子宫腺肌症最彻底的方法,但对于有生育要求或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应首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疗程同前。

如患者暂无生育要求,子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阴道使用缓释药物应是首选方法。

口服避孕药也可选用,但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治疗药。

 

痛经之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

之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是与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变化有关。

因为平时子宫藏精气而不泻,血海由空虚到满盈,变化缓慢,致病因素对冲任、子宫影响表现不明显。

而经前、经期血海由满盈到溢泻,应以通为顺。

若受致病因素影响,冲任子宫阻滞,不通则痛;经血下泻必耗气伤血,冲任子宫失养则不荣而痛。

痛经病位在冲任、子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临床分类有虚实之别:

虚证多为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实证多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湿热下注等。

常见的分型有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

 

一、肾气亏损

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虚损,伤及肾气,肾虚则精亏血少,冲任不足,经行血泄,胞脉愈虚,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二、气血虚弱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虚血少,经行血泄,冲任气血更虚,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三、气滞血瘀

素性抑郁,或忿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内留,蓄而成瘀,瘀滞冲任,血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四、寒凝血瘀

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五、湿热蕴结

素有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稽留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辨证论治]

本病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疼痛作为辨证要点,根据其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况,明辨其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一般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经期,多属虚。

痛胀俱甚、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

得热痛减多为寒,得热痛甚多为热。

痛甚于胀多为血瘀,胀甚于痛多为气滞。

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痛连腰际病多在肾。

其治疗大法以通调气血为主。

一、肾气亏损型

主要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

肾气本虚,精血不足,经期或经后,精血更虚,胞宫、胞脉失于濡养,故小便隐隐作痛,喜按;肾虚冲任不足,血梅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肾精不足,不能上养清窍,故头晕耳鸣;肾亏则腰腿失养,故腰酸腿软;肾气虚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清长。

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也为肾气亏损之征。

治疗法则:

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方药举例:

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甘草、山药、阿胶

方中巴戟、山茱萸补肾气,填肾精;当归、白芍、阿胶养血缓急止痛;山药、甘草补脾肾、生精血。

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缓急止痛之功。

若经量少者,酌加鹿角胶、熟地、枸杞子;腰骶酸痛剧者,酌加桑寄生、杜仲、狗脊。

二、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

气血本虚,经血外泄,气血更虚,胞宫、胞脉失于濡养,故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气血虚冲任不足,血海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气虚中阳不振,故神;疲乏力;血虚不养心神,故心悸,失眠多梦;气血虚不荣头面,故头晕,面色苍白。

舌淡,苔薄,脉细弱,也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疗法则:

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方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