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431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docx

《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docx

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

2010高考安徽文综卷解析

政治

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回避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解析】分析:

试题背景取自教材中引用的马克思经典语录,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项正确;如果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即卖不出去),商品的价值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没有失去,B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项错误。

2.风险性事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①金融债劵 ②企业债券  ③国债   ④股票

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分析:

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投资收益与风险”、“股票”、“债券”等知识对家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债券是稳健的投资方式,因此,债券的风险总体上小于股票。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其中,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最小;企业债券以企业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而企业利润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风险较大;金融债券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但高于国债。

故题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正确选项为B。

3.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

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

分析:

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去年李某的家庭收入构成中,李某作为国企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其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妻开的杂货店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故正确选项为D。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

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分析:

试题以我国民族大团结的大好局面立意,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等相关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谐的民族关系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①项正确;大好局面的形成得益于我国坚持正确的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此外,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有利于良好民族关系的形成。

故②④项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问题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③不选。

本题正确选项为B。

5.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呼吁参会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

这表明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④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分析: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举世关注,试题以此为背景,突出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正确主张,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些知识的能力。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①错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②③正确;④与主题无关,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回答6—7题。

6.我国政府制定《纲要》做到了

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依法执政,行使国家立法权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7.《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分析:

试题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6题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考生对“政府依法行政”这一知识的理解。

《纲要》的制定过程是我国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A项正确。

“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BCD项错误,不选。

第7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知识的解读能力。

《纲要》的制定过程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纲要》要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①④正确。

②③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选。

本题正确选项为C。

8.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

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分析:

试题以电影《建国大业》的热播为背景,引导考生提高文艺欣赏品味,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建国大业》作为弘扬主旋律的红色影片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表明先进文化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④正确。

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可能是先进文化,也可能是庸俗文化;实现文化繁荣需要创新,但不只是形式的创新,①③错误。

本题正确选项为D。

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分析:

试题关注时事热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②③正确。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④错误。

正确选项为B。

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分析:

试题以漫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从漫画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引导考生自觉培养人文素养。

解答漫画类题首先要对漫画正确解读,明确漫画讽刺什么或颂扬什么,在此基础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作答。

漫画《招聘》意在讽刺某招聘单位不顾自身实际和社会责任,故意提高招聘条件,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故正确选项为D。

11.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

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分析:

试题以求真、向善、塑美的价值追求立意,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的能力,引导考生积极求真、向善、塑美,提高精神修养。

①侧重求真,②侧重向善,③侧重塑美,④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本题正确选项为A。

历史

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12.C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

  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13.B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

  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14.C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15.图3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15.A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

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

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16.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6.B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

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

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②,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③。

  18.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

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8.D本题考查选修内容,题目强调树立国际威望方面,A.B是与其他文件对比,无法体现国际威望,C仅仅是对法国的意义,因此排除。

D强调其国际影响,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19.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19.C本题考点有两个,一是近代化的概念,二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

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B,D不符合史实。

A仅仅是从经济一个角度来说。

  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20.D本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政策,国营企业转让私人,发挥企业的自主独立的积极性。

  21.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

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21.A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

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22.A本题主要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强调与欧盟的区别,上合组织没有强调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排除B,经济合作不是上合组织的最主要任务,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无法体现与欧盟的区别。

35.(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8分)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10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10分)

  35、【答案】

  

(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沪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5、【解析】本题以科技为突破口,大跨度的考察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影响。

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题目怎么问,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进行组织答案。

第一问,有两个小问古代科技的特点与古代成就的原因,从材料分析可以获得其特点,从所学内容分析可以获得其发展原因。

第二问,也有两问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为什么要加大科技投入,强调近代科技的成果,现代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结合所学分析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

第三问,同样也是两小问,如何理解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潜在的危险。

这个从科技的负作用来谈。

36.(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

“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

“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

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2分)

  36、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

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36、【解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第一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

第二问,有两小问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第三问,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

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地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23--24题。

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

23.D

24.C

【解析】

23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多。

24.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显示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

25.C

26.A

【解析】

25.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

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26.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7.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

28.图示区域铁矿石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森林锐减B.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D.物种灭绝

【答案】

27.A

28.B

【解析】

27.此题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此区域为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需要经过北印度洋,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7月盛行偏西北风,所以总体顺风顺水。

28.此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

由于此区域地处南回归线附近,气候干旱,对铁矿石开采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沙漠化。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mm。

完成29~30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