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447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39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docx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docx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分析研究报告

 

 

附图目次

图号

顺序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区统一图例

 

2

2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地区区域地质矿产图

1:

50000

2

3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区地形地质图

1:

10000

2

4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区地形地质图

 1:

2000

2

5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区实际材料图

1:

10000

2

6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区实际材料图

 1:

2000

3

7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采样平面图

(一)

 1:

1000

3

8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采样平面图

(二)

 1:

1000

4

9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P20号勘探线剖面图

 1:

1000

4

10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P16号勘探线剖面图

 1:

1000

4

11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P12号勘探线剖面图

 1:

1000

4

12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P8号勘探线剖面图

 1:

1000

4

13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P4号勘探线剖面图

 1:

1000

4

14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P0号勘探线剖面图

 1:

1000

4

15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P3号勘探线剖面图

 1:

1000

5

16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1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1:

1000

6

17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探槽TC2001素描图

 1:

100

6

18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探槽TC1801素描图

 1:

100

6

19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探槽TC1601素描图

 1:

100

6

20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探槽TC1401素描图

 1:

100

6

21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探槽TC1201素描图

 1:

100

6

22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探槽TC0601素描图

 1:

100

6

23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探槽TC0401素描图

 1:

100

6

24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探槽TC4201素描图

 1:

100

6

25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探槽TC4001素描图

 1:

100

6

26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探槽TC2701素描图

 1:

100

7

27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平硐CM3801、YM3801素描图

 1:

100

7

28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平硐CM2001素描图

 1:

100

7

29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平硐CM1601素描图

 1:

100

8

30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ZK2001钻孔柱状图

 1:

200

8

31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ZK1601钻孔柱状图

 1:

200

8

32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ZK1201钻孔柱状图

 1:

200

8

33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ZK1202钻孔柱状图

 1:

200

8

34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ZK0801钻孔柱状图

 1:

200

8

35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ZK0401钻孔柱状图

 1:

200

8

36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ZK0001钻孔柱状图

 1:

200

8

37

加给陇洼东金矿区ZK0301钻孔柱状图

 1:

200

附表

1、槽探、坑探工程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

2、钻探工程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

3、加给陇洼(东)小体重采样及分析结果表

4、加给陇洼东样品化验内、外部检查分析结果表

5、加给陇洼东金矿床资源量估算结果表

6、钻孔测斜及弯曲度测量表

7、岩矿心采取率统计表

8、钻孔及平硐位置精确坐标表

附件

1、设计批复意见(复印件)

2、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3、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4、选矿试验报告(复印件)

第1章绪论

1.1普查目的与任务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是西宁******有限责任公司所拥有的地勘项目。

公司委托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和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九地质队共同承担该项目2007—2008年的普查地质工作。

1.1.1项目任务目标

根据2006年以前所取得的找矿成果及存在问题,经与业主商量,确定本次普查工作任务目标如下:

(1)通过1∶1万地质草测和工程控制,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的产出特征,配合部分槽探工程,确定金矿化带、金矿体在地表的产出特征。

(2)对已施工的PD1、PD2、PD3(说明:

由于该地区工作程度较低,其实只有PD1,且坐标不准,大概位置相当于CM0201,但是堆放了3吨多炸药,故还未施工。

而PD2、PD3在实际工作中根本就没有)硐探工程进行加深,施工必要的钻孔,大体控制主矿化带和矿体在中深部的产出特征,提高资源量级别。

(3)加强综合研究,特别是对以前工作成果缺陷进行必要的弥补。

(4)提交可供开发的金矿产地一处。

1.1.2主要实物工作量:

青国土资勘[2009]9号文件建议本次普查工作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

1:

1万地质草测4km2

1:

2千地质修测1km2

1:

500勘探线控制测量2.00km

槽探5000m3

硐探100m

钻探1000m

工程点测量30个

选矿试验样1件

1.2位置交通

普查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黄河源头之北地区,其地理拐点坐标见表1-1。

面积为3.95km2,(勘查证号:

T63120080302003474)行政区划属玉树州曲麻县4麻莱多乡管辖,矿区所在地为加给陇洼。

矿区南东距曲麻莱县城280km,距麻多乡70km,北西距格尔木市260km,均有便道或简易公路进入矿区。

特别是北线,路面相对较好,一般车辆8-10小时可达格尔木,交通较为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通行受天气变化的制约,干旱季节尚属方便,雨季相对困难(见图1)。

表1-1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拐点坐标

经纬度

直角坐标

东经

北纬

X

Y

A

96°07′40″

35°23′02″

3921042.682

17238989.863

B

96°07′40″

35°22′00″

3919131.089

17238934.339

C

96°08′00″

35°22′00″

3919116.435

17239439.442

D

96°08′00″

35°22′30″

3920041.397

17239466.253

E

96°10′00″

35°22′30″

3919954.062

17242496.541

F

96°10′00″

35°23′02″

3920940.680

17242524.812

1.3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普查区地处巴颜喀拉山西端,属高寒山区,区内地形总体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为相对平缓的中低山地貌。

区内海拔4500-4800m,相对高差300余米,为浅切割区,盆地中充填了冰积和冰水堆积物,组成开阔平坦的冰碛和冰水平台。

盆地四周为丘陵性山地,山体浑园,山顶面平整,山坡呈凸形,山坡坡度在30°左右,基岩裸露较好。

4200m以上多为残坡积及风积的砂石分布,基岩出露较好,4200m以下基岩出露零星,大部分地段为草甸及植被覆盖,低地段覆盖较厚,加上常年冻土层,给探槽施工带来困难。

矿区水系不算发育,多为季节性河流,由于年降水量有限,季节性河流短暂流水,2-3级以上河流常年流水。

区内河流由南而北汇入秀沟河,转经雪水河,最终注入柴达木盆地,属盆地内陆水系。

矿区地处巴颜喀拉山一带,是南北分水岭的偏北山区,地势相对平缓。

气候为高寒干旱山地气候,以寒冷,日温差大,多风少雨,蒸发量大为特征,属典型内陆高寒山区气候,年平均气温0℃以下,霜冻期长,冻土层发育,年降水量180-440mm,多集中于6-8月,10月至翌年4月为寒冻期。

区内居民以藏族为主,属以牧为主的高山牧业区,畜牧以饲养牦牛、羊、马匹,马匹是牧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牦牛、羊的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麻多乡除有乡政府及派出所外,还有小学、卫生院、信用社、商店、帐篷宾馆等。

黄河源头旅游业的道路建设、帐篷宾馆均在筹建之中,未来的麻多乡是该区较繁华的最近乡镇,也是外来人员与当地牧民进行全面交流和聚集的场所。

但村级牧民由于交

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寒冷,草场贫,除夏秋季节有少数牧民从事放牧活动外,罕见人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所需生活物资均依赖外地供给,属极其贫困的不发达地区。

1.4以往工作评述

1.4.1区域地质及化探工作

1、1965-1967年,青海省区测队完成了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对测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进行了路线地质调查,使该区区域地质研究有了初步基础。

2、1976年,青海省区测队完成了《埃肯德勒斯特幅》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产分布作了大致了解,使该区基础性地质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1988-1990年,青海省化探队开展了1:

50万东昆仑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大场北圈定有金异常,金异常往南未封闭,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4、1990-1994年,青海省区调综合地质大队完成了《麻多幅》和《扎陵湖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较系统调查和总结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和矿产分布情况,为以后的地质找矿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5、1996年,青海省第四地质队在大场-扎拉依一带开展1:

5万水系扫面工作,完成面积340km2,按4×10-9为Au的异常下限,圈出了异常Au七个(Au3异常分布于加给陇洼东矿区),Au、As、Sb元素套合最好,此外还伴生有Cu、Pb、Zn元素的低缓异常。

对Au异常进行了踏勘性检查,并施工探槽,发现金矿化体5条,平均品位0.5-3g/t,初步证实异常由含金矿(化)体引起。

并提交了《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扎拉依Au异常Ⅲ级查证报告》

6、1998-1999年,青海省地调院在《麻多幅》和《扎陵湖幅》开展了1:

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

在大场—玛多一带共圈出以金为主的组合异常12处,主要有大场(AS甲1(3))、琼走(AS乙2(8))两处,AS甲1(3)金异常与大场金矿床吻合,AS乙2(8)金异常具矿异常特征,为进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2003年,青海省地调院在扎拉依陇洼地区开展了1:

5万化探普查工作,将1996年省第四地质队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所圈定的Au2、Au3号异常圈闭(附图1)。

8、2004-2005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大场地区开展了1∶5万矿产地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的综合调查工作,加给陇洼矿区虽然没有在调查区范围内,但所出露的地层由东向西延入区内。

1.4.2矿产地质工作

1、1958年,青海省地质局秀沟地质队在区内开展砂金普查,在大场地区探明砂金储量0.3t,估算远景储量1.5t,编写了《青海省曲麻莱县秀沟砂金普查报告》。

2、1970-1977年,青海省第四地质队在秀沟以南至大场河一带开展砂金普查勘探,在大场河上游段探明中型砂金矿床一个,提交Au储量2.88t,编写有《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砂金矿区地质初勘报告》。

报告中认为,砂金来源与区内石英脉及硫化物(黄铁矿)关系密切。

3、1998年,青海省化勘院对Au3、4、5号异常作了一定范围的Ⅱ级查证工作。

在Au3异常(1:

5万水系测量)中投入工作量有:

1:

2万地质草测6km2,1:

1万土壤测量4.5km2,槽探2000m3。

圈定金矿(化)体5条,辉锑矿体1条(Sb含量34%),估算金资源量约1000.00kg。

提交了《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地区Au3、4、5号异常Ⅱ级查证报告》。

4、2001-2002年,青海省矿勘院实施了《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金锑矿普查》项目(自筹),在AP2-3、AP2-4号土壤异常中圈定金矿体三条,矿体长度320-1200m,平均厚度0.61-3.84m,平均品位3.50-8.85g/t,估算334金资源量1.688t。

主要结论为:

矿体受北西向破碎蚀变带控制,含矿岩性主要为碎裂岩,矿体赋存于下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砂岩夹板岩组(TB1)中,含矿地层为一套北倾的单斜层,矿体产状基本与地层产状一致,倾角40°-60°之间。

5、2002-2008年,青海省地调院实施了“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金矿普查”项目,发现和重新圈定金矿体17条,估算333+334金资源量11.94吨。

已达中型矿床规模。

6、2003-2006年,西宁*******有限责任公司从青海省地质矿产调查院承让“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查项目”探矿权并实施普查工作。

项目普查设计于2002年11月6日由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处组织审查通过,青国土资勘(2002)57号文件下达实物工作量:

1:

2千矿体平面图1km2,槽探2000m3,平硐600m,原生金矿选矿(小试)样1件。

项目野外工作自2003年6月开始实施,2006年12月以前的各项工作由地调院承担。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2。

表1—2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顺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设计

完成

比例尺

完成率%

1

矿体平面测量

km2

1

1

1∶2000

100

2

探槽

m3

2000

916

45.8

3

剥土

m3

108

4

浅井

m

0

50

5

平硐

m

600

137

55.83

6

拣块样

49

7

刻槽样

341

8

岩矿鉴定样

4

9

小体重样

20

39

10

综合研究

人/年

1.5

1.4.3取得的主要成果

矿区通过前期普查工作,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1、大致查明区内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层间破碎带控制,赋矿地层为一套北倾地层,含矿岩性主要为蚀变碎裂岩,次为石英脉;矿体与破碎蚀变带产状基本一致,呈北西西向展布。

2、根据已有槽探及硐探工程成果,可初步圈定金矿体13条,矿体长40-360m,出露宽度1.26-6.80m,平均金含量1.26-59.46ω(Au)/10-6,展示了矿区内具较好的找矿潜力。

1.4.4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硐探施工力量不足及生产组织严重脱节等原因,致使各项工作断续实施,未能按设计要求完成工作量。

2、硐探工程未能按设计要求控制主矿体,地表槽探工程间距较大且未完全进行系统控制,工程编录中的文字记录资料丢失。

3、工程定位不准确,极大的影响了矿体的圈连。

上述问题致使资料综合整理难度极大,无法编写普查报告。

1.5本次工作情况

1.5.1工作时间及经过

“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项目矿权拥有人虽为西宁*****有限责任公司,但因法定代表人更换,前期工作存在许多不足,公司委托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承担项目2007—2008年的普查工作,大队接此任务后,成立了项目组并编写项目设计,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处于2007年3月30日组织召开了设计审查会,设计审查通过。

4月9日厅勘查处以“青国土资矿[2007]9号”文件下达了《关于青海省曲麻莱县加给陇洼东金矿普设计书的批复》,建议了实施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2007年公司组织施工队进行了槽探、硐探施工,完成了部分实物工作量,但是由于外部工作环境影响停止工作,野外工作未接受大队验收。

2008年根据公司的请求,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与四川省地矿局一0九地质队联合组成项目承担本项目工作。

项目组于2008年5月20日进驻工区后,随即开展野外工作,7月底项目组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野外各项生产任务。

8月5、6日经队、探矿权人联合验收组经野外实地验收并通过,项目组按照验收组意见复查补漏后于8月20日收队,随后转入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及报告编写工作。

1.5.2人员组成

参加本次普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工六名,见表1—3

表1—3参加本次工作工程技术人员一览表

姓名

专业

职务

职称

工作时间

备注

田承盛

地质矿产

项目负责

高级工程师

2007—2008

朱耀奇

地质矿产

技术负责

高级工程师

2007

范厚敏

地质矿产

技术负责

工程师

2008

蒋兆勇

地质矿产

地质组长

工程师

2008

李红

地质矿产

地质员

助工

2008

陶宁

测量

测量员

助工

2008

1.5.3完成实物工作量

普查区2008年度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4。

表1-4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工作项目

单位

设计工作量

完成工作量

备注

1:

1万地质草测

Km2

4.00

4.00

1:

2千地质修测

Km2

1.00

1.54

1:

1千地质剖面测量

m

0

950

1:

500勘探线测量

Km

2.0

2.2

工程点测量

30

18

探槽

M3

5000

3762.10

老探槽1059.1m

硐探

m

100

519.40

其中老坑道168.7m

钻探

m

1000

1030.91

8个

刻槽样

200

257

钻孔样

100

152

组合分析样

2

2

小体重

30

30

岩/光矿鉴定样

20/10

20/20

选矿试验样

1

1

1.5.4项目投资情况

本次普查工作共投入地勘经费252.73万元

1.5.5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本次普查工作面对了自然地理、外部人文环境、高强度工作等种种困难,项目上下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完成了项目任务目标。

1、通过合理有效的工作手段,基本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收集了与金矿化相关的资料。

2、基本查明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通过选矿试验成果客观地评价了潜在矿床价值和估算了矿床未来经济效益。

3、发现了十条金矿(化)蚀变带,圈定矿体7个,其中主矿体一个,估算金资源量4266Kg。

1.5.6资料综合整理及报告编写

资料综合整理工作侧重于形成的成果资料。

槽探、钻探的原始地质编录及综合整理工作由范厚敏、李红完成;硐探工程的原始编录及综合整理工作由蒋兆勇、陶宁完成;勘探线剖面测量及整理工作由范厚敏、陶宁完成;报告附图、附表及校对工作由范厚敏、蒋兆勇、李红完成。

本报告第1、2、10章由田承盛编写,第3、4、7、8章由范厚敏编写,第5、6、9章由蒋兆勇、李红编写,最终由田承盛、范厚敏统编成稿。

在野外工作期间、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过程中,得到永发公司、队领导和青海省地调院等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另外,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九地质队邓修建、杨柳同志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给予了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2章区域地质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巴颜喀拉晚印支造山带(II2)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II21),本单元几乎全被巴颜喀拉群(TB)陆源碎屑沉积覆盖,岩性单一,由陆源碎屑岩为主的复理石岩系组成,分选性差,厚度巨大为特征;断裂、褶皱并存,断裂表现为区域性深大断裂。

褶皱宽缓,次级褶曲发育;岩浆活动贫乏,仅有印支期花岗岩类小岩体分布。

2.1区域地质特征

2.1.1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相对单一,有早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P1m)、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TB)、第四纪(Qh)等地层。

1、早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P1m)

分布于甘德—玛多深大断裂一线,呈条带状断块北西-南东向分布。

岩性为灰~深灰色及玫瑰色灰岩夹砂砾岩及火山岩,火山岩呈透镜状、带状、似层状与正常沉积的碎屑岩及灰岩相间出现,由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和沉凝灰岩组成。

与三叠纪地层呈断层接触。

2、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TB)

为区域上分布较广的地层,其中以砂岩夹板岩组(TB1)、变砂岩组(TB2)最为发育。

砂岩夹板岩组(TB1):

分布于甘德-玛多深大断裂以北,其展布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与下伏二叠纪地层呈断层接触,与上覆变砂岩组在加给陇洼-大场为断层接触,区域上为整合接触。

岩性主要为中薄层长石砂岩、岩屑质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及泥质板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或薄层灰岩。

变砂岩组(TB2):

分布于甘德-玛多深大断裂以南,呈北西向展布,岩性以长石石英砂岩、岩屑质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千枚状板岩及炭质板岩为主。

3、第四纪(Qh)

洪冲积(Qhal+pl):

由灰色、杂色粘土、砂砾石组成;沼泽堆积(Qhfl):

岩性为灰色淤泥质粉细砂、亚砂土及含钙质粘土。

2.1.2构造

本区位于北巴颜喀拉褶皱带3级构造单元中段,北与阿尼玛卿优地槽带相邻,南与南巴颜喀拉冒地槽带衔接,大地构造环境复杂,地层展布严格受断裂构造所控制,多呈现分割的条块状,从而构成比较复杂的构造格局。

2.1.2.1褶皱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以印支期变形为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断裂切割、破坏,形态发育不完整,规模较大的有阿棚鄂里曲背斜。

其特征如下:

位于阿棚鄂里曲南西,核部地层为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砂岩夹板岩组(TB1),翼部地层为砂岩组(TB2)。

褶皱轴向300°,西部被断层破坏,东部背斜形态清楚,仅5km长,北翼倾角40°~70°,南翼倾角35°~60°,轴面多南西倾,局部近直立或微向北倾。

2.1.2.2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按展布方向可分为北西西向和北东向两组,以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该断裂形成早,规模大,性质为北倾逆断层,具有明显的控岩、控矿作用。

北东向断裂多属平移断层,形成时间晚,规模大小不一,均横切地层及北西西向构造,规模大者往往被第四纪覆盖。

甘德—玛多深大断裂

由一组北西西~北西向断裂组成,西起昆仑山口东,经玛多、甘德,延出省境,区内出露长度140km,多次分支复合,规模颇大。

形成的构造岩带岩性复杂,碎裂岩、断层泥、糜棱岩化岩均有分布,以石英脉为主的脉体贯入较多,上升泉呈串珠状分布。

断层面北倾,倾角30°~60°,为脆韧性逆断层,形成于华力西期末,断续活动至今,具有明显的控岩、控矿作用。

2.1.3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活动较弱,仅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有一定表现。

1、喷出岩

主要见于早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P1m)地层中,岩性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常见的岩石类型有橄榄玄武岩、安山质凝灰火山角砾熔岩、安山岩等,反映出海底裂隙式喷发特点。

2.1.4变质作用

1、区域变质作用

发生时间在华力西期和印支期,二叠纪布青山群、三叠纪巴颜喀拉群地层岩石均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浅变质,常见的浅变质岩类有板岩、千枚岩、变砂岩、大理岩等,其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相。

2、动力变质作用

发生时间与区域变质作用类同,主要表现为断裂变形,往往形成糜棱岩化岩类、糜棱岩、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

动力变质作用使岩石总体呈现脆~韧性剪切变形,在某种程度上为岩石中元素的活化和迁移提供了部分热源。

2.2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2.1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加给陇洼(东)矿权范围

矿区区域性物探工作程度较低,仅有航磁、重力资料涉及矿区(图2-2)。

(1)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据1/50万航磁测量结果,普查内航磁异常总体上呈现宽缓的负异常磁力带,强度在-10~-30r之间,异常呈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延伸,与区域性地质构造线相一致。

(2)重力区域异常特征

据1/100万重力测量结果,矿区内为区域重力低值区,无明显异常显示。

特别是深大断裂的梯度带反映不清楚。

2.2.2区域地球化学征

矿区域上属大场地球化学区(据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