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常见问题与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445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机常见问题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呼吸机常见问题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呼吸机常见问题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呼吸机常见问题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呼吸机常见问题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吸机常见问题与分析.docx

《呼吸机常见问题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机常见问题与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吸机常见问题与分析.docx

呼吸机常见问题与分析

Question:

 您这里提到不用选择波形的话,就是方波,那峰流速选择30L/min,象我们Drager呼吸机Evita2Evita4EvitaXL等等好像都没有让我们选择波形的,那峰流速都只要30L/min就够了?

我们一般现在都设50,是不是太高了?

Answer:

 Draeger呼吸机的确不用选择波形,因为只有方波,没有减速波。

Autoflow的作用之一就是为了弥补这个问题。

方波流速50L/min应该是大了一些,主要是病人不舒服,另外峰压会高一些。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流速是否合适还要看病人的情况。

question:

我想问一下,成人的潮气量是按ml/kg(一般8~12ml/kg,当然根据病因具体情况具体设置)计算,那么婴儿或儿童呢?

如何设定潮气量?

我们现在的呼吸机是不是一般都是容控(VC)的?

听我们呼吸师说婴儿的气管插管没有气囊,用的都是压控模式?

我想确认下。

answer:

我没干过儿科ICU,以前也很少收小孩,现有的一些认识主要都是平时看书得来的,当然也有一点儿很少的实践。

首先说一下潮气量的问题,足月儿6-8,早产儿10-12。

另外还要考虑是不是有RDS。

其实定容定压的选择只是个哲学问题,呼吸机上都有,你擅长哪种就用哪种。

新生儿插管的确很少有气囊,在机械通气时会有漏气。

因此定压通气更为常用。

足月儿10-15cmH2O,2500g以下的早产儿15-25,1500g以下的早产儿25-30。

这些都是初次设定,根据血气分析进行进一步调整。

question:

现在成人好象主张低潮气量,6-8ml/kg?

answer:

成人设定潮气量要根据实际情况,低潮气量是ARDS肺保护策略的一部分,这只是ARDSNet提出的,但2002年后又受到一些质疑,因此才有控制性膨肺的出现。

如果病人没有ARDS,其潮气量没必要设得那么小,但也不应该设定过大,过大的潮气量仍然会造成肺损伤。

question:

呼吸机湿化罐上标的"0、1、2、3、。

”等等是指加热的程度还是指加热的速度,即数字‘9’是指加热到最高温度还是指以最快速度加热到一定温度?

另外正如你所说,我发现临床上呼吸机雾化效果非常差,我们经常发现雾化液做了半个小时药液基本都没有少。

的确反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answer:

如果加温器上没有直接的温度显示,这些数字应该指的是加热的程度,1-9的数值和管道内气体温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点儿类似于我们使用的电热炉或电火锅上的加热档“关、低热、中低、中热、中高、高热...”。

使用这种加温器时一般会在湿化器出口或在Y型管上安装温度计或者是温度探头。

呼吸机上的气动雾化器尽管效果不好,但还是需要特别讲究一下处理的,在消毒保养时要注意把雾化管道和雾化器内的通路都通一下,不然的话有时药液结晶或其他的什么东西会堵塞管道。

目前效果较好的是超声雾化器。

question:

没有气囊测压表的话要充多少气呢?

有经验用法吗?

answer:

根据经验充气是无法准确保证气囊内压的。

没有测压表可以用血压计或用输液管自制测压计来测量。

 

question:

我单位的是Tbirdvela呼吸机不用调波型,可我问过经销商说是递减波,是这样的吗,那我以后Vmax要调60了是吧?

answer:

我没用过vela呼吸机,但从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上看,的确是只有减速波。

流速的初始设定可以设为60,当然,还是要根据设定潮气量和目标吸气时间来决定。

question:

鄙人有个小问题请教:

好像定压型的通气模式应该可以在呼吸机上调节吸气时间。

这是压力控制与容量控制的一个区别。

我们似乎在使用压力控制通气时,需要调节吸气时间达到增加起到平均压力,提高某些患者的氧分压的作用。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和自动PEEP。

这是其一。

二来鄙人以为,压力通气时,当病人呼吸动作增加时,可增加呼吸机输送的流量及潮气量,从这里看出,似乎也能证明吸气时间的浮动性。

Answer:

所谓定压,是指压力和吸气时间这两个变量一旦预先设定好,在通气过程中就会保持恒定,并不说说不能调了,这明显就是理解力的问题。

当然定压型可调吸气时间,因为这个参数是变量,是需要人设定的,定压就是要定压力和时间。

定压定容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设定吸气压一个设定潮气量,而不是什么吸气时间,有定容型呼吸机也调吸气时间的,也可能你没见过。

另外,吸气时间和吸气相时间不是一个概念,容易混淆。

也许称为送气时间和吸气时间更合适,也就是说我后面的这种说法中吸气时间包括了送气时间和平台时间。

定压通气时,尽管病人吸气用力增加,流速增大,但潮气量会增加,因此送气时间不会变(尤其是有上升斜率的,能帮你更清楚地理解,它控制的就是气道压从0升到目标压力所需的时间),而吸气时间,在定压时设定的那个吸气时间,包括的就是送气时间和平台时间,所以没什么浮动的问题。

我讲座后面会详细说一下吸气时间、呼气时间还有吸呼比。

这里面的问题主要是各品牌呼吸机提出的概念太杂,混淆视听,同时也是医生们的理解力有一定的差异。

question:

我现有一病人,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液气胸、ARDS,用PB760机器,予SIMV+PSV模式,f15次/分,吸氧浓度60%,Peep10,PS15,TV400ml,已经4天,氧分压不到70mmHg,上级医师认为维持氧分压达60以上就行,请问呼吸机参数还能提高吗?

 

answer:

详细情况不明。

不知道肋骨骨折和液气胸是否已经处理妥当。

如果让我来管这个病人,转入之后就直接镇静,减少自主呼吸,不用SIMV+PSV,而是选择A/C模式。

PEEP10是可以的,潮气量按6-7ml/kg。

一开始如果病人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在一定时间内(24小时)可以吸100%氧。

氧分压65左右也就可以了。

虽然纠正低氧血症是ARDS治疗的首要任务,但最主要的还是保证全身的氧输送,改善组织缺氧。

但不能为了片面提高氧分压,通气参数设置过高,最终造成心输出量下降,这样反而影响了全身氧输送。

因此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的监测非常必要。

严重的胸部外伤造成的呼吸衰竭,尤其是有严重的肺挫伤,通常也就是把能解决的部分尽量解决好(比如处理好液气胸,做外固定,控制感染等等),然后就是支持疗法(比如机械通气,营养什么的)。

如果做得比较完善,病人情况应该相对稳定。

如果还有其他部位的损伤而没被发现,比如腹部空腔脏器的损伤,那就危险了(已经好几天了),不但呼吸情况无法改善,最终病人还很可能会死亡。

随便说说。

一般我处理病人需要看全部资料,然后做全面调整,在这里我只能随便说一点片面的看法。

仅供参考。

question:

重症感染导致的ARDS,是不是甘露醇要慎用?

机制为何?

一个败血症的15岁患者,ARDS,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PSV,呼吸参数:

RR:

18次/分,FiO2:

60%,PEEP:

8cmH2O,PSVabovePEEP:

25cmH2O

刚刚插管一天,3am时出现氧合下降,患者比较烦躁,于是将镇静和肌松药量加大,同时将氧浓度上调至70%,并用125ml甘露醇,患者氧合一度好转至98%,但7am左右再次出现氧合下降至85%(5am时见氧合很好,又将氧浓度调回60%),上班后主任认为甘露醇没有应用指征。

想请教一下,感染引起的ARDS,甘露醇应用有无特殊?

answer:

Sepsis时通常都会有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因此无论输入蛋白还是甘露醇,都有可能因通透性的改变而跑到血管外造成组织隙的水肿,这样的水肿恐怕是在sepsis解决之前无法处理的。

其实我是同意这样的病人应当干一些,不是一定控制入量,但要想办法让出量多一些。

反正有个原则,就是重症病人偏干一些好得快(话说的有些过于通俗,但是这样的病人入量一多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question:

请教,我的一个病人,由于使用大量激素导致肺纤维化,出现重症肺炎,培养到绿脓和曲霉,使用呼吸机氧合差,SPO2仅30%左右,血气基本一致,排除了呼吸机的机械故障,原因为何?

answer:

病人已经肺纤维化了,现在又有严重的肺炎,氧合已经到了这步田地,不是简单的机械通气能解决得了的。

本来肺纤维化的病人治疗就是以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为原则,能撑多久就撑多久,撑不了也不能勉强。

因为目前来说对于肺纤维化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还没有什么好办法。

当然支撑时间的长短也能反映治疗的综合水平,但结果恐怕不会改变。

反正就我自己的了解,除了肺移植,现在还没什么办法根本解决肺纤维化的问题。

question:

拜读您在丁香园及此处专题,受益匪浅,在此请教:

看到一篇国内某基金课题论文:

在应用容量控制通气过程中,分别采用方波、正弦波、减速波通气下,对比监测参数的变化。

该讨论中提到:

“在本研究中,吸气峰流速恒定不变时,PaCO2在恒速波时最低,与减速波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正弦波相比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如下:

在吸气峰流速一致的情况下,因恒速波峰流速即为平均流速,所以恒速波平均流速大于减速波与正弦波,在潮气量、呼吸频率均固定的情况下,每一呼吸周期时间相对固定,这时吸气时间就取决于平均流速,这样恒速波时吸气时间最短,呼气时间延长,利于CO2的排出。

本人困惑的是:

1、既然“在潮气量、呼吸频率均固定的情况下”,那么I:

E也就固定,容量控制通气下的呼气切换应该是时间切换,所有不同通气流速波型下的呼气时间均相同,哪还有“恒速波时吸气时间最短,呼气时间延长,利于CO2的排出”一说?

2、容量控制通气下的呼气切换与通气流速波型有关吗?

3、drager呼吸机(evita4)在容量控制设置中的流速设置值是指“最大流速吗”?

其通气流速波型默认的是那种?

(因为该机没法选择流速波型)

answer:

1.VT和RR固定,I:

E不是固定的,因为不知道流量大小。

VT、RR和峰流速都设定好以后,还要看流速的波形,选择不同的波形I:

E也是不同的。

举一个例子:

VT500ml,RR12次/分(呼吸周期=5秒),峰流速都是30L/min。

假设都没有设定吸气平台时间,则吸气时间=送气时间。

选择方波(流速恒定),则吸气时间为1秒,I:

E=1:

4。

如果选择减速波,则吸气时间可能延长到2秒,I:

E=1:

1.6。

注意,这里的E不是病人实际的呼气时间,而且机器的呼气相时间,在这一段里都允许病人呼气,但如果不是COPD的病人,往往呼气时间都小于呼气相时间。

这里的I也是吸气相时间,应该包括送气时间和平台时间。

2.强制通气由吸气向呼气切换的机制就是时间切换,在流速相同的前提下,流速波形会影响吸气时间,所以会影响切换。

3.draeger的定容通气只有方波,没有减速波,这是个硬伤,因此才出了autoflow。

但加了autoflow的定容通气就不是真正的定容通气了,实际上是个定压通气。

不要被厂家的宣传误导,医生应该对各种模式的本质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

这篇文章恐怕意义不大,临床上怎么可能很教条地做这样的比较呢?

减速波是比较接近人体正常生理的吸气流速波形,把峰流速加大,吸气时间自然就缩短了,而且正常情况下,人在吸气之初的流速也是比较大的,但绝不可能始终保持恒定流速,肯定是逐渐降低,因此方波对于病人来说肯定是很不舒服的。

所以说这样的文章根本没法指导临床应用,还是基金课题?

嘿嘿。

question:

看过您所有机械通气的文章想请教一个问题,机械通气的指征中有“呼吸频率>35~40次/分或<6~8次/分”,而代谢性酸中毒是呼吸频率可代偿增快达40~50次/分,而此时氧分压并不低,二氧化碳也不高,此时上机合适吗?

answer:

首先得说声抱歉,这个回复应该是一个月之前就写,但我这个人一直很懒,每次在博上的时间并不长。

机械通气并没有很严格的指征,而且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呼吸频率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您这个问题恐怕是想错了。

决定是否需要机械通气以及机械通气时参数的调整,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病人的动脉血气分析。

也就是说我们得看一下pH、PaO2和PaCO2。

当然,判断病人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血气是一方面,病人的症状体征也不能忽视。

进行机械通气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病人存在通气障碍,如果病人没有COPD,那么PaCO2明显升高就说明通气障碍,如果是COPD病人,那就得结合着病人平时的血气,看看他/她的pH和PaCO2了。

二是严重的低氧血症,病人的SaO2<90%或PaO2<60mmHg那肯定是需要上呼吸机的,另外PaO2/FiO2<300也是应该上呼吸机的。

三是病人呼吸肌过度疲劳,当然这种过度疲劳最终的结果就会导致通气功能的障碍,为了预防这种呼吸肌的过度疲劳也应该用机械通气来辅助病人呼吸。

四是气道保护,如果病人排出气道分泌物有障碍,或是神志丧失或其他任何原因造成气道误吸无法避免,都应该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仅就这名病人来说,如果你能立即发现代酸的原因并及时纠正的话,那我觉得暂时可以不进行机械通气。

但如果病人出现了我上面说的第三种情况,那恐怕你也没什么选择了。

很多情况下机械通气的指征都应该适当放宽,脑筋不要太死。

古语有云:

大医治未病之病。

我们主动地早期地介入,就有可能使病人的情况发展到极度严重的可能性降低很多。

我们都知道休克是有休克前期的,现在没人说一定要等到病人休克再进行处理的,一旦判断病人处于休克前期,通常就会马上补液了。

绝不会有人说现在还没休克,先别补液,把下肢抬高就行了。

嘿嘿,说个笑话。

肯定没人这么傻,这不是自己想当被告吗?

呼衰也是如此。

在病人真正衰竭之前我们可能会有很多机会介入,这依赖于我们临床上的细致观察。

话说的又有点儿多,但是我个人觉得医生在判断病情时的思维一定要清晰、准确而且有条理,要在纷繁复杂的病情变化中捕捉到准确的信息,抓住主要问题来解决。

这种能力光靠多看书是没什么用的,医学毕竟是一种经验医学,临床的经验只能自己积累,书本上的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才能使临床能力提高。

question:

请问COPD患者,肺部感染,合并肺大泡,自发性气胸,已经行胸腔闭式引流,行机械通气时要怎样设置参数?

谢谢!

answer:

病人发生气胸,但已经处理,因此仍可按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的常规来进行设置。

模式可选择SIMV+PSV,或CPAP+PSV,由于病人有肺大疱,且已经发生气胸,气道压过高恐怕还会有再发生气胸的可能,所以尽量减少强制通气,尽量让病人自主呼吸,潮气量不需要太大,PS压力也不要太高。

让病人的血气和感染前差不多就行了。

尽快控制感染,肺部情况一好转赶快进入停机阶段。

question:

如果病人有自主呼吸,但自主呼吸频率小于设置的最低的呼吸频率,比如说是6次/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A/C模式的工作状态是(6次PIMB6次VIMB),而SIMV模式的工作状态是(6次PIMB6次自主呼吸).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正确否?

请老师指正,谢谢!

answer:

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比设置的最低频率低,最终是不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况的。

如果病人的呼吸频率偏低,无论是中枢的原因还是病人需要量低的原因,只要机械通气的设置频率高于病人的需求,最终都会抑制病人的自主呼吸。

我们可以看一下呼吸周期,这样比较直观。

12次/分,呼吸周期是5秒,6次/分,呼吸周期是10秒,每次强制通气都会比自主呼吸触发提前,而且提供了远超病人需求的次数,因此病人的自主呼吸很快减弱,最终完全被强制通气代替。

你不能把病人和机器等同起来,病人的自主呼吸还有呼吸中枢在控制,在过度通气的情况下,自主呼吸必然被抑制。

SIMV的结果和A/C一样,病人的自主呼吸会很快被抑制,最终在呼吸机上只看到没有病人自主呼吸触发的强制通气。

question:

呼气触发灵敏度有压力触发吗?

什么机子有?

我都见的是流量触发

answer:

呼气触发灵敏度只用于自主呼吸时的吸气向呼气的切换,其实质就是流量切换,而且是自主呼吸切换的首选机制。

压力和时间也是自主呼吸切换的机制,但只是后备机制,也就是说在流量切换无效时才起作用。

这种备用机制是呼吸机的缺省设置,不需要操作者来设定,在操作界面上也是看不到的,需要看说明书。

问题就不写了,是从丁香园上发现的。

在这里先说一下PEEP与触发和气道压的关系。

无论PEEP阀是哪一种,如果选择了压力触发灵敏度,那么这个灵敏度都是belowPEEP的(在面板上通常都能找到这两个词)。

也就是说,PEEP相当于基线,压力触发是以PEEP为基准的。

比如说压力触发设置为2,PEEP=5,那么当病人的吸气努力使气道压从PEEP基线下降至(PEEP-压力触发=5-2=3)时,呼吸机即被触发。

PEEP(Positiveend-expiratorypressure)呼气末正压,从字面上看,PEEP的确是呼气时起作用的,但并不是说病人一吸气,呼气阀就打开,把呼气末的正压放掉,恰恰相反,病人吸气时呼气阀是关闭的,因此病人吸气时的基线压力(也就是起点压力)就是PEEP。

再一个,如果是CPAP+PS时,CPAP=5,PS=8,此时病人的气道压是CPAP+PS=5+8=13,不信就到机器上去看,因为所有的PS都是abovePEEP的,而CPAP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PEEP在自主呼吸时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因此,这里的关系是气道压=CPAP(PEEP)+PS,PS是设置值,CPAP也是设置值,而此时的气道压是计算值,CPAP和PS都是设定好多少就是多少了,二者之间没有抵消的关系。

TI:

吸气时间TE:

呼气时间

这也是在丁香园上看到的问题:

pb840等呼吸机在使用simv模式时,需要调整的参数包括Ti,Te,Ti:

Te.请问这几个参数有什么意义。

当病人有自主呼吸的时候选用SIMV模式,f设定在8次/分,若将吸呼比定为1:

2,那么吸气时间则为2.5s。

请问在指令通气时,病人触发呼吸机送气后,吸气会持续2.5s吗?

还是在病人呼气时送气就停止,而最大送气时间为2.5s?

answer:

PB840的强制通气是可以选择PC或VC的,因此SIMV的强制通气并不能说一定就是定容,也可以是定压的。

但840在定容的时候不用调整Ti、Te或I:

Eratio,而是需要设置流量和流量的波形。

只是在PSIMV时才需要设置Ti、Te或I:

Eratio,而且只需要设置这三项中的任一项即可。

而这三项里面其实最重要的是吸气时间,定容时我们调整流量也是为了使吸气时间达到最合理。

用问题中的例子来说就是如果要合理的吸气时间的话,吸呼比应该设置为1:

6.5左右,也就是说吸气时间是1秒。

肯定有人会说,这么设置不合理,哪有吸呼比设成这样的?

说这种话的人机械通气压根就没入门。

吸呼比的设置值和实际监测值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设置值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合理的吸气时间,病人一旦有了自主呼吸触发,强制通气的吸气时间是不会变化的,但呼气相时间是一定会变化的,因此吸呼比的监测值就会一直在变化,追求吸呼比值固定只能说愚蠢。

接着看上面的问题,在强制通气时吸气时间不变,因此就是2.5秒。

在网上经常看到不少人对吸气时间、吸呼比等等搞不清楚,其实也不怪大家,每个呼吸机厂家都按照自己的理念来设计制造机器,可又不把真实的情况解释清楚,这就造成了现在很多初学者对这些概念的混淆。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先从最基本的概念说起。

先说A/C模式下的,EVITA上叫IPPV+IPPVassist,呼吸频率是我们必须要设置的一个参数,举个例子来说可能更容易明白。

比如我们设呼吸频率为12次/分,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在病人完全没有自主呼吸触发的情况下,呼吸机每分钟给病人12次强制通气。

如果病人有自主呼吸触发,那么触发的这次强制通气就是A(PIM),如果触发频率超过了设置的呼吸频率的话,此时所有的通气都是A(PIM)。

在病人没有自主呼吸触发时,呼吸频率12次/分,一个设置的强制呼吸周期就是60/12=5秒。

呼吸周期就是指此次吸气开始到下一次吸气开始这段时间。

每个呼吸周期都是由吸气相时间和呼气相时间组成的。

吸气相时间是指从呼吸机的吸气阀打开开始送气到呼气阀打开开始呼气的这一段时间。

呼气相时间是指从呼吸机呼气阀打开开始呼气到下一次吸气阀打开开始送气的这一段时间。

所谓I:

E比就是这两段时间的比值。

吸气相时间其实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吸气时间,在定容通气时它包括了送气时间和平台时间(如果有的话)。

未设置平台时间,则吸气相时间=送气时间。

PB840需要设置的是流量及波形还有平台时间,流量和波形的选择是为了确定送气时间,在潮气量和峰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方波的送气时间肯定比递减波要短。

其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送气时间,也就是说用多长时间把潮气量送入病人肺内。

这个时间也就是0.8-1.2秒左右。

还以12次/分的例子,我们调节流量,使送气时间为0.9秒,然后再设置平台时间为0.1秒,加起来吸气相时间就是1秒钟,此时I:

E就是1:

4。

I:

E在PB840的定容通气上就是一个监测参数,没什么实际意义,只要不是反比就行。

Evita和840有一些区别,因为Evita定容通气时流量只有方波,没有递减波。

因此平台时间是必须的,为了气体在肺内重新分布。

所以需要设置峰流量和吸气相时间(就是Tinsp)。

峰流量的作用就是确定送气时间,吸气相时间是为了确定平台时间,前面说过了,送气时间+平台时间=吸气相时间。

因为只有方波,病人一旦恢复了自主呼吸,就会感觉不舒服,因此Evita有了AutoFlow,但其实质就不是定容通气了,而是一种压力通气。

Servoi的定容是挺怪的一种,不需要设置峰流量,而是设置吸气时间或I:

E,当然效果是一样的,这里的I:

E是设置值,不是监测值,在监测部分还有一个I:

E,病人一有自主呼吸触发,I:

E的监测值就会发生变化,这是必然的。

还有一怪,就是定容里有吸气上升时间,仔细看看我们就会发现,这里的定容通气的吸气上升时间实际是流量上升时间,也就是说,在Servoi的定容通气里只有方波和递增波,显然这两种波形对于恢复了自主呼吸的病人来说都是不舒服的,所以实际上现在的Servoi一直都在宣传Automode,也就是PRVC+VS。

重点已经从常规模式转移了。

天堂百合问:

我们用的是dragerSavina呼吸机,在IPPV模式下,控制面板上还可以设置Pinsp,既然IPPV是一种定容型控制通气,为何还能对此进行设置?

另外在BIPAP模式下,该呼吸机除了可以调节Pinsp,f,PEEP,Tinsp外,还有一个参数叫PASB(abovePEEP),不知它是干嘛用的?

是为了在病人进行自主吸气时给予压力支持吗?

但这个作用应该是由Pinsp来完成的吧?

Myanswer:

Draeger的Savina和2dura上面都有PLV(pressurelimitedventilation),这个Pinsp就是干这个用的,你可以试一下。

找个模拟肺,把VT设为500ml,Pinsp设为8cmH2O,注意观察压力时间曲线,你会发现气道压只升到8,不会再往上升了。

这就是PLV。

作用就是切掉定容通气时过高的气道峰压。

ASB就是压力支持,即PSV。

欧洲和美国的叫法不一样。

Draeger在美国的版本上通气模式写的不是IPPV和BIPAP,而是CMV和PCV+。

BIPAP实际上就是两个水平的CPAP,Pinsp设置的是HighPAP,而LowPAP其实就是PEEP。

如果这两个压力相等的话那就和CPAP模式没有区别了,所以高低PAP之间肯定是有差值的。

设置这两个压力和设置ASB完全是两回事,高低压力实际是两个CPAP的水平。

理想的BIPAP应该是高压相可以加少量的ASB,低压相也可以加ASB。

欧洲人搞的产品质量确实是没的说,但是说明书写得也真差,让人看不懂,可能是他们自己也不太懂或者是表达能力差,也可能压根儿就没想让人看懂,总之无法通过阅读说明书搞懂机器。

美国人在这方面好很多,他们的表述能力比较强,写出来的东西比较好懂。

问:

我们科室的pb840的波形只有方波,减速波(指数),怎么没有线性减速波?

设定潮气量和波形后,Vmax的大小决定吸呼比?

Vmax有限制吗?

越大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