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八年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410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1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八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八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八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八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八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八年级.docx

《广东省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八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八年级.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八年级.docx

广东省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八年级

2013-2014地理中考复习提纲

n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①海边观船;②月食;③站得高,看得远;④麦哲伦环球航海旅行(人类历史上首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实例);⑤地球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二、经纬网(见P6—P7)

经线(经度)

纬线(纬度)

形状

半圆,相对应的两条经线构成经线圈

圆圈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最长)

指示方向

指示南北

指示东西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值变化规律

由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最大值为180°(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最大值为90°

(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度数表示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赤道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160°E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

特殊经纬线

本初子午线(0°),

东西半球界线20°W,160°E

赤道(0°),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经纬网

可用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注:

低、中、高纬度的判读: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三、地球的运动

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365或366天)

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注:

时间差异----经度位置越向东去,时间越早(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一小时)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即北逆南顺

2、四季知识归纳(见P13地球公转示意图)

节气

日期

太阳光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季节

春分

3月21日前后

0°(赤道)

昼夜平分

春季(3、4、5)

夏至

6月22日前后

23.5°N(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夏季(6、7、8)

秋分

9月23日前后

0°(赤道)

昼夜平分

秋季(9、10、11)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23.5°S(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冬季(12、1、2)

注:

地球在公转时的两个特点:

①地轴总是倾斜的;②它的空间指向不变                 

四、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

比例尺、图例和方向。

①方向:

a、一般地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地图:

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

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走经线,走纬线”)

②比例尺:

a、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小,分母大,表示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反之则相反。

b、表示方法: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海陆面积:

71%是海洋,陆地面积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

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

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大洋洲、亚洲、南美洲、非洲

3、七大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P33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四大洋:

太大印北(按面积大小排序)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4、洲界线:

亚欧: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

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南北美: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的活动(P38海陆变迁的实例)

2、大陆漂移说:

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P40)

大陆漂移说的科学证据:

①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轮廓相吻合;②两块大陆的古老地层相似;

③两块大陆的古老生物相似。

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论点:

两亿年前,各大洲相互连接成一块大陆,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P41)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板块不断运动:

①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②碰撞,形成山脉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与地震。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①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②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环太平洋地带;③地中海不断缩小: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碰撞;④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张裂……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一般变化不大,具有相对稳定性。

2、空气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高低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

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

3、在卫星云图上,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陆地,白色代表云区(识记:

P49常用的天气符号)

二、气温

1、气温:

用温度计测量,单位:

℃(摄氏度),通常一天测量四次,分别是8、14、20、2点

2、气温的计算: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2、气温的变化用气温变化曲线表示

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

陆地上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南半球相反。

三、降水

1、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季节变化: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分布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全年高温,一年分雨旱两季

全年炎热干燥

赤道附近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全年温和湿润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部,如亚洲东部

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如亚洲东部

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

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广

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最广

寒带

寒带气候

极圈内

高原山地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带

2、从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因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海陆位置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地形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主要降雨类型:

地形雨(山地迎风坡)、锋面雨(季风气候区)、对流雨(热带雨林地区)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发展与合作

一、人口与人种

1、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的速度,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少地区

分布地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洲东部,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欧洲

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青藏高原、大洋洲西部及北冰洋沿岸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大洋洲

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干旱、赤道、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地区

分布原因

①地形平坦;②气候湿润;③交通便利;④资源丰富;⑤经济发达

①极端干旱;②过于潮湿;③终年严寒

3、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占地面积(平方千米)

4、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交通堵塞、住房条件差、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社会治安差等

②人口增长过慢问题:

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③人口城市化问题:

表现:

主要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

原因:

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住房条件好等

解决措施:

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二、人种、语言、宗教

1、人种划分依据:

人类体质特征的不同,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三大人种。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还有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

黄色人种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色人种

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2、世界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区

建筑名称及风格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教堂,尖顶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清真寺,圆顶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佛寺或佛塔

三、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聚落:

人口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一般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与环境:

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热带雨林地区的高脚屋或吊脚楼—气候炎热潮湿;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严寒;

黄土高原的窑洞--气候干燥;西亚房屋墙厚、窗小—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等)

3、聚落的发展和保护:

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威尼斯城,中国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四、发展与合作

1、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大体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如欧洲(发达国家最为集中)、北美洲和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或者北半球的南部,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2、国际合作: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3、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第六章我们生活着的大洲—亚洲

一、位置和范围

1、亚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

地跨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邻欧洲。

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3、地理分区:

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4、世界第一大洲:

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面积最大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

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

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亚洲气候特征: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一、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2、领土组成:

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人多地狭的“岛国”。

首都东京,位于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上。

3、地形:

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

5、气候:

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降水丰富。

6、河流: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7、日本的经济:

(1)日本地域狭小,资源缺乏,要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对国际市场依赖严重。

(2)日本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土地紧张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

(3)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欧洲、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4)日本主要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有利条件:

①沿海地区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②人口众多,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

不利条件:

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原料和燃料靠进口;

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对外依赖严重。

8、文化:

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以大和民族为主,和服为其传统服装。

二、东南亚

1、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

东南亚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属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范围:

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3、马六甲海峡

①位置: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②意义:

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国家:

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5、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

终年高温,一年分雨、旱两季。

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及菲律宾群岛的北部

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及马来半岛的南部

6、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

水稻(高温多雨的气候,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热带经济作物基地之一:

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

马来西亚

泰国、越南、缅甸

泰国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世界重要的稻米生产国

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7、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8、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原因: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易于灌溉,交通便利)

9、旅游资源丰富

缅甸

印度尼西亚

柬埔寨

泰国

越南

新加坡

仰光大金塔

巴厘岛

吴哥窟

曼谷的水上市场

下龙湾

花园城市

10、居民:

以黄种人为主,是世界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三、印度

1、地理位置:

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2、地形: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3、河流:

印度的“母亲河”是恒河。

4、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

终年高温,一年分雨、旱两季

5、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西南季风不稳定

6、农业:

(1)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和小麦。

(2)20世纪60年代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生产技术,解决了粮食问题。

7、服务外包产业:

①特点:

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

②目前,印度每年承接全球软件外包市场1/2的业务,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③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印度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

四、俄罗斯

1、位置: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

2、范围:

地跨亚欧两大洲,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国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3、地形:

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山地

自西向东依次是:

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鄂毕河)--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伏尔加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注入里海

4、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5、俄罗斯的经济:

(1)自然资源:

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给的国家之一。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2)工业特点:

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较为薄弱。

航空航天工业、核工业等居世界领先地位。

主要工业区:

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6、交通部门齐全以铁路和管道为主

欧洲部分铁路网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亚洲部分铁路网稀疏,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7、主要城市:

最大城市—莫斯科,俄罗斯的首都,这里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港口:

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一、中东

1、地理位置:

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世界最大湖泊)之间----“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重要的海上通道: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土耳其海峡(沟通地中海和黑海)

2、范围:

包括除了阿富汗以外的西亚和非洲的埃及。

3、“世界石油宝库”:

中东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出国。

4、中东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

5、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沙漠广布。

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措施:

海水淡化、发展滴灌农业、节约用水等

6、阿拉伯人属白色人种,多信仰伊斯兰教。

7、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二、欧洲西部

1、地理位置:

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大部分北温带。

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2、现代化的畜牧业:

(1)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2)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①地形:

以平原为主;

②气候: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3、旅游资源:

英国伦敦白金汉宫、荷兰风车、法国巴黎卢浮宫、希腊雅典奥林匹克遗址公园、西班牙斗牛、意大利罗马古斗兽场、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地理位置:

①海陆位置:

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②纬度位置:

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被称为“热带大陆”。

2、地形:

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世界流量第二的河流—刚果河,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

3、气候分布特征:

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4、人种:

90%以上是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或“黑非洲”。

5、快速发展的经济:

(1)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

(2)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

(3)撒哈拉以南非洲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6、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面临的问题:

人口、粮食、环境问题,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四、澳大利亚

1、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2)纬度位置:

南回归线穿过中部,位于热带和南温带。

2、地形:

东部是山地(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是低缓的高原。

3、气候:

热带面积广大,气候带呈半环状分布,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4、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①特有动物:

澳大利亚国徽上的特有动物—袋鼠和鸸鹋,另外还有考拉和鸭嘴兽。

②原因:

澳大利亚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缺乏天敌,生物进化缓慢。

5、“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①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数最多的国家。

②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的原因

中、西、北部

东南部、西南部

农牧业带

粗放牧牛带、粗放牧羊带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地形

低矮高原和平原,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

沿海平原,地形平坦,既适合牧羊又适合耕作业

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气候较为干燥,适合牲畜过冬和繁殖

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河流

河流少,地下水丰富,会自动流出,可作牲畜饮水

墨累河是主要灌溉水源和牲畜饮水地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①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

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超过了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5、城市、人口分布

①分布:

东南部沿海地区

②原因:

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

③主要城市:

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极地地区

一、美国

1、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墨西哥湾

(2)纬度位置:

美国是唯一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的国家,主要位于北温带,。

2、领土构成:

本土48个州、阿拉斯加州(北冰洋沿岸)、夏威夷州(属于大洋州)

3、地形:

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自西向东:

落基山脉—中央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4、河湖: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自西向东依次是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其中全部位于美国的是密歇根湖,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四长河。

5、人种构成:

(1)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美国以白种人为主,印第安人是原住民,人种构成复杂,被称为“民族大熔炉”。

(2)美国的华人主要分布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

6、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业带

①特点:

机械化、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②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