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镇痛使用指南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486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氏镇痛使用指南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韩氏镇痛使用指南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韩氏镇痛使用指南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韩氏镇痛使用指南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韩氏镇痛使用指南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氏镇痛使用指南1.docx

《韩氏镇痛使用指南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氏镇痛使用指南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韩氏镇痛使用指南1.docx

韩氏镇痛使用指南1

 

韩氏镇痛仪

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一、韩氏镇痛仪穴位选择原则…………………………

二、常用镇痛穴位定位和图例…………………………

三、韩氏波选择…………………………

四、刺激强度选择…………………………

五、治疗时间、电流强度、疗程…………………………

第二章各部位常见疼痛使用指南

(一)头面部疼痛…………………………

(二)颈部痛…………………………

(三)肩、上肢痛…………………………

(四)胸、背部痛…………………………

(五)腰腿足痛…………………………

(六)胃脘痛…………………………

(七)腹部疼痛…………………………

(八)慢性关节痛…………………………

(九)周围血管性疼痛…………………………

(十)其他常见疼痛疾病…………………………

(十一)明确诊断的癌症疼痛和神经性痛…………………………

第一章总则

国际疼痛学会1986年提出了疼痛的定义,该定义为:

疼痛是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或主要的症状。

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还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内分泌、消化和自主神经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解除疼痛是治疗疼痛性疾病的重要工作,也是病人的基本权利。

医学界已经将疼痛认定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加以重视,把慢性疼痛当作一种疾病来认真对待。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找疼痛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生存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人们对疼痛治疗需要日益增加。

韩氏镇痛仪进入家庭,对缓解疼痛和治疗疼痛开创了先河,是疼痛史上里程碑。

首创的“韩氏波”

“韩氏波”是韩济生教授40余年来反复研究、试验,对低频电脉刺激穴位镇痛所验证出效果最佳的波形。

主要有9种波形,其基本刺激参数为:

2Hz、100Hz、2/100Hz

2Hz可激发脑和脊髓中产生内吗啡肽、脑啡肽和内啡肽三种内源性吗啡;

100Hz产生强啡肽这一种内源性吗啡;

2/100Hz两种频率相互交替的疏密波(D-D波),可以同时产生四种内源性吗啡。

人体和动物实验表明,每3秒钟交替的设计,最符合内源性吗啡(神经介质)半衰期的要求,可获最佳效果。

“韩氏镇痛仪”以其特定的频率和波型(韩氏波)刺激相关穴位后,既可兴奋粗纤维在脊髓关闭疼痛闸门,减少疼痛信息向中枢的传递,又能有效地促使中枢的不同脑区释放阿片肽类及其它神经化学物质,阻滞中枢神经细胞对外周传入疼痛信息的感受,快速提高全身的抗痛能力。

 

一、韩氏镇痛仪穴位选择原则

【镇痛主穴】

A(合谷、劳宫)、(足三里、阴凌泉)、(阿是穴+辨证穴)

B(内关、外关)(阿是穴+辨证穴)

使用指南中对常见疼痛提供了几种配穴方案以适用不同个体,患者可以在治疗中以镇痛效果最佳为主选配穴。

二、常用镇痛穴位定位和图例

 

内关:

在手掌侧腕部横纹上2寸,在中间2条筋处。

外关:

在手背侧腕部横纹上2寸,在前臂外侧正中线上,位于前臂两个掌骨间。

合谷:

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在第二掌骨中点处

劳宫:

在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间,屈指握拳时中指下是穴

阴凌泉: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阿是穴:

以痛为俞即压痛点。

三、韩氏波选择

一般疼痛宜选用2/100Hz为宜。

特定情况下,可有特定要求,例如治疗脊髓损伤而引起的肌肉痉挛,必须用AM100Hz起伏波效果最好,如用2Hz则无效。

四、刺激强度选择

开始电流从最小开始,以引起肌肉微微颤动为宜,在适应范围内,应鼓励采用较强的刺激。

通常在5~15mA时,开始有所感觉,多数病人可接受12~20mA的强度。

五、治疗时间、电流强度、疗程

每次治疗时间30~60分钟,电流强度为15~20mA,一个疗程7~10天,间隔2~3天继续下一疗程。

第二章各部位常见疼痛使用指南

一、头面部疼痛

头面部疼痛包括血管性、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枕大、枕小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非典型性面痛、颞颌关节痛、颞动脉炎等.共同"紧张"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镇痛选穴】

⑴合谷、劳宫⑵内关、外关⑶行间、太溪⑷太阳、率谷⑸太冲、涌泉

 

【穴位定位】

行间:

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太溪:

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太阳:

正确位置是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处

率谷: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1、偏头痛

偏头痛是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

其特点为头痛在一侧,伴有恶心、畏光等。

先兆表现为疲劳感,易激动或精神抑郁,眩晕、耳鸣、短暂遗忘,少数偏瘫。

头痛开始为一侧额颞部位,眼眶周围,眼球后,或一侧头部或全头痛,逐渐加重,呈搏动性剧烈疼痛且与静脉一致,半小时左右最严重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畏光。

【镇痛配穴】

A(合谷、劳宫)B(太冲、涌泉)或A(内关、外关)B(行间、太溪)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先用5毫安给患者轻度刺激,使用者适应后电流可加强到15~20毫安,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⑴改变生活习惯,避免劳累,少食发酵食品,减少发病机会。

⑵不要乱服止痛药物

2、紧张型头痛

现代都市人的一种常见的"都市病"。

其发病率之高,可谓头痛之最。

大约半数以上的头痛病人可归入紧张型头痛的范畴。

工作的压力、疲倦,以及颈部肌肉长期处于某种姿势(如伏案工作和学习)是导致紧张型头痛的主要原因。

【镇痛配穴】

一般头痛:

A(合谷、劳宫)B(行间、太溪)

头顶痛:

A(合谷、劳宫)B(太阳、率谷)

前额痛:

A(合谷、劳宫)B(太冲、涌泉)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先用5毫安给患者轻度刺激,使用者适应后电流可加强到15~20毫安,每日1~2次。

3、牙痛

一种常见疾病。

其表现为:

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

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

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

【镇痛配穴】

A(合谷、劳宫)B(合谷、颊车)或(内关、外关)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使用2/100Hz,先用10毫安给患者轻度刺激,使用者适应后电流可加强到30毫安,每日1~2次。

二、颈部疼痛

包括颈椎病、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骨-锁骨综合征、颈肋综合征、外伤性颈部综合征等。

【镇痛选位】

⑴合谷、劳宫⑵内关、外关⑶风池、阿是穴,⑷风府、阿是穴⑸大椎、肩井

⑹风池、天柱⑺天柱、养老⑻大椎、阿是穴

 

【穴位定位】

风池:

在项部,当枕骨下,在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

天柱: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风府:

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哑门:

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

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肩井:

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落枕:

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

天柱:

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

养老: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1、颈椎病

是由于颈脊椎的慢性退行性损害,压迫颈神经根而发生的临床综合症。

有称为“颈肩综合症”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

【镇痛配穴】

A(合谷、劳宫)B(风池、天柱)或(肩井天宗)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电流强度10~25毫安,刺激3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本仪器除了镇痛之外,建议长期使用,以舒解颈项部劳损,预防颈椎病或防止复发。

2、落枕

落枕是睡眠时由于枕头不习惯较高、较低或者过硬,头颈部的位置不当,或睡着着凉引起。

也可由搬举重物时颈部突然扭转引起。

表现为颈部肌肉强直、痉挛、软组织损伤。

【镇痛配穴】

A(合谷、劳宫)(内关、外关)B(风池、天柱)(大椎、阿是穴)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HZ或2/100HZ,电流强度15~30毫安,刺激20~30分钟,每日治疗2~3次。

【注意事项】

⑴治疗时应放松颈项部肌肉。

⑵颈项部保暖,睡眠时不宜高枕。

三、肩、上肢痛

肩关节周围炎、肩胛-肋骨综合征、肩峰下滑囊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肱骨内上髁炎、前臂、手臂部肌筋膜症、肘管综合症、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等。

【镇痛选穴】

⑴合谷、劳宫⑵内关、外关⑶肩髎、肩髃⑷肩井、肩贞⑸肩前、天宗⑹大椎、天宗

【穴位定位】

肩髎:

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髃: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井:

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肩贞:

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天井:

在上臂外侧,屈肘时,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养老: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1、肩周炎

又称为冻结肩、五十肩,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当中,尤其是以50-60岁的中老年女性居多。

【镇痛配穴】

A(合谷、劳宫)、(肩前、天宗)

B(肩髎、肩髃)、(肩前、天宗)、(大椎、天宗)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电流强度15-30毫安,刺激20-30分钟,每日1-2次。

轮流使用各组穴位。

【注意事项】

⑴在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强度可以尽量开大,略有微痛感为好,以松解关

节粘连。

⑵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进行肩部功能锻炼。

2、手腕痛(腕管综合症)

腕管综合症又称正中神经挤压症,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所致的一组症状和体征。

一些职业病也会引发,如运动员,打字员,钢琴演奏者等。

【镇痛配穴】

A(合谷、劳宫)、(曲池、合谷)B(劳宫、外关)、(内关养老)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电流强度15-30毫安,刺激20-30分钟,每日1-2次。

轮流使用各组穴位。

四、胸背部疼痛

主要包括胸背部痛:

胸椎根性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肋胸骨痛、带状疱疹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岔气等。

【镇痛选穴】

⑴(合谷、劳宫)、⑵(内关、外关)⑶各夹脊穴⑷(曲池、外关)、⑸(足三里、三阴交)⑹(足三里、阴陵泉)⑺(魂门、意舍)

【穴位定位】

夹脊穴:

夹脊穴均位于脊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

魂门:

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意舍:

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1、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又名“缠腰龙”,多见于老年人,以束带状分布的疼痛及皮肤疱疹得名,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超过数十年。

【镇痛配穴】

面部:

A(合谷、劳宫)B(曲池、外关)

颈部:

A(内关、外关)B(曲池、阿是穴)

胸背部:

A(合谷、劳宫)B相应胸断夹脊穴

腰腹部:

A(足三里、三阴交)B腰段夹脊穴

上肢:

A(合谷、劳宫)B(曲池、外关)

下肢:

A(内关、外关)B(足三里、三阴交)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电流强度10~20毫安,刺激30分钟,一般连续治疗2~4次效果较好。

2、岔气

运动或劳动时,偶尔出现"岔气",亦称急性胸肋痛。

其症状是局部有明显痛感,说话、呼吸及咳嗽时疼痛加剧;局部有时有压痛,但多无肿胀、瘀斑及骨折症状;胸部X线摄片检查亦无特殊。

【镇痛配穴】

A(足三里、阴陵泉)B(魂门、意舍)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电流强度10~20毫安,刺激30分钟,一般连续治疗2~4次效果较好。

【注意事项】

⑴使用本仪器后疼痛即可消失或明显缓解,一周内不要剧烈活动。

⑵心脏附近,禁止使用。

五、腰腿足部痛

包括腰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腰背部肌筋膜炎、腰肌劳损、腰部韧带损伤、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犁状肌综合症、膝关节炎、腱鞘炎、足跟痛等。

腰腿足是人们最常见的疼痛疾病,在我国曾有过一些调查,且有“五口人家,常有一腰痛”之说。

【镇痛选穴】

⑴承扶、委中⑵腰阳关、腰俞⑶足三里、阴凌泉⑷三焦俞、肾俞⑸气海俞、关元俞⑹环跳、阳陵泉⑺殷门、承山⑻足三里、丘墟⑼涌泉、太冲⑽三阴交、公孙

 

 

【穴位定位】

申脉:

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照海: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行间:

于人体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腰阳关:

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腰俞:

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三焦俞: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

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气海俞:

位置:

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关元俞:

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环跳:

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阳陵泉: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殷门:

位于人体的大腿后面,当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承山:

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承扶:

位于人体的大腿后面,左右臀下臀沟中心点

委阳:

位于人体的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丘墟:

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涌泉穴:

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太冲: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公孙: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指腰椎间盘因强的外力作用,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

临床上以第四、五腰椎及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

腰椎的骨质及纤维环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强力的外力作用是其诱因。

【镇痛配穴】

A(承扶、委中)、(腰阳关、腰俞)B(殷门、承山)、(三焦俞、肾俞)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刺激时间30分钟,开始电流10~15毫安,适应后可增强15~30毫安。

每日治疗2~3次,根据疼痛部位轮流使用各组穴位。

【注意事项】

⑴睡硬板床,注意腰部保暖。

⑵除了使用镇痛仪外,根据病情可配合牵引治疗。

⑶久坐久立者,可用本仪器进行日常腰部保健。

2、足跟痛

足跟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病症,主要发生在40岁到60岁之间,此病以行走时疼痛,不敢用力踩地为特点,特别在早晨起床后刚刚走路时最疼,坐久后站立时痛疼,劳动后痛疼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局部遇热后疼痛减轻,遇寒冷刺激痛疼加重,严重者有足跟部肿胀、烧灼感。

 

【镇痛配穴】

A(三阴交、太冲)、(足三里、阴陵泉)、(申脉、照海)

B(涌泉、太冲)、(足三里、行间)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电流强度10~30毫安,刺激20~3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⑴鞋内放置厚垫,每天用热水浸足30分钟。

⑵除推荐穴位外,经常对痛点进行治疗,即哪痛贴哪。

六、胃脘痛

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疼痛为主症的疾病,临床上急慢性胃炎等、胃溃疡、胃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均能引起胃脘痛。

【镇痛选穴】

⑴中脘、天枢⑵内关、外关⑶足三里、阴陵泉)⑷足三里、三阴交⑸肝俞、期门⑹阳陵泉、行间⑺脾俞、心俞⑻中脘,胃俞

【穴位定位】

中脘:

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天枢:

脐中旁开2寸

肝俞:

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期门:

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脾俞: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

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胃俞:

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胃肠神经官能症

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系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主要为胃肠的运动与分泌机能失调,无组织学器质性病理改变,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肠道的症状,可伴有其它官能性症状。

本病相当常见,以青壮年为多。

【镇痛配穴】

A(足三里、阴陵泉)、B(中脘、天枢)或A(内关、外关)B(肝俞、期门)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HZ或2/100Hz,电流强度10~15毫安,刺激20~30分钟,每日1~3次。

2、胃痉挛

胃脘部突然剧烈疼痛,面色苍白或出冷汗。

胃痉挛痛,多因暴饮暴食或贪食生冷硬物以后,突然胃部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有时伴有呕吐,属于中国医学"胃脘痛"范畴。

【镇痛配穴】

A(中脘、天枢)B(足三里、三阴交)或(肝俞、期门)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HZ或2/100Hz,电流强度10~15毫安,刺激20~30分钟,每日1~3次。

【注意事项】

⑴胃溃疡出血期病人禁用。

⑵注意饮食调节,不过度疲劳。

七、腹部疼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部四旁部位疼痛可见于肝、胆、胰腺疾患和急慢性肠炎、腹膜炎,胆石症以及盆腔疾患,寄生虫病等。

【镇痛选穴】

⑴合谷、劳宫⑵内关、外关⑶足三里、阴陵泉)⑷关元、气海⑸大肠俞、天枢⑹合谷、曲池⑺神阙、公孙

 

【穴位定位】

关元:

在腹部,脐下3寸处

气海:

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大肠俞: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天枢:

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公孙:

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1、慢性肠炎

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本病可由急性肠炎迁延或反复发作而来,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

长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度精神紧张,加以营养不良,都可成为慢性肠炎的诱因。

【镇痛配穴】

A(内关、外关)、(足三里、阴陵泉)

B(关元、气海)、(大肠俞、天枢)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电流强度10~15毫安,刺激20~30分钟,每日1~3次。

【注意事项】

⑴出现急腹症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⑵注意饮食卫生,不过度疲劳。

2、胆石症

胆石症是胆囊、胆管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总称,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为胆汁代谢异常、胆固醇过高引起。

胆石症的临床表现有上腹闷胀不适,酷似“胃病”;有些人在吃了油腻食物后上腹不适或发生剧烈腹痛。

【镇痛配穴】

A(足三里、阴陵泉)

B(关元、气海)或(大肠俞、天枢)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或2HZ波形,电流强度10~15毫安,刺激20~30分钟,每日1~3次。

【注意事项】

⑴避免暴饮暴食,节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

⑵本仪器有一定的镇痛和排石作用,急性发作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常规

治疗。

八、慢性关节痛

包括变形性髋关节炎、变形性膝关节炎、膑下脂肪垫损伤、痛风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1、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镇痛配穴】

A(足三里、阴陵泉)、(腕骨天井)、(合谷、劳宫)

B(阳陵泉、昆仑)、(大凌、养老)、(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照海)

【穴位定位】

腕骨:

腕骨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天井:

在上臂外侧,屈肘时,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昆仑:

人体的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5Hz或2/100Hz(急性期选用连续波型,100HZ),15~20毫安,刺激30分钟,每日1~2次,轮流使用各组穴位。

【注意事项】

⑴本病是较顽固的慢性疾病,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使用本仪器缓解疼痛、消除肿胀的同时,应遵医嘱配合抗风湿药物进行治疗。

⑵注意保暖、营养,忌食寒性食物,防止过度疲劳。

2、痛风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体内尿酸盐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从而引起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升高,临床上称为高尿血酸症。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而嘌呤是由人体细胞分解代谢产生的。

血尿酸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组织,尤其是关节及肾脏中沉积而引起关节炎的反复发作。

严重者会造成关节活动障碍或畸形,临床上称为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一种慢性终生疾病,病程可达数十年以上,并且具有间歇性发作的特点,病人往往对它不太重视,对其危害性也缺乏充分的认识。

【镇痛配穴】

A(合谷、劳宫)、(内关、外关)、(足三里、阴陵泉)

B(太白、商丘)、(足三里、行间)、(阳陵泉、太溪)、(犊鼻、三阴交)

【穴位定位】

太白:

位于足内侧缘,在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商丘:

位于人体的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行间:

人体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阳陵泉: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太溪:

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犊鼻:

穴在髌韧外侧凹陷中,其形似牛犊之鼻孔.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选用2/100Hz,15~25毫安,刺激30分钟,轮流使用各组穴位,每日治疗2~3次。

【注意事项】

⑴根据医生指导用药,避免损害肝肾功能。

⑵少食荤腥与腌腊食品,忌酒、忌浓茶。

⑶坚持使用本仪器治疗。

九、周围血管性疼痛

包括雷诺氏病、手足发绀症、红斑狼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炎症和继发神经性改变的疾病。

主本病特点是疼痛严重、病程迁延,好发于25-45岁的男性。

要发生于四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以下肢多见。

【镇痛配穴】

A(合谷、劳宫)、(委中、承山)、(足三里、阴陵泉)

B(肾俞、大肠俞)、(血海、阳陵泉)、(阴谷、复溜)、(地机、阴陵泉)

【穴位定位】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半

大肠俞:

大肠之背俞穴,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海:

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对侧取法仿此。

阴谷:

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谷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复溜:

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地机:

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治疗方法】

取A、B通道各一组穴位,2/100Hz,2/15Hz,电流强度10-15毫安,刺激15-20分钟,每日1~2次,轮流使用各组穴位。

2、雷诺氏(Raynaud)综合征

雷诺氏(Raynaud)综合征是指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

常于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病,表现为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