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二 力学综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398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训练二 力学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强化训练二 力学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强化训练二 力学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强化训练二 力学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强化训练二 力学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化训练二 力学综合.docx

《强化训练二 力学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训练二 力学综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化训练二 力学综合.docx

强化训练二力学综合

强化训练二 力学综合

甬真卷A 科学

本试卷分试题卷Ⅰ(选择题)和试题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55分,第Ⅱ卷125分,共1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4.5米左右长的小轿车A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轿车的速度盘指针始终保持在100km/h位置处,当它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同类轿车B的过程中,两辆轿车从图Q2-1甲变成图乙的位置所需时间恰为1秒,则轿车B的车速约为(  )

图Q2-1

A.28m/sB.23.5m/sC.19m/sD.9m/s

2.如图Q2-2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Q2-2

 

A.图甲:

小小的蝉可以轻易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这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压强

B.图乙:

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这是因为海水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图丙:

人用吸管吸饮料时是靠大气压把饮料“压”进了嘴里

D.图丁:

用力吹气使硬币上方空气流速变大、气压变大,硬币就“跳过”栏杆

3.宁波市体育中考测试项目有游泳、长跑、篮球、引体向上等。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游泳过程中,身体能不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长跑过程中,由于男生跑1000m、女生跑800m,因此男生做功一定比女生多

C.篮球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受力平衡

D.引体向上时,整个身体可以简化为一个费力杠杆

图Q2-3

4.钓鱼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如图Q2-3,在这项活动中,涉及到许多的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钓鱼时,钓鱼杆是一根省力杠杆

B.鱼钩做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C.鱼身是流线形的,减小了鱼在水中流动时的阻力

D.鱼在水中静止时,鱼的重力与鱼受到的浮力相等

5.图Q2-4中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图Q2-4

6.分析下列几种情形,其中物体所受浮力增大的是(  )

A.从海水中走向沙滩的游泳者B.从长江入海口驶向大海的轮船

C.正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D.海面下正往深水处下潜的潜艇

7.关于如图Q2-5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Q2-5

A.图甲:

滑板车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增大摩擦

B.图乙:

用手拍桌子手感觉疼,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图丙:

汽车内部配有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碰撞时人的惯性

D.图丁: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时对杠铃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8.下列各种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A.普通人爬一层楼房高度的楼梯

B.普通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C.普通汽车行驶1千米的路程

D.普通电茶壶烧开1升20℃的水

9.如图Q2-6所示,2016年1月24日,某户人家的水表爆裂,裂开的部位位于铸铁(生铁)部分。

下列关于该水表爆裂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裂开部位所受的压强一定最大

B.水表爆裂与水结成冰所释放的内能有关

C.导致水表爆裂的原因与冰密度小于水密度有关

D.水结冰膨涨所产生的压力超过了铸铁所能承受的抗拉能力

图Q2-6

       

图Q2-7

 

10.如图Q2-7所示,一次性打火机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为丁烷(化学式C4H10,沸点-0.5℃左右)。

当压下按钮后,丁烷从气体出口喷出,离气体出口约2~3mm的压电打火器放电端在气体出口处放电而点燃气体。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丁烷为液态

B.点火位置贴近出气口可避免点火时爆炸

C.丁烷属于相对分子质量为58g的有机物

D.点火过程中,打火机容器内温度略有上升

11.国产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上的成功起降,标志着中国航母时代的到来。

下列关于舰载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飞机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飞机起飞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C.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所受的浮力变小

D.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12.如图Q2-8所示,木块漂浮水面上,不可伸长的细线处于松弛状态,装有足够多水的容器底有一阀门K。

打开阀门使水缓缓流出,当细线断裂的瞬间关闭阀门,则(  )

A.细线断裂的瞬间,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

B.细线断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比断线的瞬间大

C.细线断裂前,木块受到的拉力的变化量大于浮力变化量

D.细线断后,木块再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断线的瞬间小

图Q2-8

       

图Q2-9

 

1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Q2-9所示,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4.如图Q2-10所示,物体A在大小为10N的拉力F作用下,以0.3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不计滑轮与细绳的摩擦及重力),若物体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1N,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g取10N/kg)(  )

A.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3W

B.物体B的质量是2.7kg

C.物体B上升的速度是0.1m/s

D.物体A运动1s,则物体B克服重力做3J的功

图Q2-10

     

图Q2-11

 

15.如图Q2-11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正方体木块A,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此时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接着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完全离开水面时,再关闭阀门B,这个过程中,弹簧弹力F与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ρ水=1.0×103kg/m3,ρ木=0.7×103kg/m3,木块体积为V0,不计弹簧所受浮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弹簧处于原长

B.CD段弹簧被压缩

C.D点的横坐标d值为0.3V0

D.点C与点E的纵坐标c、e的绝对值之比为2∶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5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一个箱子重为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

如运动了20m,则推力做功________J。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17.如图Q2-12甲,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

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而上,如图乙,且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

(1)乙图中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木块的重力。

(2)甲图中木块受到的浮力与细线的拉力之比是________。

(3)木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图Q2-12

   

图Q2-13

   

图Q2-14

 

18.如图Q2-13,某同学知道一般用天平、量筒测定物质密度,但他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设计了一个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

如下:

(1)取一个规则的长方体木块,用刻度尺测得长、宽、高为10×10×8cm。

(2)将木块平放在烧杯中的水中,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沿着水面做好记号,用刻度尺测得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则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kg/m3。

(3)如图Q2-14,在木块的正中心平放一个长、宽、高为5×5×3的另一个物体A,质量为200g,此时木块正好全部浸入水中(A没有浸入水中),此时木块下底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Pa。

(g=10N/kg)

图Q2-15

19.如图Q2-15所示,把装水的大烧杯放在水平升降台上,将一轻质小玻璃杯倒扣在水中,小玻璃杯内封闭一部分气体,小玻璃杯底用不可伸缩的支架固定,支架在水中部分的体积忽略不计,水面都是静止的。

将升降台缓慢升起一定高度(玻璃杯口没有接触大烧杯底部),水面静止后,则小玻璃杯内的气体的压强________(不变、变大、变小),大烧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将________(不变、变大、变小)。

20.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Q2-16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

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3m。

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__s。

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________(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汽车刹车后,还要继续前行,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___。

图Q2-16

     

图Q2-17

21.如图Q2-17所示,某同学用矿泉水瓶、橡皮塞、自行车气门、三角架、水等材料制成“水火箭”。

从气门处向瓶内打气使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后,高压气体会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水的反冲作用把三角架上的瓶子推向高空。

(1)水火箭升空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

(2)若矿泉水瓶、橡皮塞大小、瓶内水量、空气阻力、三角架等不变,在不增加额外条件的前提下,说出一种改变水火箭上升高度的方法:

________。

22.如图Q2-18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个重为300N、底面积为100cm2的物体,不考虑绳的重力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60N,则水平拉力F=________N,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

(各连接部分的绳均水平)

图Q2-18

      

图Q2-19

 

23.如图Q2-19所示,两个不同体重的人站在跷跷板上,跷跷板刚好处于平衡。

若让两人各自向相反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则跷跷板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24.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

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Q2-20甲所示。

(1)分析照片可知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

图Q2-20

(2)为进一步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将木板改为水平放置。

上面两图中________(选填“乙”或“丙”)图方案更好。

图Q2-21

25.如图Q2-21所示,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入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

(不计细线重,g取10N/kg)

(1)除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

(2)小王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h和F,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h/cm

0

2

4

6

8

10

12

14

16

F/N

9.0

7.8

6.6

5.4

4.2

3.0

1.8

1.8

1.8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在物体A浸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从表格中可知:

在做第3次实验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5)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入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________Pa。

26.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

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

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

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

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cm,丙原长为9cm,其他条件均相同。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

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________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__________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7.探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将一由A和B构成、两端开口的玻璃制品的底部扎上薄橡皮膜,做成容器。

A、B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2SB=40cm2。

(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ρ水=1.0×103kg/m3,g取10N/kg)。

如图Q2-22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容器固定在放有电子秤的铁架台上,使橡皮膜刚好与电子秤完全接触,且电子秤的示数为零,如图所示。

②往容器内分三次缓慢倒入适量的水,将收集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③继续往容器内缓慢倒入60g水后,水进入了容器,B部分,且在B内的高度为1cm。

然后容器内再分三次缓慢倒入适量的水,再将收集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④计算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图Q2-22

   

次数

1

2

3

4

5

6

容器内水的质量/g

60

100

160

240

300

360

电子秤的读数/g

60

100

160

280

400

容器内水的深度/cm

1.5

2.5

4

7

10

13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a

150

250

400

700

1000

1300

 

同答下列问题:

(1)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水的深度________。

(3)容器A部分的高度为________cm。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7小题,第28~31小题各6分,第32、33小题各8分,第34小题10分,共50分)

28.端午节,小科和爸爸一起开着小轿车去探望外婆。

(1)轿车在行驶过程中小科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

(2)若轿车的总质量是1600千克,停放在水平路面上时,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0.04m2,则轿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少?

(3)轿车以60千瓦的恒定功率行驶,10s内发动机做功多少?

(4)在限速70千米/时的某路段,小科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交警测得肇事轿车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7米。

查阅资料得知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停车距离的统计数据如表:

速度(千米/时)

反应距离(米)

制动距离(米)

停车距离(米)

20

5

3

8

40

10

12

22

80

20

48

68

100

25

75

100

(注:

反应距离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

制动距离指踩下刹车后汽车滑行的距离:

停车距离指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它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

 

29.如图Q2-23所示,用简单机械使重力都为150N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重,已知OB=2OA。

(1)F1、F2、F3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

(2)求图乙中F2的大小。

(3)利用图丙所示的机械,小科把此物体匀速提高2m,用时10s,求拉力F3的功率。

图Q2-23

 

30.宁波市中考体育测试中,男生有一个引体向上的选考项目,小科同学为了在体育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用吸盘和不锈钢管在家里坚固平滑的墙面上安装了如图Q2-24所示的训练装置练习引体向上,整个训练装置质量为4kg。

已知,小科的质量为50kg,每个吸盘与墙面的接触面积为1×10-2m2,共有两个吸盘,每次引体向上上升的高度为0.5m,g取10N/kg,大气压P0取1.0×105Pa,求:

(1)训练过程中,小科吊在吸盘上静止时,墙面对吸盘器的摩擦力是多大?

方向____

(2)两个吸盘器对墙面的压力是多少?

(3)根据中考要求,男生1分钟完成15个引体向上刚好满分。

因此小科想要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取得满分,平均功率至少是多少?

图Q2-24

31.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

小明重450N,自行车重250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2×10-3m2。

图Q2-25甲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

图乙是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

请问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在7-12s内,自行车所受的摩擦阻力是多少?

自行车克服摩擦阻力做了多少功?

此时功率是多少?

(3)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图Q2-25

32.如图Q2-26甲所示,某桥梁工程部门在一次工程作业中,利用汽车和一个定滑轮将重为G=7.8×104N,高为h0=1m的柱形实心铁块,从水深为h1=5m的河底竖直打捞上来。

汽车速度为v=0.5m/s,且保持恒定。

水的密度为ρ0=1.0×103kg/m3,铁的密度为ρ1=7.8×103kg/m3。

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不考虑水的阻力和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对水面高度的影响。

请完成下列有关分析和计算。

图Q2-26

(1)铁块上升过程中所受浮力的最大值;

(2)推导出自铁块上表面与水面相平升至整体刚露出水面的过程中,绳子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从铁块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计时;所有单位默认为国际主单位,本空结果可以不带单位。

(3)在图乙中,画出铁块自河底升至滑轮处的过程中,绳子拉力的功率P随铁块上升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

 

33.将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块,系好绳子后放入图Q2-27甲容器中,并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

然后沿器壁缓慢匀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响),容器中水与木块位置变化如图乙所示。

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木块从加水开始到被完全浸没后的过程中浮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并说出各段变化的理由。

(温馨提示:

t1时刻木块恰好离开杯底,t2时刻绳子刚好拉直,t3时刻木块刚好完全浸没。

图Q2-27

34.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研究。

在一个重为4N,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薄壁玻璃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然后逐渐向容器中倒水(水始终未溢出)。

通过测量容器中水的深度h,分别计算出该物块所受到的浮力F浮,并绘制了如图Q2-28所示的图象。

请解答下列问题:

(g取10N/kg)

(1)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前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浮力怎样变化?

(2)当容器中水深超过8cm以后,物块处于什么状态?

为什么?

(3)将物块取出后,若容器中水的重力为20N,此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4)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图Q2-28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B

6.C 7.B 8.B 9.A 10.B

11.A 12.B 13.C 14.D 15.C

16.等于 200 10

17.

(1)等于 

(2)3∶1 (3)0.63×103

18.

(2)0.75×103 (3)800

19.变大 变小

20.0.7 变慢 惯性

[解析]72km/h=20m/s,刹车反应的时间t=0.4s,则反应距离s=vt=20m/s×0.4s=8m。

汽车的减速距离s0=33m-8m=25m。

s1=39m,则反应距离s=s1-s0=39m-25m=14m。

反应时间t=

=0.7s。

(2)变慢 (3)惯性

21.

(1)相互的

(2)改变橡皮塞塞入的深度(或改变橡皮塞的材料种类、改变橡皮塞表面的粗糙程度等)

22.30 3×104

23.右边下沉

24.

(1)3 

(2)丙

25.

(1)刻度尺 (3)减小 不变 (4)2.4 (5)900

26.

(1)小于

(2)甲和丙

(3)不对,伸长量

27.

(1)520 

(2)成正比 

(3)5

28.

(1)轿车(或轿车上的人)

(2)F=G=mg=1600kg×10N/kg=16000N

P=

=4×105Pa

(3)W=Pt=6×104W×10s=6×105J

(4)不超速

29.

(1)F2>F1>F3 

(2)300N (3)30W

[解析]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2LOA=GLOB,

F2=

=300N。

(3)F3的功率:

P3=

=30W。

30.

(1)540N(1分) 竖直向上(1分)

(2)2000N(2分) 

(3)62.5W(2分)

解:

(1)人与器材的总重力为G=mg=(m1+m2)g=(50kg+4kg)×10N/kg=540N

因为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则f=F=G=540N

竖直向上

(2)∵p=

∴F=pS=1.0×105Pa×2×10-2m2=2000N;(2分)

(3)∵G=500N,h=0.5m

∴W=Gh=500N×0.5m=250J(1分)

P=

=250J×

s=62.5W(1分)

31.

(1)P=

=3.5×105Pa。

(2分)

(2)f=30N,(1分)

W=fs=30N×30m=900J,(1分)

P=fv=30N×6m/s=180W。

(1分)

(3)

=4.29m/s。

(1分)

32.

(1)铁块的体积V=

=1m3(1分)

由题意可知,铁块在未打捞出水面前,铁块受到浮力最大

F浮=ρ0gV排=1.0×103kg/m3×10N/kg×1m3=1.0×104N(2分)

(2)铁块的底面积S=

=1m2(1分)

绳子的拉力

F=G-F浮′=G-ρ0gS(h0-△h)

=G-ρ0gS(h0-υt)

=7.8×104-1.0×104+0.5×104t

=6.8×104+0.5×104t(2分)

(3)图见右(2分)

33.如图所示,因为F浮=ρ液gV排,密度ρ液和g不变,V排越大,浮力越大;从0到t1加水过程中,木块没有离开杯底,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从t1到t2加水过程中,木块离开杯底处于漂浮状态,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从t2到t3加水过程中,绳子拉直,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又不断变大,浮力再次变大;从t3到t4加水过程中,木块完全浸没,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浮力也不再发生变化。

34.

(1)物块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加或物块受到的浮力跟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1分)

(2)漂浮;因为该正方体边长为10cm,体积为1000ml,悬浮或浸没时,所受浮力为10N,但事实上他只受到8N浮力,所以它必然漂浮(从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