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452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本单元有4篇课文。

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

课文围绕“献出我们的爱”来组织单元:

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自称“好汉”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也改正自己的缺点。

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问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课文中有所涉及,但本单元内容有所扩展,内涵更加丰富。

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内容。

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关爱主题下,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涵着“信任与理解”的思想。

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

例如,导语告诉学生:

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口语交际也是通过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麻、症、疾”等23个生字,会写“愿、姿、势”等38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50个词语,并能正确听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能为别人着想的美德及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汲取他人的长处,并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

4、通过朗读、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等方法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5、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6、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会认本单元的23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思想上的感染。

单元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口语交际中能大方、流利地夸奖自己的同学。

 

29掌声

学习目标

1、会认“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体会英子在获得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感悟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

3、通过学习文本,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并懂得主动地关心别人,懂得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英子的变化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

会写“愿、姿”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一)谈话,调动学生情感

1、师:

同学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

为什么给你鼓掌呢?

得到别人的掌声,你心情怎样?

2、师:

你为别人鼓过掌吗?

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让学生自由说说

(二)揭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掌声》,齐读课题质疑:

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桌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

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1、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4、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

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

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

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

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13个字。

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和谚语。

摘抄3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懂得主动地关心别人,懂得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英子的变化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2、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3、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分工明确:

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

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

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1、屏显英子信的内容: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介绍英子现在的成就:

在同学们的鼓励下,高三那年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得了三等奖,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破格录取。

a.学生齐读这段话。

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b.面对英子现在的成功,你想到了什么?

2、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

当时有什么感受呢?

你给过别人掌声吗?

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3、学了课文,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四、抄写词语

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交流搜集的名言,背诵积累

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

2、组织学生交流。

3、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言或谚语。

六、实践活动

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教学后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学习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

会写“育、瓶、系”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动作和语言的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一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先人后己的精神,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抓住描写动作和语言的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激动”“好久”等一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先人后己的精神,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

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

收集你所知道的教育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

会写“育、瓶”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

收集你所知道的教育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

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什么人在做呢?

又是怎么做的呢?

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1)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2)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老师板书:

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

学生边读边想。

3)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

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C、教育家怎样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左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3、学生写字,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特别要读好小女孩所说的话。

2、重点理解课文部分词语的意思,如:

不假思索等。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先人后已的精神,并能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体会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冷静,并能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搜集能体现先人后已、团结合作、沉着冷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

“快!

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已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二、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

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2、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3、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

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以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教学后记:

 

31给予树

学习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

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

正确书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图片。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

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

正确书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母亲情感的变化,初步体会金吉娅是一个可爱、善良的小女孩。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你了解圣诞节吗?

2、学生看图片,了解圣诞节。

3、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

“给予树”。

4、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

前夕提醒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兴高采烈

b.指名学生读课文。

提示学生:

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

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

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2、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

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3、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大意,争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细心品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从而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难点:

联系全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

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b、可我有些生气:

她到底用20美元做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3.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教学后记

 

32好汉查理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导语。

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

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

“好汉查理”。

“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4,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2,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

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1,查理有哪些变化?

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

”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

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1,引导谈话:

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3,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七、拓展练习

1,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2、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

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迷,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4,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外,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时安排:

四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2,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3,学生搜集谜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外,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课堂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

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

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温暖的阳光。

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3,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

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4,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

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

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5,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6,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

“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

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三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选材。

2、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

3、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选材。

2、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

难点

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课前准备

学生选择好写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习作

1、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2、交流拓展

A、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

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二、引导其他学生讨论:

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

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1,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2,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

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迷,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

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2、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3、学生搜集谜语。

教学过程

一、评议作文

1,教师概述上次习作的成绩,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习作态度认真等。

2,优秀习作赏析,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3,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也可以再修改,誊抄一下,保存起来。

二、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3,互相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

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4,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5、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吗?

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三、读读背背

1,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4,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

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4.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四、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五、读读记记

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2,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

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六、趣味语文(猜字谜)

1,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吗?

(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4,试着编一个字谜。

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5,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